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邊疆與邊疆民族
萬國
大約公元前21世紀,夏族(史稱夏後氏)的首領禹及其子啟建立了夏朝,這是中國曆史上傳說中的第一個王朝。夏朝確切的疆域仍待進一步考證,現在一般認為,夏王朝的中心區域在今天山西南部、河南西部的汾水下遊和伊洛地區,東疆應當包括今天河南東部、安徽和江蘇的北部、山東的全部以及河南的南部,南疆應當到達了今天長江中遊的洞庭湖、鄱陽湖一帶,西疆到達了今天河西走廊地區,北疆可能到達了今天河北涿鹿。
當時的夏朝隻是一個鬆散的聯盟,華夏族活動在中心區域,外圍居住著奉夏朝為宗主的眾多民族或部族集團;東部居住著被稱為“夷”的東夷部族,包括夷、萊夷、羽畎、岱畎、淮夷、島夷(或鳥夷)等等;南部生活著被稱為“三苗”的部族,由於長期與華夏族為敵,帝堯時曾把其中的一支遷往“三危”;西部有昆侖、析支、渠搜三個“西戎”之國,以及帝堯時被遷來的“三苗”的一支;北部則是被稱為“畎夷”的部族,有人認為畎夷大概就是後來的犬戎,屬於北狄民族集團。這些部族集團雖然奉夏朝為宗主,但與夏朝的關係比較複雜,據說禹在塗山(今地在何處尚有爭論,一說在安徽省懷遠縣)舉行大會時有“萬國”來參加,夏朝建立後與東夷的關係最為重要,夏後氏曾與東夷的有任氏、有辛氏進行了政治聯姻,但在前期又與東夷紛爭不斷,甚至出現被後羿部族滅國百年的“失國”時期,中期夷、夏相安無事,末期又因抵不住商湯、東夷的聯合進攻而滅亡,商朝建立。
四土
商朝是由商族(華夏族的一支)的首領商湯在公元前16世紀建立的,是我國有確鑿可信曆史的最早王朝。商朝前期的疆域與夏朝大致相同,後期有較大擴展,被稱為“邦畿”的中心區域範圍較夏朝要大得多,範圍包括今天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和山東西部的廣大地區。邦畿之外是臣屬於商王朝的眾多的方國,這些地區在甲骨卜辭裏稱為“四土”,即“東土”、“南土”、“西土”和“北土”。考古資料和文獻都表明,商朝的疆域東達今山東濱海,南及今天江、漢、湘、贛流域,西含今陝西大部及甘肅南部,北至今河北北部和遼寧西部。
在商朝的廣大疆域內,許多地區尚未開發,仍有不少地區是荒山野林,所以更像一張由村邑、城邑、方國以及散居其間的少數民族部族構成的大網。在這個網狀疆土之中,華夏族主要生活在中心區域的村邑、城邑裏,邦畿外圍的方國就是當時邊疆的民族或部族。商朝前期的情況是:東部有符婁、伊慮、仇州、漚深、九夷、十蠻、文身等,南方為甌鄧、損子、桂國、百濮、九菌、產裏等,西部是昆侖、狗國、鬼親、枳己、貫胸、雕題、漆齒、離丘等,北方則有空同(崆峒)、大夏、莎車、姑他、旦略、代翟、匈奴、樓煩、月氏、其龍、東胡等。這些方國中有一些可以考證出活動範圍,如九夷當為夏朝的“夷”族,活動範圍大致在今天山東、江蘇,而許多方國現在難以確知其地望,隻能知道大致的方位了。
商朝後期情況有所變化,東部仍是九夷的活動地域,主要有虎方、夷方、林方等;西北和北方出現了許多強大的方國,如鬼方、係方、摣方、羌方、蜀、基方等,他們活動在今天山西和陝西北部、寧夏六盤山一帶以及內蒙古自治區河套地區,與商王朝發生過多次戰爭;南方出現了荊楚等部族。商朝後期曾與周邊各方國發生多次戰爭,西部的華夏族方國周就在這一時期逐步強大起來,公元前1066年前後商朝正對東夷用兵,周武王姬發乘機向商朝都城發動進攻,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曆史上稱為“西周”。
王畿
西周的疆土包括西周直轄的“王畿”和諸侯國轄地兩部分。武王滅商後定都豐鎬(今西安市西南),附近的渭河平原地區稱為“宗周”;成王時期又在伊、洛河流域修建了洛邑,附近地區稱為“成周”。宗周、成周都是周天子直接統治的地區,稱為“王畿”。西周初年,武王、周公和成王鎮壓了以武庚為首的商朝殘餘勢力的反抗,征服了徐、奄等夷人方國,接著又推行了“封邦建國”的政策,大批的姬姓和異姓(主要是薑姓)貴族被分封到商人殘餘勢力集中分布區和邊疆部族居住區。相傳周初分封了71個諸侯國,它們的轄地和王畿就構成了西周時期的疆域:東至今天的渤海、黃海、東海之濱,南抵長江以南,西到今甘肅省,東北到今天的遼寧,影響區域則達到了今天鬆花江、黑龍江流域。
公元前770年西周終結,周平王被迫遷都洛邑,開始了東周時代,東周又分為春秋(前770~前476年)和戰國(前475~前221年)兩個時期。春秋之初,王畿還包括今天河南省西北部地跨黃河兩岸的大片地區,方圓600裏左右,但到後期或者分封給諸侯,或者被非華夏族占領,縮減到方圓不過一二百裏的區域,比一個普通諸侯國還小。這一時期,周王室勢力衰微,諸侯國之間戰爭不斷,齊、晉等較為強大的諸侯國先後稱霸,在兼並其他諸侯國疆土的同時,又向鄰近的非華夏部族擴張。齊是東方的大國,疆土東臨大海,西至黃河,包括今天山東泰山以北的地區和河北的東南部地區。吳、越都曾是東南部的強國,吳國的疆土包括今天江蘇的大部分、上海市和安徽、浙江的一部分。越國擁有今天浙江的大部分和江西的一部分,公元前473年消滅了吳國之後,疆土擴大到了今天山東東南部,成為了東方的大國。楚國占有江漢、淮河流域,疆土包括今天湖北全部和河南、陝西、四川、安徽、江西五省的一部分,是春秋時期土地最為廣闊的諸侯國。秦國本來是一個小國,穆公時征討西戎各部族,拓地千裏,疆域最大時東至潼關,南抵秦嶺,西到甘肅東部,北到今天陝西延安附近。晉國起初疆域狹窄,經過多年擴張,最強盛時擁有今天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和河南西北部的廣大地區。
戰國時代,周王室的影響更為低落,周天子直轄的王畿更加小了,開始時還擁有伊洛一帶,到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滅亡時,王畿隻有7座城邑了。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各個諸侯大國在不斷的戰爭中開疆拓土,形成了戰國“七雄”並立的局麵。齊國曾與魏、楚展開爭奪,又消滅了宋國,疆土比春秋時略有擴大。楚消滅了越國、魯國,又派將軍莊矯率軍入滇,控製了今天雲南省滇池一帶,疆土包括了今天中國南方的大部分地區。秦國侵奪了韓、趙、魏、楚之地,又兼並了義渠、巴、蜀等邊疆部族,疆土包括今天陝西全部,四川東部,甘肅東南部和山西、河南、湖北的一部分。韓擁有今天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地區。魏國擁有今天河南東部、山西南部地區。而趙國東滅中山國,北破樓煩、林胡,疆土不斷擴大,強盛時包括今天山東一部分,河南南部和山西中部、北部,北至河套地區,還依陰山修築長城,阻擋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燕國是戰國時興起的北方強國,擁有今天京津地區、河北北部和遼寧西南部。因此,隨著諸侯國轄地向南、西、北方向的擴展,當時的中國疆域東到大海,南至五嶺,西南到雲南滇池一帶,西抵甘肅東部,北含遼寧、內蒙古南部。總之,經過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擴展,東周時代周王的王畿再加上各國的疆土,總體上比西周時期的疆土有所拓展。
西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與非華夏族的部族比鄰而居,形成了交錯分布的局麵。自夏商至西周,我國逐步形成了華夏、東夷、南蠻、北狄、西戎五大民族集團。華夏族建立夏、商、周王朝,居住在“中國”。“中國”意思是“眾國之中的國家和大國”,在夏商時期是指王畿所在地,也就是當時的“天下之中”,周朝時期除了這層意思外還具有與華夏族同等的性質,比如《左傳》中出現了“中國不振旅,蠻夷入伐”的話,意思是講“華夏族不加強武備,蠻夷部族就會入侵”。其實,到西周、東周時代,華夏族的活動範圍並不僅限於中心區域,也向當時的邊疆地區遷移,特別是西周初年分封齊、魯、晉等國,就使華夏族大批地遷往當時屬於東夷、北狄的活動區域,形成了比鄰而居、交錯分布的局麵。
周代的東夷主要指生活在淮河、徐泗一帶和山東半島的某些民族,包括商奄、蒲姑、徐戎、淮夷、萊夷等,是在夏商以來東部邊疆民族發展來的;南蠻包括荊蠻、越、濮等幾個係統,因為越、濮內部氏族林立,又稱為“百越”、“百濮”;西戎包括巴、蜀、氐、羌、義渠、央林、北唐、西申等等。北狄的情況較為複雜,包括兩個民族係統,一是犬戎、赤狄、白狄、長狄等,戰國時稱為胡和匈奴;另一個肅慎、貊、貉、山戎,戰國時稱為東胡。這些部族與周朝、各諸侯國的關係比較複雜,它們的轄區與華夏族的轄地時有進退,有時和平共處,有時戰爭不斷,既有周朝、諸侯國對它們的侵奪(西周時期多次對東夷、荊楚、犬戎、淮夷等進行征伐,春秋、戰國時代的晉、齊、秦等國的疆土擴大都與吞並鄰近的邊疆部族有一定關係),又有它們對周朝、諸侯國的進犯,甚至使周朝、諸侯國麵臨滅頂之災,最典型的例子是公元前770年西周在申侯(屬華夏族)和犬戎等的進攻之下滅亡。
九原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建立起統一的秦王朝。在此後的十多年內,秦始皇派軍北擊匈奴,在河套地區設九原郡(治今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西),將原來秦、趙、燕三國的長城連接起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綿延萬餘裏,以阻礙匈奴南下;南攻陸梁地,設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把今天的兩廣地區和越南北部收入版圖;在西南地區控製了冉、邛等少數民族地區,開鑿五尺道,設置巴、蜀、黔中三郡。到公元前210年,秦王朝已經成為擁有遼闊疆土的大帝國,它的疆域東起今天朝鮮半島北部,西至隴山、川西高原和雲貴高原;南到今兩廣地區和越南北部,北至今天的河套、陰山和遼河下遊。秦朝在這樣遼闊的土地上,建立統一的國家,在中國曆史上還是第一次,這些地區也構成以後曆代中原王朝疆域的主體,成為中國統一的基礎。
秦帝國的疆土之內,華夏族是主體民族,在邊疆地區生活著眾多的民族或部族,東北是夫餘、貉、朝鮮、真番,東南仍是百越的活動區域,西南則為巴、蜀、滇等部族。在秦帝國之外,當時中國的北部是強大的匈奴,河西走廊聚居著烏孫、月氏等部族,西域分布著幾十個以綠洲為聚居中心的小國,青藏、雲貴高原上則生活著一些羌人部落,他們及其政權並未被秦朝征服。
南蠻北狄
公元前206年,劉邦建立了漢王朝,此後四百多年間因新莽的出現而分為兩個時期,即公元前208年至公元9年的前漢(西漢)和公元25年至220年的後漢(東漢)。漢朝建立之初,轄境比秦朝極盛的疆域有所縮減,主要是南部、東南部出現了獨立的南越、東甌、閩越政權,北方的河套地區又被匈奴奪走。漢武帝時大力開拓疆土,建立了比秦帝國更為龐大的漢帝國,此後漢朝的疆域又有所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