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版式設計中的網格
1)網格設計的本質
網格是設計得以成立的基礎,它能將豐富的設計元素有效地安排在一個頁麵上。本質上講,設計的功能離不開秩序性。功能是秩序形成、完成的最終目標,而秩序的形成依托於功能,秩序的實現必須經由網格計算,網格成為通往秩序的橋梁。三者的關係為:網格——秩序——功能。秩序的性質決定了設計的相關元素之間本身所含有的標準化、係列化、級數化內容,它與網格設計的數理特征緊密聯係在一起,秩序體現著形式的追求,網格則是為達到這一目的而使用的手段,其作用在於參照、輔助和約束視覺元素。
網格是一件設計作品的基礎和骨骼。網格設計是版麵中做結構基礎的縱橫方向線條交織而成的網狀格子,必須隨作品內容不同,呈現出千變萬化的組合方式。
設計師安排版麵時,每個元素都符合版麵網格的級數倍率,即使將網格線去除,版麵的視覺感受依然很有秩序,這種隱藏的網格線通過人的視覺程序很快就能發現。
相反,如果版麵中的相關元素沒有按網格安排,那麼版麵必然會出現無序性。所以版麵元素的秩序會以數學的倍率形式出現,確定網格的級數基礎是關鍵的一步。
2)網格設計形成
在人類平麵設計發展史上,最重要的設計方法之一的網格設計體係,從它的萌芽、誕生、發展和最後形成完整的設計體係,經曆了數百乃至千年的時間,直到今天仍然是世界平麵設計界使用最多的方法。
第一階段,網格設計的萌芽,約公元前六世紀的古典時期,以黃金分割的發現和古希臘巴特農神殿為代表。
德國的標準比例也是網格設計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黃金分割的基礎上,對於版麵比例級數化、秩序化的進一步探索和求證。現今流行的A係紙張的標準尺寸,就是以德國標準比例為依據。
第二階段,約15世紀末,以德國書籍設計家、插畫家阿伯裏奇·丟勒(Albrecht Durer,1471-1528)所寫的《運用尺度設計藝術的課程》(Underweisungder Messung mit dem Zirckel und Richtscheyt)為代表,運用幾何級數設計版麵,處於早期探索階段。在書中,丟勒闡述了如何將幾何比例、幾何圖形運用到書籍設計、字體設計、建築設計等領域。
第三階段,以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德國現代設計之父彼得·貝倫斯為代表的網格設計體係初見端倪。但探索僅僅停留在表麵階段,還沒有上升到完整的理論體係。
貝爾斯為德國電器工業公司設計的宣傳品版麵,采用的網格設計手法。
第四階段,20世紀前30年,歐洲立體主義、荷蘭風格主義、瑞士網格主義等流派的設計師們大規模實踐,平麵設計家埃米爾·魯德爾在巴塞爾設計學院做了大量的實踐、探索並最終完善。
草席形來源於日本傳統居室,以席子的基本單位,為雙正方形,按照橫排豎列的形式將地板劃分為各種不對稱形式,啟發了很多設計師,成為早期版麵設計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彼得·蒙德裏安是風格主義的創立人之一,以簡單數學級數和縱橫方向格子劃分版麵,使得版麵富於秩序和理性,促進了網格體係的進一步完善。
3)網格設計的特點及設計方法
[1]網格設計的特點
網格設計字麵意思是安排水平線與垂直線的網狀格子作為基礎,按照一定的間距分布在版麵上,根據形式法規合理地配置圖片、文字。
網格設計的特點在於能夠為版麵帶來規矩與約束,使版麵空間能夠得到一個結構嚴謹、形式統一、理性多變的視覺形式,而不會出現版麵混亂的現象。網格設計就是巧妙處理字體、圖形、圖片並和審美意識相互協調一致的手段,是將秩序引入版麵中的設計方法。網格設計成功的關鍵在於能合理地統配好版麵中諸多複雜的設計關係,隻有靈活和富有創造性地運用網格原理,才能創造出優秀的設計作品。
[2]網格設計的方法
網格設計必須根據作品內容的不同,設計出靈活多變的組合方式,因此,網格設計必須具有創意性,並非被界定為一成不變的僵死的格子,通常有以下幾個步驟。
步驟1:在創作之前,必須充分了解作品內容,梳理信息層級和構架,預計作品完成後讀者可能產生的反應和最終的藝術效果。
步驟2:考慮用哪一種模數形式去劃分網格,特別要考慮強製約束因素對版麵整體所造成的影響。對於圖與圖、圖與文字之間的距離,應有準確地把握並做效果預測,這一步驟重要的是體現網格約束下的藝術效果。
步驟3:將考慮好的網格形式在實施中反複調整和及時修改不合理的部分,必須不厭其煩和精致入微,讓方案呈現高質量的效果。
網格必須預先精密設計,應有多種多樣的形式,形式的多樣性是網格設計的屬性之一。除了對文字和圖片有規定的欄目寬度限製以外,還可以為其他版麵內容提供複雜多變的結構,網格的產生是建立在水平線和垂直線的基礎上,要求尺寸必須是標準化、程序化,網格才能起到控製文字行距和字距大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