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輪滑
輪滑運動概述
輪滑運動的起源
1860年,比利時有位技工和一位樂器製造工人約瑟夫默林,他們用手工製作了一雙輪滑鞋,但是當他們把自己的傑作帶到英國倫敦的世界博覽會上,展示給熱情的倫敦觀眾時,卻出現了意外,他由於無法刹車而把一麵大鏡子打破了,人也受傷。這件事被媒體充分報道之後,引起了人們的巨大的震動。因此,輪滑運動也被視為一項“危險的運動”而被冷落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1861年,輪滑項目在巴黎世界博覽會上的精彩表演,確立了其在體育運動大家庭中的地位。
真正的輪滑是由美國的詹姆斯·普利姆普頓於1863年發明的。他創新地用金屬輪子代替木質輪子,滑行起來具有更多的優越性,深受大家的歡迎。他的發明推動了各國輪滑運動的發展,他也由此發了大財。
1866年,詹姆斯在紐約投資開辦了第一座室內輪滑場,並組織紐約輪滑運動協會,首次將輪滑運動正式列入體育運動的正式比賽項目。同時輪滑運動迅速傳到歐洲各國。
1879年,英國成立了國家滑冰協會,4年後,輪滑運動也隸屬於該會管轄。
1884年美國理查德森和雷蒙德發明了滾珠軸承,對改進輪滑技術起了極大的作用。
1884年,英國首次舉辦了全國輪滑錦標賽。
1892年4月1日,國際輪滑聯盟在瑞士成立,使得輪滑運動向正規化、國家化進一步發展。
1875~1937年間,滑冰運動對輪滑影響很大。在輪滑運動的發展中,逐漸演化為花樣輪滑、速度輪滑和輪滑球三種不同形式的運動項目。
最早的輪滑運動組織是1866年在美國成立的“紐約輪滑運動協會”,後來由德國、法國、英國和瑞士4個國家發起,於1924年成立了國際輪滑聯合會。目前,全世界已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加入該協會。輪滑作為一種娛樂項目在19世紀末傳入我國,而作為一種體育項目來發展還是在本世紀80年代初,作為體育項目,輪滑在我國還處於發展階段,但作為一種休閑運動,早已在全國各地普及了。輪滑是借助半機械性輪滑鞋在路麵上展示自己體能與風采的運動,深受青少年的喜愛。
世界輪滑運動的發展
20世紀初,輪滑運動在美國和歐洲得到廣泛開展,一些國家紛紛成立了速度輪滑俱樂部。1910年,歐洲開始出現了輪滑球賽,英國於1908年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輪滑場。
由於歐洲和北美等國輪滑運動蓬勃的發展、成立一個世界組織統一管理此項運動,促進其健康發展已經十分必要。因此,於1924年在瑞士的蒙特勒舉行了國際輪滑聯盟第一次代表大會,瑞士、英國、法國、德國的11名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選出了瑞士人任凱維茲首任主席,奧托美耶爾為秘書長,並決定每年舉行一次代表大會。
1926年4月舉行了有六個國家參加的第一屆歐洲輪滑球錦標賽。參賽的國家有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瑞士等。
1936年在德國的斯圖加特舉行了首屆世界輪滑球錦標賽。英國隊獲得第一名,意大利隊第二名,葡萄牙隊獲第三名。
1937年在美國製定了第一個速度輪滑比賽規則。
1937年,在意大利蒙紮正式舉辦了首屆世界速度輪滑錦標賽。同年,在德國慕尼黑舉辦了第一屆歐洲花樣輪滑錦標賽。五年後,第一屆世界花樣輪滑和花樣舞蹈錦標賽在美國華盛頓舉行。
1938年在英國倫敦舉行了首屆速度輪滑世界錦標賽。共有6個項目,英國隊獲得其中4個項目的冠軍,意大利獲得1000米冠軍,比利時獲1500米冠軍。
1939年製定了花樣輪滑規則,從此,輪滑運動在世界各國得到迅猛地發展,並真正走上輪滑競賽的道路。
1940年4月28日在羅馬舉行的第43屆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會議上正式承認了輪滑項目的國際聯合會。這一決定,使輪滑運動很快地從歐洲傳到北美、南美、非洲、大洋洲等地,各洲也相繼開展了輪滑錦標賽。在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停頓後,於1947年又恢複了世界錦標賽,並由戰前的三年一屆改為每年一屆。
1947年,在美國的華盛頓舉行了首屆世界花樣輪滑錦標賽。美國的莫恩斯獲男子單人滑冠軍;瑞士的維赫爾裏或女子單人滑冠軍;比利時的考林/李曼斯獲舞蹈冠軍;德國的加蘭維爾/魯德維格獲雙人滑冠軍。
世界花樣輪滑錦標賽從1947年開始每2年舉行1次,有時是1年或3年不定期舉行。
1952年,舉行第一屆世界輪滑錦標賽,當時隻進行了男子項目的比賽,同年國際滾軸溜冰聯合會正式改名為現今的國際輪滑聯合會(FIRS)。亞洲的日本也於同年加入了該組織,成為國際輪滑聯合會在亞洲最早的會員國,這時輪滑運動遍及五大洲。
從1952年-1957年德國人包攬了曆屆世界錦標賽的各項冠軍,稱霸世界一時。從1968年開始,美國人在雙人和舞蹈項目打破德國人的壟斷,獲得冠軍。近幾年意大利的單人滑和雙人滑水平十分強,連續獲得男子單人滑的冠軍。目前,美國、德國、意大利是世界花樣輪滑的強國,西班牙、阿根廷、澳大利亞的成績也不錯。
1966年開始每年舉辦一次世界花樣輪滑錦標賽,到2002年共舉行了46屆。
國際輪滑聯合會下設花樣輪滑、輪滑球和速度輪滑三個委員會。總部現在設在美國,花樣輪滑委員會設在美國的舊金山;速度輪滑委員會設在意大利的羅馬;輪滑球委員會設在葡萄牙的裏斯本。
1992年國際奧委會決定把輪滑球運動隊列入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1997年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的會議上,正式接納國際輪滑聯合會(FIRS)成為國際奧委會的正式成員。
亞洲輪滑運動的發展
1978年由日本、印度和韓國等3個國際聯合成立了亞洲輪滑聯盟。後來中國、中華台北、香港、澳門、菲律賓、泰國、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等國相繼入會。亞洲輪滑聯盟迅速擴大。
1985年亞洲輪滑聯盟在香港舉行第一次亞洲執委會會議,日本的野口嘉郎任聯盟主席,中國、中華台北和韓國的代表擔任副主席。在會議上決定1985年10月18日-20日在日本的長野果罔穀市舉辦第一屆亞洲輪滑錦標賽。並決定每兩年舉辦一次亞洲輪滑錦標賽。
1985年10月18日-20日第一屆亞洲輪滑錦標賽在日本岡穀舉行七個國家參加了這次比賽。比賽項目有速度輪滑、花樣輪滑。輪滑球有日本和印度兩隊表演。日本的金內美子獲女子規定圖形冠軍,中華台北的王淑容獲女子自由滑冠軍和全能冠軍。印度的帕列赫獲男子規定圖形、自由滑、全能三項冠軍。
1987年第二屆亞洲輪滑錦標賽在韓國舉行,比賽項目增加了輪滑球,有9個國家及地區參加。
1989年第三屆亞洲輪滑錦標賽在中國杭州舉行,這次比賽有9個國家和地區參加,並邀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從參加表演。
1991年第四屆亞洲輪滑錦標賽在香港和澳門舉行。
1993年第五屆亞洲輪滑錦標賽在印度舉行,由於客觀原因,本屆比賽沒有辦成。
1995年第六屆亞洲輪滑錦標賽在日本舉行。
1997年第七屆亞洲輪滑錦標賽在韓國舉行。
1999年第八屆亞洲輪滑錦標賽在中國上海舉行。
2001年第九屆亞洲輪滑錦標賽在在台灣的台東縣舉行。
2003年第十屆亞洲輪滑錦標賽在日本舉行。
在曆屆比賽中,日本、中國、中華台北的成績比較好。中國隊多次獲得花樣輪滑團體的金牌。
中國輪滑運動的發展
輪滑運動在亞洲的開展,各國各地區均屬業餘活動,經費少、比賽少、普及麵也小,目前在日本和澳門輪滑球運動開展的比較好一些,其它項目台灣、韓國、香港以及中國主要是在學生中開展。所以亞洲的各項輪滑運動與世界水平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我國輪滑運動開展較晚,輪滑運動19世紀傳入中國。當時僅限於沿海個別城市,隻作為娛樂活動。直到80年代初期我國才有正式比賽出現。1982年5月,我國首次在上海舉辦了“金雀杯速度溜冰邀請賽”。10月在北京舉辦了“環球杯旱冰邀請賽”。在此基礎上於1983年10月在首都工人體育場舉行了第一屆全國輪滑錦標賽。比賽項目有速度輪滑和花樣輪滑兩項
我國從1985年起參加國際比賽。1985年8月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速度輪滑代表隊代表國家參加了在美國舉行的男子第16屆,女子第13屆世界速度輪滑錦標賽。同年10月哈爾濱體育學院輪滑隊代表國家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第一屆亞洲輪滑錦標賽。速滑項目,張晶敏獲得了女子300米第四名,顏彤丹,崔勇分別獲得男子5000米,10000米第六名。
1987年10月,在韓國舉行的第二屆亞洲錦標賽上,我國花樣項目運動員朱燁獲得女子自由滑銀牌,全能銀牌。朱瑋獲得男子自由滑銅牌,全能銅牌。速滑項目吉林運動員孫敏,上海運動員季芳芳,分別獲得女子3000米的銀牌和銅牌。
我國輪滑運動員雖然起步較晚,但正在接近亞洲水平。1989年10月“第三屆亞洲輪滑錦標賽”在中國杭州舉行。速滑項目吉林運動員孫敏獲得女子1500米銀牌,上海運動員楊微獲得女子3000米銅牌,前衛運動員陳煒權獲得男子300米銅牌,上海運動員葉侃驥獲得男子1500米銅牌。
輪滑運動的設備
輪滑裝備中最重要的當然是輪滑鞋。挑選輪滑鞋時,要注意鞋的外套、鞋架子、輪子、軸承、鞋靴和鞋扣等細節。
輪滑鞋
1輪滑鞋組成。
(1)軸承。輪子上的軸承決定了鞋的靈活性。好的軸承應該非常光滑。買鞋時可以用手輕輕轉動輪子,輪子應該均勻地轉動,轉動時聲音細微而明快,並且能持續很長時間。
其中60表示軸承外圈周長為60毫米,8為內圈直徑是8毫米,Z是金屬防塵蓋的意思,ZZ就是雙麵都有金屬防塵蓋,ABEC是軸承等級此後的數字越高,軸承的精密度就越好(等級有1、3、5、7、9)。初學者購買配有608ZZABEC-1或ABEC-3的鞋就行了,速度太快不安全。
(2)輪子。輪子通常由三種不同的材料製成,即塑料、樹脂和聚酯。塑料和樹脂的輪子價格稍微便宜,但耐磨和耐熱性能較差一些。好的輪子用聚酯製成,它耐磨、耐熱,可以長時間滑行。對長時間練習的人來說,選用聚酯輪十分必要。
輪子的彈性越好,抓地力也越好,當你購買時注意標簽上的數值“A”是硬度、“毫米”是輪子的直徑寬度,如80A、72毫米;挑選輪子應以實際用途為主,一般是休閑用或特技用,休閑用鞋最適合的是70A,72毫米。78A~85A是抓地力較好的,但彈性越好硬度越不好,所以你得看你自己常在哪兒玩直排輪鞋再選擇。大部分速滑鞋用的都是80毫米的輪子,比起其他種類溜冰鞋所用的輪子都大得多,這是因為大的輪子轉動慣性大,自然續滑的能力就比較好,但是也因此比較重。購買時可拿起鞋從大概離地20公分~30公分的高度扔下,反彈的越高輪子越好。
輪子種類有下列幾種:
①5隻輪直排的鞋叫做“速滑”滑輪,適用於在較平坦的路麵上作競速滑行,不宜做難度較高的極限動作。
②隻輪直排的分單排花式、休閑和極限輪滑鞋三種,適合在道具上做各種極限動作,但“速滑”性能自然沒有速滑滑輪好。
③隻輪雙排的叫花樣輪滑鞋。是在專用的場地進行各種難度的跳躍、旋轉及步法,也就是所謂的國際花樣輪滑,也叫花式溜冰。
輪子有可能是你不被重視的部件,但是輪子決定了你在滑行時的感受。看你是哪裏滑——街上,U池,遊泳池或是室內板場——這將決定你選擇什麼樣的輪子(包括大小和硬度兩個方麵)。當你麵對店裏各式各樣的輪子你一定口水直流,你也許以為它們隻是看起來不同而已,用起來都是一樣的,你錯了。
顏色和圖案也許是你選擇輪子時的重要因素,但是功用更為重要。如果你想選擇一套最棒的輪子,這裏有幾個關鍵:沒有任何一款輪子可以適合所有的地麵,如果你大部分時間是在同一種地麵滑行,你大可不必擔心,參照下麵的引導或向有經驗的skater谘詢一下你就可以做出最佳的選擇。
輪子是由聚胺酯製成,這是一種化學合成的硬橡膠,通過改變化學成分的比例來改善輪子的性能。每個公司都有其自己的配方,所以你使用起來會感覺有些不同。你想要找的理想的輪子一定是既具有良好的彈性又有一定的硬度,速度既快又經久耐用。著名的公司正是通過改變不同的配方來努力做到這一點。
當你拿到一套輪子,你需要注意兩方麵的因素:硬度和大小。硬度(110A)是輪子裏最硬的等級,大多數輪子隻有一個硬度但是也有雙硬度的輪子,一般輪子的裏層或內部為較硬的材質而由較軟的材質構成外層或外部。
雙硬度輪如kryptonics的“ALLEZ DUAL DENSTY”輪子,內側硬度高,外側硬度低,其意圖在於利用輪內側蹬冰及滑行,發揮硬輪的優勢,利用輪外側作彎道動作,利用軟輪抓地力強的特點,提高彎道性能,此輪為場地賽專門設計。在實際使用中發現這種方法效果一般,因為輪子內外側密度差異不大,同時運動員要掌握相應的技術動作才能充分發揮此輪的優勢。
雙硬度輪的內硬外軟,不是指輪的內外側,而是指內外環意在減小滾動阻力的同時,增加抓地力。
輪子的大小由毫米來記,(舉個例子,55毫米)通常來說輪子越大速度越快,但重量也自然會加大。輪子還有一個寬度值,我們平時很少提到。不記輪子重量因素,越寬抓地性自然越好。當然輪子還要搭配你的板麵,較小的板麵當然配較小的輪子。
3鞋靴鞋扣。買輪滑鞋一定得試穿。輪滑鞋的鞋碼應比自己平日穿的鞋大半號或一號。一般情況下,一定要兩隻腳都穿上試一下,腳在裏麵不能左右晃動為宜。輪鞋的“內套”厚薄度與穿得舒服與否是挑鞋的關鍵之一,“內套”越厚越包腳,鞋舌越軟越好,合適、包腳的鞋才能保護腳踝讓運動更靈活。初學者一般應選購一雙“硬殼”的鞋,因為這樣的鞋體不易傷到腳踝,但這樣鞋體靈活性比較差,不適合玩“花樣”。此外,最好選購鞋扣帶鎖的鞋,這樣更安全。
最後,可以將鞋放在平整的地麵往前輕推,觀察鞋的滑動方向,好的鞋應該是滑動距離長,而且滑行線路較直。
4鞋的種類。輪滑運動分花樣、速度、輪滑球、極限單排、休閑健身四種,參加各種不同的運動,所需要的鞋是不同的,要注意區分:
單排輪滑一般分休閑、競速、技巧三種:
(1)休閑輪滑鞋強調舒適,鞋殼不能太軟,否則有可能造成腳踝扭傷。這種鞋的刀架和鞋為一體,輪子應選擇聚酯材料,才能保證足夠的彈性和抓地效果,輪子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和安全性。
(2)輪滑鞋為了減輕負載及充分發揮腳踝力量,鞋幫都比較矮,鞋身采用全皮。好的競速輪滑鞋多沒有刹車頭,有些像水冰鞋的冰刀。其特點是重心較低,以便滑行中求穩,其競速輪側摩擦力較大,以便加速。競速輪滑鞋一般以5輪鞋為主。
(3)輪滑鞋也叫做極限輪滑鞋,多采用係帶加扣式,這樣在做特技時不容易因鞋扣鬆開而發生危險。底座也比休閑輪滑鞋低,以保持較低的重心,鞋殼比較堅硬,能提供安全防護,防止劇烈衝擊。一般前後輪距離比較近,以減弱抓地力,因為太強的抓地力反而會使某些特技動作完成困難。
5選鞋注意要點。
(1)選購輪滑鞋時,要求鞋的皮子質量要好,鞋幫與鞋底的連接結實牢固,並盡可能輕便。對輪架和底板要求輕便堅固即可。對軸承的要求是滑度越大越好,可用手輕撥一下輪子,輪子轉動的時間越長,說明軸承的滑度越好。輪子應盡可能選購聚氨酯的,因為其耐磨耐熱,長時間滑行硬度變化不大,對各種場地的適應性強。
(2)選購時要注意鞋的大小。一般情況下,腳在鞋裏要覺得與鞋緊貼在一起,不能前後或左右移動,要有一種鞋與腳長在一起的感覺。但是,鞋也不能穿得過緊,過緊就會妨礙腳部的血液循環,造成腳部過分緊張而導致過早的疲勞。鞋太緊還容易將腳皮磨破或者造成腳畸形。
(3)選擇鞋時,還要注意輪架與鞋安裝的位置是否合適,如果是一般滑行,要求不太嚴格;如果是競賽用鞋則必須嚴格一些,並要適合個人的習慣特點。首先你可以把輪滑鞋穿在腳上,係緊腳帶後,感受一下腳在鞋中是否貼緊,並且沒有不適(壓得過緊或腳在鞋中移動)的感覺。這時,你最好在有人幫助下(拉住雙手)慢慢將身體站直後,慢慢將身體重心移向右腳(左腳稍稍抬起),感受一下身體重心能否保持平衡,如果身體重心能夠落在四個輪形成的長方形的中心點上保持平衡,這雙輪滑鞋就算適合了。
初學階段可以買非專業性輪滑鞋。一般說來,初學者還應練習在路麵上做簡單滑行、轉彎、刹車等基本動作,非專業性的輪滑鞋就能滿足這些要求,而且價格比較便宜,一兩百元就能買到。但是當水平提高開始學習各種動作時,就必須買專業級輪滑鞋了,因為那些高難度動作不是一般的輪滑鞋可以承受。
6.專業鞋和非專業鞋的區別。專業級輪滑鞋和非專業輪滑鞋主要有四大區別。以極限單排輪滑鞋為例:
(1)鞋底部的輪。非專業滑輪的輪子是空心的,軸部可見規則小孔,輪底常是圓形,專業級則相反,輪子實心,輪底是平的,這樣可以承受較大的衝擊,完成很多高難度的跳躍動作。
(2)鞋底中部是否有一個凹槽。這個凹槽是滑杆時與鐵杆嵌合時用的,專業級的滑輪一定要有凹槽。
(3)鞋底的“梁”。梁粗壯厚實的是專業級輪滑鞋,“梁”薄弱的是非專業級輪滑鞋,穿這種鞋要注意不能做跳躍等衝擊性動作,否則鞋會斷裂,發生危險。
(4)鞋的重量。專業級輪滑鞋由於很多部位是實心,又采用十分堅固的材料製成,所以分量都比較重。
7輪滑鞋的使用與保養。在每次使用輪滑鞋之前,都應仔細地檢查一下所有的螺絲帽,凡是鬆動的都要逐個擰緊。使用之前,先將每個輪子旋轉幾次,以便檢查它們轉動的靈活程度,如果發現某個輪子轉動不靈活,那就說明需要“加油”。如果加油調試後仍然轉動不靈,就需要找專門技工維修一下,不應馬虎從事,以防在滑跑中發生危險。輪滑鞋轉向架的鬆緊程度,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願望與要求進行調試(如果轉向架太緊則不轉彎,鬆緊應當適度。
在學習滑輪滑之前,首先要學會如何正確地穿輪滑鞋。
穿靴鞋時先將鞋帶解開,當你把腳穿入鞋內時應慢一些,不要將蓋拉的太緊。打結後的鞋帶如果太長,要將它塞好或在鞋上多係一圈,使剩餘鞋帶離開地麵一定的距離,以防踩住跌倒。穿好鞋後,不要著急起來,在原地檢查一下是否牢靠。鞋必須合腳,鞋不合適必然會影響到正確的滑行姿勢和技巧。
輪滑鞋的靴子部分也需要很好的保養,以防皮鞋“走形”,過早報廢。每次使用過之後,由於出汗,輪滑鞋裏潮濕,應該及時把鞋放在陰涼處晾幹,不可曝曬和烘烤,否則會引起輪滑鞋收縮、起皺,變得僵硬龜裂平時應經常打油,不使用的時候,應將鞋“撐子”安放在鞋裏,使其保持原有的正常鞋形。
其它護具
其實輪滑是一項危險性比較大的運動項目,它講究高速度,高靈活性,再加上運動場地的條件也不是很容易保證,這就導致了在運動中受傷的可能性比較大。尤其是在清華的柏油籃球場上,危險性就更大了。所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防護用品,防止以外受傷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一套完整的護具應該包括頭盔、護肘、護掌、護膝共七件。這些裝備都比較容易買到,基本上每個商場都有。為了保證質量,盡量不要去小商品市場買。
輪滑球的常識
輪滑球源自於稱作bandy的草地輪滑球,bandy用的棍子較粗短,擊球的杆麵也隻有跟球差不多大。1800年末,在加拿大開始將這項運動帶上冰麵。1890年第一個輪滑球協會Ontario Hockey Association正式成立。1893年,加拿大總理Lord Stanley 為提倡這項運動,頒發獎金予當時業餘輪滑球聯盟比賽的冠軍隊,此後蒙特利爾體協成立Stanley Cup 輪滑球獎,頒予最傑出的隊伍。結至目前,這一獎勵仍是輪滑球界無上的光榮,隻頒給National Hockey League (NHL)的冠軍隊伍。1893年美國Yale大學和John Hopkins大學的輪滑球賽事,引起了美國人民對輪滑球的興趣,從此這項運動便開始在美國紮根。1904年第一個職業輪滑球聯盟 International Hockey League 成立,由加國及美國隊共同參與組成。可惜因比賽的場地太小,無法自門票籌綽足夠的經費維持聯盟的運作,終於於三年後瓦解,此後就隻剩下一些分散的協會。
輪滑球鞋
輪滑球鞋又俗稱球刀,這是由冰上曲棍球沿用過來的名詞。
輪滑球一般是在不怎麼大的場地,要在裏麵全力衝刺,全力煞車,還有另外九個人也和你擠在一起,所以靈活性更是不能欠缺。而這些,就是輪滑球鞋設計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