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數字貿易聯合運營,必須從四大要素同時著手整合優化,這是數貿平台建設的基本戰略。聯合運營時時緊扣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嚐試調動全民資本共同參與,貨幣資本、知識資本和消費主權資本相互聯動,以達成實現聯合運營的四大要素:公共數據中心、第三方運營模式、行業標準接口和跨行業信息共享。
1.打破信息孤島,建立公共數據中心
近年來,網絡不斷普及,百姓所麵對的訂購模式日趨多元化,從而帶動支付模式的不斷發展與優化。商家為滿足消費者日趨個性化的選擇,開始建設各自的信息服務平台。盡管商家在互聯網上各出奇招,但是從消費者角度而言,麵對的依然是一個個各自為政的信息孤島,這給他們帶來許許多多的困擾。
相信有過互聯網購物的消費者都曾經經曆過多次注冊的程序:反複填寫多次資料,反複記錄多個用戶、密碼、身份證等等。經常通過互聯網購物的消費者,更是深受其苦。由於繁瑣的基礎資料錄入程序,人們逐漸失去購物樂趣。人們有時不禁要問,難道要去100個商家購物,就一定要注冊100次並記錄100個用戶名和密碼?況且,很多資信度不高的商家還不願意向消費者提供電子銀行結算的數據。這些為數眾多的信息孤島,嚴重製約了雙方的交易,不符合行業發展趨勢,因此,建立第三方的公共數據中心是大勢所趨。首先,消費者將電子消費過程中所需的必要數據在公共數據中心進行存儲,數字貿易領域商業服務單位的資質也作詳盡的報告,基礎數據經生物識別等先進技術作嚴格確認,並累積記錄雙方信用數據,以確保交易真實有效。
數字貿易平台用戶在選擇特約商戶進行消費時,無需進行特別注冊。由於交易中必須通過多種身份確認技術,用戶在商家消費的各項權益更具保障,同時更有利於銀行電子貨幣的支付安全。
建立公共數據中心,打破信息孤島的局麵,這是實現數字貿易普及的首要基礎工作。
商業服務企業通常自行建設互聯網技術平台,在此實施過程中往往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對平台的建設合理性及建設方向進行有效規劃,其結果是,平台建成後才發現結構存在不合理之處,但已經很難進行調整了。在平台業務量達到設計標準之前,還會出現服務器資源大量閑置的現象。另外,如果出現經營轉行,設備係統將完全廢置,導致資源浪費。
2.引入第三方運營模式
企業或者商家(以下簡稱用戶)出現係統建設上的重複投資,造成投入成本居高不下,不利於技術的持續優化。為避免重複建設,引入第三方運營模式勢在必行。專業的工作應由專業的機構負責完成,數字貿易產業發展過程中總結的一條經驗是,用戶應當及時引進第三方運營合作機製,以及商業應用所需的基礎性軟環境。通過負載均衡技術,每個用戶都可以從公共數據中心的接口得到一整套自身所需的運算資源和存儲資料,繼而進行交易數據處理。
用戶通過這種方式,不需要高額的前期投資,可以節省經營成本,降低運營風險。依據實際營業額按比例向運營商繳付係統租賃費,這種方式符合公平、公正、公開的商業原則,受到廣大用戶的普遍歡迎。由專業機構來控製專業的環節,這可以讓整個流程變得有序而高效。更重要的是,這種方式還為互聯網商業應用的進程提速,體現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需求。它的另外一個貢獻是可以節省社會資源,是創建和諧商業環境的創新商業模式。
3.新運營模式的聯動效應
運營商可同時為多行業多家商業服務端口與用戶的營業收入掛鉤,雙方的協作因而大大加強,從過去技術供應商采取“單贏”的契約模式向雙方共贏的聯合盟約模式轉化。同時,用戶在出現轉型、破產或轉行之時,運營商可將端口指向轉讓給其他的合作商家,不浪費技術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