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故事謎語
賽過華佗
很久以前,江南水鄉的會稽縣,有一位聞名遐邇的老郎中。
盛夏的一天,從清晨起就下著南風雨。德高望重的老郎中頂風冒雨來到診所,剛坐定,忽見外邊風風火火地闖進一個青年。老郎中朝這個青年上下仔細打量了一番,捋須笑曰:“你是從城北來的?”
青年頗感奇怪地說:“老先生,我第一次來貴診所,您怎麼知道我住城北?”
老朗中莞爾一笑,又說:“我還知道你是騎驢來的。”
青年更是驚異地說:“您簡直賽過神仙,我算遇到神醫了,我家老母親的命這回遇到救星了!”結果,那醫術高明的老郎中幾劑湯藥,很快就把老夫人的病治好了,那青年為了感謝他的救母之恩,特意敲鑼打鼓,送來一塊鐫刻著“賽過華佗”四個金字的巨匾。
事後,那青年與老郎中成了好友。一日,二人在酒桌上閑聊,青年笑問:“老伯,當時你怎麼知道我從城北來?又怎麼了解我是騎驢來的呢?”
老郎中捋了一把花白胡子,爽朗地笑了幾聲,然後道出了秘密。
青年一聽,拍手說:“原來如此!有道理有道理!”
你知道老郎中神機妙算的秘密嗎?
答案:老中醫說:“下南風雨,你前身濕透,後身不怎麼濕,豈不是從城北而來,見你鞋上沒有泥巴,所以猜你是騎驢來的。”
財主上當
從前,一個財主十分吝嗇,長工在他家苦做一年,到除夕七除八扣,常得不到幾個錢。
有一位年輕農夫聽了很是氣憤,想為窮兄弟撈回被財主剝削去的血汗錢,於是找上門去,對財主說:“我身強力壯,樣樣能幹,工錢不要多,第一個月隻要一個銅板,第二個月給兩個銅板,以後每月給我的銅板為前一個月的雙倍,多一枚也不要!”
財主一聽,心裏暗喜,忙問:“你準備在我家幹多久?”
農夫笑曰:“連續做三十個月,工錢可最後一次給我。老爺如果同意,我們就立字據為憑。”
財主一聽,心裏算了算,總共才1023個銅板,便馬上答應,並簽上字據。
三十個月很快過去了,財主叫賬房先生仔細算算,該給那農夫多少錢?
賬房先生反複計算,把結果告訴了財主。
財主一聽,像泄了氣的皮球,癱倒在地。
你算算看,是多少錢?
答案:三十個月的工錢,共為172811823個銅板,折合銀元298萬塊。
巧捉家賊
明朝江南才子祝枝山,有一顆價值連城的夜明珠,他視若至寶,珍藏於內室,從不輕易取出,一般朋友更是難享眼福。
一天黃昏,祝才子赴宴而歸,老總管匆匆稟報,說夜明珠不翼而飛。祝才子聞訊大驚,連忙趕到內室細看,但一點蛛絲馬跡也未發現。
祝枝山反複分析,斷定這個盜寶的竊賊絕非外人,很可能是家賊。祝府內外,主仆有四十多人,誰是竊賊呢?祝才子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當即令主仆全部來廳堂集中,一個也不準遺漏,等他親自破案,當麵捉賊。
祝枝山暗中將一隻熏黑了的沙鍋藏在籮筐內,外麵用布蒙得嚴嚴實實,然後搬到廳堂上。他當眾宣布:這是一個老道給他的“辨賊器”,隻要竊賊的手摸到它,裏麵馬上會發出鳴叫聲。
當夜,祝枝山令全體主仆依次把雙手伸進布內,去摸籮筐裏的“辨賊器”,摸後各握拳頭,原地站著。不料四十多人輪流摸過後,那“辨賊器”並未發出報警聲。
眾人正麵麵相覷,迷惑不解之際,祝枝山一聲令下:“都把雙手攤開,他略微看了一眼,很快就抓出了盜取夜明珠的竊賊。
你能猜出,祝枝山是怎樣認出那竊賊來的嗎?
答案:竊賊做賊心虛,不敢觸摸“辨賊器”,故手上未沾鍋灰。
追回錢財
從前有個誠實、厚道的壯年人姓陳名焱,因無田產,隻好外出謀生,在山裏當窯工,他辛苦了三年,用血汗換得不少銀兩。
一年臘月,有位同在煤窯當賬房先生的老鄉,要回家探望病母,陳焱便托他帶回一封信和一包銀子給自己的妻子。
途中,那賬房先生偷偷拆開一看,見信上隻畫了一棵大樹,樹杈上站著八隻八哥鳥和四隻斑鳩,並沒有寫明帶回多少銀子。見財起意的賬房先生於是扣下一半,包入了自己的行囊之中。
是日,陳焱的妻子看完信後,數了數銀兩感到不對,便問:“李先生,我丈夫帶回的是一百兩銀子,怎麼少了一半?”
那姓李的賬房先生一驚,吱吱唔唔地說:“沒有的事,沒有的事。”
陳焱的妻子把信一展,將內容說了一遍,然後氣憤地說:“真是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嘞!”
那貪財的賬房先生啞口無言,隻好交回那一半銀子,灰溜溜而去。
你能猜出陳焱的妻子為啥知道少了銀子嗎?
答案:八隻八哥意即六十四兩,四隻斑“鳩”即三十六兩,總共為一百兩。
審騾破案
古時候,寧州府有位黃縣令,為官清正,愛民如子。這七品芝麻官平時有一嗜好,愛研究點隱語瘦辭,善破怪謎,這對他坐堂審理案件幫了不少忙。
一日,有個牽騾子的壯年與一挑錢的老人,同在山路上行走。行至一棵樹下,挑錢的老人一邊用巾擦汗,一邊說:“真累呀!”那牽騾子的壯年見老人籮裏是錢,就假心假意地說:“我來幫你挑一段路!”說著把騾子交給了老人,自己挑起籮擔就走。從銅鼓到修水盡是彎曲崎嶇的山路,那壯年快步如風,那老漢牽著騾子怎麼也跟不上,待他疾疾追過幾個山彎時,那個幫他挑錢的壯年已無蹤無影了。
老人無法,隻好牽著那頭騾子去找黃縣令告狀。
黃太爺聽罷申訴後笑道:“老公公別急,明天一早我在衙門前審騾子,保證讓它‘說’出真情!”
結果,當真抓到了那見財起歹意的家夥,你知道縣令是如何審騾破案嗎?
答案:次日,黃縣令命人用鞭子重重抽打那騾子,然後放開韁繩。那騾子徑直跑回主人家,因而破了此案。
當鋪老板
施耐庵蘇州謫居白駒不久,他的獨養女兒要出嫁了。他沒有錢為女兒置辦嫁妝,便將自己寫的《水滸傳》書稿送給了女兒,並對她說:“日後生活倘遇困難,可將它拿到當鋪裏典當,可以當到高價。”
女兒過門之後,見丈夫常歎息未沾嶽父半點光,心想:我何不把爹爹給我的書稿拿去當些銀子,也好封封婆家的嘴。於是,來到大街的當鋪裏,說要當一百兩銀子。
夥計接過書稿送到裏麵給老板看,老板看了,愛不釋手,他聽說來當書稿的是位小娘子,便心生一計,對夥計說:“你告訴他,就說老板不在家,這書稿先放在這裏,待老板兩天後回來當麵講價錢。”
翌日,那老板亮相了,隻見他把書稿往櫃台上一丟,說:“這書不值錢,隻能當一兩銀,要是嫌少,那帶回去吧!”
當天,女兒跑回家詢問父親:“爹,當鋪老板說這書稿隻值一兩銀子。”
施耐庵問罷經過,對女兒說:“你受當鋪老板騙了。”
女兒聽父親這一說,恍然大悟,懊悔不及。
你能猜出那當鋪老板起初愛不釋手,後來又為何將書稿丟還施耐庵的女兒呢?
答案:當鋪老板,利用兩天時間將書稿全部偷偷抄下來了。
宮女報案
古時有個皇帝,一生隻有一子,為此視為掌上明珠。一天,年紀不到十歲的寶貝太子突然失蹤了,皇帝、皇後急得亂轉,命令宮廷所有的人到處尋找。大家找到深夜,仍無一點線索。
當日深夜,皇帝正在求神拜佛,求列祖列宗,保佑太子平安無事。貼身太監稟報,說西宮宮女王蕊前來,要求叩見聖上,說她知道太子下落。那宮女一進門,見兩個嬪姬攙著皇帝,在香爐前燒香,但吱吱唔唔不敢明說。皇帝見她吞吞吐吐,大聲催道:“快講,快講。”那頗通文墨的聰慧宮女取過紙筆,寫了“芥亡惟大了”五個清秀的小楷字,然後稟曰:“萬歲隻要在每個字中添上一筆,便……”她望了望兩個嬪姬,想起南朝文學家鮑照編纂成集的一首瘦辭隱歌。於是接著又吟了四句:“二形一體,四支八頭,一八五八,飛泉仰流。”吟畢,躬身退去。
那皇帝落筆加之,又細細琢磨宮女之言,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頓時昏倒於地,老淚橫流。
你知道太子的下落嗎?
答案:那位有才學的宮女所寫的五個字各添一筆,為“芬妾推太子”,接著所吟的四句為一“井”字,隱喻地告訴皇帝,皇太子是被芬妾推下井淹死了。
隱士指路
明朝大醫藥家李時珍,為了編著《本草綱目》一書領著徒弟龐顯從湖北老家出發,行程數千裏,奔波於深山老林,采集草藥,驗證單方。
一天,師徒二人翻山越嶺,來到一處鬆杉參天,交柯接葉,環境清幽之地。肌腸轆轆的龐顯要找一處山村填飽肚子,便拉著師父往前而行。途中,碰到岔路,不知走左還是走右,正好有位須眉如雪的隱士邊吟詩邊迎麵而來。李時珍忙上前拱手問路,並說明他師徒二人進山是為采集草藥。那隱士聽後朗朗一笑:“老夫素聞李郎中大名,今有一詩求教。”
說罷吟曰:
“老漢首如霜,龜峰眺武昌,
萬物入夢時,酸甜苦辣香。
重陽花滿枝,湘子譜樂章,
昭君同塞去,低頭思故鄉。”
李時珍略一沉吟,拱手笑曰:“此詩蘊含八味中藥,不難,不難。”旋即一一而數。
那隱士捋須頷首,拾樹枝一根,在地上寫了個“主”字,便含笑而去。
龐顯一看,莫名其妙,李時珍卻說:“那怪老頭已為你我指了路,走吧!”說罷繼續往前而行,走不多遠,果有村莊。
你知道那首中藥謎合那八味藥嗎?隱士寫個“主”字又是什麼意思呢?
答案:八味中藥是白頭翁、孟江南、全蠍、五味子、野菊、神曲、王不留行、濰熱地;
“主”者,往左去也,隱士指李時珍師徒往左邊那條岔路而去,便可找到村莊。
醉酒戲謎
蘇東坡被貶到黃州以後,不久就與當地一位頗有文學造詣的和尚——佛印成了至交,兩人常在一起飲酒、賦詩、猜謎、作對聯,生活倒也悠閑自在。
一天,蘇東坡與佛印一起到黃州城外江邊的一個涼亭裏飲酒賞景。但見浩瀚的長江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鱗鱗,像千萬顆珍珠撒在水麵,看得高興,就喝醉了。乘著酒興,蘇東坡指著河岸上啃骨頭的野狗對佛印說:“請高僧猜一句五個字的雙關語。”佛印也拿出東坡寫的詩箋來,扔進了滾滾江水,也請蘇東坡猜一五字雙關語。兩人會心一笑,都猜了出來。
他們兩人猜的雙關語是什麼呢?
答案: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東坡詩(屍)。
秦少遊二求妻兄
蘇小妹與秦少遊這一對才女才子結為夫妻後,兩人除了吟詩作賦填詞外,猜謎也是經常進行的閨房樂事。
一天,小妹對少遊說:“為妻作了一則字謎,您可願一猜?”少遊一聽,興致勃勃地說:“快快說來。”蘇小妹抿著嘴笑道:“倘若猜不出,可要到門外罰站啊!”接著蘇小妹說出謎麵:“兩日齊相投,四山環一周,兩王住一國,一口吞四口。”
秦少遊從早上猜到傍晚,還沒猜出謎底,不由得打心眼裏佩服妻子的才華,但也暗暗叫起苦來。心想:如果晚上仍猜不出,可要吃“閉門羹”了,這如何是好呢?忽然,少遊笑了,心想:“對了,去求救妻兄蘇軾,沒有能難倒他的問題!新婚之夜,就多虧這位妻兄暗中相助,才免遭拒於門外之苦。”
想到此,少遊快步向蘇軾住所走去。此時蘇軾正準備進晚餐,見少遊到,忙請他共進晚餐。少遊正一門心思在猜謎上,那裏顧得上吃飯,趕忙說出相求之事。
蘇拭一聽,哈哈大笑:“別急,先吃飯,愚兄再救你一次就是了。”隨後命廚子趕做一盤“西湖醋魚”。一會兒,魚端了上來。蘇軾用筷子將醋魚的頭和尾夾出,留下中段,笑著用筷子直指盤中:“少遊請看,這就是謎底。”
少遊頓時醒悟,“魚”字去頭、去尾,乃是個“田”字。心事放下了,少遊便安下心來在蘇軾這兒吃飯喝酒,才回家中去交答卷。
答案:謎底在故事裏。
巧答怪謎語
1982年秋天,在美國洛杉磯舉行了一次中美作家會議,在閉會後的酒席筵上,兩國作家都喝了一些茅台酒,興味盎然。
忽然,美國詩人艾倫·金斯伯格對我國著名作家蔣子龍說,要請他猜個謎語,並“吹噓”說:“這個謎語講了二十年,沒有一個人猜得破。”
蔣子龍同誌也對他“吹牛”說:“我從三歲起就猜謎語,還沒有碰到過猜不破的。”
金斯伯格的“謎語”是這樣的:
“把一隻五斤重的雞裝進了一個隻能裝一斤水的瓶子裏,您用什麼辦法把它拿出來?”
論幽默,講笑話,猜謎語,這在中國人來說是拿手好戲,豈能被他難住?蔣子龍同誌略加思索,便回答了他。金斯伯格哈哈笑了,伸出大拇指說:“您是第一個猜中這謎語的人。”
你知道蔣子龍同誌是怎樣回答他的嗎?
答案:蔣子龍是這樣回答的:“您怎麼放進去,我就怎麼抓出來。您顯然是憑嘴一說就把雞裝進了瓶子,那麼我就用語言這個工具再把雞拿出來。”
奇特的情詩
清朝時,江南有個叫丁愛山的青年農夫,念過幾年書,人也很聰明。
一年,丁愛山在外謀生,接到妻子一封來信。夥伴們搶過一看,信上沒有一句親切之言,全是圈圈點點。
丁愛山見大家發愣,劈手奪回妻子來信細看,甜絲絲地笑得合不攏嘴。
同夥見狀,忙問:“老兄想老婆想瘋了?見著圈圈點點也樂?”
丁愛山說:“你們不懂,這是我愛妻的一首情詩!”
“情詩?”眾夥伴更迷惑了,催他解釋給大家聽。丁愛山推辭不過,隻好紅著臉,按圖從右至左,一行一行地道出了妻子的相思情。
眾人一聽,撫掌大讚:“想不到嫂子還有這麼高深的學問!”
你能讀懂這奇特的情詩嗎?
謎底:這首奇特的圓兒詩的全文是:“相思欲寄從何寄,畫個圈兒替。話在圈兒外,心在圈兒裏。單圓兒是奴家,雙圈兒是郎君你。郎心中有我,我心中有郎。月缺了會圓,月圓了會缺。我密密加圈,你須密密知我意。還有那說不盡的想不盡的相思情,將一路圈兒圈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