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蹦床

蹦床的概述

蹦床的簡介

蹦床(bounding table)是一項運動員利用從蹦床反彈中表現雜技技巧的競技運動,它屬於體操運動的一種。蹦床有“空中芭蕾”之稱。

蹦床的曆史

蹦床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葉北美的科曼契印第安人,而在中國馬戲團的雜技演員使用類似的蹦床至少也有200年的曆史。

現代彈性蹦床的開創者是法國雜技演員特朗波蘭(Du Trampolin),他用麻繩編製成保護網,以加強“空中秋千飛人”的安全,並利用網的彈性將演員拋入空中,完成各種動作。20世紀30年代,美國跳水冠軍尼森(George Nissen)製作出類似於當今的那種蹦床,用來幫助自己的跳水與翻轉訓練,後來創辦了“尼森蹦床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利用蹦床訓練飛行員和領航員的定位技能,取得良好效果,以後逐漸成為一項運動,在美國的中學、大學廣泛開展。1947年美國在得克薩斯州舉行首屆全國蹦床表演賽,1948年起被列入正式比賽,後傳入歐洲。1958年英國開始舉行全英蹦床錦標賽,1964年在英國舉行首屆世界蹦床錦標賽,1969年在法國巴黎舉行首屆歐洲蹦床錦標賽。1999年,國際蹦床聯合會成為國際體操聯合的一個協會,並在2000年第27屆奧運會成為正式比賽項目,設男、女個人兩個項目,每個項目12名運動員參加比賽。

蹦床的發展

中國的蹦床運動起步較晚,蹦床於1997年才被“國家體育總局”列為正式競賽項目,在2002年成立蹦床國家隊,但由於有良好的體操競技基礎,蹦床在中國的發展非常迅速,2003年第一次參加世界錦標賽中國隊就取得女子團體亞軍。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中國蹦床運動員黃珊汕奪得了一枚個人銅牌。並於2005年的世界蹦床錦標賽中獲得男女子網上團體冠軍。但在奧運會的預賽中,她在自選動作中出現重大失誤,無緣決賽。北京時間8月18日晚21時在國家體育館結束的奧運女子蹦床決賽中,預賽第一的20歲的中國小將何雯娜以3780分為中國蹦床隊奪得金牌。次日21時,中國選手陸春龍以4100分奪金,董棟同時以4060獲銅牌。

蹦床分類

蹦床分為網上和單跳項目

網上:借助彈力床的彈力將人體彈向空中,在空中做各種體操動作和翻筋鬥的競技運動。分單人、雙人和團體等項目,有規定和自選各十個動作,根據動作的編排、難度和完成動作的質量評分。

單跳:比賽是在一條鋪上厚毯的木質窄長專用跑道上完成的。

在這條跑道上,運動員要連續完成一整套高難技術動作,包括前空翻、後空翻、側空翻、前空翻接側空翻、後空翻接側空翻等,最後落在跑道盡頭的墊子上。按照規定,整套動作應由8個以內的單個動作構成,最後必須以空翻動作結束。

男子蹦床

一條特殊的基本規則使我們清楚地看到蹦床,這項最新的體操項目,在悉尼奧運會上首次出現時將帶來的展示。這條規則要求比賽場館的天花板至少要達到8米高。

為什麼?因為一般奧運會蹦床比賽者所能跳到的高度是6米。考慮到參賽者可能會做一個優雅的轉身四翻,當在空中保持到2秒/次時,8米的高度就變得可能了。

首次出現在奧運會比賽中的蹦床隻設男子個人和女子個人比賽。每個項目分別有12個參賽者參加,將在一天之內進行循環賽和決賽。比賽包括展示指定技巧的規定動作和由參賽者選擇的展示特色技巧的自選動作。

循環賽的結果由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的得分相加所得。每個項目的前8名將參加決賽,名次和獎牌將在決賽中決出。決賽包括一套自選動作,在這套動作中每個參賽者將做出10個技巧動作。

每套動作必須展示10個被認可的技巧——在不同位置的轉體和空翻的各種組合。自選動作通常包含高難度動作,參賽者希望能以次盡可能提高各自的分數。

每套動作必須包括:

一個前胸或背部的著陸動作

空翻一周或兩周,或這兩者之間至少轉體540度

前空翻或後空翻兩周,帶轉體或不帶轉體

前空翻或後空翻兩周,包括至少一個完整轉體

與另外兩個體操項目相同的是,蹦床是一項既考慮姿勢又考慮內容的體育運動。評委不僅根據參賽者所做的動作也根據參賽者做得如何來打分。他們所做的動作必須展示優雅性或藝術性,另外也要考慮技術上的正確。

每套動作有七位評委打分。其中五位為參賽者所做動作完成的好壞程度打分。另外兩位評判的是表演的難度係數。得分最高者獲勝。

每套動作的總分為10分,評委根據不同的失誤扣分。評委在形式、持續高度和控製度的基礎上評判整套動作。特定失誤有固定扣分,例如,手碰到蹦床扣04分,手和膝蓋碰到蹦床扣05分,下落或摔到安全平台上扣08分。每位評委獨立打分。

每個技巧的難度係數是根據轉體度數和空翻數目來計算的。一個空翻1周04分,1/4周01分,3/4周03分。轉體一周02分,轉體半周01分。

空翻和轉體相結合的技巧,難度係數增加。在垂直位置上空翻但不轉體另加01分。

兩位難度係數評委一起計算出難度分,通常在11-15這個範圍內。另外五名評委將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剩下三位評委的分數相加共30分,另外再加上難度分數,得出參賽者的最後得分。

一套無失誤的動作得分是滿分45分。

參賽者在完成一套動作時沒有時間限製。

假如在決賽後得出平分,將七位評委的分數都相加,包括最高分和最低分。

在完成規定動作時,要求的技巧必須按照指定的順序完成。

在完成自選動作時,參賽者必須向評委遞交競賽卡,競賽卡上列明表演技巧,但參賽者無需按照卡上標明的順序表演。

在自選動作中,參賽者不可重複某一動作,重複動作的難度不列入計算。

當完成動作時,參賽者必須控製在一個直立位置,雙腳都落在蹦床上。在最後著陸時,參賽者必須直立至少3秒鍾。著陸不穩將導致扣分。

除跨跳外,所有動作必須雙腿雙腳並攏,腳和腳趾伸直。

著陸時如不是雙腳同時著地,將扣03分。

如果參賽者身體的任何部位觸碰到床以外的任何物品,或如果保護者碰到選手時,比賽都將被視作中斷。

比賽中斷後將不得繼續,除非比賽被外界幹擾破壞。

每張蹦床包括一個支撐彈簧床的金屬架,參賽者在彈簧床上跳躍完成動作。每張蹦床有505米長,291米寬,1155米高。由尼龍或細繩材料製成的床大約隻有6毫米厚。

在蹦床每一頭的地上都鋪著很大的厚毯子,即人們所知的安全平台。它是為了緩和從蹦床上摔下的參賽者的衝擊力所設。

為了更清晰地看到腳部動作和保護參賽者,參賽者在比賽中應穿著白色短襪或體操鞋。選手在動作結束時,應雙腳著地,並保持該動作3秒鍾,選手著地不穩將被扣分。

選手在進行技巧係列動作時,沒有時間限製。如果比賽結束時有選手比分相同,那麼就再次加上選手的動作分,再除以5。在規定動作組,選手必須向評委提交自己的參賽卡,卡上必須注明自己的動作,但不用按照比賽時的表演順序寫。在規定動作時間,選手不可重複做某一動作,重複動作的得分不予接受。除了兩腿交叉跳躍動作,選手的任何動作必須雙腳雙腿並攏,腳和腳趾伸直。著地動作優秀可得分03分。比賽中,當選手身體的任何一部分接觸蹦床以外的東西或者監護者接觸選手時,比賽中止。起跳一般情況下不允許重新開始,除非起跳被一些突發事故打斷。

蹦床的比賽

蹦床比賽規則

奧運會蹦床設網上男、女個人兩枚金牌。

個人比賽中運動員要完成3套動作,每套由10個動作組成。

一套蹦床動作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動作的高飄,動作之間富有節奏的連接和變換,包含雙腳起跳、背彈、腹彈、坐彈動作,全套動作中間沒有停頓和中間跳。

一套蹦床動作應由各種向前、向後的空翻轉體或非轉體的空翻動作組成。

運動員全套動作應表現出優美的身體姿勢、正確的動作技術、理想的高度和良好的身體控製能力。

比賽時,不允許運動員佩戴珠寶首飾及手表。女子運動員在比賽中必須穿白襪子。違反者將被取消該輪比賽資格。

每位參賽者可以有1名教練員上場保護;任何情況下,在網的四周不得超過4名保護者。

裁判長發出信號後,運動員必須在1分鍾內開始做第一個動作,否則要扣分。運動員做動作時,除分腿跳動作外,其它動作都要求兩腳和雙腿並攏,腳尖繃直。根據動作要求,身體姿態可采用團身、屈體或直體。

蹦床評分規則

一套動作中不能有重複動作,否則,重複的動作不計算難度。預賽第一套動作中出現重複的動作,每重複一次,扣10分。

裁判員隻對在網上完成的動作進行評分。比賽中出現中斷情況,中斷後的動作不予評分。整套動作結束時,運動員雙腳必須有控製地落在網上,並保持上體正直的姿勢結束,否則按規則扣分。

裁判員以01分為單位進行評分。裁判長負責決定最後得分的有效性。

比賽中,由於動作姿勢欠佳,每個動作扣01~05分;

單手或雙手觸網,扣04分;

雙膝或雙手和雙膝觸網、坐網、趴或後躺觸網,扣06分;

觸及彈簧、護墊、蹦床框架或安全台部位,扣06分;

落或摔倒在彈簧、墊子、蹦床框架或安全台、保護墊上,扣08分;

落或摔倒彈出蹦床,扣10分;

比賽中保護人員或教練員與運動員講話或給予暗示,每次扣03分;

在一套動作中,每出現一次中間(直體)跳,扣10分;附加動作扣10分;

超過規定時間扣01~03分。

1、蹦床框架長5050米、寬2910米、高1150米,網長4028米、寬2014米,彈簧112個。在蹦床比賽時,運動員須要完成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蹦床項目中,一位選手需要做出3套不同的動作,第一套動作為規定動作套路,當中隻計算其中兩個動作的“難度分”,第二及第三套動作為自選動作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