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1 / 1)

終於完成了本書初稿的寫作,心中湧起了莫名的感慨:寫書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不管怎樣,長時間辛苦勞作之後,終於有了一個短暫休整的機會。當此之時,瞻前顧後,草成此文,聊作後記。

我初次接觸到網絡是在1996年的春天。當時,我在清華大學開會,順便參觀了清華大學圖書館。在那裏,我看到了Netscape Navigator展現的Internet,感覺十分新奇而又神奇。這種相隔萬裏而又瞬間可達的體驗應該是前人不曾有過的。更令人驚奇的是,網絡會如此迅速地擴展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和角角落落。1997年我也成為一個網民,開始了網上衝浪的曆程,盡管當時的網速還是非常慢的。

2000年我到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此時Internet已進入爆發式成長階段。在讀書學習時,網絡成為我學習、研究和娛樂的重要輔助工具,由此也使我對網絡傳播係統的運行機製產生了濃厚興趣。我的博士論文是以網絡出版為研究對象的,其中部分涉及網絡傳播係統的運行機製和規律。網絡傳播係統表現出的自組織特性引起了我的注意,此後我開始搜集這方麵的資料,結合自己的思考提出了若幹問題,並與一些專家教授交流,從中獲益匪淺。

2003年本人畢業後到北京印刷學院任教。為了探索網絡傳播的自組織現象及其機製,我於2004年申請了北京市教委課題“網絡傳播中的自組織現象及其規律研究”。通過對網絡聲望、網絡傳播生態位及維基百科等的個案分析,我認識到網絡傳播自組織研究的前沿性和複雜性。該課題於2007年結題,但是我對網絡傳播自組織的研究就此起步。

2007年本人被遴選為北京市中青年骨幹教師,接受北京市屬高等學校人才強教計劃資助。於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我數次修改完善本書的寫作大綱,經過多日的不懈努力,終於完成了本書的書稿。

本書的撰寫過程是艱辛而漫長的。書中不僅凝結著我的思考,也凝結著許多人的關心、支持與幫助,我要為此向各位支持、關心與幫助我的各位師友表示真誠的謝意。

首先要感謝我的導師、北京大學信息管理係王錦貴教授。王老師為人謙和平易,對學生總是鼓勵勸勉良多。事實上,本書中的許多觀點形成於北大讀書期間,並曾多次與王老師商討。書稿完成後,王老師在百忙中審閱了本書的初稿,並為本書撰寫序言,謹在此向王老師表示深深的謝意!

其次要感謝中國人民大學苗東升教授對我的指導與幫助。我多次在不同的場合與苗東升教授交流溝通,並就網絡傳播自組織問題請教苗老師。他總是不厭其煩解答我的問題,還將他係統科學方麵的著作慨然相贈。這種提攜後學的先生之風,值得我永遠銘記。

感謝北京大學信息管理係閆學杉副教授,我們曾多次交流探討自組織問題,彼此相互切磋,他並贈予我不少參考資料,為本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感謝華中科技大學李宗榮教授的支持與幫助。本人因為偶然的機緣與李老師相識,多次與他探討網絡傳播自組織問題。本書也引用了李老師的一些觀點,感謝李老師對我的啟發與幫助!

感謝同事魏超教授給予的指導與支持。

在文稿寫作過程中,研究生廖小珊、夏雲峰、王超和劉燕等參與了最後文稿的整理、校對工作,中央編譯出版社的王麗芳也對文稿的修訂提出了很好的建設性意見,在此向他們表達我誠摯的謝意!

本書的寫作引用了多人的研究成果,限於篇幅,沒有一一列出,謹在此向所有引用文獻的作者表示我由衷的謝意和敬意!

感謝我的父母和妻子對此書撰寫和出版的支持。他們的支持與幫助,是促我前進的巨大動力。

目前的書稿肯定是不完美的。我將在本書出版後認真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對於書中的缺欠,我願意在以後的研究中繼續修正完善。如有什麼意見和建議,歡迎與我聯係,我的Email地址是[email protected]

王京山

2010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