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爭取贏得時間(1 / 3)

第四章爭取贏得時間

中國有句名言:“一寸光陰一寸金,千金難買寸光陰。”它告訴我們:時間在人類生命中是很寶貴的。青少年猶如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朝氣蓬勃,青春期是學習的黃金時期,因此青少年要端正態度,給自己樹立目標,努力學習更多的知識,從而使自己邁向更高的山峰。

1贏得時間,贏得生命

都說時間刻畫了生命。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事實是生命度量了時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慣常用時間來解釋生命,比如某某活了多少年,殊不知是生命度量了時間。比如,有很多人在死後,依然“活著”,人的生命是無法與無限的時間抗爭的,時間是虛無的,生命才是實實在在的,毫不吝惜的將實在的生命拋入虛無中,結果無疑生命的實在被時間的虛無吞噬得無影無蹤,也化為虛無。

時間賦予生命亦舍棄生命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才顯珍貴,而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才令人珍惜。有限的時間構成了有限的生命。而時間之於每一個生命都是絕對公平與平等,這也就是說,每個生命的本質是平等的,沒有等級的區別,不因生命所創造價值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時間與生命,是與人類相始終的永恒的命題。

時間賦予生命以內容,同時也會舍棄生命。時間就好像是一架可怕的機器,它可以摧毀一切的輝煌、壯麗,讓所有的一切沉歸曆史,然後化作煙消雲散。任何驚人與偉大,在時間麵前竟顯得如此渺小。然而,時間可以創造一切,但它和造物主惟一不同的是,造物主給了我們智慧,給了我們選擇權,而時間沒有,它一去不複返。

楊光,某中學初三的班長,學習成績優秀,多才多藝,一直是老師、同學眼裏的寵兒。在家裏,他是個好孩子;在學校,是個好學生;在同學中,是個好幹部。他不僅各門功課都很優秀,而且會唱歌、跳舞、書法、吹長笛,樣樣精通。在他的青少年時期,他在黃金般的時間裏充實了自己的人生。然而,不幸的是,有一天,他愛上了網遊,整日都泡在網吧裏。在虛幻的網絡遊戲裏,他學會了用暴力解決事情。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在一次與校外人員爭鬥中,因流血過多而身亡。

這是一個令人惋惜又令人可恨的例子。時間可以讓一個人虛空與無聊,但是,卻無法阻止一個充實的生命和高尚的靈魂的誕生;時間可以讓一個人的生命消失,但是卻無法抹除這個人在世辦所創造的價值。所以,所以,善待自己,珍惜所擁有的一切吧,這樣,你才能真正獲的瀟灑一生。

時間永是流駛,每天都在成為曆史,而在已存的人生曆史長河中,每個生命卻都是短暫的。但是,在如何短暫的生命長河中,有的人是卻不沒的航船,能承載生命,引領未來;有的人能把握現在,做一朵美麗而激情的浪花,展現出生命的意義與風采。而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們,想要實現自己這有限而短暫的精彩與價值,那就需要我們去珍惜寶貴的時間、珍愛有限的生命、坦誠地生活,盡己所能去創造和實現有意義的人生。

珍惜時間就是在珍惜生命

當一個人哇哇墜地的那一時刻,生命的時鍾便已敲響,以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將記錄著生命的曆程。著名的科學家富蘭克林說過:“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任何知識都要在時間當中獲得,任何工作都要在時間中進行,任何才智都要在時間當眾顯現,任何財富都要在時間中創造。珍惜時間就是在珍惜生命,隻有這樣,你的生命長河才會散發出光芒。

時間對於不同的人,意味著不同的結果。對商人,時間意味著金錢;對科學家,時間意味著知識與探索;對農民,時間意味著收成與豐收;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時間意味著成功與希望。我們不能像那些流浪者一樣的過日子——日日相複,人生無味,安於現狀,不求奮進;要做一個真正的勇者,努力地充實自己,從而催促著自己的生命不斷向更高境界發展。

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金的居裏夫人,從小就養成了珍惜時間的習慣。在她的青年時期,為了不讓煮飯占去學習時間,她經常吃麵包,喝冷開水。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為了珍惜時間,小時候在一家小店當夥計的時候,就一邊當學徒,一邊抓緊時間自學數學,終於成為名聞中外的大數學家。還有大家熟知的張海迪姐姐,身殘誌堅,即使躺在病床上,還要堅持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以頑強的毅力自學成才,獲得哲學碩士學位,創作翻譯了不少文學作品。時間讓他們的生命閃耀著燦爛的光輝。

古今中外,像他們這樣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的名人還有很多。因為他們知道:當時間與生命緊密相連的時侯,時間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珍惜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去學習,去創造,去攀登。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

任何生命都有其消亡的一天,這隻是大自然的法則。一個人的生命從開始到停止,猶如茫茫宇宙的一顆一閃而過的流星,不管你是否去奮鬥,不管你創造價值的大小,它都不會因此而改變。而時間對於生命來說,隻是充當了無情的劊子手,生命的本真在於同時間作鬥爭。有的人,麵對人生,毫不鬆懈、奮力拚搏、逆流而上;有的人則被時間推著走,最後迷失方向,沉沒於萬千淤沙之中;而高效率的人,視時間如生命,每一時刻都充滿奮鬥的精神,深刻理解時間意味什麼;而低效者,總是在抱怨不公中度過那僅剩的有限日子,他們深信生命是有區別的,否認生命所構成的時間是不平等的。正所謂,欲源於對生命的苛求,對生命的苛求源於對時間的寬容。

上帝是公平的,他給了每個人同樣寶貴的生命,同樣寶貴的時間與機會。然而我們之間產生的,卻是迥然相異的人生。正所謂“態度決定一切。”思想家、行動家兼詩人的毛澤東,以氣吞山河的宏大氣魄,為自己做出了這樣的回答:“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那麼,作為祖國未來的青少年,就要從現在開始珍惜每分每秒。

2養成守時的習慣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就是生命,是用錢買不回來的。可是如今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裏,一般人隻知道愛惜外在的寶藏、珍品,漸漸地忘記了時間對人生的重要性。也有很多人看不到時間所帶來的直觀效益,認為時間並不重要,因而沒有一點時間觀念。

守時,贏得他人尊重

守時,就是遵守約定的時間。守時能夠保證事情有充足的時間去做,不守時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會覺得沒有充足的時間去做,會麵臨著生存的危機。

與人交往中,守時可以增加別人對你的信任,說明你重視對方以及你們之間的約定。守時也反映一個人的精神氣質,有守時好習慣的人,會在與他人交往中大大受益。

德國哲學家康德是一個十分守時的人。他認為無論是對老朋友還是對陌生人,守時都是一種美德,代表著禮貌和信譽。

1779年,他計劃要去一個名叫珀芬的小鎮拜訪老朋友威廉。於是,出發前,他寫了信給威廉,說自己將會在3月2日上午11點鍾之前到達。威廉回信表示熱烈的歡迎。

康德3月1日就趕到了珀芬小鎮,為了能夠在約定的時間到達威廉那裏,他第二天一早就租了一輛馬車前往威廉的家。威廉的家住在一個離小鎮12英裏遠的農場裏。而小鎮和農場之間,隔有一條河。康德需要從橋上穿過去。但當馬車來到河邊時,細心的車夫停了下來,對車上的康德說:“先生,實在對不起,我們不能再往前走了,橋壞了,很危險。”

康德從馬車上下來,看了看橋,中間的確已經斷裂了,他知道確實不能走了。由於正是初春時節,河麵雖然不寬,但河水很深,而且結了冰。康德看看時間,已經10點多了,他焦急地問:“附近還有沒有別的橋?”

車夫回答說:“有,先生。在上遊6英裏遠的地方還有一座橋。”康德問:“如果趕那座橋,我們以平常速度什麼時候可以到達農場?”車夫回答:“最快也得40分鍾。”於是,他跑到河邊一座很破舊的農舍裏,客氣地向主人打聽道:“請問你這間房子要多少錢才肯出售?”農婦聽後,很吃驚的問道:“這房子又破又舊,而且地段也不好,你買它幹什麼?”“不用管我有什麼用,您願不願意賣?”“當然願意,那就給200法郎吧。”

康德先生毫不猶豫地把錢付給農婦,並說:“如果您能夠馬上從房子上拆幾根長木頭, 20分鍾內把這座橋修好,我將會把房子還給你。”農婦更加吃驚,但還是叫來了自己兩個兒子,讓他們按時把橋修好。

最終,馬車平安地過了橋。10點50分的時候,康德準時趕到了老朋友的家門前。在門口迎候的威廉看到康德,高興地說:“親愛的朋友,你還是那樣守時啊。”

康德和老朋友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在這期間,他根本沒有對其提起為了守時而買房子、拆木頭過河的經過。

後來,威廉無意中從那位農婦那裏知道了這件事,便很有感慨地給康德寫了一封信。信中說道:“你真是太客氣了,其實,老朋友之間的約會,即使晚一些也是可以原諒的,更何況途中你還遇到了意外。”

一向一絲不苟的康德,在給老朋友的回信中寫了這樣的一句話:“在我看來,在一定意義上說,無論是對老朋友,還是對陌生人,守時就是最大的禮貌。”

在別人眼裏,或許守時並不像康德認為的那樣重要,但是,守時對於一個人的一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守時是一種美德。懂得珍惜時間的人,不僅僅要注意不浪費自己的時間,也要時時注意不能夠白白浪費別人的時間。

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就是讓自己無論在做什麼事的時候都能夠輕鬆應對、遊刃有餘。一個守時的人,必將獲得別人的尊重。

做人必須要守時

從前有個年輕人,一天過橋遇到一個武藝高強的老頭兒,於是想讓老頭兒教他武藝,老頭兒便答應了,並讓他在天亮時來橋邊找他。第一天,年輕人等公雞打鳴後去了,老頭兒說天已經亮了,年輕人沒有遵守約定,於是讓他先回家,等第二天再來。第二天早上,公雞還沒打鳴,年輕人就出發了,但到橋邊的時候,天已經大亮了,老頭兒依然生氣地讓他第三天再來。年輕人幹脆就沒回,也沒睡覺,在橋邊守了一夜,終於在天亮的時候見到了老頭兒。老頭兒很高興的教他學了武藝。

其實,不守時不僅僅是浪費自己的寶貴光陰,也是在浪費他人的時間。正所謂,浪費別人的時間就等於謀財害命。不守時,特別令一些要急著辦事的人感到反感。

不守時的人會給人留下一個壞印象。也許有些人為了顯示自己人身體和地位,與人相約故意地遲到。其實,表麵上看是顯出身份,事實上卻是自降身份,令人更反感。此外,不守時的人也會給人留下一個不能信任的印象,不守信用之人不可信任。守時不僅體現出一個人的觀念,更能體現出這個人的道德修養。

可見,守時對一個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我們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充分預備好時間,給他人留下一個好的印象。時間是人類惟一公平的擁有,不論窮富、才情高低,不分國籍,每個人一天所有的時間都是相同的,誰也沒權利侵占別人的時間,更不應浪費別人的時間。所以,做人做事一定要守時。

守時、準時在今天應該是每個人必須建立的觀念。

3不做時間的竊賊

很多珍惜時間的人用“一寸光陰,一寸金”來形容寶貴的時間。朱自清在《匆匆》中這樣描寫時間: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時間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麵歎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歎息裏閃過了。在短暫的人生中,有多少的時間禁得住從水盆裏過去,從飯碗裏過去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

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

青少年的時間更是彌足珍貴。青少年時期是學習、生活、工作的重要時期,需要在不斷消逝的時間裏打好人生的基礎,一分一秒流走的時間都帶走了青春年少的美好時光,如果不抓緊這分分秒秒,怎麼才能將自己的未來之路變成坦途呢?

美國、日本都是相當珍惜時間的國家。

早在200多年前美國還沒獨立的時候,美國啟蒙運動的開創者、科學家、實業家和獨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富蘭克林就在他編撰的《致富之路》一書中收入了兩句在美國流傳甚廣、擲地有聲的格言:“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遼寧青年參觀團在日本出席一個會議,出國前團長準備了厚厚一疊發言稿,可是屆時日方官員遞上的會序表卻寫著:“中方發言時間:10點17分20秒至18分20秒。”發言時間僅為一分鍾。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人看來,似乎不可思議,而在日本卻是極為平常的。日本從工人到學者,時間觀念都非常強。他們考核崗位工人稱不稱職的基本標準,就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單位時間的勞動量,時間一般精確到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