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法國曾被羅馬人稱為“高盧”。
這個被森林、河川及湖泊圍繞的豐饒之地,過去曾在中世紀的黑暗時代中,為了爭奪王權而與跨海的鄰國——大不列顛來回戰爭長達百年。
百年戰爭遲遲無法結束的主因,就是兩國士兵的嚴重不足。中世紀之時,席卷全歐洲的嚴重傳染病“Y死病”,是一種隻有男性才會發病的不治之症,因此造成大不列顛及法國雙方士兵人數銳減。而且不隻一般士兵階級,就連指揮軍隊的騎士或貴族都嚴重缺乏人力,最後雙方決定,將不論國籍,號召貴族階層的單身女性一起組成“少女騎士團”。畢竟追溯曆史,大不列顛和法國都是由凱爾特族分支出來,可說是兄弟國。凱爾特族的傳統,就是無論男女都會為了守護祖先遺留下來的土地而拿矛舞劍奮勇作戰。因此,當男性組成的騎士團失去戰力時,少女騎士團便自然興起。
促使大不列顛勢力從法國領地撤退、引導百年戰爭走入終結的人是貞德一世,
她是在法國棟.雷米出生的一位少女騎士。貞德一世成功由大不列顛手中奪回戰略要地奧爾良、理姆斯,最後解放首都巴黎,成功地為長達百年的戰爭劃下休止符。貞德一世領導的戰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完全沒有流血惡鬥。兩國的少女騎士團,比之前的男性騎士團更加堅守並貫徹騎士道精神。自古以來,戰爭時都會派遣由農民或市民組成的部隊前往戰地,但是少女騎士團卻認為這種殺戮戰極為野蠻,而予以排斥回避。她們偏好的戰鬥方式是由領軍的少女騎士之間展開單挑,或是以淘汰賽來決定勝負;當然,會造成戰爭方式產生戲劇性改變的主因之一,便是士兵人數嚴重不足。
解放巴黎的少女騎士貞德,獲得市民們大力支持,接掌空缺已久的法國王位,貞德一世就此誕生,其開創的王朝——皮塞勒朝也延續至今。盡管皮塞勒朝直接統轄的法國領地隻有巴黎周圍,也就是稱為“法蘭西島”的區域,其他各地方的女王依舊對皮塞勒朝宣誓效忠,並將皮塞勒朝的女王尊為法國象征(在皮塞勒朝成立期間,男性國王陸續因為Y死病駕崩,導致多數國家陷入政治停擺的狀況,所以基本上皆由女性繼承王位)。皮塞勒朝最大的特征,就是女王王位並非世襲製,而是以選舉製來決定繼承人選。此外,單身的少女騎士才有資格成為女王;至於實際上的政權行使,是由貴族階級與平民階級所組成的“法國議會”實際推行運作。
因為法國這項獨特的製度,所以布列塔尼、勃艮第、普瓦圖、普羅旺斯、諾曼底、安茹等法國各領邦國家的女王們,便努力地培育許多女兒。女王會任命其中一位為繼承王位的“公主”予以教育,並讓其餘女兒中的數名學習成為“騎士”。縱然成為“騎士”的女兒就此喪失母國的王位繼承權,還得肩負終生保持單身的義務,卻有機會透過選舉成為君臨全法國的女王。
星期三的晚上。
位於法國首都——“花都”巴黎南方的伊夫林,一棟稱為凡爾賽宮的建築物中,正舉行攸關法國與大不列顛未來的重大會議。
參與會議的成員以法國女王瑪莉為首,還有身為法國議會代表的主要議員們、法國各領邦國家的女王及公主們,以及鄰國大不列顛數個領邦國家的女王跟公主們,大家群聚一堂展開激烈討論。
由於大不列顛長久以來分裂成數個領邦國家,而“聖皇”不久之前突然在世間現身,也就是大不列顛王的亞砂,因此會議討論的主題不用說也知道,就是要不要承認亞砂為大不列顛王這項複雜的議題。
法國議會原本就分裂成兩派,一派是強硬派,主張派兵並吞尚未由強大王權統一的仇敵國——大不列顛;另一派是和平派,堅守貞德一世的遺訓——法國不攻擊其他國家。雖然法國女王瑪莉一開始反對戰爭,但是在法國法律上,女王對於議會的決議隻能發動一次拒絕權,所以遭到女王拒絕的決議如果再次獲得通過,女王就不能再拒絕該決議。由於強硬派後來獲得法國數個領邦國家女王的支持並取得優勢,於是便以“由於大不列顛的少女騎士減少、以及海盜活動增加造成治安敗壞,所以必須維持大不列顛的和平”為理由,在今年夏天組成大不列顛統治軍。
然而當遠征軍即將遠渡大海的前夕,卻遇到嚴重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