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亞非文學(1 / 3)

977.“亞洲第一詩人”——泰戈爾

泰戈爾是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在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見解。對泰戈爾來說,他的詩是他奉獻給神的禮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飛鳥集》。

978.“奉獻給神的祭品”——《吉檀迦利》

《吉檀迦利》,泰戈爾代表作,其中包含103首宗教抒情詩,全麵表現了詩人的宗教和哲學思想,抒發了他對“無限”和“梵我一如”等境界的神往,表現了他對人民、祖國和自然的熱愛之情。《吉檀迦利》是“亞洲第一詩人”泰戈爾中期詩歌創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觀念和藝術風格的作品。這部宗教抒情詩集,是一份“奉獻給神的祭品”。風格清新自然,帶著泥土的芬芳。泰戈爾向神敬獻的歌是“生命之歌”,他以輕快、歡暢的筆調歌唱生命的枯榮、現實生活的歡樂和悲哀,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前途的關懷,發表之後,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

979.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源氏物語》

《源氏物語》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學名著,對於日本文學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被譽為日本古典文學的高峰。作品的成書年代一般認為是在1001年至1008年間,因此可以說,《源氏物語》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小說描寫了平安京時期日本的風貌,揭露人性,宮中的鬥爭,反映了當時婦女的無權地位和苦難生活,被稱為日本的“國寶”。

980.印度的靈魂——《摩訶婆羅多》

《摩訶婆羅多》是享譽世界的印度史詩,它的漢語全譯本,約有五百萬字,和《羅摩衍那》並列為印度的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現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詩的基礎上編訂加工而成,其中有長篇英雄史詩,而且有大量的傳說故事作為插話,有宗教哲學以及法典性質的著作。有10萬“頌”(詩節),內容篇幅相當於《羅摩衍那》的4倍,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史詩,規模宏大、內容龐雜。印度現代學者認為《摩訶婆羅多》是印度的民族史詩,內含印度民族的“集體無意識”,堪稱是“印度的靈魂”。

981.印度古代史詩——《羅摩衍那》

《羅摩衍那》,印度古代史詩。與《摩訶婆羅多》並列為印度兩大史詩。在印度文學史上被稱做最初的詩。全書是詩體,用梵文寫成,詩律幾乎都是輸洛迦(意譯為頌),即每節2行,每行16個音節。《羅摩衍那》意思是羅摩傳。羅摩是印度古代的傳說中人物,後逐漸被神化。

982.人類曆史上的第一部史詩——《吉爾伽美什》

《吉爾伽美什》,它是人類曆史上的第一部史詩,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在蘇美爾人中流傳,經過千百年的加工提煉,終於在古巴比倫王國時期(公元前19世紀~前16世紀)用文字形式固定下來,成為一部巨著。這部史詩講述了英雄吉爾伽美什一生的傳奇故事。

983.《舊約》

基督宗教的啟示性經典文獻,內容和希伯來聖經一致,但編排不同。主要包括摩西五經、曆史書、詩歌智慧書、大先知書、小先知書。

984.印度笈多王朝時代的詩人——迦梨陀娑

迦梨陀娑,印度笈多王朝時代的詩人和劇作家。一般認為他活動於笈多王朝的全盛時期,即旃陀羅笈多二世時代。傳說他被譽為旃陀羅笈多二世宮中的“九寶”之一。其作品流傳至今的共有7部,3部劇本和4部詩作。3部劇本是:《沙恭達羅》、《優哩婆濕》、《勝鬟和火天友》;4部詩作是《雲使》、《鳩摩羅出使》、《羅怙世係》、《時令之環》,皆為古代印度梵文文學的傑作。

985.對印度古代社會上層階級的生活和風尚的展現——《沙恭達羅》

沙恭達羅,迦梨陀娑的著名劇作,共7幕。描寫國王豆扇陀與淨修林隱士幹婆的義女沙恭達羅戀愛的故事。作者通過一場悲歡離合、曲折動人的故事,寫出了人間純貞的愛情,亦反映了印度古代社會上層階級的生活和風尚。為梵文古典文學的重要作品。該劇係取材於史詩《摩訶婆羅多》,婆羅多即沙泰達羅與豆扇多之子。

986.波斯文學之父——魯達基

魯達基,波斯詩人。據考證,其詩集近100卷,多達130萬行以上,包括頌詩、四行詩、抒情詩、哲理詩等,但殘存的詩已不足2000行。長詩《酒頌》達190行,隻用一個韻腳,音律嚴謹,是其頌詩的代表作。四行詩類似中國的絕句,形式短小完美,內容充實,多寫愛情。抒情詩風格樸實明快,寓意深刻,充滿民歌風味。哲理詩言簡意賅,富有教誨和訓誡意義。最著名的敘事長詩《卡裏來和笛木乃》隻殘留下一些片斷。他的詩歌體裁多樣,題材豐富,基調開朗豪放,不僅歌頌了大自然的美麗和生活的歡樂,而且歌頌了帝王的功績和王朝的興盛。在對人民的疾苦表示同情時,對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和統治者的偽善也表示了不滿。魯達基是“霍拉桑體”詩的奠基人,也是頌詩和四行詩的創始人,對後世影響很大,史稱波斯文學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