金秋十月,月圓之夜。少林寺禪房內。
“方丈大師,在我明日下山之前,能問您一件事嗎?”跪在地上的少年問道。
少林寺方丈元慈大師盤腿坐於蒲團之上,閉著眼睛,道:“阿彌陀佛,老衲問你,你身上的三條鐵律是什麼?”
“何一凡不得學習任何武功。何一凡不得詢問任何緣由。何一凡不得擅離香齋園半步。”回話的便是被這鐵律禁錮的少年何一凡。
當年元慈在山下抱回還在繈褓中的何一凡,從此這三條鐵律就伴隨著何一凡的成長。鐵律的期限為十五年,期限一到,何一凡將被放下山去,不得回來。
若要違背其中任何一條,何一凡都將被提前逐出少林。
元慈點點頭道:“既知如此,不必多言。”
何一凡沉默不語。
元慈緩緩的睜開了雙眼,道:“阿彌陀佛,施主既然來了,為何不進屋小坐。”
何一凡轉身站了起來,隻見窗外比屋內還要明朗,但哪裏有半條人影?
可窗外卻偏偏傳來了一個聲音:“小坐就不必了,在下隻是在這月圓之夜,想起了一些往事,途經此處,前來探望一下元慈大師罷了。”
元慈道:“不知施主想起何事?”
“陳年舊事,不提也罷。告辭。”話音剛落,身形已消失在皎潔的銀盤下。
何一凡疑惑地看著元慈,欲言又止。
元慈頓了一下,擺了擺手道:“早些回去休息,明日就下山去吧。”說完又閉上了雙眼。
等何一凡離開後,元慈睜開了雙眼,緩緩道:“武學奇才,天資聰慧。將來可萬萬不要誤入歧途!”
鐵律中的香齋園是少林寺煮飯的地方,也是何一凡生活了十五年的地方。十五年間,何一凡隻學會了一手可口的齋飯,不曾學過半點少林武功。
何一凡獨自一人趴在窗台上,仰望著夜空,這已是他最後一次在少林寺中欣賞月色了。
當年元慈在山下河邊撿到一名棄嬰,元慈希望他將來能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故取名何一凡,難道這就是不讓何一凡習武的原因?那又為何要在十五年後放他下山?
這裏麵一定隱藏著一個秘密,這恐怕也隻有元慈一人知道!
翌日清晨,淡淡的雲霧還彌漫在山穀間,可少林寺內已經傳出了整齊的早課聲。
隻有何一凡一人悄悄的從少林寺後門離開,緩緩的走在用青石板鋪成的石階上。也不知走了多久,石階終於全部走完了。
何一凡停在最後一塊青石板上,轉身遠遠地望著寺院緊閉的後門,嘴角慢慢上揚,露出了愉悅的神情,自言自語道:“十五年,我終於出來了!”
何一凡就像山雀掙脫了鳥籠的束縛,踩著輕快的步伐下山而去。突然他在半山腰上停了下來,注視著前方,問道:“前麵是誰?”
定神望去,前方十丈處不知何時竟多出一條人影。何一凡話音剛落,人影已到了一丈之處,隻見此人一身青衣,背對著何一凡道:“你猜猜看。”
何一凡道:“你就是昨夜禪房外那人?”
青衣人承認了。
何一凡道:“我身上有一本《梨花掠水》,一本《挽弓凝氣》,都是你給我的?”
“還有。”
何一凡道:“三年前你給我秘籍時,你說會再來找我!”
青衣人轉身看著何一凡,隻見此人風骨棱棱,氣宇軒昂,微微一笑道:“一點沒錯!”
青衣人話音剛落,笑容陡然停住,身形已經閃到了何一凡麵前,掌風呼呼而來。
何一凡也瞬間擊出右掌,嘭得一聲,何一凡竟然硬生生的接住了青衣人這掌,而且沒有半點受傷之態!
青衣人緩緩收回掌力,一點沒有驚訝,道:“你有機會躲避,為何硬要接我這掌?”
何一凡道:“我知道你不會傷我,隻是試探一下我的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