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老板隻知員工是為他們工作的,這種想法為昔日的管理者所共有;而明天的管理者與員工有著共同的價值觀和共同的目的,他們引導員工去實現既定的目標。
——傑克·韋爾奇(通用電器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1.激勵員工的工作熱情
作為管理者,尤其是現代企業的管理者,不僅僅要了解員工的內心需要,還要為他們多發獎金,多說好話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人是複雜的,要讓他們為自己賣命,需要施展一些微妙的手段。
管理者要讓下屬了解工作計劃的全貌及看到他們自己努力的成果,員工越是了解公司目標,對公司的向心力就越強,就會更願意充實自己,以符合公司發展的需要。
玫琳·凱用自己的名字創建了國際知名的化妝品公司。在談到管理者方法時她說:“善用激勵藝術”是她用人之道的成功所在。公司的理念被高度概括為:激勵使人成功。
在玫琳·凱化妝品公司中,“人”是最重要的——公司全體員工以“人對公司的向心力”而自豪。玫琳·凱說:她財務報表中的詞代表“人們”和“熱愛”,而不是“收益”和“損失”。關心別人的信念,其實並沒有與追求利潤的公司目標相衝突。當然,要關心公司的利益和損失,但玫琳·凱不把它放在最首要的位置。
用玫琳·凱的話說就是:如果你以誠待人,激勵下屬,他們的工作效率會更高,那麼利益就接踵而來。同樣,如果你對員工濫用職權,他們的工作能力和積極性就發揮不出來。這種副作用直接帶到工作中,蒙受損失的是你的公司。
人是事業的根本。玫琳·凱化妝品公司的總部設在達拉斯,一進總部大門赫然入目的是比真人還要大的該公司全國銷售主任的照片,如此結構設計充分體現了玫琳·凱視人才為公司最寶貴資產的思想。
一般公司的管理者常常炫耀的是自己最雄厚的資金、先進的生產線、新建的高層建築和最先進的設備。而玫琳·凱則認為她最寶貴的財富是司裏的人才,並為擁有這樣一支有知識、有能力、有膽量、善於領會管理者意圖、長於經營管理、敢於接受挑戰的人才隊伍驕傲。“任何一塚大型企業之所以能夠發展、興盛,完全靠的是公司裏的首屈一指的人才。”這是玫琳·凱從自己幾十年的創業生涯中得出的結論。
玫琳·凱深諳勵誌用人之道,她的管理哲學和用人藝術融東西方優點於一爐,既有美國現代化管理,又有東方的感情管理。
正是由於玫琳·凱個人的熱情,使員工們從感情上信賴公司,從而在行動上加倍服務於公司。上下協同一致,以一種奇妙的力量推動玫琳·凱化妝品公司向前發展。
一個管理者得心應手地指揮好下屬,讓大家圍繞管理者的意圖而充分發揮其積極性,那麼這個管理者駕馭全局就可以遊刃有餘。而如果一個單位存在著較大的不平衡狀況,就會有一部分下屬與管理者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對立情緒,管理者的意圖在一部分下屬中就難以得到全麵的、積極的實施,甚至有人可能故意製造障礙來幹擾管理者的正常工作,使你無法有效的駕馭全局。
熱愛工作、關懷你的員工,你就能夠得到下屬的敬愛。愛是相對的,與愛相反的是憎惡,這也是一種相對的情緒。
【管理聖經】
激將法有智愚高下之分,管理者掌握好其分寸尺度,靈活發揮,機智應用,可以讓你在需要員工拿出他們最大的力量,拚死效力時,派上絕妙的用場。
2.集中目標,全力以赴
許多成功的管理者都是在洞察市場的變化,研究其發展規律基礎上,準確把握目標和發展方向,通過對美好願景的描述和比喻,把他們所擁有的使命灌輸到人們的思想當中去,這不僅使他們所追求的理想世界變得生動可信,而且還能最大限度地獲取人們的認同。
戰線太長是兵家的大忌,應該盡可能地避免。因此,大凡成就卓著的軍事謀略家,其過人之處往往就在於此,善於從諸多的矛盾中找出主要的起決定作用的矛盾,集中全力加以解決,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作為企業的管理者也是一樣,目標不能太多、太散,不能沒有重點。
管理者個人確立了組織目標,對於組織發展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工作是建立組織共同的價值觀和目標信仰。隻有組織成員共同擁有真心投入或遵從的全體目標,才能產生群體行動,並激發起更大的責任感和創新精神,從而使目標產生激勵作用。成功的管理者關注成員的個人目標,洞察其深層次的內容,運用能力和技巧將個人目標轉化為群體目標。
如果你對自己組織的目標尚不能肯定,你就無法告訴員工組織的優勢何在。更不能帶領大家突破前進過程中所遇到的障礙。
曹操的勢力之所以能不斷地發展壯大,原因之一是他麵對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絕不四麵出擊,而常常是拉一個打一個。在戰術上,曹操也常常力求目標集中,全力以赴。在擊敗勢力強大的袁紹於倉亭時,曹操采納了程昱的“十麵埋伏”之計,打得袁氏父子抱頭痛哭,袁紹吐血不止。劉備由於懼怕衣帶詔之事泄露,借機脫離了曹操的控製,占據了徐州。劉備兵微將寡,曹操率領20萬大軍分兵五路下徐州,又在小沛城外八麵埋伏,打得劉備丟盔棄甲狼狽逃竄。清人毛宗崗評價說:“獅子博兔博象皆用全力,曹操可謂能用兵矣!”
所以,事業上要取得成功,管理者應當有自知之明,量力而行。
常言道,藝高人膽大。在屢戰屢勝之後,管理者往往缺乏冷靜的頭腦,對自己的實力缺乏正確的估計。曹操在北方基本統一後,83萬大軍席卷荊襄,自恃強大。卻忽視了自己的很多弱點,避長就短,導致赤壁大敗。相比而言,陸遜確實略高一籌,猇亭大勝,仍然能夠保持冷靜的頭腦,不是深入西川,而是適可而止,避免了兩線作戰的被動局麵。
在經營管理中,有些管理者由於經營成功,以為無所不能,最終導致了經營的失敗。據載,國外有一位房地產商人,先是做一座建築物的生意,接著增加到兩座,隨著信用的增大,終於擴展到別的業務。到後來,居然記不清自己手頭到底有多少宗交易。他回憶說:“刺激得很,我在試驗自己的極限。”終於有一天,銀行來了通知,說他擴張過度,冒了太大的風險,並停止給他信貸。這位奇才失敗了作為團隊中的管理者,必須要掌握大家的期待,並且把期待變成一個具體的目標。大多數人並不清楚自己的期待是什麼。在這種情況之下,能夠清楚地把大家的期待具體地表現出來,就是對團體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客觀世界中一切事物的運動和發展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每當一個美好的願望產生時,必須考慮到客觀條件的可能與否。任何社會組織的財力和物力都是有限的,任何管理者的精力、能力也是有限的。而世界上的許多事情,對於一個群體組織來說,往往是力量集中才能辦好;管理者目標太多太散,勢必會導致群體組織力量的分散和管理者精力的分散,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很容易陷入被動乃至失敗的境地。
一位哲人說過:“與其花許多時間和精力去鑿許多淺井,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去鑿一口深井。”
【管理聖經】
一個人不能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要丟掉那匹。聰明人會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隻專心致誌地去學一門,學一門就要把它學好。
3.期望有多高,收獲就有多大
期望可以被視為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對某人的期望使得這個人去實現這種期望。
在羅賓斯的《管人的真理》一書,舉過這樣一個例子:
105名以色列士兵參與了一個訓練課程。4名教官被告知這些士兵中1/3的人潛力很大,1/3潛力一般,另外1/3未知。事實上,研究者隻是把這些士兵隨機地劃分成這三類。既然他們是隨機分組的,這3組本應有相同的表現。但是,在教官被告知士兵有高潛力的小組中,學員在客觀成就測試中取得了最高的分數,而且態度最積極,對他們的管理者更尊敬。
這個例子說明了期望的力量。在學員被假定為高潛力的組裏,教官從學員身上取得了相對好的效果,因為教官本來就期望如此。
培養並發展自信心是改進管理者能力的基礎。自信心與領導藝術是相輔相成的。如果下屬們接受了你的管理者,你的自信心就會增強。相反,如果你不被接受為管理者,你的自信心就會減弱。
我們知道,一個缺乏自信的人,性格上往往怪癖、乖戾,對別人永遠抱持懷疑的眼光。這些現象使得管理者對缺乏自信的下屬,感到特別棘手。尤其這類下屬會經常自怨自艾地說道:
“我既沒有能力又沒有學曆,說的話怎麼會有人聽呢?”
“哪有門路讓我出頭?我又不認識半個有名氣的人!”
“以前有過失敗的經驗,所以我已經看開了!”
栽培下屬,水漲船高。必須看到,有種普遍的似是而非的觀念正在阻礙管理者的教化下屬的工作。他們總是擔心把下屬培養起來會取代自己的地位。事實上,下屬的能力越強,管理者的成績也就越大,這是一種雙贏的結果。
然而,對於那些缺乏自信的下屬,即使給他們再多的頭銜,或者讓他們負責再多的任務,他們還是會找尋借口,為自己辯解,將工作表現差勁的責任推卸給別人。這類下屬還喜歡發牢騷、容易嫉妒別人、扯人後腿、在組織中找小集團,弄得團體人員工作士氣低落、沒有活力。應付這種下屬最好的方法莫過於讓他們重新擁有自信,並且經常賦予他們期望,發掘他從未被人發掘的特長。
將以色列士兵的訓練方式運用到管理工作中會給我們以很大的啟示。這告訴我們管理者可以得到他們期望的績效。如果把某人看成是一個失敗者,他一定會如你所願。如果認為某人有能力做得更好,他就會竭盡全力來證明你是對的。管理者對別人期望越大,獲得的就越多。
為什麼對員工的高期望可以導致高績效?因為管理者的期望會影響管理者對員工的行為。我們知道,下屬的績效直接影響著管理者的績效。管理者如果不想獨自承擔所有的重任,就得造就人才。隻有造就有能力的下屬,管理者才可以考慮充分授權。
管理者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最大限度地零用下屬資源。對下屬資源的開發越充分,才有可能創造更大的績效。下屬的能力越強,管理者的績效也就越大。管理者按對員工的期望來分配給員工的資源。如果他們對某個員工的績效期望最高,就會為其投入最多。如果管理者對某些員工懷有期望,這些員工就可以得到更多的非語言的感情支持(如微笑、眼神接觸),更頻繁且更有價值的反饋、更有挑戰性的目標、更好的培訓、更多合意的任務,並且管理者對這些員工有更多的信任。反過來,這些做法可以造就有更多技能和專業知識的員工。另外,管理者的支持有助於員工建立自信,使他們更有信心努力工作。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的培養需要時間,更需要經曆。培養下屬要有耐心,要充分培養他們的信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有耕耘必有收獲,期望越大,收獲越大,這是始終不變的鐵的定律。
【管理聖經】
凡是已達到巔峰的人,都是對自己的事業抱有熱情和信心的,它會產生成就,也會感染別人。
4.創建一個同一目標的“登山隊”
成功的管理者關注成員的個人目標,洞察其深層次基礎,運用充分的傾聽、征詢、尊重、說服及個人魅力等等能力和技巧,從而將個人目標轉化為群體目標。
在商業領域中,企業的管理者就是飛行員。他的團隊由機組人員、地勤人員和供應商等共同組成,乘客就是顧客,企業就是飛機,它不會自己跑動或升空,得依靠飛行員、員工和客戶。在一個企業組織中,任何一個想與企業組織一起騰空高飛的人都是飛行員。他能夠以一個訓練有素的飛行員應有的信心、技能、膽識和遠見管理著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