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L
lā
拉攏
【釋義】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用手段謀使他人站在自己的一方。
【同義】籠絡
【辨析】以上是一組同義動詞兼名詞,都是“以手段使別人靠近自己”的意思,都是貶義詞。它們主要的區別在於:“拉攏”比“籠絡”所采取的行動更為直接;“拉攏”隻能用於拉攏人,而“籠絡”不但能用於籠絡人,還能用於籠絡人心。
【反義】排斥排擠
lái
來臨
【釋義】到來。
【同義】降臨到來來到
【辨析】以上各詞都表示來到的意思,一般用於自然現象。“來臨”指臨近而抵達,含有自然地來到的意思;“降臨”可以指自然現象的來到,如夜色等,還可以強調突然來到,含有意想不到的意思,多用於比較嚴重的事情,如災難等。
【反義】離開
lán
攔阻
【釋義】攔住;阻止。
【同義】攔截攔擋阻擋阻攔阻截阻遏
【辨析】以上各詞都有“阻擋、不讓通過”的意思。“攔截”側重於造成比較大的障礙,使人不能通過,對象一般是行進中的人;“攔阻”側重於阻擋,指造成阻礙使人不能順利通過或發展。
【反義】放行
襤褸
【釋義】形容衣服破爛。
【同義】破爛邋遢
【辨析】以上各詞都有“東西殘破”的詞義,都是形容詞。“襤褸”的詞義範圍窄,僅限於衣服;“破爛”還可指其他物品。“襤褸”是書麵語;“破爛”書麵、口頭均可用。此外,“破爛”在兒化後可做名詞,指破爛的東西。
【反義】整潔
lǎn
懶惰
【釋義】不愛勞動和工作。
【同義】懶散怠惰懈怠
【辨析】“懶惰”、“懶散”都是形容詞,都有精神不振,不勤快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懶惰”著重在不勤快;“懶散”著重在不振作。對象不同,二者都能形容人,“懶惰”多形容表現、想法、習慣和行為等;“懶散”多形容模樣、神氣、聲音和舉止作風等。色彩不同,“懶惰”是書麵語,“懶散”兼用於書麵語和口語。形態不同,“懶惰”不能重疊;“懶散”能重疊成AABB式。
【反義】勤奮勤快勤勞
làn
爛漫
【釋義】①顏色鮮明而美麗。②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同義】絢麗造作做作
【辨析】“爛漫”、“絢麗”都是形容詞,都有色彩美麗的意思。但:詞義不同,“爛漫”還有坦率自然、不做作的意思;“絢麗”沒有這一意思。對象不同,“爛漫”既可形容人,也可形容花、景色等具體事物;“絢麗”既可形容花木、景色等具體事物,也可形容前途、前景等抽象事物。
濫用
【釋義】隨便地、過度地使用。
【同義】亂用
【辨析】以上各詞都是指“胡亂使用”的詞義,都是動詞。“濫用”著重在“濫”,有不該使用而用了或過度地使用的意思;“亂用”著重在“亂”,有瞎用、隨便混用的意思。
【反義】慎用
láng
狼狽
【釋義】形容困苦或窘迫的樣子。
【同義】尷尬窘迫
【辨析】以上各詞都指難住、使人為難,都是帶貶義色彩的形容詞。“狼狽”在比喻進退為難的情態時,語氣比“尷尬”重;它又能指窮困潦倒的樣子;還能指勾結起來作壞事,可構成成語“狼狽為奸”、“狼狽不堪”。“尷尬”語氣較輕,有時專指臉上難為情的表情,可構成“尷尬相”。
【反義】坦然
lǎng
朗誦
【釋義】大聲誦讀文章。
【同義】朗讀念誦誦讀口誦
【辨析】以上各詞都表示“清晰響亮地把文章念出來”的意思。“朗誦”強調大聲誦讀,把作品蘊含的感情表達出來,對象一般是詩歌或散文;“朗讀”指大聲讀,隻強調清晰響亮,但不一定動情。
【反義】默讀默念默誦
làng
浪費
【釋義】對人、財、物、時間使用不當或不加節製。
【同義】揮霍
【辨析】以上各詞都表示沒有必要地花費。“浪費”強調沒有約束,使用範圍較廣,既可以用於金錢,又可以用於時間;“揮霍”強調沒有節製,程度比“浪費”深,一般隻用於金錢。
【反義】節儉節約
浪漫
【釋義】富有詩意,充滿幻想。
【同義】放蕩放浪浪蕩
【辨析】這幾個詞都有不受約束;放縱任性;行為不檢點的意思。
【反義】實際現實
láo
牢靠
【釋義】①堅固;穩固。②穩妥可靠。
【同義】牢固堅固結實
【辨析】“牢靠”、“牢固”都是形容詞,都有不易破壞的意思。但:詞義不同,“牢靠”側重在穩固不易變化;“牢固”側重在結實不易毀壞。對象不同,“牢靠”能用於物和人;“牢固”不用於人。色彩不同,“牢靠”用於口語;“牢固”多用於書麵語。
勞頓
【釋義】勞累。
【同義】勞苦勞累勞碌
【辨析】這組形容詞都指勞動得過度、過多。其中,“勞頓”著重於“頓”,困頓,很疲乏;“勞苦”著重於“苦”,指勞累而辛苦,常說“~功高”、“不畏~”、“不辭~”等;“勞累”著重於“累”,疲勞,泛指勞動、工作或旅行等的勞累;“勞碌”著重於“碌”,忙碌,幹得又多又累。“勞頓”多用於書麵語;“勞苦”常用於書麵語和口頭語;“勞累”常用於口頭語;“勞碌”常用於書麵語和口頭語。
【反義】輕鬆安逸清閑
勞動
【釋義】人類創造物質或精神財富的活動。
【同義】勞作
【辨析】以上各詞都指人類創造財富的活動。“勞動”既可以指體力勞動,又可以指腦力勞動;“勞作”則專指體力勞動,使用範圍比“勞動”小,但程度比“勞動”深,一般指勞動強度較大的勞動,如“田間勞作”,多用於書麵語。
【反義】安歇休息休憩
lè
樂觀
【釋義】精神愉快,對事物的發展充滿信心。
【同義】豁達達觀
【辨析】“樂觀”、“豁達”都是形容詞,都有心胸開朗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樂觀”著重在精神愉快,對事物充滿信心和希望;“豁達”著重在氣量大,能容人。對象不同,“樂觀”除形容人外,還可修飾形容“形勢”、“局勢”、“前途”、“前景”等,適用範圍較大;“豁達”隻形容人或人的“性格”、“心胸”、“脾氣”等適用範圍較小。構詞能力不同,“樂觀”可構成“樂觀主義”;“豁達”不能。
【反義】悲觀
léi
雷同
【釋義】完全相同。
【同義】相同
【辨析】以上各詞都指一樣或一致。都是形容詞。“雷同”本指雷發聲而物同時響應,比喻與人重複,即不該相同而相同,多指文章作品的抄襲或公式化,是貶義詞,兼屬動詞;“相同”是完全一致一樣。
【反義】相反
lěng
冷淡
【釋義】不熱情,不關心。
【同義】淡漠冷漠
【辨析】以上各詞都含有“對人對事不熱情、不關心”的意思。區別在於:“淡漠”還可以用來形容記憶模糊,不真切,如“他的影子在我的記憶裏逐漸淡漠了”;“冷淡”還可以用於形容環境氣氛不熱鬧,生意不興旺,如“市麵冷淡”、“生意冷淡”。“冷淡”另有動詞用法,如“不要冷淡顧客”。“冷漠”和“冷淡”用於形容對人對事物興趣不濃、不關心時,一般可以互換,但“冷漠”的語意比“冷淡”重些。
【反義】熱情
冷靜
【釋義】指遇事沉著,不感情用事。
【同義】平靜
【辨析】這幾個詞都是形容詞,都可形容沒有聲音,不嘈雜。
【反義】激動激昂
冷酷
【釋義】待人非常冷淡,近乎於殘酷。
【同義】冷漠
【辨析】以上各詞都含有“不熱情,很冷淡”的詞義。都是形容詞。“冷漠”著重指對人或事情興趣不大,不關心;“冷酷”的語意較重,指冷淡到極點,近乎殘酷。“冷漠”可用於形容對人或事物的態度;“冷酷”隻能用於形容對人的態度。
【反義】熱情
冷漠
【釋義】對人或事物冷淡,不關心。
【同義】淡漠冷淡
【辨析】以上各詞都含有“對人對事不熱情、不關心”的意思。區別在於:“淡漠”還可以用來形容記憶模糊,不真切,如“他的影子在我的記憶裏逐漸淡漠了”;“冷淡”還可以用於形容環境氣氛不熱鬧,生意不興旺,如“市麵冷淡”、“生意冷淡”。“冷淡”另有動詞用法,如“不要冷淡顧客”。“冷漠”和“冷淡”用於形容對人對事物興趣不濃、不關心時,一般可以互換,但“冷漠”的語意比“冷淡”重些。
【反義】熱情
lí
離間
【釋義】從中挑撥使不團結,不和睦。
【同義】挑撥調唆挑唆
【辨析】這幾個詞都是動詞,都有“搬弄是非,使雙方產生矛盾”的意思。“挑撥”側重於有意製造矛盾,使雙方產生爭執,被挑撥的可以是國家、集體,也可以是個人;“挑唆”和“調唆”除了搬弄是非,還有唆使別人幹壞事的含義,被挑(調)唆的主要是個人;“離間”側重於搬弄是非,使雙方不和,很少單用,常與“挑撥”聯用。“挑唆”和“調唆”意義相同,經常可以互換,隻是“調唆”書麵語色彩濃一些。
【反義】調和調解
黎明
【釋義】天快亮或剛亮的時候。
【同義】拂曉清晨
【辨析】這幾個詞都有天快亮或剛亮的時刻的意思。
【反義】傍晚黃昏
lǐ
理解
【釋義】懂,了解。
【同義】領會了解懂得
【辨析】以上各詞都有懂得、了解的意思。“理解”側重對事物原理的認識和對人內心世界的了解,著重指理性認識;“領會”側重對思想、意圖的體會,強調領略了其中的意思或了解了其中的意味。
【反義】誤解曲解
理論
【釋義】人們關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規律性的係統的認識。
【同義】辯論爭辯講理
【辨析】這幾個詞都是動詞,都可以表示雙方持有不同意見,極力陳述理由,力爭說服雙方。
【反義】實驗實踐實際
理屈
【釋義】沒有道理。
【同義】理虧
【辨析】以上各詞都含“沒有道理”的意思。“理虧”指理由不足,行為不合道理;“理屈”強調沒有道理,一般不單獨使用,多和“詞窮”連用,表示理由站不住腳,已經被別人駁倒,無話可說。
【反義】有理
lì例外
【釋義】①在一般規律或規定之外。②在一般的規律、規定之外的情況。
【同義】另外
【辨析】“例外”、“另外”都有除此之外的意思。但:詞義不同,“例外”著重指一般規律之外和在一般規律或規定之外的情況;“另外”著重指說過之外的話和除此以外的人或事物。詞性不同,“例外”兼作動詞和名詞;“另外”兼作副詞和代詞,有時還用作連詞,如“今天我買了一斤豬肉,另外還各買了兩斤蘿卜和白菜”。
lián
連續
【釋義】一個接一個。
【同義】陸續
【辨析】以上各詞都是連續不斷的意思。“連續”是指一個接一個,並且連接得比較緊密,是動詞;“陸續”可以是一個接著一個,也可以是幾個接幾個,並且前後連接的鬆緊是不定的,有時鬆些,有時緊些,是形容詞。“陸續”可以重迭為“陸陸續續”;“連續”不能重迭。
【反義】中斷
聯絡
【釋義】彼此接上關係。
【同義】聯係
【辨析】以上各詞都指彼此接上關係,常和“保持”等詞語搭配。“聯係”強調相互之間上的關係,一般用於人與人之間或人與事物之間,常和“地址”“電話”等詞語搭配;“聯絡”強調交接關係的渠道,一般用於人與人之間或事物與事物之間,常和“方法”“途徑”等詞語搭配。
【反義】分離
廉潔
【釋義】不損公肥私,不貪汙。
【同義】廉明廉正清廉
【辨析】這幾個詞都有不損公肥私,不貪汙的意思。
【反義】貪汙貪婪貪圖
láng
良策
【釋義】良好的計策。
【同義】上策上計
【辨析】以上是一組同義名詞,都有“好的計策,好的辦法”的意思。其中,“良策”隻說明計策好,而“上策”與“上計”所表示的程度較“良策”為深。“上策”與“上計”同義,可以互換。
【反義】下策下計
涼快
【釋義】清涼爽快。
【同義】涼爽清爽
【辨析】以上各詞都含有“清涼”的含義。都是形容詞。“涼爽”強調因悶熱被驅除而感到清爽舒適;“涼快”強調因清涼而含有痛快的感覺,常用於口頭;“清爽”強調幹淨涼快,令人感到舒服,並且“清爽”還可指心情輕鬆爽快,如“我把作業做完,心裏感到很清爽”。
【反義】炎熱悶熱
liáo
嘹亮
【釋義】指聲音清晰而明亮。
【同義】響亮清脆
【辨析】“嘹亮”指聲音清遠,常用來形容歌聲或器樂聲,表現出樂觀、愉快、奮發、激昂的情緒,是文學用語;“響亮”指聲音高而大,常用來形容物體發出的聲音,也可以形容歌聲和器樂聲,表現出高昂、強烈、振奮的情緒,是一般用語。
【反義】沙啞
繚亂
【釋義】紛亂。
【同義】繁亂雜亂散亂
【辨析】“繚亂”、“散亂”都是形容詞,都有雜亂的意思。但:詞義不同,“繚亂”著重指紊亂不清;“散亂”著重指鬆散不整齊。對象不同,“繚亂”常用於抽象事物,多與“心緒”、“思緒”一類詞語搭配;“散亂”常用於具體事物,多形容東西擺設不緊湊、不整齊,說話、作文沒有中心,缺乏條理等。色彩不同,“繚亂”是書麵語;“散亂”多用於口語。
【反義】規整整齊齊整
liǎo
了解
【釋義】打聽、調查。
【同義】知道知悉知情
【辨析】這幾個詞都有“了解事物”的意思。“知道”大多為口語;“知悉”為書麵用語。“知情”尚有事情經過、情節等內容。“了解”比“知道”深一層,有“理解”的含義。
【反義】誤解曲解
了結
【釋義】解決;結束。
【同義】了卻
【辨析】以上各詞都有解決某事的意思。“了卻”強調去掉,除指工作、問題解決外,還可以指人的心事,常和“心事”“夙願”等詞語搭配,多用於書麵語;“了結”強調結束掉,表示結束某事並產生一定結果,常和“工作”“事情”等詞語搭配。
【反義】開始
liè
劣勢
【釋義】情況或條件比較差的形勢。
【同義】下風
【辨析】“劣勢”、“下風”都是名詞,都指不好的形勢。但:詞義不同,“下風”還指風所吹向的那一方和所處較低的或不利地位;“劣勢”沒有這些意思。構詞能力不同,“下風”能構成成語“甘拜下風”;“劣勢”沒有構詞能力。
【反義】優勢
裂縫
【釋義】裂開的縫兒。
【同義】裂痕裂隙裂罅
【辨析】“裂縫”、“裂痕”都是名詞,都指破裂的地方。但:詞義不同,“裂縫”指裂開的縫,語意較重;“裂痕”著重指裂開的痕跡,語意較輕。“裂痕”還比喻感情上的分歧、隔閡;“裂縫”不能。對象不同,“裂縫”一般用於具體事物;“裂痕”既可用於具體事物,也可用於抽象事物,如“他倆感情上的裂痕已經彌合了”。色彩不同,“裂縫”是中性詞;“裂痕”用於比喻義,多用於消極方麵。
lǐn
凜然
【釋義】嚴肅; 可敬畏的樣子。
【同義】嚴峻嚴肅冷峻浩然
【辨析】“凜然”、“浩然”都是形容詞,都有使人崇敬的意思。但:詞義不同,“凜然”著重在嚴肅、可敬,“浩然”著重在正大剛直。對象不同,“凜然”多用於氣概、精神神態、目光;“浩然”一般隻用於精神。
lìn
吝嗇
【釋義】過於省儉,應該用也舍不得用。也指過分愛惜自己的財物,非常小氣,含貶義。
【同義】小氣
【辨析】以上各詞都表示“過分愛惜自己的財物,該用的不願意用”的意思。“吝嗇”強調不慷慨,怕自己的東西受損失而不願意用或不值得用;“小氣”強調不大方,對極小的財物也看得非常重,“小氣”還表示行為低下,沒有氣度,對瑣碎的無關緊要的事情也過分地計較的意思,多用於口語。
【反義】慷慨大方
líng
靈便
【釋義】(四肢、五官)靈活,靈敏;(工具)輕巧,使用方便。
【同義】靈活靈敏靈巧敏捷輕便輕巧
【辨析】“靈便”、“靈活”都是形容詞,都有靈敏的意思。但:詞義不同,“靈便”著重在靈敏、輕巧、使用方便;“靈活”著重在敏捷不呆板;善於隨機應變。對象不同,“靈便”多用於人的四肢、五官和工具等具體事物;“靈活”既可用於人的身體、腦筋、動作,也可用於思想、政策、措施等抽象事物。構詞能力不同,“靈便”不能構成新詞,“靈活”可以構成“靈活性”。
【反義】笨拙蠢笨笨重
靈動
【釋義】和諧而不呆滯。
【同義】靈巧靈活
【辨析】以上各詞都指活動、不呆板。“靈活”是活動、活潑,不死板;常指敏銳的感覺,敏捷的行動,運用規律法則和執行方針、政策、任務不機械,或物體活動不固定;它可以構成新詞“靈活性”。“靈巧”著重指靈便、精巧,不笨重、不笨拙;還可指小巧玲瓏,多用於手藝、技術、工藝品等方麵;“靈巧”還可拆開,構成“心靈手巧”。“靈動”著重指“和諧而不呆滯”,常用於形容人“表現機靈”,也可用於文藝評論。
【反義】呆板呆滯
靈魂
【釋義】①宗教迷信能附在人的軀體上作為主宰的一種虛幻的東西,靈魂一旦離開軀體,人即死亡。②心靈,思想;人格,良心。③比喻起主導和決定作用的精神因素。
【同義】靈魂魂魄心靈思想精神人格良心精髓中樞
【辨析】“靈魂”、“心靈”都是名詞,都可以指人的思想、精神。但:詞義不同,“靈魂”還可以比喻起指導和決定作用的精神因素,“心靈”不能。色彩不同,“靈魂”是書麵語,“心靈”兼用於書麵語和口語。
【反義】肉體軀體
靈敏
【釋義】聰慧,敏捷。
【同義】靈活
【辨析】以上各詞都有“反應敏捷、不呆板”的意思。“靈活”指不拘泥,善於隨機應變,應付自如,多用來形容人的身體和腦筋;“靈敏”指反應快,對極其微弱的刺激能作出迅速反應,多用來形容人或動物的感覺和動作,也指物體的性能。
【反義】駑鈍遲鈍
淩晨
【釋義】天快亮的時候。
【同義】拂曉黎明破曉清晨早晨
【辨析】“清晨”、“淩晨”都是名詞,都指早晨。但詞義不同。“淩晨”指快天亮的時候,時間短;“清晨”指日出前後的一段時間,時間較長。
【反義】傍晚黃昏
lǐng
領導
【釋義】①率領並引導朝一定的方向前進。②擔任領導的人;領導者。
【同義】帶領率領指導
【辨析】“領導”、“指導”都可作動詞,都有指引、帶領的意思。但:詞義不同,“領導”著重於上對下的思想、組織上進行統率;“指導”著重在指點、指示。詞性不同,“領導”兼屬動詞、名詞;“指導”隻作動詞。構詞能力不同,“領導”可構成“領導者”、“領導機關”;“指導”可構成“指導員”、“指導性”。
【反義】群眾
領土
【釋義】在一國主權管轄下的區域。
【同義】疆土國土領土
【辨析】以上各詞都指一國主權管轄下的區域,包括陸地、領水、領海和領空。“領土”強調為國家擁有或占有,含有比較莊重的意味,一般用於政治、外交等方麵;“疆土”既強調有一定的界限,也強調國家領土麵積的大小,多用於書麵語。
領域
【釋義】一個國家行使主權的區域,也指學術思想或社會活動的範圍。
【同義】疆域範疇
【辨析】“領域”、“範疇”都是名詞,都指一定的範圍。但詞義不同,“領域”著重指學術思想或社會活動的範圍,也指國家行使主權的區域;“範疇”著重指人的思維對客觀事物的普遍本質的概括和反映。
liú
瀏覽
【釋義】大略地看。
【同義】閱讀涉獵
【辨析】“瀏覽”、“閱讀”都是動詞,都有看書的意思。但:詞義不同,“瀏覽”著重於大略地看;“閱讀”著重於仔細地看。對象不同,“瀏覽”多與書報、風景、店鋪等詞搭配;“閱讀”限於與書報、文件等有關文字的詞語搭配。色彩不同,“瀏覽”是書麵語;“閱讀”書麵語、口語均常用。
留戀
【釋義】因有了感情而不願離開。
【同義】依戀迷戀
【辨析】以上各詞的共同語素是“戀”,都含有“喜愛而難以離棄”的意思,屬於同義詞。“留戀”多用於對某個地方的難離之情,如對母校、鄉土、某風景區、某工作單位等;“依戀”比“留戀”的難舍之情更深些,使用的對象多半是人,如對母親、情人、尊長等;“迷戀”的對象多為物(有時也可以用於人),包括所愛好的工作,如音樂、球類、郵票、文學、寫作、古玩等,如“他迷戀上寫作這一行了”。
【反義】舍棄
留念
【釋義】留做紀念(多用於臨別饋贈)。
【同義】紀念懷念
【辨析】“留念”、“紀念”都可作動詞,都表示用事物或行動對人或事表示一種懷念的感情的意思。但:詞義不同,“留念”著重指用事物或行動作為臨別饋贈;“紀念”著重指用事物或行動表示對過去的事或人表示不忘之情。詞性不同,“留念”隻作動詞;“紀念”兼作名詞。功能不同,“留念”一般不作定語;“紀念”常作定語,如“紀念意義”、“紀念文章”等。構詞能力不同,“留念”不能構成新詞;“紀念”可構成“紀念品”、“紀念章”、“紀念碑”等
留神
【釋義】注意;小心。
【同義】留心留意介意
【辨析】以上各詞都指注意。都是心理動詞。“留神”、“留心”含有仔細、小心、當心的意思,常常放在表示具體動作的動詞前邊,一般情況下可以互換。“留心”可以帶人或事物的對象作賓語,有時含有“關心(或提防)注意”的意思;“留神”很少有這種用法。此外,在口語中,“留神”可以說“留點神兒”;“留心”可以說“留點心兒”。“留意”是留心在意,“介意”是放在心裏,都含有“注意”的意思,在這一點上同“留心、留神”可以相通,隻是“留意”,很少帶賓語,“介意”一般不帶賓語。
【反義】疏忽
留影
【釋義】①指以當前景物為背景,照相以留紀念。②為留做紀念而照的相。
【同義】照相照片
【辨析】“留影”、“照相”都可作動詞,詞義相同。但:詞性不同,“留影”還兼屬名詞;“照相”隻是動詞。色彩不同,“留影”多用於書麵語;“照相”多用於口語。
lóng
隆重
【釋義】盛大。
【同義】鄭重莊重
【辨析】以上各詞都有“嚴肅”的意思。“鄭重”側重態度方麵,多用於形容對人對事的嚴肅態度;“莊重”多形容人的姿態、舉止、言語、容貌等方麵;“隆重”側重於熱烈不平常的意思。
【反義】輕率草率
lǒng
壟斷
【釋義】本意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縱貿易,後來泛指把持和獨占。
【同義】把持操縱獨占獨攬
【辨析】“壟斷”、“把持”都是動詞,都有將事物控製在手隨意支配的意思。但:詞義不同,“壟斷”著重指對經濟大權的獨攬;“把持”著重指憑借不正當的力量獨占權利、位置等,不讓別人參與。色彩不同,“壟斷”是書麵語;“把持”多用於口語。構詞能力不同,“壟斷”可構成“壟斷資本”等詞語;“把持”不能。
籠罩
【釋義】像籠子似地罩在上麵。也比喻沉浸在某種氣氛中。
【同義】覆蓋遮蓋遮蔽
【辨析】“籠罩”、“覆蓋”都是動詞,都表示遮住、蓋住的意思。但:詞義不同,“籠罩”著重於罩住或圍住,籠罩物一定比被籠罩物大,二者不一定緊貼在一起;“覆蓋”著重於遮住,遮蓋物不一定比被遮蓋物大,二者是緊貼在一起的。對象不同,“籠罩”可用於具體事物,常與雲、霧、月光、夜色等搭配,也可用於氣氛、恐怖、哀思、愁悶等抽象事物;“覆蓋”一般用於草皮、森林、旗幟、白雪等具體事物。
lù
路程
【釋義】道路的遠近。
【同義】行程旅程
【辨析】以上各詞的本義都是道路,都可以引用於生活的道路上,又都是名詞,彼此屬於同義詞,許多地方還可以互換,如“艱苦的路程”,也可以說“艱苦的行程”。稍微不同的是:“行”作“行走”講,因此在“行程”之前後一般不加“行走”一類的字樣,如可以說“在艱苦的路程上行進著”,卻不能說“在艱苦的行程上行走著”。
路線
【釋義】①從一地到另一地所經過的道路(多指規定或選定的)。②思想上、政治上或工作上所遵循的根本途徑。
【同義】線路道路
【辨析】“路線”、“道路”都是名詞,都可以指路,也都有比喻的用法。但詞義不同,“路線”著重指從一地到另一地所經過的道路;“道路”著重指人馬車輛通行之路。用於比喻義時,“路線”著重指所遵循的途徑;“道路”著重指發展的方向。
露營
【釋義】軍隊或以軍隊形式的組織在野外住宿過夜。
【同義】露宿
【辨析】“露營”、“露宿”都是動詞,都表示在野外過夜的意思。但詞義不同,“露營”著重指軍隊或以軍隊形式的組織在野外住宿,適用範圍較窄;“露宿”則泛指在室外或野外住宿,適用範圍較寬。
lǚ
旅伴
【釋義】旅途中的同伴。
【同義】同伴夥伴伴侶朋友
【辨析】“旅伴”、“同伴”都是名詞,都表示在一起的夥伴。但詞義不同,“旅伴”著重指一起旅行的人;“同伴”著重指在一起工作或生活的人。
旅居
【釋義】在外地居住。
【同義】僑居
【辨析】“旅居”、“僑居”都是動詞,都有居住在外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旅居”著重指在外鄉,有時 也指國外;“僑居”則限於在國外居住。
旅行
【釋義】為了遊覽、參觀、辦事等到外地去。
【同義】旅遊
【辨析】“旅行”、“旅遊”都是動詞,都有外出遊看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旅行”著重指為了辦事或遊覽而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旅遊”一般是指到風景區或有名勝古跡的地方去遊玩、觀賞,比較從容、隨便。構詞方式不同,“旅行”可構成“旅行家”、“旅行社”等;“旅遊”可構成“旅遊局”、“旅遊車”等。
屢次
【釋義】一次又一次地。
【同義】屢屢一再
【辨析】這組詞都含有“經常”的意思。都表示“一次又一次地”的意思,彼此同義,都屬於副詞,而且可以互換。“偶爾”、“間或”也屬同一詞類,但都是“不經常”的意思。這兩組詞互為反義關係。
【反義】偶爾間或
履曆
【釋義】個人的經曆;記載履曆的文件。
【同義】簡曆經曆
【辨析】“履曆”、“簡曆”都是名詞,都表示個人的經曆的意思。但詞義不同,“履曆”一般指較為詳細的個人經曆;“簡曆”著重指簡要的履曆。
lüè
掠取
【釋義】奪取,搶奪。
【同義】奪取掠奪攫取
【辨析】“掠取”、“奪取”都是動詞,都有取得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掠取”著重於以勢強奪,含有使用武力的意味;“奪取”著重於努力爭取的意思。對象不同,“掠取”多與財富、金錢、資源、礦產、文物等名詞搭配;“奪取”多與政權、地方、城市以及勝利、豐收、高產等名詞搭配。色彩不同,“掠取”是貶義詞;“奪取”是中性詞。
掠影
【釋義】一掠而過的影象,指某些場麵的大致的情況(多用於書名或篇名)。
【同義】剪影
【辨析】“掠影”、“剪影”都是名詞,都有大致印象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掠影”著重指一掠而過的影象,是粗略的,不全麵的;“剪影”著重指事物的輪廓。構詞不同,“掠影”可構成“浮光掠影”;“影剪”不能構成新詞。
略微
【釋義】稍微。
【同義】稍微【辨析】“略微”、“稍微”詞義相同、用法基本一致。但色彩不同,“略微”多用於書麵語;“稍微”書麵語、口語均常用。
lún
淪亡
【釋義】(國家)滅亡。
【同義】滅亡淪喪
【辨析】“淪亡”、“滅亡”都是動詞,都表示不再存在意思。但:對象不同,“淪亡”限用於國家,適用範圍小;“滅亡”除國家外,可用於民族、政權、語言和人的命運,適用範圍很大。功能不同,“淪亡”不能帶賓語;“滅亡”則可以,如“滅亡六國之後,秦統一了中國”。
淪陷
【釋義】(領土)為敵人占領;失陷。
【同義】失守陷落淪喪
【辨析】“淪陷”、“失守”都是動詞,都有被敵人占領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淪陷”著重指國土被外來侵略者占領;“失守”著重指防守地區被敵對一方占領。
【反義】收複光複
lùn
論調
【釋義】議論的傾向;說法,意見。
【同義】議論
【辨析】“論調”、“議論”都可作名詞,都有對人對事表示意見的意思。但:詞義不同,“論調”著重於談論中的思想傾向;“議論”還有對人或事物好壞、是非加以評論的意思。對象不同,“論調”多用於不好的方麵,常與“消極”、“悲觀”、“錯誤”、“過時”等詞搭配;“議論”可用於正反兩個方麵,用於不好的方麵時往往直接對人,適用範圍比“論調”寬。色彩不同,“論調”多用於貶義,“議論”是中性詞。詞性不同,“論調”是名詞,“議論”兼作動詞。功能不同,“論調”多作主語、賓語,不作謂語;“議論”可作帶賓謂語。
論斷
【釋義】①推論判斷。②推論判斷的內容。
【同義】結論判斷
【辨析】“論斷”、“結論”都可作名詞,都有經過推理作出的判斷的意思。但:詞義不同,“論斷”還指根據推論進行判斷;“結論”隻限指推理判斷的結果。詞性不同,“論斷”兼屬動詞;“結論”隻作名詞。功能不同,“論斷”可作帶賓謂語;“結論”隻作主語和賓語,不作謂語。
論述
【釋義】敘述分析。
【同義】闡述
【辨析】“論述”、“闡述”都是動詞,都有擺事實講道理的意思。但詞義不同,“論述”是以書麵或口頭的方式對問題、觀點、意見、主張進行敘述、分析和論證;“闡述”是對比較深奧的道理的論述,語意程度比“論述”深。
論壇
【釋義】對公眾發表議論的地方,指報刊、座談會等。
【同義】講壇
【辨析】“論壇”、“講壇”都是名詞,都有講演討論的場所的意思。但詞義不同,“論壇”主要是在報刊、座談會上發表議論;“講壇”主要是在教室或會場的一端建造的高出地麵的台子上講課或講演。
luǒ
裸露
【釋義】沒有東西遮蓋。
【同義】暴露敞露顯露赤裸
【辨析】“裸露”、“暴露”都是動詞,都有顯現出來的意思。但:詞義不同,“裸露”著重於沒有東西遮蓋,一般是無意的;“暴露”著重於顯露出來。可以是無意的,也可以是有意的。對象不同,“裸露”一般是人體或其他具體事物,適用範圍較小;“暴露”可以是具體的身體、目標等,也可以是抽象的缺陷、思想、矛盾、問題等,適用範圍較大。色彩不同,“裸露”是書麵語;“暴露”書麵語、口語均常用。
【反義】隱蔽
luò
落成
【釋義】(建築物)完工,建成。
【同義】建成告成完工竣工完成
【辨析】“落成”、“告成”都是動詞,都有完成的意思。但:詞義不同,“落成”著重於完工;“告成”著重地宣告。對象不同,“落成”隻限於建築物;“告成”可用於具體和抽象的事物。
【反義】開工動工奠基破地
落戶
【釋義】在他鄉安家長期居住。
【同義】安家
【辨析】“落戶”、“安家”都是動詞,都有安置、居住的意思。但:詞義不同,“落戶”著重指在他鄉長期居住,語意較窄;“安家”還有組成家庭的意思,語意範圍較寬。構詞能力不同,“安家”還可構成“安家費”等詞,“落戶”沒有構詞能力。
【反義】遷移
M
má
麻痹
【釋義】失去警惕、疏忽大意。
【同義】麻木麻醉
【辨析】這是一組動詞,都指知覺失靈或喪失,“麻木”本指肢體受壓力、寒冷或藥物的刺激而知覺失靈,引申指精神受刺激而對外界反應遲鈍或動作遲緩、呆板。“麻痹”本指受了刺激,神經機能失常、肌肉沒有收縮功能,喪失知覺。有時是名詞,指一種病的名稱,如“小兒麻痹(症)”等。引申指疏忽大意、喪失(或使人失去)警惕。“麻醉”是用藥物使失去知覺,以便進行醫療等活動。引申指用種種手段模糊人的思想意識,並使其喪失鬥誌。“麻木”不帶賓語,有時可受“很”修飾,兼作形容詞;“麻醉”、“麻痹”都可帶賓語。此外,“麻木”可以構成“麻木不仁”;“麻痹”可以構成“麻痹術”、“麻痹大意”;“麻醉”可以構成“麻醉劑、麻醉品、麻醉性、麻醉術”。
【反義】敏感警惕
麻利
【釋義】利索。
【同義】敏捷
【辨析】以上各詞都有靈敏的意思。“敏捷”強調動作迅速而靈敏,含有輕快的意思,可用於人或動物,用於人時,既可指動作迅速,又可指思想靈活;“麻利”強調利索,隻用於人的動作,多用於口語。
【反義】遲緩
mái
埋藏
【釋義】藏在土中或心中等。
【同義】掩埋埋葬儲藏隱藏
【辨析】“埋藏”、“儲藏”都是動詞,都含有保藏的意思。但:詞義不同,“埋藏”的意思著重在把物品掩藏在地下麵;“儲藏”的意思著重在把物資儲存起來準備必要時應用。對象不同,“埋藏”多與金銀珠寶、礦產資源、槍枝彈藥、屍骨遺骸、珍貴物品等搭配;“儲藏”則多與糧食穀物、各種物資、語言詞彙、信息數碼等搭;。“埋藏”有比喻用法,如“埋藏仇恨”;“儲藏”沒有這種用法。構詞不同,“儲藏”可構成“儲藏量”、“儲藏室”等;“埋藏”不行。
【反義】發掘挖掘
埋伏
【釋義】在估計敵人要經過的地方秘密布置兵力,伺機出擊;潛伏,隱藏。
【同義】潛伏隱藏隱伏設伏匿伏
【辨析】“埋伏”、“潛伏”都是動詞,都含有隱藏,不讓人發現的意思。但:詞義不同,“埋伏”的意思著重在利用外在的某些條件為遮掩,隱藏下來,伺機出擊;“潛伏”的意思著重在暫時躲藏、隱蔽,以圖東山再起。對象不同,“埋伏”多用於軍事方麵和狩獵方麵;“潛伏”則常與敵特、間諜、病菌、危機等搭配。功能不同,“埋伏”可作主語、賓語;“潛伏”少有這種用法。
mǎi
買賣
【釋義】生意,交易。
【同義】生意交易
【辨析】“買賣”、“生意”都是名詞,都有交易、經營商業的意思。但:詞義不同,“買賣”作為“交易”義時,應用範圍較廣,有時還有比喻用法,如“他們割地賠款,與洋人做了一筆喪權辱國的買賣”“生意”應用範圍較窄,沒有這種用法。對象不同,“買賣”多與“合算”、“成功”、“衰歇”、“清冷”等形容詞搭配;“生意”則多與“興隆”、“好”、“簫條”、“清淡”等形容詞搭配。色彩不同,“買賣”用於口語;“生意”書麵和口頭都用。構詞能力不同,“買賣”可構成“買賣人”;“生意”可構成“生意經”。
mài
邁進
【釋義】大踏步地前進。
【同義】前進行進挺進推進突進躍進
【辨析】“邁進”、“前進”都是動詞,都有向前行進的意思。但:詞義不同,“邁進”語意較重;“前進”語意較輕。“前進”有“發展”的意思,如“在祖國各地到處都可以聽到前進的腳步聲”;“邁進”沒有這種意思。對象不同,“邁進”一般用於較抽象的場合;“前進”既可用於抽象的場合,也可用於具體的場合。如“隻要雙方都前進一步,問題就不難解決”,“我們在敵人鼻子底下前進了5裏地”。色彩不同,“邁進”含褒義;“前進”是中性詞。功能不同,“邁進”可帶賓語;“前進”不能。
【反義】後退退卻倒退卻步退步退縮退走
脈絡
【釋義】①中醫對動脈和靜脈的統稱。②比喻條理或頭緒。
【同義】經絡經脈血脈血管頭緒條理端緒端倪眉目線索條貫倫次
【辨析】“脈絡”、“頭緒”都是名詞,都有“條理”這層意思。但:詞義不同,“脈絡”有本義和比喻義;“頭緒”隻指複雜紛亂的事情中的條理。對象不同,“脈絡”可用於醫學方麵,也可用於指文章和事物;“頭緒”隻用於指文章和一般事物。色彩不同,“脈絡”用於書麵語;“頭緒”書麵語、口語都用。功能不同,“脈絡”可與“清楚”、“紛亂”等搭配;“頭緒”除可與“清楚”、“紛亂”等搭配外,還可與“有”、“無”等搭配,可說“很有頭緒”、“茫無頭緒”;“脈絡”不能這麼說。
mǎn
滿懷
【釋義】①心中充滿。②指整個前胸部分。
【同義】滿腔滿心滿腹充滿
【辨析】“滿懷”、“滿腔”都是心裏充滿的意思。但:詞性不同,“滿懷”兼屬動詞和名詞;“滿腔”是形容詞。對象不同,“滿懷”常同“豪情”、“壯誌”、“信心”、“希望”、“興趣”等搭配;“滿腔”常同“熱情”、“熱忱”、“怒火”、“熱血”等搭配。功能不同,“滿懷”作定語時,多構成主謂短語或動賓短語;“滿腔”作定語時,則不受此限。結構不同,“滿懷”是述賓型;“滿腔”是偏正型。
【反義】空懷
滿麵
【釋義】整個麵部。
【同義】滿臉一臉
【辨析】“滿麵”、“滿臉”都是形容詞,都有整個麵部的意思。但:詞義不同,在古代漢語中,“麵”指整個臉盤;“臉”指兩頰上部,並常指婦女目下頰上搽胭脂的地方。在現代漢語中,“麵”、“臉”同義,“滿麵”、“滿臉”基本上可互換著用。對象不同,“滿麵”既可同具體事物(如笑容、淚痕等)搭配,也可同抽象事物(如春風、情義等)搭配;“滿臉”隻同具體事物搭配。色彩不同,“滿麵”多用於書麵語;“滿臉”多用於口語。功能不同,“滿麵”可作謂語、定語、狀語;“滿臉”可作定語、狀語,一般不作謂語。
màn
漫長
【釋義】長得沒有盡頭的。
【同義】綿長悠長漫漫
【辨析】“漫長”、“悠長”都是形容詞,都有長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漫長”著重在沒有盡頭;“悠長”著重在時間長久。對象不同,“漫長”常用來形容時間、道路、生活、過程、曆程、戰線、江河等和某些與空間有關的事物,適用範圍較大;“悠長”主要形容時間、聲音等,適用範圍較小。功能不同,“漫長”不作狀語;“悠長”能作狀語,如“汽笛悠長地吼嘯了一聲”、“號角悠長地回旋於天地之間”。
【反義】短暫
謾罵
【釋義】著重指用輕視、嘲諷的態度罵。
【同義】咒罵叱罵
【辨析】以上各詞都是動詞,都指用壞話侮辱。“謾罵”是出聲辱罵(但不一定當著麵)或沒有根據地罵,對象不一定是確指的。“咒罵”是希望對方不順利,沒有好結果的惡毒的暗罵,不一定出聲。“叱罵”是大聲斥罵。它們的對象都是確指的。
【反義】讚美讚揚誇獎
máng
忙碌
【釋義】緊張無空閑,忙著做各種事。
【同義】繁忙
【辨析】以上各詞都表示“做很多的事情,沒有空閑時間”的意思。“忙碌”強調忙著做各種事情,含有事務繁雜、辛苦勞累的意思,反義詞是“安閑”,可以疊用作“忙忙碌碌”;“繁忙”則強調事情多、任務重,沒有一點空閑的時間,反義詞是“清閑”或“悠閑”。
【反義】安閑安適安逸
忙亂
【釋義】事情繁忙而沒有條理。
【同義】慌亂紊亂
【辨析】“忙亂”、“慌亂”都是形容詞,都有亂的意思。但:詞義不同,“忙亂”的意思是因“忙”而辦事沒有條理;“慌亂”是因“慌”而造成混亂。對象不同,“忙亂”常用來形容事情、情景、生活、聲音、行為、動作等;“慌亂”既可以形容具體事物,也可以形容人的心理活動,如“心裏有些慌亂”。構詞能力不同,“忙亂”可構成“手忙腳亂”;“慌亂”可構成“心慌意亂”。
盲從
【釋義】不辨是非,盲目地附和或跟從別人。
【同義】順從信從
【辨析】“盲從”、“順從”都可以作動詞,都有依順、跟隨的意思。但: 詞義不同,“盲從”的意思著重在盲目地附和或跟從;“順從”的意思著重在依從不反抗。對象不同,“盲從”多用於對上司、名流、權威”;“順從”多用於對別人的旨意。色彩不同,“盲從”是貶義詞,多用於書麵語;“順從”是中性詞,兼用於書麵語和口語。詞性不同,“盲從”是動詞;“順從”兼屬動詞和形容詞。功能不同,“盲從”少作補語、狀語;“順從”則常作補語、狀語。形態不同,“盲從”不能重疊;“順從”作動詞時能重疊成ABAB式,作形容詞時可重疊成AABB式。
茫茫
【釋義】沒有邊際,看不清楚。
【同義】蒼茫蒼莽莽莽迷茫茫然
【辨析】“茫茫”、“茫然”都是形容詞,都有無邊無際、無所知的意思。但:詞義不同,“茫茫”著重在無邊無際,不清楚;“茫然”著重在不知道,不明白。對象不同,常用來形容海天、雨霧、原野、沙漠、森林等廣大無垠的事物,也可用來形容前途、生涯、人世、情思等抽象事物。在形容前途、生涯、人世、情思等抽象事物。在形容抽象事物時,帶有修辭色彩。“茫然”常用來形容眼光、神色、表情、行為、動作、事務等。功能不同,“茫茫”一般隻作謂語和定語外,帶常作狀語、補語,也有時也作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的賓語。語法特點不同,“茫茫”不受程度副詞修飾;“茫然”可以。
máo
毛病
【釋義】①缺點。②指器物等發生的故障或指工作等的失誤。③指疾病。
【同義】弊病疵病疵點疵瑕短處缺點缺欠缺陷瑕玷故障障礙失誤過失過錯疏失閃失疾病病症病痛疾患症候
【辨析】“毛病”、“缺點”都是名詞,都可以指不好的方麵。但:詞義不同,“毛病”的意思著重指較小的不好的地方,也指器物損壞發生故障,口語中還指疾病;“缺點”的意思著重指不足、不完備的地方,語意較重。對象不同,“毛病”可用於人,也可用於器物,適用範圍較大;“缺點”一般隻用於人,適用範圍較小。色彩不同,“毛病”是口語;“缺點”是書麵語。
【反義】長處強點優點
毛躁
【釋義】①(性情)急躁。②不沉著;不細心。
【同義】急躁火暴急暴火躁躁急粗心
【辨析】“毛躁”、“急躁”都是形容詞,都有性急、不冷靜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毛躁”著重在“毛”,有粗心、不細致的意思;“急躁”著重在“急”,有缺乏耐性的意思。對象不同,“毛躁”、“急躁”都可形容脾氣、性格、性情等。“毛躁”還可形容工作、辦事、幹活兒等;“急躁”還可形容情緒、心緒等。色彩不同,“毛躁”是口語;“急躁”兼用於書麵語和口語。形態不同,“毛躁”能重疊成AABB式;“急躁”不行。
【反義】耐煩耐心沉著冷靜細心
mào
茂密
【釋義】茂盛而濃密。
【同義】旺盛茂盛
【辨析】以上各詞都是形容詞,都指植物枝葉長得又多又密,都有茁壯成長的意思。區別是:“茂盛”專指草木長得又多又好;“旺盛”不僅可指植物長得好,還可指其它事物的發達、興盛、強烈。此外,“旺盛”除可形容植物、事物外,還可以形容任何生命力或情緒。“茂密”形容植物枝葉多而密。“旺盛”比“茂密”程度重。
【反義】稀疏
冒充
【釋義】假的充當真的。
【同義】假冒假充混充假托偽托作假冒名
【辨析】“冒充”、“冒名”都是動詞,都有假冒的意思。但:詞義不同,“冒充”的意思是以假充真;“冒名”的意思指冒用別人的名去竊取權利、地位或代替別人去幹事。對象不同,“冒充”既用於人,也可用於商品、新思想等具體事物和抽象事物,適用範圍較大;“冒名”隻用於人,事物的名稱,適用範圍較小。功能不同,“冒充”作謂語常帶賓語和補語;“冒名”不能帶賓語,也很少帶補語。構詞能力不同,“冒名”常構成成語“冒名頂替”;“冒充”沒有這樣的構詞能力。
冒火
【釋義】生氣;發怒。
【同義】生氣惱火氣惱惱怒
【辨析】以上是一組動詞,都有生氣發怒的意思。其中,“惱怒”程度較重,它既有表現出來的發怒,又有未表現在外的氣惱。“生氣”、“惱火”、“氣惱”這三個詞多表現尚未發作來的不高興。“冒火”隻表現外在的火氣,另外,“生氣”、“氣惱”、“惱怒”還常用作形容詞。
【反義】高興
冒尖
【釋義】①突出。②超過一定的數量,露出苗頭。
【同義】冒頭拔尖傑出突出出眾超群
【辨析】“冒尖”、“拔尖”都兼屬形容詞、動詞,都有突出、超出一般的意思。但:詞義不同,用作形容詞時,“冒尖”和“拔尖”都指突出、出眾的意思,兩者一般可以互相通用。用作動詞時,“冒尖”指超過一定的數量、露出苗頭;“拔尖”指突出個人,自居於群眾之上。對象不同,用作形容詞時“冒尖”隻用於人;“拔尖”除用於人,還可用於物,如“他們種的花生,產量和質量都是拔尖的”。構詞能力不同,“冒尖”可構成“冒尖戶”等;“拔尖”可以構成“拔尖生”、“拔尖人才”、“拔尖人物”等。色彩不同,用作動詞時,“冒尖”是中性詞;“拔尖”是貶義詞。
【反義】普通一般平常尋常平庸
貿然
【釋義】表示動作行為輕率,不加考慮。
【同義】冒然突然
【辨析】“貿然”、“突然”都可用作副詞。但:詞義不同,“貿然”指行為輕率,不加考慮;“突然”指時間短促,出人意外。詞性不同,“貿然”是副詞;“突然”兼屬形容詞和副詞。功能不同,“貿然”隻用作狀語;“突然”除用作狀語外,還常用作定語。色彩不同,“貿然”是貶義詞;“突然”是中性詞。
貌似
【釋義】表麵上很像。
【同義】形似活似相似酷似神似相像好似活像
【辨析】“貌似”、“形似”都是動詞,都是相似的意思。但:詞義不同,“貌似”的重點在“貌”,著重在外表相似;“形似”的重點在“形”著重在“形式”相像。色彩不同,“貌似”多用於貶義;“形似”是中性詞。功能不同,“貌似”作謂語常帶賓語;“形似”常常單獨作謂語,構成“與……形似”的格式,並常與“神仙”相對。
【反義】徑庭迥異
méi
眉目
【釋義】事情的心緒。
【同義】頭緒條理端緒
【辨析】以上各詞都是名詞。“頭緒”的本義(物之端)和“眉目”的本義(眉眼)不是同義詞。“頭緒”的引申義——“事情的條理”與“眉目”的引申義——“事情的頭緒”,是一組同義詞。“頭緒”側重指事情的條理,基本線索;“眉目”側重指事情的輪廓、概貌。“頭緒”還有“事項、項目”的意思,如“我最近工作頭緒太多,我得要求減點了,不然什麼也搞不好”;“眉目”無此含意。“眉目”還有表示“文章文字的綱目”的意思,如“這部小說雖然人物眾多,情節複雜,但眉目很清楚”;“頭緒”無此義項。兩個詞在句中都主要作主語、賓語,但能與之搭配的動詞稍有不同:“頭緒”可以和“尋找、茫無”組合;“眉目”無此用法。“頭緒”還能作定語的中心主語,如“工作頭緒”;“眉目”一般不帶定語。
媒人
【釋義】男女婚事的撮合者;婚姻介紹人。
【同義】大媒紅媒紅娘媒妁月老
【辨析】“媒人”、“紅娘”都是名詞,都指婚事的撮合者、介紹人。但:詞義不同,“媒人”是普通名詞;“紅娘”來源於《西廂記》中人物,因促成了鶯鶯與張生的婚事,後被作為美滿婚姻介紹人的代稱。色彩不同,“媒人”是中性詞;“紅娘”含褒義,且富形象色彩。用法不同,“媒人”一般隻用其本義;“紅娘”還有比喻用法,如稱婚姻介紹所為“新時代的紅娘”。
黴變
【釋義】發黴變質。
【同義】黴爛發黴
【辨析】“黴變”、“黴爛”都是動詞,都有發黴的意思。但:詞義不同,“黴變”的意思側重在因發黴而變質;“黴爛”的意思側重在由發黴而腐爛。色彩不同,“黴變”是書麵語;“黴爛”兼用於書麵和口語。
黴爛
【釋義】發黴腐爛。
【同義】發黴腐爛黴變糜爛
【辨析】“黴爛”、“糜爛”都是動詞,都有爛的意思。但:詞義不同,“黴爛”指發黴腐爛;“糜爛”指爛得不可收拾。對象不同,“黴爛”多用於食物、衣物等具體事物;“糜爛”既可用於具體事物,也可用於思想、作風、生活等抽象事物。
měi
美滿
【釋義】美好圓滿。
【同義】圓滿
【辨析】以上各詞都有滿意的意思。“美滿”強調美好,使人滿意,使用範圍較廣;“圓滿”強調沒有一點缺欠、漏洞,使人滿意,滿意的程度比“美滿”深。
【反義】欠缺
美味
【釋義】味道鮮美的食品。
【同義】肥甘佳肴美食肴饌
【辨析】“美味”、“肴饌”都是名詞,都指精美的食品。但:詞義不同,“美味”側重在味道的鮮美;“肴饌”側重在豐盛和製作的精細。色彩不同,“肴饌”是書麵語,帶有莊重色彩;“美味”兼用於書麵語和口語,不帶莊重色彩。
mēn
悶熱
【釋義】氣壓低、濕度大,天氣很熱。
【同義】炎熱
【辨析】這兩個詞都是形容詞,都有氣壓低、濕度大、天氣很熱的意思。
【反義】涼爽寒冷
mén
門徒
【釋義】學生;弟子。
【同義】門生門人門下高足學生學子徒學徒眾徒屬生徒【辨析】“門徒”、“門生”都是名詞,都有學生的意思。但:詞義不同,“門徒”包括學生和徒弟;“門生”專指學生。色彩不同,“門生”的書麵語色彩比“門徒”更濃。搭配不同,“門生”可與“得意”搭配,說成“得意門生”;“門徒”不能這麼用。
【反義】老師教師師父師傅師長先生
méng
蒙昧
【釋義】①沒有文化。②不懂事理。
【同義】混沌無知愚昧
【辨析】“蒙昧”、“愚昧”都是形容詞,都有無知、不明事理的意思。但詞義不同,“蒙昧”側重在沒有文化、原始落後;“愚昧”側重在愚蠢、缺乏教養。對象不同,“蒙昧”多形容社會、民族、部落、時代等;“愚昧”除了用於上述對象外,還可用於個人,適用範圍比“蒙昧”大。
【反義】文明
朦朧
【釋義】月光不明;不清楚,模糊。
【同義】模糊
【辨析】以上各詞都是形容詞,都有不清楚的意思。“朦朧”多形容月光、影色或某一種環境;“模糊”可以形容很多具體或抽象的事物,如字跡、印象、記憶等。“模糊”的使用範圍比“朦朧”廣泛。另外,“模糊”用作動詞當混淆講。
【反義】清楚清晰
mí
彌補
【釋義】把不足的部分補足,以抵消其虧損、欠缺的方麵。
【同義】補救補償
【辨析】“彌補”、“補救”都是動詞,都有采取措施,補其不足的意思。但:詞義不同,“彌補”側重在補其欠缺;“補救”側重在加以挽救。對象不同,“彌補”的對象多是損失、虧損、不足、缺陷等,適用範圍較大;“補救”的適用範圍稍小。色彩不同,“彌補”多用於書麵語;“補救”多用於口語。
彌留
【釋義】病重將死。
【同義】臨終垂危危篤
【辨析】“彌留”“臨終”都是動詞,都指病得快要死了。但:詞義不同,“彌留”側重在將死的狀況;“臨終”側重在將死的時間。色彩不同,“彌留”是書麵語;“臨終”書麵、口頭都常用。
彌漫
【釋義】本指水過滿,四處流出。引申指煙塵、霧氣、光線、氣味等充滿空間或遍布各處。
【同義】充溢洋溢充滿迷漫
【辨析】“彌漫”、“充滿”都是動詞,都有遍布、充滿的意思。但:詞義不同,“彌漫”側重在到處都是、全麵布滿;“充滿”側重在填滿。對象不同,“彌漫”的對象一般有具體的範圍限製,不能計量;“充滿”的對象一般有具體的範圍。“彌漫”多用於具體事物;“充滿”還可用於思想、情緒等。色彩不同,“彌漫”是書麵語;“充滿”書麵語口語都常用。
mì
密切
【釋義】關係近;使關係接近;(對問題等)照顧得周到,仔細。
【同義】親密
【辨析】以上各詞都是形容詞,都指距離近、感情好。都可與“疏遠”相對。“密切”指事物緊密相連或感情好;“親密”指感情親熱厚密,比“密切”程度深,可以重迭成“親親密密”。此外,“密切”還可作動詞用。
【反義】疏遠
秘密
【釋義】有所隱蔽,不讓人知道的。
【同義】機密神秘奧秘
【辨析】以上是一組形容詞,都有內部情況尚未被人知道的意思。“秘密”是有所隱蔽,不讓人知道的意思;“神秘”是使人摸不透,高深莫測的意思;“奧秘”是奧妙神秘的意思;“機密”是名詞兼作形容詞,強調不準別人知道的意思。
【反義】公開
miǎn
勉勵
【釋義】勸人努力;鼓勵。
【同義】鼓勵激勵嘉勉勸勉
【辨析】“勉勵”、“鼓勵”都是動詞,都有勸勉、激勵上進的意思。但:詞義不同,“勉勵”側重在督促、勸勉而使受到鼓舞;“鼓勵”側重在激發對象的積極性,使其行動起來。對象不同,“勉勵”一般用於上對下;“鼓勵”不受這種限製。“勉勵”既可以用於別人,也可以用於自己;“鼓勵”一般用於對別人。色彩不同,“勉勵”是褒義詞;“鼓勵”是中性詞。
緬懷
【釋義】追念(已往的人和事)。
【同義】懷念追念想念思念追思
【辨析】“緬懷”、“懷念”都是動詞,都有追念已往的人和事的意思。但:對象不同,“緬懷”一般隻用於領袖、要人、先烈、及功績等,適用範圍較小;“懷念”可以用於普通的人和事,適用範圍較大。色彩不同,“緬懷”是書麵語,帶莊重色彩;“懷念”書麵、口頭都常用,不帶莊重色彩。
【反義】忘卻忘懷
miàn
麵貌
【釋義】臉的形狀,相貌。
【同義】相貌容貌麵容
【辨析】這幾個詞都是名詞,都指人的麵部。“麵貌”指人麵部的長相,不存在美與醜,也不存在麵部的表情、氣概。此外,它還有比喻義用法。“相貌”不僅指人麵部的長相,而且還含有“氣概”的意思。“容貌”一詞盡管也是指人的麵部長相,但一般多用於美的方麵。“麵容”一詞更特殊,它所指的不是人的麵部的長相,而是指麵部呈現或流露出的樣子。
麵熟
【釋義】麵貌熟悉,但又說不出是誰。
【同義】麵善
【辨析】以上各詞都表示“見到的人麵貌熟悉,但說不出是誰”的意思。“麵熟”強調熟悉、不陌生,多用於口語;“麵善”強調以前曾經見過麵,現在的感覺和以前的印象對得上,多用於書麵語。
【反義】陌生
mèi
蔑視
【釋義】看不起。
【同義】藐視
【辨析】以上各詞都表示輕視的意思。“蔑視”側重指看不起,對象一般是本來水平就比較低的人或事;“藐視”側重指小看,含有不重視、不放在眼裏、不認真對待的意思。
【反義】敬重
滅亡
【釋義】不再存在或使不存在。
【同義】衰亡死亡
【辨析】這幾個詞都是動詞,都指失去了生命。“衰亡”指人或事物發展轉向微弱、趨於消亡,往往是事物本身發展到一定階段所引起的,通常有較長的時間,它跟“生長”相對;“死亡”就是死,多用來指人喪失了生命,可以是外力影響,也可以是自身發展的結果,引申指事物沒有生命力,跟“誕生、出生”等相對;“滅亡”是滅絕的意思,多指事物的突然不存在了,著重於外力的影響,跟“存在”相對。“死亡”、“滅亡”都指人時,可以互換。“滅亡”還可作及物動詞;“死亡”、“衰亡”不能。“死亡”可以構成“死亡線”;“滅亡”、“衰亡””沒有這種構詞能力。
【反義】生長
mín
民心
【釋義】人民共同的心願。
【同義】民意公意群情
【辨析】“民心”、“民意”都是名詞,都有人民心意、願望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民心”側重在心意;“民意”側重在意見、願望。構詞能力不同,“民心”能構成短語“民心所向”;“民意”沒有這種構詞能力。
民謠
【釋義】民間歌謠。
【同義】民歌歌謠
【辨析】“民歌”、“歌謠”都是名詞,都指一種隨口唱出的韻語。但詞義不同,“歌謠”除包括民謠外,還包括民歌、兒歌、童謠等,詞義範圍比“民謠”大。
mǐn
敏感
【釋義】生理上或心理上對外界事物反應很快。
【同義】敏銳
【辨析】這兩個詞都有生理上或心理上對外界事物反應很快的意思。
【反義】遲鈍
敏捷
【釋義】(動作)迅速而靈敏。
【同義】敏銳
【辨析】“敏捷”、“敏銳都是形容詞,都有靈敏、迅速的意思。“敏捷”著重指動作迅速而靈敏、利落。常形容人或動物的跳躍、躲閃等動作,有時也形容思想、辦事等較抽象的事物。常作狀語。“敏銳”著重指感官對外界事物的反應靈敏而迅速,有時特指眼睛對事物的觀察靈敏、深刻、尖銳。跟“遲鈍”相對。常形容人的感覺、眼光洞察力、觀察等。常作定語。
【反義】笨拙
míng
名勝
【釋義】有古跡或優美風景的著名的地方。
【同義】勝地勝跡古跡
【辨析】“名勝”、“古跡”都是名詞,都指可供人遊覽、參觀的好地方。但:詞義不同,“名勝”可以包括風景美的地方和著名的地方;“古跡”僅指古代的遺跡,不一定都著名,更不一定是風景優美的地方。對象不同,“名勝”常與“遊覽”、“參觀”等搭配;“古跡”還可與“瞻仰”、“尋訪”、“考察”等搭配。
明澈
【釋義】明亮而清澈。
【同義】明亮清澈清亮
【辨析】“明澈”、“清澈” 都是形容詞,都有十分清亮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明澈”側重在明亮;“清澈”側重在透明。對象不同,“明澈”可形容水、天空,也可形容眼睛,有時還用來形容心地;“清澈”一般隻用來形容水。
明淨
【釋義】明朗而潔淨。
【同義】明澈澄澈純淨潔淨
【辨析】“明淨”、“潔淨”都是形容詞,都有幹淨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潔淨”隻指幹淨,無塵土、雜質;“明淨”除上述意思外還有明朗的意思。對象不同,“明淨”除用於自然界外,有時還用於形容眼睛和心地;“潔淨”隻用於自然環境和具體物品。形態不同,“明淨”能重疊成AABB式;“潔淨”不能重疊。
【反義】渾濁混濁明朗
【釋義】光線充足(多指室外);明顯;清晰;光明磊落;開朗;爽快。
【同義】明亮明朗清朗
【辨析】以上是一組形容詞,都指亮。“明朗”、“明亮”、“晴朗”都指光線充足很亮。“明朗”還有明顯清楚、光明磊落、開朗爽快的意思,常用來形容人的思想、性格、立場、態度、胸懷等,與它相對的是“陰暗”、“曖昧”。“明亮”常用來形容發光體或反光體的亮堂,引申指心中明白了,清楚了,可以構成“心明眼亮”,重迭成“明明亮亮”,跟它相對的是“黑暗”。“晴朗”與“清朗”根據意思區別。
【反義】陰暗曖味
明晰
【釋義】清楚;不模糊。
【同義】清晰清楚分明鮮明
【辨析】“明晰”、“清晰”都是形容詞,都有清楚、不模糊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明晰”側重在顯明、有條理;“清晰”側重在清楚、不模糊。對象不同,“明晰”主要用來形容抽象的事理、見解、認識等,適用範圍較小;“清晰”既形容認識、印象等抽象事物,也可形容聲音、字跡、景物等具體事物,適用範圍較大。
【反義】模糊含糊含混
明顯
【釋義】清楚地顯露出來,容易使人看出或感覺到。
【同義】分明
【辨析】以上各詞都表示清楚地顯露出來。“明顯”強調顯露得很清楚、很明白,含有顯然的意思;“分明”強調讓人很容易辨別或很容易看出來、感覺到。
【反義】模糊
miǜ
謬論
【釋義】荒謬錯誤的言論。
【同義】濫言濫調邪說妄說
【辨析】“謬論”、“濫調”都是名詞,都可以指論調。但:詞義不同,“謬論”側重指荒謬錯誤的言論;“濫調”側重指令人膩煩、不切實際的言詞或論調。色彩不同,“謬論”貶斥的色彩比“濫調”更濃。
mó模糊
【釋義】不分明,不清楚。
【同義】含糊模棱含混
【辨析】以上各詞都是形容詞,都有不清楚的意思。“朦朧”多形容月光、影色或某一種環境;“模糊”可以形容很多具體或抽象的事物,如字跡、印象、記憶等。“模糊”的使用範圍比“朦朧”廣泛。另外,“模糊”用作動詞當混淆講。
【反義】明確鮮明分明清楚
模棱
【釋義】含糊、不明確。
【同義】含糊模糊含混
【辨析】以上各詞的含義均為“不明確、不清晰”的意思,可做形容詞。“含糊”、“模糊”還可做動詞。“含糊”另有“不認真”、“示弱”的意思,“模糊”另有“混淆”的意思。
【反義】明確
【辨析】在表示含義是否清楚確定方麵相對。
磨難
【釋義】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
【同義】苦難災難
【辨析】“磨難”、“苦難”都是名詞,都可以指遭遇的折磨和災難。但:詞義不同,“磨難”側重受指的折磨;“苦難”側重指受的痛苦,語意比“磨難”重。色彩不同,“磨難”多用於書麵語;“苦難”兼用於口語和書麵語。
魔掌
【釋義】比喻凶惡勢力的控製。
【同義】手心魔爪
【辨析】“魔掌”、“魔爪”都是名詞,都可比喻凶殘、邪惡的勢力。但:詞義不同,“魔掌”側重指凶惡勢力的控製;“魔爪”側重指凶惡勢力本身。對象不同,“魔掌”常同“控製”、“逃出”等動詞搭配;“魔爪”常同“伸進”、“斬斷”等動詞搭配。
mò
沒落
【釋義】衰敗;趨向滅亡。
【同義】衰落敗落衰敗
【辨析】“沒落”、“衰落”都是名詞,都有衰敗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沒落”側重在趨向滅亡;“衰落”側重在由盛到衰。色彩不同,“沒落”是貶義詞;“衰敗”是中性詞。功能不同,“沒落”可以直接加在名詞前作定語;“衰敗”不能這麼用。
【反義】興起興盛勃起勃興
陌生
【釋義】生疏,不熟悉。
【同義】生疏
【辨析】以上各詞都有不熟悉的意思。“陌生”強調以前從來不認識,是第一次接觸,使用範圍較窄,一般隻用於人或地方;“生疏”強調不熟悉,可指因從來沒有接觸過而不熟悉,也可指以前接觸或熟悉過,但由於接觸時間不長或已經很久沒有交往而又變得不熟悉了,除用於人、地方外,還可用於工作、情感等。
【反義】熟識熟悉
默認
【釋義】心裏承認。
【同義】承認認可認帳默許
【辨析】“默認”、“默許”都是動詞,都有暗中認同的意思。但:詞義不同,“默認”的對象多是事實、結果等;“默許”的對象多是動作、行為等;“默許”一般用於上對下;“默認”不受這種限製。色彩不同,“默許”的書麵語色彩比“默認”濃。
móu
謀求
【釋義】設法尋求。
【同義】尋求探求追求
【辨析】“謀求”、“追求”都是動詞,都有尋求的意思。但:詞義不同,“謀求”側重在想方設法取得;“追求”側重在以積極的行動去爭取。“追求”不有向異性求愛的意思;“謀求”沒有。對象不同,“謀求”的對象多是自由、幸福、和平、友誼、職位、出路等;“追求”除用於上述對象外,還可用於真理、光明、數量、質量等。色彩不同,“謀求”多用於書麵語;“追求”書麵、口頭都常用。
謀生
【釋義】設法尋求維持生活的門路。【同義】謀食
【辨析】以上各詞都有尋求生活門路的意思,都是動詞。“謀生”指尋求維持生活的門路,詞義範圍較大;“謀食”指找飯吃,糊口,詞義範圍較小。“謀生”書麵、口頭都常用。如“父親外出謀生”、“年輕時曾到廣州、上海謀生”、“叔叔找到了謀生的門路”、“我們大家要學會自己謀生”等等。而“謀食”卻多用於口頭語。
【反義】坐享
mù
目標
【釋義】射擊,攻擊或尋找的對象;想到達的境地或標準。
【同義】目的宗旨
【辨析】“目的”、“目標”這兩個詞都是名詞,都有想到達的地點或境地的意思。“目標”除此之外,還有尋找的對象之意,而對象既可以指物,也可以指人。“目的”隻指某種境地之意,語言範圍比目標小。“宗旨”指做事的方針、意圖。一般用於重大事物,如重要會議、組織、活動等,而“目的”、“目標”則不限。
【反義】手段
目睹
【釋義】親眼看到。
【同義】目擊親見看見
【辨析】以上各詞都表示親眼看到的意思。“目睹”強調清楚地看到,含有因看到了而清楚地知道的意味,可用於具體的和抽象的事物;“目擊”強調真切地看到,含有捕捉到了關鍵情形的意味,一般用於具體的事件,可說“目擊者”。
沐浴
【釋義】洗澡;多比喻受潤澤或沉浸在某種環境氣氛中。
【同義】洗澡沉浸
【辨析】“沐浴”、“洗澡”都是動詞,都有洗澡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沐浴”除表示洗澡外,還有比喻義,詞義範圍較大;“洗澡”僅指用水洗身體,除去汙垢。色彩不同,“沐浴”是書麵語;“洗澡”是口語。功能不同,“沐浴”可帶施事賓語;“洗澡”不能。
N
nèi
內涵
【釋義】概念的內容,事物本質屬性的總和。
【同義】內容
【辨析】“內涵”、“內容”都為名詞,都指事物的內部本質。“內涵”多用做專門術語;“內容”可泛指事物。
【反義】外延
內幕
【釋義】外界不知道的內部情況。
【同義】內情
【辨析】以上各詞都有“外界不知道的情況”的意思。“內幕”指具有秘密性的內部情況,外界很難知道,帶有不可告人的意思,含貶義;“內情”指內部情況,使用範圍較廣,可以指各種內部情況,是中性詞。
【反義】真相實情
內蘊
【釋義】①蘊蓄在裏麵。②包含的內容。
【同義】內含內涵含義底蘊
【辨析】“內蘊”、“底蘊”都可以用作為名詞,都可以指蘊含的內容。但:詞義不同,用作名詞時,“內蘊”側重指所包含的內容;“底蘊”側重指詳細的內容,有“底細”的意思。搭配不同,“內蘊”常與“詳細”、“豐富”搭配。詞性不同,“內蘊”兼屬動詞和名詞;“底蘊”是名詞。
nì
逆境
【釋義】不順利的處境。
【同義】困境絕境
【辨析】以上各詞都是名詞,都指所處境遇不順利、多折磨。“逆境”著重阻礙多;“困境”著重條件惡劣;“絕境”著重危險,沒有希望。
【反義】順境
nì
匿跡
【釋義】躲藏起來,不露形跡。
【同義】隱藏躲藏隱匿藏匿藏蹤潛蹤隱伏匿伏
【辨析】“匿跡”、“躲藏”都是動詞,都有隱蔽起來,叫人看不見的意思。但:色彩不同,“匿跡”是書麵語;“躲藏”多用於口語。功能不同,“匿跡”一般不帶賓語和補語;“躲藏”可帶賓語,常帶補語。構詞能力不同,“匿跡”能構成“銷聲匿跡”;“躲藏”沒有這種構詞能力。形態不同,“躲藏”能重疊成AABB式;“匿跡”不能重疊。
溺愛
【釋義】過分鍾愛(自己的孩子),也指寵愛其他事物。
【同義】寵愛鍾愛喜愛
【辨析】這幾個詞均表示對人或事物有好感,喜歡。“寵愛”對象多為人或小動物,多用於上對下;“溺愛”多含貶義,對象多為自己的孩子;“鍾愛”多含褒義,使用範圍廣,可指人或物;“喜愛。程度次於“鍾愛”,還有“感興趣”之意。
【反義】厭惡
nián
年代
【釋義】①時代。②一世紀中,把10年(如10—19)叫“×年代”。
【同義】時代年月歲月
【辨析】“年代”、“年月”都是名詞,都有時代、歲月的意思。但:詞義不同,“年代”還可指一世紀中的10年;“年月”沒有這層意思。“年月”常用來指“日子”;“年代”一般不這麼用。色彩不同;“年代”多用於書麵語,“年月”多用於口語。
年齡
【釋義】人或動植物已經生存的年數。
【同義】年紀
【辨析】以上各詞都指已經生存的年數。“年紀”使用範圍較窄,對象一般是人;“年齡”指年數,對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動植物。
níng
寧靜
【釋義】安靜,無聲息。
【同義】平靜
【辨析】以上各詞都是形容詞,都指安靜。“平靜”指平心靜氣,又可指社會、環境、心情的安定;“寧靜”指安靜無聲息的環境、狀態,是書麵語。
【反義】喧嘩
凝固
【釋義】指物體由氣體或液體變成固體。
【同義】凍結
【辨析】“凝固”、“凍結”都有物體由氣體或液體變成固體的意思。
【反義】熔化溶化融化
凝集
【釋義】液體或氣體凝在一起。
【同義】凝聚凝結
【辨析】以上各詞均為動詞,都含有從某一狀態變化到另一狀態的含義。隻是變化的內容和變化的程度不同,都可指抽象事物。
【反義】渙散
凝視
【釋義】集中精神地看。
【同義】注視凝望注目矚目
【辨析】以上是一組動詞,都指聚精會神地看。“凝視”是帶著深沉或崇敬的心情,目光集中在一點地較久地看,它的對象一般是具體的、靜止的。“注視”是很注意地看,時間可長可短,它的對象可以是靜止的,也可以是活動的;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較抽象的。“凝視”比“注視”程度深。在“凝神”、“注視”合用時,可以換用“凝視”。
【反義】瞥見
nóng
濃厚
【釋義】很濃。
【同義】深厚
【辨析】以上各詞的共同語素是“厚”,都是形容詞,都有“很濃”、“很深”的意思,在使用上都既可以作謂語,又可以作定語,二者屬同義詞。在使用範圍上,二詞的差別較大:“濃厚”主要用於思想意識、興趣、煙雲、色彩、氣氛等方麵;“深厚”主要用於感情和基礎等方麵。一般說來,二詞雖同義但不能互換。
【反義】淡薄清淡
濃烈
【釋義】氣味、氣氛的強烈。
【同義】濃鬱濃重
【辨析】這幾個詞都是形容詞,共同語素是“濃”,都有“濃厚”的意思。區別在於:詞義的重點和適用的對象不同。“濃鬱”重點在“鬱”,有“繁盛”的意思,常用來形容香氣,或指某種景象,某種感情,某種詩情畫意等;“濃重”的使用範圍較廣,一般可用於形容氣味的濃,也可形容煙霧和色彩的濃,在形容氣味的濃上,一般僅限於形容香氣;“濃烈”重點在“烈”,有“強烈”的意味,既可用來形容氣味,又可用來形容某種氣氛。
【反義】淡薄
濃密
【釋義】濃重,密集。
【同義】稠密茂密
【辨析】這一組詞均有多而且距離近,空隙小,即非常密集的意思。“稠密”側重於“稠”,強調多,使用範圍廣;“濃密”側重於“濃”,強調濃重,多指枝葉、煙霧、須發等;“茂密”側重於“茂”,茂盛、繁茂,多指草木、莊稼等。
【反義】稀疏
nù
怒吼
【釋義】著重指憤怒或氣勢大的吼叫。
【同義】咆哮狂嗥
【辨析】以上是一組動詞,都指大聲呼叫。“怒吼”指猛獸發威吼叫,比喻(人、風、水、大炮等)發出雄壯的聲音或憤怒的叫喊;“狂嗥”比喻人瘋狂地大聲喊叫;“咆哮”指(猛獸)怒吼,比喻水浪衝激聲或人暴怒時的叫喊。用於人時,“怒吼”帶褒義,如“怒吼吧,全中國人民!”;“狂嗥”、“咆哮”帶貶義。
【反義】低吟
nüè
虐待
【釋義】用殘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同義】虐害淩虐
【辨析】這幾個詞都是動詞,都有用殘暴狠毒的手段對待人的意思。
【反義】寵愛溺愛鍾愛疼愛
nuò
懦弱
【釋義】指缺乏力量而又沒有勇氣,膽小怕事。
【同義】脆弱軟弱柔弱
【辨析】以上是一組形容詞,都有不堅強、缺乏力量之意。但“懦弱”語義較重,一般形容人的性格,意誌;“軟弱”語義較輕,使用範圍較廣,可以形容人的性格、意誌、身體,以及集體、階級、動植物;“柔弱”語義更輕,一般隻形容人體或動植物體;“脆弱”偏重指感情。
【反義】堅強
O
ōu
謳歌
【釋義】用唱歌、朗誦等形式來頌揚。
【同義】歌頌
【辨析】以上是一組動詞,都有頌揚的意思。但是,表達形式不同。“謳歌”多以口頭形式表達,如唱歌、朗誦等;而“歌頌”多用書麵的言語文字形式來表達。
【反義】詆毀
毆打
【釋義】打(人)
【同義】打架毆鬥鬥毆動武對打爭鬥搏鬥格鬥
【辨析】“毆打”、“毆鬥”都是動詞,都有打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毆打”指無故或無理打人;“毆鬥”指爭鬥、毆打。對象不同,“毆打”隻用於人,多指一方打另一方;“毆鬥”不僅用於人,還可用於其他動物,且往往指互相爭鬥、毆打。功能不同,“毆打”能帶賓語;“毆鬥”不行。
ǒu
偶爾
【釋義】著眼於數量,次數少。
【同義】偶然
【辨析】以上是一組副詞,都表示很不經常,在句中常作狀語,有時可以互換。但“偶然”還有形容詞的意義,表示超出一般規律的特殊性,它可以作定語;而“偶爾”沒有這樣的用法。“偶然”的重點是意外;“偶爾”的重點是“次數少”。
【反義】經常常常時常一貫
偶合
【釋義】無意中恰巧相合。
【同義】巧合湊巧
【辨析】以上各詞都是動詞,都有相合、一致的意思。“偶合”著重於“無意”,是不謀而合;“巧合”著重於“恰好”、“正遇在某種機會上”。
【反義】必定
P
pái
排斥
【釋義】設法使離開自己這方麵。
【同義】排除排擠
【辨析】以上是一組動詞,都有用力推出去,驅除掉,表示不能相容的意思。“排擠”一般是指憑借勢力和采取不正當的手段,把對方推擠出去。“排除”的對象是人或組織。“排斥”是運用力量或手段,使對方離開或不能加入的意思,它可以用於人,也可以用於事物;既能表示對外來的人或事物加以拒絕,不讓參加進來,也能表示把內部的人或事物加以驅逐,使之退出去。後一點跟“排擠”有些相似,但意味不盡相同。“排擠”是貶義詞;“排斥”是中性詞;“排除”是除掉的意思,一般表示把原有的東西除去,對人對事物都可以用,是中性詞。
【反義】吸引
排泄
【釋義】生物把身體的廢物排出體外。
【同義】宣泄
【辨析】“宣泄”的意思是將情感向外顯露。
【反義】吸收吸取汲取
徘徊
【釋義】遲疑不前,走來走去的樣子。
【同義】彷徨逡巡
【辨析】以上幾個詞都是疊韻詞,都由聯綿字組成,而且又都含有“猶疑不前”的意思,屬同義詞。不同的是:“徘徊”僅停留在“猶疑”的程度上;而“彷徨”則屬於不知“何去何從”了,在程度上較重。“徘徊”不能受程度副詞修飾;“彷徨”可受“有點兒”、“有些”、“非常”等副詞修飾。“徘徊”用於基本義較多;“仿徨”用於比喻義較多。“逡巡”是文言詞,多用於書麵和文學語體。
【反義】果斷
排演
【釋義】戲劇等上演前,演員練習。
【同義】排練彩排
【辨析】以上各詞都指演出前演員按演出程序進行練習。“排練”強調練習、訓練,含有反複練習以確保熟練程度和演出水平的意思,在排練的過程中,一般都要進行逐段的練習,以求和諧的配合,達到較高的水準;“排演”強調按演出程序進行表演,含有按演出程序表演全過程的意思,在排演的過程中,一般按演出程序連續著表演下來,中間不進行反複的練習。
pài
派別
【釋義】某種社會集團內部因主張不同而形成的分支或小團體。
【同義】黨派宗派幫派流派派係
【辨析】“派別”、“黨派”都是名詞,都有因主張不同而形成的分支或小團體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派別”的詞義範圍大,適用於學術、宗教、政黨等各種社會集團;“黨派”的詞義範圍小,隻適用於政黨或政黨內部。對象不同,“派別”既可用於大的思想政治分歧,也可用於小的看法意見分歧;“黨派”則隻能用於大的思想政治分歧。
派頭
【釋義】人表現出來的借以顯示高出一般的行為、動作、神態、風度等。
【同義】氣派風度
【辨析】“派頭”、“氣派”都可用作名詞,都可以指人所表現出來的高出一般的態度作風等。但:詞義不同,“派頭”隻能指人的態度作風等;“氣派”還可以指某些事物所表現的氣勢。對象不同,“派頭”適用於人,不適用於事物;“氣派”既適用人,也適用於事物。色彩不同,“派頭”多用於貶義;“氣派”多用於褒義。詞性不同,“派頭”是名詞;“氣派”兼屬名詞和形容詞。功能不同,“派頭”不能作謂語,不能受程度副詞修飾;“氣派”可以。
pān
攀談
【釋義】主動與人閑談或雙方相互拉扯閑談。
【同義】閑談交談敘談麵談暢談漫談閑扯閑聊
【辨析】“攀談”、“交談”都是動詞,都表示與人談話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攀談”側重於主動與人閑聊;“交談”側重於相互談話。色彩不同,“攀談”是書麵語;“交談”兼用於書麵語和口語。
pán
盤點
【釋義】認真清查點。
【同義】清點盤點清理查點
【辨析】“盤點”、“清點”都是動詞,都表示查點的意思。但:詞義不同,“盤點”側重強調認真地盤查清點,語意程度較重;“清點”側重於有條理地查點,語意程度較輕。對象不同,“盤點”通常隻適用於商品貨物;“清點”還適用於人數帳目及一般物品等。
盤踞
【釋義】非法占據;霸占(地方)。
【同義】占據割據占領據守
【辨析】以上各詞都含有“占領某地”的意思,屬於同義詞。其區別是:“盤踞”可以斥開使用,如“龍盤虎踞”,“盤踞”屬比喻義,含貶義;“占據”可用於大處,也可用於小處,作戰中的占據某地是大處,遊戲中占據某地是小處,本詞屬中性詞,可用於敵方占據某地,也可用於我方占據某地;“割據 ”指一國之中政令不統一,擁有武力的方麵各自獨霸一方,互相爭殺而言,屬於貶義。
盤算
【釋義】心裏仔細算計或籌劃。
【同義】打算計算
【辨析】以上各詞都是動詞,都指計劃考慮。“盤算”指心裏仔細反複地考慮,引申有“損害”、“算計”的意思,可以後附趨向動詞“過來、過去、起來、下去”。“打算”重在方向方法的考慮。計算”指核算數目或考慮籌劃,可以後附趨向動詞“起來、下去”。此外,“盤算”、“打算”一般在事情發生前;“計算”則事前事後都可能。“計算”還能構成“計算機、計算尺”等詞。
盤旋
【釋義】環繞著飛或走。
【同義】旋轉回旋
【辨析】以上各詞都表示“繞來繞去活動”的意思。“旋轉”這一活動要圍繞一個點或軸轉動,是單義詞;“盤旋”是指不規則的環繞,它還有排徊、逗留或比喻幾種想法反複縈繞在頭腦中的意思;“回旋”也是指不規則的環繞,在這個意義上它與“盤旋”可以互換。此外“回旋”還有可進退、可商量的義項。
【反義】翱翔
pàn
判別
【釋義】分辨區別。
【同義】辨別判斷識別分別區分分辨辨明明辨辨認鑒別鑒識斷定判定
【辨析】“判別”、“辨別”都是動詞,都有區別的意思。但:詞義不同,“判別”側重於判定;“辨別”側重於區分。
【反義】混淆
判斷
【釋義】肯定或否定某事物的存在;斷定。
【同義】斷定推斷
【辨析】這幾個詞都是動詞,都有根據情況下結論的意思。
【反義】推測推想
盼望
【釋義】殷切向往、急切等待。
【同義】期望渴望期盼希望企望祈望指望熱望向往企求希冀企盼
【辨析】“盼望”、“期望”都是名詞,都表示希望達到某種目的或希望出現某種情況的意思。但:詞義不同,“盼望”側重強調心情急迫,希望早日實現;“期望”側重強調希望如願以償。“期望”比“盼望”的語意程度重。對象不同,“期望”多用於長對幼、上對下、集體對個人之間;“盼望”則不受這些限製。色彩不同,“盼望”用於口語和書麵語;“期望”用於書麵語,帶有鄭重的色彩。
【反義】失望絕望
páng
彷徨
【釋義】胸中無主地來回走動,不知所向。
【同義】徘徊逡巡
【辨析】以上幾個詞都是疊韻詞,都由聯綿字組成,而且又都含有“猶疑不前”的意思,屬同義詞。不同的是:“徘徊”僅停留在“猶疑”的程度上;而“彷徨”則屬於不知“何去何從”了,在程度上較重。“徘徊”不能受程度副詞修飾;“彷徨”可受“有點兒”、“有些”、“非常”等副詞修飾。“徘徊”用於基本義較多;“仿徨”用於比喻義較多。“逡巡”是文言詞,多用於書麵和文學語體。
【反義】果斷
龐雜
【釋義】又多又雜。
【同義】複雜繁雜冗雜雜亂錯雜駁雜蕪雜紛雜拉雜
【辨析】“龐雜”、“複雜”都是形容詞,都表示多種多樣、雜亂、不單純的意思。但:詞義不同,“龐雜”側重於多而不當、雜亂無章;“複雜”側重於頭緒繁多、情況錯雜。對象不同,“龐雜”多用於較具體的事物,如內容、結構、事情等;“複雜”可用於具體事物,也可用於條件、辦法、情感、性格等較抽象的事物。色彩不同,“龐雜”多用於書麵語,含有貶義;“複雜”多用於口語,是中性詞。構詞能力不同,“複雜”還可以構成“複雜化”、“複雜性”等新詞;“龐雜”不能構詞。
【反義】簡潔
pāo
拋棄
【釋義】主觀上鄙視不取,丟掉,不要。
【同義】擯棄棄絕
【辨析】這是一組動詞,都表示拋掉不要。“拋棄”對象很廣,可用於人和事物。“屏棄”一般用於較抽象的事物,如觀點、作風、方法等,是書麵語用語。“擯棄”可用於人或事物,是書麵語用語。“棄絕”可用於人和事物,也可用於書麵語。
【反義】保留
拋售
【釋義】大量地壓價賣出商品。
【同義】甩賣兜售兜銷
【辨析】“拋售”、“兜售”都是動詞,都有積極將手中的貨物賣出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拋售”側重指大量地壓價出售;“兜售”側重指想辦法找人購買自己的貨物。對象不同,“拋售”隻能用於數量較多的商品;“兜售”可用於數量較多、較少或個別的商品。
【反義】搶購套購征購收購
péi
陪伴
【釋義】①陪同做伴。②陪同做伴的人。
【同義】陪同伴同陪客
【辨析】“陪伴”、“陪客”都可用作名詞,都指陪同的人。但:詞義不同,“陪伴”側重於做伴;“陪客”側重於相陪應酬。對象不同,“陪伴”可用於人們各方行為;“陪客”一般隻用於人們各方麵的行為,“陪客”般隻用於待客方麵。詞性不同,“陪伴”兼屬動詞和名詞;“陪客”隻用作名詞。
培養
【釋義】教導、幫助、訓練、教育、使成長。
【同義】培育培植
【辨析】以上是一組動詞,共同語素是“培”,都有“栽培”的意思。幾個詞都各有其本義與引申義,而且基本相同,屬於同一組詞。其中,“培養”、“培育”既可用於植物,又可用於人,基本上可以互換;“培植”一詞稍有不同,其用於植物與“培養”、“培育”相同,用於人則有褒義、貶義之分,褒義如“培植人才”,貶義如“培植親信”。
【反義】摧殘
賠本
【釋義】本錢、資金虧損。
【同義】蝕本虧本折本
【辨析】這幾個詞都表示“虧損了本錢”的意思,是一組同義動詞。但“賠本”還有比喻用法,如“我們本想拉他們一個過來,結果倒讓他們挖去倆,這下可賠本了”,“蝕本”、“虧本”、“折本”無此用法。
【反義】贏利
賠償
【釋義】①用貨幣形式賠償己方給他方造成的損失。②因一方給另一方造成損失而賠償的貨幣。
【同義】罰款賠帳賠錢罰金賠金
【辨析】“賠款”、“罰款”都兼屬動詞和名詞,都含有一方向另一方交納具有懲罰名或補償性質的貨幣的意思。但:詞義不同,“賠款”側重於為了賠償損失;“罰款”側重於為了追究責任。對象不同,“賠款”適用於一般的個人或團體;“罰款”適用於具用處罰或懲罰權力的個人或團體。
pèi
佩服
【釋義】欽佩,感到可敬可愛。
【同義】拜服欽佩敬佩
【辨析】“佩服” 、“拜服”都是動詞,都含有敬佩的意思。“佩服”著重在佩,對別人好的思想、品德、才幹心悅誠服;“拜服”是敬詞,對於有權威的言行,才幹表示折服並產生敬意。“佩服”、“欽佩”、“敬佩”都是動詞,都是“對人的品德、才能心服及敬重”的意思,都屬於褒義,屬於同義詞。其中,“佩服”一詞可以獨自成句,表示讚歎,如“寫得好,佩服!”“欽佩”、“敬佩”義同“佩服”,但更突出了敬重。一般說來,“欽佩”、“敬佩”可以互換。
【反義】鄙薄鄙視
配備
【釋義】①根據需要分配(人力或物力)。②根據需要所分配具備的人力或物力。
【同義】裝備裝置配置
【辨析】“配備”、“裝備”都兼用於動詞和名詞,都可表示根據需要進行配置或所配置的對象的意思。但:詞義不同,“配備”側重於根據需要,使充實或完整。對象不同,“配備”可用於一般器物或具有具體職能的人員、團體、機構、部門等;“裝備”可用於一般器物、軍事設施、技術力量等,但一般不用於具體的人員、團體、機構、部門等。形態不同,“配備”一般不能重疊,“裝備”可以重疊成ABAB式。
pěng
捧場
【釋義】原指特意到劇場去讚賞戲曲演員表演,今泛指特意迎合、成全別人。
【同義】逢迎恭維迎合投合吹捧奉承成全
【辨析】“捧場”、“逢迎”都是動詞,都表示特意迎合別人心意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捧場”側重於為迎合別人的心理而現場褒獎;“逢迎”側重於以言談舉止去巴結、吹噓。對象不同,“捧場”多用於口語,是中性詞;“逢迎”多用於書麵語,是貶義詞。功能不同,“逢迎”能帶賓語;“捧場”不能。
【反義】拆台
pèng
碰壁
【釋義】比喻做事遇到阻礙、受到拒絕而不能達到目的。
【同義】受阻
【辨析】“碰壁”、“受阻”都是動詞,都表示事情難以行得通,受到阻擋的意思。但:詞義不同,“碰壁”側重指因主觀原因而自找苦頭,用的是比喻意義;“受阻”側重指客觀遇到障礙而無法進展,是直陳性的。對象不同,“碰壁”的適用範圍較小,一般限於人的行為;“受阻”的適用範圍較大,可以用於人和事物。色彩不同,“碰壁”多用於口語;“受阻”多用於書麵語。
pī
批駁
【釋義】批評駁斥或否決別人的意見和要求。
【同義】批評批判
【辨析】以上是一組動詞,都指對缺點或錯誤進行說理鬥爭的一種方法。“批評”用於指出人民內部的缺點和錯誤,常作謂語,並帶賓語,又兼屬名詞,可與“教育”連用。“批駁”的語氣較重,是指對某種錯誤的或反動的言論加以駁斥。“批判”比“批駁”證據更重。“批判”常與“鬥爭”連用。“批評”與“表揚”相對;“批判”與“宣揚”相對。此外,“批評”有評論的意思;“批判”還有寫上字句,判定是非的意思。
【反義】表揚
批改
【釋義】對別人的文章、作業等加上批語並作修改。
【同義】批閱修改
【辨析】“批改”、“修改”都是動詞,都有修正、刪改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批改”側重於批閱並加注評語和適當修改;“修改”側重於作文字上的改動或修飾,而不加評語。對象不同,“批改”的適用範圍較小,一般的適用範圍較大,可以是別人或自己的文章、作業、計劃、方案、圖紙等。
批示
【釋義】上級對下級的公文用書麵表示意見。
【同義】指示
【辨析】以上各詞都是公文用語,表示“指令別人照此辦理”的意思。“指示”多指上級、長輩對下級、晚輩處理問題作原則或方法的指點,也指對下級請示的答複,形式可以是書麵的,也可以是口頭的;“批示”指上級對下級的請求報告作有針對性的答複,形式一般是書麵的,大都寫在原件上。
【反義】請示
pí
疲憊
【釋義】過度疲勞、疲乏。
【同義】疲乏疲倦疲勞
【辨析】以上是一組形容詞,共同語素是“疲”,都作勞累講。其中,“疲憊”一詞還可以形容集體的困頓疲勞,如“疲憊的隊伍”,其它幾個詞一般不這樣使用。此外,“疲勞”一詞曾一度有這樣一種錯誤的用法:“恢複疲勞”,後來已逐漸為“消除疲勞”的正確用法所代替。這幾個詞可以互換。
【反義】輕鬆
脾氣
【釋義】性情、性格有時專指生氣、易怒的性格,也比喻機器等性能特點。
【同義】脾性性情生性習性
【辨析】“脾氣”、“脾性”都是名詞,都表示性情、性格的意思。但:詞義不同,“脾氣”有易怒、易生氣的性情的意思;“脾性”無此意思。色彩不同,“脾氣”口語、書麵語都常用,有時含貶義;“脾性”多用於口語,是中性詞。
pì
媲美
【釋義】比得上,優劣美醜等程度不相上下;比較優劣美醜好壞。
【同義】比美倫比
【辨析】“媲美”、“比美”都是動詞,都表示比得上,優異、美好的程度相當或比較優劣美醜的意思。但色彩不同,“媲美”用於書麵語;“比美”多用於口語。
【反義】絕倫
piān
偏愛
【釋義】在幾個人或若幹事物中特別喜愛一個或一種。
【同義】偏袒
【辨析】以上各詞都是動詞,都含有傾向一方麵,對人不公正之意。
【反義】討厭
偏差
【釋義】運動的物體離開確定方向的角度;差錯。
【同義】偏向傾向
【辨析】“偏差”是名詞,含有偏離正確方向的意思。“偏向”、傾向”都既是名詞又是動詞。作名詞時是倒向一方麵的趨向的意思。作動詞時,是倒向一方麵的意思。“偏向”作名詞時,是貶義詞,隻指不正確的傾向:或過左的,或過右的,或在幾項工作中片麵注重某一項。作動詞時,有時用作中性詞,隻指倒向一方麵;多半用作貶義詞,指不公正地倒向一方麵,並進行無原則的支持或袒護。“傾向”作名詞時,泛指事物發展的趨向。作動詞時,泛指倒向一方麵,更多的是指讚成對立中的一方。
【反義】準確
偏重
【釋義】注重某一方麵。
【同義】側重著重看重
【辨析】以上各詞都表示著重某一方麵的意思。“偏重”強調單獨注重一方麵而忽視其他方麵;“側重”指對某一方麵的重視勝過其他方麵,但並不忽略其他方麵。
【反義】輕視
piāo
剽竊
【釋義】未經他人許可而抄襲他人言詞、思想或作品。
【同義】抄襲竊取
【辨析】“剽竊”、“抄襲”都是動詞,都表示未經許可而抄用別人的言詞、作品、思想的意思。但詞義不同,“剽竊”側重在侵犯了他人的所有權,是違法的;“抄襲”側重在原封不動地、不加任何改變地抄用,“抄襲”還有不顧客觀實際的差異而沿襲他人的方法、經驗的意思。對象不同,“剽竊”的對象多是言詞、作品、思想、成果等;“抄襲”的對象多是書麵的文字材料或方法、經驗等。
漂泊
【釋義】隨水漂流或停泊。
【同義】漂流
【辨析】以上各詞都是動詞,都指沒有固定地點,東奔西走的意思。“漂泊”著重點是泊,“漂流”著重點是流。
【反義】定居
飄灑
【釋義】飄動灑落。
【同義】灑落飄落飄搖
【辨析】“飄灑”、“飄搖”都是動詞,都有飄動的意思。但:詞義不同,“飄灑”側重在灑落、灑下;“飄搖”側重在搖擺、不穩地擺動。對象不同,“飄灑”多用於液體或顆粒狀的物體,一般不用於抽象事物;“飄搖”多用於條狀物體,也能用於抽象事物,如“柳枝飄搖”、“政權飄搖”等。形態不同,“飄灑”能重疊成AABB式;“飄搖”不能重疊。
pín
貧乏
【釋義】缺少,不豐富。
【同義】貧瘠
【辨析】以上都是形容詞,都指缺乏,不豐富。區別是“貧乏”是貧窮、缺少的意思,“跟“豐富”、“充足”相對;“貧瘠”是瘠薄、養分少的意思,跟“肥沃”相對。“貧乏”的應用範圍比“貧瘠”廣,可指具體的人的生活(含貧窮的意義),也可指抽象的事物,如“思想貧乏、資料貧乏、知識貧乏”(一般指不豐富,不充足);“貧瘠”則隻能指土地。
【反義】豐富充足豐饒
貧寒
【釋義】窮困、貧苦。
【同義】清苦清貧苦寒窮困
【辨析】“貧寒”、“清貧”都是形容詞,都表示貧窮的意思。但詞義不同,“貧寒”側重在衣食不足,低微、低賤;“清貧”側重在物質不富裕但廉潔清正。對象不同,“貧寒”多用於家境、出身等方麵;“清貧”多用於知識分子。色彩不同,“貧寒”是中性詞;“清貧”含褒義。
貧窮
【釋義】缺乏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
【同義】窮苦
【辨析】以上各詞都表示窮的意思。“貧窮”強調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缺乏,財產少,含有收入很低、經濟上很困難的意思;“窮苦”強調生活艱難痛苦,含有困苦不堪的意思,窮的程度比“貧窮”重。
【反義】富裕
pǐn
品嚐
【釋義】嚐試滋味。
【同義】品味
【辨析】以上各詞都表示嚐滋味的意思,可用來比喻生活中的感受。“品嚐”強調嚐試,帶有吃一點兒試試滋味如何的意思;“品味”強調品嚐時感受和辨別味道,比“品嚐”辨別得更加仔細。
品德
【釋義】兼指品質和道德。
【同義】品行品格品質品性品節
【辨析】這是一組名詞,共同語素是“品”,都指與“道德”有關的思想、行為方麵的表現而言。其中,“品質”除用於人外,還可以用於物,指物品的質量,如“產品的品質”,其它諸詞不能這樣用。“品質”側重於“質”,如憨厚、純潔等是屬於“品質”方麵的表現,不屬於“品行”等方麵的表現。“品格”有時所指不屬於好與壞的範疇。“品性”常與“惡劣”、“壞”等詞搭配。
píng
平衡
【釋義】對立的各方麵在數量或質量上相等或相抵。
【同義】均衡
【辨析】以上各詞都表示對立的各方在數量或質量上相等或相抵。“平衡”強調對立的各方麵中的任一方都與和它對立的那一方力量相差不多,不分高下,從而相互製約;“均衡”強調均勻,分布在各方麵的數量相同,多用於書麵語。
【反義】失調
評定
【釋義】以評判審核的方法來決定。
【同義】評說評議評論評價
【辨析】這是一組動詞,都有“評”的意思。“評論”除作動詞外,還有名詞用法,指批評或議論的文章,如“發表評論”、“文學評論”、“重要評論”、“寫評論”。“評價”也有名詞用法,指評定的價值,如“評價合理”、“作出評價”、“專家的評價”、“科學的評價”、“公正的評價”、“一貫的評價”。“評說”、“評議”、“評定”都隻能作動詞,在用法上也比較接近。
憑借
【釋義】憑靠,借用。
【同義】依附依賴
【辨析】以上各詞都是動詞,有依靠某人或某物生活或辦理某件事情的意思。“依附”偏重於一方的主動依靠,自己被動地受另一方的關懷,幫助;“憑借”主要指對另一方的使用,主動性強;“依賴”則是兩方都介於主動與被動之間,一方願意依賴,另一方也默認。“依附”、“依賴”均為貶義詞,“憑借”為中性詞。
【反義】獨立
憑據
【釋義】憑證、依據。
【同義】憑證證據
【辨析】以上是幾個名詞,都含有“作為證明的依據”的意思。“憑據”、“證據”都可以充當主語、賓語和定語,可以互換。“憑證”也可以充當主語和賓語,一般不用作定語,在這一方麵和“憑據”、“證據”不能互換。
【反義】捏造
pò
迫近
【釋義】逼近。
【同義】逼近接近靠近
【辨析】以上各詞都有“使彼此距離縮小”的意思。“逼近”和“迫近”是一事物向另一事物靠攏,對象為具體的人或事物。“接近”指一方麵向另一方麵靠近,對象可以是具體的人或事物,也可以用於抽象的思想、感想、意見等;“靠近”是彼此間距離靠攏,也可以是兩方麵靠攏。
【反義】遠離
破裂
【釋義】物體破開或關係分裂。
【同義】分裂決裂
【辨析】“分裂”指分開,是及物動詞,可以帶賓語,其對象常是“組織、黨、群眾、隊伍”等本來屬於一個整體的東西。“破裂”一般不帶賓語,“破裂”的常是有一定聯係但自身不一定是一個整體,如“戰線、關係、會談”等。“決裂”它的對象可以是抽象的,如“舊思想、舊的傳統觀念”等,也可以是具體的人;語氣比“分裂”、“破裂”重。
【反義】團結統一
破碎
【釋義】破成碎塊的。
【同義】破損
【辨析】“破損”表示事物的損壞程度不是很嚴重,但卻殘缺不全。
【反義】完好
魄力
【釋義】有膽量、有見識、敢作敢為而堅強有力。
【同義】氣魄膽識
【辨析】以上各詞都是名詞,都含有做事果斷、有膽識、敢作敢為的素質和作風。
【反義】怯懦
pū
撲救
【釋義】撲滅火災,搶救生命與財物。
【同義】撲滅打救救火
【辨析】“撲救”、“打救”都是動詞,都有搶救生命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撲救”多指撲滅火災,搶救財物;“打救”多指從水中搶救落水者。對象不同,“撲救”的對象是火災等;“打救”的對象是人。
鋪張
【釋義】過分地講究形式、排場。
【同義】奢華浪費奢侈
【辨析】“鋪張”、“浪費”都有過多地使用財物的意思。但:詞義不同,“鋪張”側重在講究形式好看,不顧實際上的好壞、作用;“浪費”側重在白白地消耗財物、人力等,不珍惜。對象不同,“鋪張”多用於財物方麵;“浪費”是動詞。功能不同,“鋪張”不帶賓語;“浪費”能帶賓語。
【反義】樸實簡樸
pǔ
樸實
【釋義】講究實際、不求虛浮。
【同義】樸素
【辨析】以上都是形容詞,都有不加修飾之意。都能形容衣著、陳設、語言、作品、思想、感情、作風、態度等。區別在於“樸實”用於三方麵:衣著、陳設等不講形式美;思想、感情等實在、誠實;做事或作風踏實、不浮誇。“樸素”用於三方麵:衣著、陳設等不講裝飾、不濃豔、不華麗,常說“樸素大方”;思想、感情等自然、不做作;生活不奢侈,常說“艱苦樸素”。
【反義】華麗輕浮浮誇
普遍
【釋義】廣泛;具有共同性的。
【同義】遍及普及
【辨析】上麵幾個詞都指麵很廣。區別是:“普遍”指全麵,各方麵或到處都有,是形容詞;跟“特殊、局部、個別”相對。“普及”指事物傳布或推廣到各方麵,是動詞;跟“提高”相對。“遍及”與“普及”意思相同,也是動詞。“普及”常帶事物或地點賓語,有時也可以不帶賓語。“遍及”一般要帶賓語,而且必須是地點賓語。“普及”可以作定語,如“普及讀物”,“遍及”不能。此外“普遍”可以作狀語;“普及”很少作狀語;“遍及”不能。
【反義】個別局部
普通
【釋義】一般的、平常的。
【同義】一般平常
【辨析】這幾個詞都有通常的、一般的、平常的意思。
【反義】特殊特別
Q
qī
淒厲
【釋義】淒涼而尖銳。
【同義】淒愴淒慘淒緊尖厲
【辨析】“淒厲”、“淒慘”都是形容詞,都有淒涼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淒厲”是指人或動物聲音的尖銳而淒涼;“淒慘”是指生活、身世、境遇、情景、聲音等的悲慘。對象不同,“淒厲”多與呼救聲、喊叫聲、風聲、笛聲、號聲等聲音搭配,適用範圍較小;“淒慘”除了可與哭訴聲、呼救聲、喊叫聲、笛聲等聲音搭配外,還可與經曆、處境、下場、故事、情節等搭配,適用範圍較大。形態不同,“淒厲”不能重疊,“淒慘”則可以重疊成AABB式。
棲身
【釋義】居住(多指暫時的)。
【同義】棲止棲息
【辨析】“棲身”、“棲息”都是動詞,都有停留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棲身”含有暫時居住的意思;“棲息”則不含這一意思。對象不同,“棲身”一般用於人,也可用於動物;“棲息”一般用於鳥類。功能不同,“棲身”不帶動態助詞“著”、“了”、“過”,不能帶賓語;“棲息”則可以。
期待
【釋義】期望、等待。
【同義】等待等候
【辨析】這些詞都含有等候的意思。“等待”和“等候”很貼近,是一組同義詞。“等待”著重在“等”,指不采取行動,隻等候所希望的人或事物出現,等的時間一般較短;“期待”著重在“期”,表示心裏上的盼望,盼的時間較長。“等待”是中性詞,可作褒義詞;“期待”是褒義詞。“等待”的意思較平淡。一般“期待”的意思誠懇、莊重、強烈。
【反義】失望
期望
【釋義】期盼,等待。
【同義】希望
【辨析】以上各詞都指想望,都是動詞。“希望”是希圖、想望,心裏要達到某種目的或使某種情況出現,它可以對別人,也可以對自己(如“希望自己早日成為一個革命戰士”)。“期望”是對未來事物和前途的殷切期待,語氣比“希望”更莊重,它隻能對別人,一般用於上對下、集體或組織對個人、長對幼。“希望”還表示可能性,如“糧食增產的希望很大”。它兼屬名詞,如“我給你們提兩點希望”。用“期望”的地方可以換成“希望”,但用“希望”的地方卻不一定都能改用“期望”。
【反義】失望
漆黑
【釋義】非常黑;很暗。
【同義】烏黑
【辨析】以上各詞都是形容詞,都形容黑的程度。“烏黑”指黑得深而重,可用於毛發、手、臉、皮膚等;“漆黑”強調黑的程度很濃,有以黑漆來形容的色彩,用於比喻抽象性的東西,並含貶義。它們都與“雪白”、“潔白”形成鮮明的反差。
【反義】雪白潔白
qí
齊備
【釋義】應有的都有了。
【同義】齊全完備全備
【辨析】“齊備”、“完備”都是形容詞,都可以表示應有的都有了。但:對象不同,“齊備”多形容具體物品,適用範圍較小;“完備”除形容具體物品外,還可形容法律、法製、論點、論據等抽象事物,適用範圍較大。
【反義】短缺
歧視
【釋義】不平等地看待。
【同義】鄙視輕視小視蔑視
【辨析】“歧視”、“鄙視”都是動詞,都有看不起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歧視”側重在不平等地看待。對象不同,“歧視”的對象主要是人,適用範圍較小;“鄙視”的對象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世俗、虛榮、地位等抽象事物,適用範圍較大。
【反義】尊重
奇才
【釋義】傑出的才能或具有傑出才能的人。
【同義】天才仙才高才英才
【辨析】“奇才”、“天才”都是名詞,都可表示突出的聰明才智或具有這種聰明才智的人。但:詞義不同,“奇才”側重指傑出的、特殊的才能或具有這種才能的人;“天才”側重指突出的聰明智慧或具有這種聰明智慧的人。功能不同,“奇才”很少作定語,即使作定語,一般也不修飾名詞;“天才”常作定語,修飾“領袖”、“導師”、“科學家”、“畫家”、“工程師”等名詞。
崎嶇
【釋義】山路不平。
【同義】坎坷
【辨析】以上各詞都表示道路不平。“坎坷”強調道路或土地坑坑窪窪,有時地上還有一些土塊,常用來比喻生活或事業上不順利、受挫折;“崎嶇”則強調道路的狹窄、險峻,一般指山路、小路。
【反義】平坦
旗號
【釋義】舊時用來標明軍隊名稱或將領姓氏的旗子。現多用來比喻某種名義。
【同義】名義旗幟招牌幌子
【辨析】“旗號”、“旗幟”都是名詞,都用來指某種標幟。但:詞義不同,“旗號”是單義詞,隻比喻某種名義,沒有“旗子”的意思;“旗幟”是多義詞,基本義是“旗子”也比喻榜樣或有代表性的思想、學說等。色彩不同,“旗號”是貶義詞,用於消極方麵;“旗幟”是褒義詞,用於積極方麵。搭配不同,“旗號”常與“打著”、“借著”、“變換”、“揭露”等動詞搭配;“旗幟”常與“高舉”、“樹立”、“保衛”、“捍衛”等動詞搭配。功能不同,“旗號”可受數量短語“一種(個)”限製;“旗幟”可受數量短語“一麵”限製。
qǐ
企圖
【釋義】圖謀打算。
【同義】妄圖意圖
【辨析】“企圖”、“妄圖”都是動詞,都指打算、想的意思。區別是:“企圖”是中性詞,但用於貶義的情況較多;“企圖”還兼屬名詞,指想法,如“一個企圖”;“妄圖”是貶義詞,指不能實現的壞的打算。“意圖”是名詞。“企圖”兼屬名詞,這時與“意圖”可互換,但感情色彩有時略有不同。
【反義】現實
啟迪
【釋義】開導、啟發。
【同義】啟發啟示
【辨析】這幾個都是動詞,都有開導、指點,使有所領悟之意。它們也可以用作名詞。不同的是:“啟迪”隻用於書麵語體;“啟發”不是直接指出結論,而是通過一定的事例或事物,打開思路,引起聯想,使人領悟;“啟示”有時帶有莊重色彩。
【反義】蒙蔽
qì
氣氛
【釋義】圍繞著人物的背景、環境。
【同義】空氣
【辨析】以上各詞都指人或事物周圍的背景、環境、情調。空氣除指氣體的本義外,還喻指人周圍的背景、環境等,意義與“氣氛”相同,另外,還指一種流行的風氣,含義比“氣氛”廣;“氣氛”強調特定環境中的某種精神和情調,給人的感覺比較強烈,在這一意義上使用範圍比“空氣”廣。
氣概
【釋義】在對待重大問題上或緊急關頭表現出來的態度、舉動或氣勢。
【同義】氣派氣魄氣勢
【辨析】“氣概”、“氣勢”都是名詞,都可以指人的精神、態度和事物的情勢。但:詞義不同,“氣概”側重指態度和舉動;“氣勢”側重指某種精神力量和情勢。對象不同;“氣概”隻用於人,“氣勢”除用於人,還可用於山河、建築物等事物。色彩不同,“氣概”專指正直、豪邁的態度、舉動,用於積極方麵;“氣勢”是中性詞。
氣質
【釋義】指人具有的相當穩定的個性特點在行為上的表現。
【同義】氣派
【辨析】以上各詞都指人或物的形象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特質。“氣派”著重指人或物外在的有氣勢的作風、風度;“氣質”著重指人的內在風格特征,如高雅、活潑、沉靜、浮躁等。
qià
恰當
【釋義】妥當,適宜。
【同義】適當合適得當
【辨析】以上各詞都是形容詞,都有合適、妥當之意。“恰當”多用於遣詞造句,處理事情等;而“適當”多用於人選、時機、工作等。
【反義】失當
恰好
【釋義】正好。
【同義】恰巧
【辨析】以上是一組副詞,都表示巧合的意思,口語色彩都較濃。“恰好”偏重指兩相合適的情形,多用於時間、空間、數量等方麵;“恰巧”偏重指兩相巧合的情形,多用於時間、機會、條件等方麵。
【反義】不巧
qiān
遷就
【釋義】將就,順從別人的意思。
【同義】俯就將就姑息
【辨析】“遷就”、“姑息”都是動詞,都有無原則地順從的意思。但:詞義不同,“遷就”側重在將就,語意較輕;“姑息”側重在寬容,語意較重。對象不同,“遷就”隻能用於人民內部或家庭成員;“姑息”既可用於人民內部,又可用於敵我之間。形態不同,“遷就”能重疊成ABAB式;“姑息”不能重疊。
牽掛
【釋義】掛念;放心不下。
【同義】牽念牽記掛念念記
【辨析】“牽掛”、“掛念”都是動詞,都有放下不下心的意思。但“牽掛”隻用於人和事,適用範圍較小;“掛念”除用於人和事,還可用於各種具體事物,適用範圍較大。
謙虛
【釋義】虛心,不自滿,肯接受批評;說謙虛的話。
【同義】謙遜虛心
【辨析】以上各詞都是形容詞,都有不自滿,不驕傲,不自以為是的意思。區別在於“謙虛”隻是指虛心、不自滿,肯接受批評;常形容人的思想、品質、態度、作風等。“謙遜”除了謙虛,更側重恭敬,謹慎;常用於書麵語體,而“謙虛”一般不這樣用。
【反義】驕傲傲慢
謙讓
【釋義】謙虛地不肯擔任、接受或占先。
【同義】推讓
【辨析】以上各詞都有不肯接受、讓著別人的意思。“謙讓”強調態度的謙虛;“推讓”強調行為不接受利益、職位等。
【反義】狂傲
qián
前程
【釋義】指人、事業、單位等未來的光景。
【同義】前途前景
【辨析】以上是一組名詞,都指未來的光景而言。其中,“前途”、“前程”除基本義外,多用其比喻義;“前景”一般用的是基本義。此外,“前程”一詞舊多指功名、官位而言,至今有時還沿用這一詞義。“前途”、“前程”可以互換之處很多;“前景”與“前程”很多地方不能互換,如“規劃的前景”不能作“規劃的前程”。
虔誠
【釋義】恭敬而有誠意。
【同義】恭敬忠誠虔敬虔信
【辨析】“虔誠”、“忠誠”都是形容詞,都有特別誠心的意思。但:詞義不同,“虔誠”側重在一心一意;“忠誠”側重在盡心盡力。對象不同,“虔誠”多用於宗教信仰方麵,也可用於對人和事;“忠誠”多用於對國家、人民、組織、事業、領導、朋友等。色彩不同,“虔誠”是中性詞;“忠誠”是褒義詞。詞性不同,“虔誠”隻是形容詞;“忠誠”兼屬形容詞和動詞。
潛流
【釋義】潛藏在地底下的水流,也比喻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感情。
【同義】暗流
【辨析】“潛流”、“暗流”都是名詞,都可以指地底下的水流。但:詞義不同,用於比喻義時“潛流”側重指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感情;“暗流”側重指潛伏的思想傾向或社會動態。色彩不同,“潛流”是中性詞;“暗流”是貶義詞。
qiǎn
淺薄
【釋義】缺乏學識或修養。
【同義】膚淺浮淺
【辨析】以上各詞都是形容詞,都指認識的深度不夠或程度不深。可以形容認識、言論、學識等,或者從這些角度去形容人。“膚淺”著重指認識局限於表麵,常形容看法、理解、了解、體會、體驗、觀察、研究等;“浮淺”泛指浮在表麵,不如“膚淺”和“淺薄”常用。“淺薄”著重指知識少、修養差,常形容知識、理想、內容等。
【反義】深厚深重深沉
譴責
【釋義】嚴正申斥。
【同義】斥責指責指摘
【辨析】以上各詞均有挑出錯誤,加以批評之意。“斥責”、“譴責”是以嚴肅的態度、嚴厲的言辭申斥,語意較重;“指責”、“指摘”語言較輕,是一般的指摘。
【反義】稱讚誇獎
qiào
俏皮
【釋義】言談舉止異於常情,顯得幽默、機智、詼諧。
【同義】幽默頑皮調皮
【辨析】“俏皮”、“頑皮”都是形容詞,都有異於常規、不馴順的意思。但:詞義不同,“俏皮”著重於顯得幽默詼諧,引人發笑;“頑皮”著重不馴順、不聽調教。對象不同,“俏皮”多用於形容人的言行舉止,常指大人;“頑皮”多用於形容小孩。
【反義】馴順正經
竅門
【釋義】能解決困難問題的好方法。
【同義】訣竅
【辨析】以上各詞都指解決問題的關鍵。“竅門”偏重指在實際摸索中得到的方法、經驗;“訣竅”偏重指高明的方法,帶有不為人知的惟一性,程度較濃。
qīn
侵犯
【釋義】非法幹涉,損害他人;入侵他國領土。
【同義】侵略侵占
【辨析】以上各詞都是動詞,都指用強力奪取或損害。“侵略”常指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用武力掠奪或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式奪取他國的領土或主權利益。“侵略”的賓語常常是“國家、領土”。“侵占”著重指占領,不僅可用於國與國之間,還可用於人與人之間,它的賓語常常是“土地、領土、財產”等。“侵犯”是觸犯、危害,用於國與國或人與人之間,它的賓語更為廣泛,有“領土、邊境、領海、領空、主權、人權、自由”等。
【反義】保衛
侵害
【釋義】侵入而損害。
【同義】侵蝕
【辨析】以上各詞都有使受傷的意思。“侵蝕”著重於“蝕”,腐蝕,指逐漸地、暗中使受損害;“侵害”著重於“害”,損害,指用明顯的方式進行損害,使用範圍比“侵蝕”要寬。
【反義】保護
qín
勤奮
【釋義】精神奮發、不懈地努力。
【同義】勤勞勤懇勤勉
【辨析】以上是一組形容詞,都指勞動不間斷或盡力做之意。“勤勞”帶莊重色彩。“勤奮”多用於學習、工作方麵。“勤懇”用於學習、工作、勞動等方麵。“勤勉”指力量不夠還是盡力去做,嚴格要求自己,可構成習慣語“勤勉好學”,與“懈怠”相對;除與“勤勞”一樣可作謂語、定語外,還常作狀語。
【反義】懶惰
勤儉
【釋義】勤勞節儉。
【同義】節儉儉省節約
【辨析】“勤儉”、“節儉”都是形容詞,都有儉省的意思。但詞義不同;“勤儉”著重於勤,既勤又儉;“節儉”著重在儉,節約儉省。
【反義】浪費鋪張奢華
qīng
青睞
【釋義】用眼睛看,比喻重視、喜愛。
【同義】喜愛重視喜歡
【辨析】“青睞”、“喜愛”都是動詞,都有喜歡的意思。但:對象不同,“青睞”用於人或商品,範圍小;“喜愛”可用於各方麵,範圍大。色彩不同,“青睞”多用於書麵語;“喜愛”多用於口語。功能不同,“青睞”不能受程度副詞修飾,不能帶賓語,不能單獨作定語;“喜愛”可帶賓語,可受程度副詞修飾,可單獨作定語。
【反義】輕視小看憎惡
輕便
【釋義】重量較輕,或使用方便;輕鬆,容易。
【同義】輕巧
【辨析】以上各詞都表示小巧、簡單、不費勁的意思。“輕巧”強調巧妙靈活,可用於人或物體;“輕便”強調使用方便、省力,一般隻用於描寫物體,不用於描寫人。
【反義】沉重笨重笨拙
輕視
【釋義】不重視,不認真對待。
【同義】忽視漠視無視
【辨析】這是一組動詞,都含有“對事情不注意,不放在心裏”的意思,但詞義上仍有差異:“忽視”強調不在意,忽略掉,含有“可能有意識地或無意識地不加注意”的意思;“輕視”強調主觀上有意不注意,不重視不認真對待,常含“看不起”的意思;“漠視”強調冷漠對待,不認為重要而不去注意;而“無視”強調有意不放在眼裏,含有“根本不顧,根本不理”的意思。四者在語意的輕重和用法上也存有差異:“忽視”適用範圍廣,常含貶義,如“忽視存在的困難,容易導致失敗”;“輕視”貶義比前者重,含有“看不起”的意思,如“輕視體力勞動,看不起勞動人民”;“漠視”的貶義比“忽視”明顯,意思比前兩者重,如“他揭示了一個雖然平凡卻長久地為人漠視的真理”;“無視”的貶義程度又比“漠視”重,如“無視黨紀國法,必將自食其果。”
【反義】重視
傾訴
【釋義】完全說出(心裏的話)。
【同義】傾吐
【辨析】以上各詞都表示盡情地、全部地說出心裏話。“傾訴”強調訴說出自己的感情、感受,更具有感情因素,“傾吐”強調把深藏心底的話說盡。
【反義】沉默
清白
【釋義】純潔,沒有汙點。
【同義】潔白
【辨析】以上是一組形容詞,都有“純潔無瑕”的意思,都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品行。
【反義】汙穢汙濁肮髒穢濁
清除
【釋義】掃除淨盡;全部去掉。
【同義】肅清
【辨析】“肅清”、“清除”都是動詞,都有把不好的東西除掉的意思。“肅清”是把壞的,反動的人或思想消滅幹淨;“清除”是對於不良的事物或思想意識等加以清理、取消。“肅清”比“清除”的語氣重。另外,“清除”還指掃除淨盡積雪、垃圾等堆積物,“肅清”沒有這個用法。
【反義】保留保存
清晰
【釋義】清楚。
【同義】清楚
【辨析】以上各詞都表示“對象一點都不模糊,易於辨認和把握”的意思。“清楚”強調對象在整體上特征分明;“清晰”強調對象從外部輪廓、線條到局部細微處都很分明。
【反義】迷茫朦朧模糊
清新
【釋義】清爽而新鮮。
【同義】新奇新穎
【辨析】這幾個詞都表示奇特、新鮮的意思。
【反義】陳腐陳舊破舊
清醒
【釋義】頭腦清楚,明白;(神誌)由昏迷而恢複正常。
【同義】醒悟
【辨析】這兩個詞都有由昏迷而恢複正常、由模糊不清到清楚,脫離迷惑的境界的意思。
【反義】迷惑迷惘
qíng
情況
【釋義】情形。
【同義】情形狀況
【辨析】“情況”、“情形”、“狀況”都是名詞,都指事情進行中的樣子,在許多情況下可以互換。“情況”還指事情的發生存在、急劇變化等或人的行動、事情的動靜,它比較接近口語;“情形”是指某一事情發生的經過,或進行中的樣子;“狀況”指事物或現象在較長時間裏所呈現的狀態或形勢。在這幾個詞中,“情況”的使用範圍最廣。一般地說,“情況”都可以取代“情形”、“狀況”;“情形”、“狀況”都不能任意取代“情況”。
情緒
【釋義】人從事某種活動時產生的興奮心理狀態。
【同義】心緒心情
【辨析】這組同義詞都指人內心和外表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都是名詞。“心情”是“客觀事物所觸動的內心感情”;“心緒”指“心情、縈回不斷的思緒”,或指“複雜的內心感情”,它可以是愉快的有條理的,也可以是不愉快的、紊亂的,但後者用得多些。“心情”、“心緒”在一般情況下可以互換。“情緒”是喜怒哀樂各種思想感情的外露。“心情”、“心緒”所表現的感情一般不如“情緒”所表現的顯著、強烈。
情願
【釋義】心裏願,寧願,寧可。
【同義】甘心甘願
【辨析】以上各詞都有從心底裏願意的意思。“甘心”不僅願意而且樂意。“情願”是心裏願意,無絲毫勉強。“甘願”是“甘心”和“情願”的壓縮,進一步強調願意的自願程度,是十分稱心、十分樂意的意思。
【反義】勉強
qiú
囚禁
【釋義】把人關在監獄裏。
【同義】囚係軟禁拘押
【辨析】“囚禁”、“拘押”都是動詞,都有把人關起來,限製其自由的意思。但:詞義不同,“囚禁”著重在把罪犯或被當作罪犯的人關起來,時間在由刑期而定,一般較長;“拘押”著重在把嫌疑犯或破壞治安的人關起來,所犯較輕、時間較短。色彩不同,“囚禁”可用於書麵語和口語;“拘押”為法律用語。
【反義】釋放開釋出獄
求實
【釋義】重視客觀實際。
【同義】務實踏實
【辨析】“求實”、“務實”都是形容詞,都表示重視客觀情況,講究實際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求實”著重在思想、態度上;“務實”著重在實際工作中。色彩不同,“求實”多用於書麵語;“務實”多用於口語。
【反義】務虛求名
qū
驅逐
【釋義】派出去;使離去;消磨(時間、日子)。
【同義】驅趕打發
【辨析】以上各詞都是動詞,都有使用某種手段迫使別人離開的意思。“驅逐”一般是政府行為,迫使別國人離境,具有政治色彩,常用於外交場合;“驅趕”一般是個人行為,迫使別人離開而到另一處,沒有明顯的政治色彩。
【反義】收容收留
屈服
【釋義】對外來的壓力妥協讓步,放棄鬥爭。
【同義】屈從投降
【辨析】以上各詞都是動詞,都表示迫於威脅和壓力而違心地服從的意思。“屈服”理於心理上妥協,不抗爭;“屈從”側重於行為上順從,不違抗。“屈從”的書麵語色彩比“屈服”更濃。
【反義】抵抗抵禦抵擋反抗
屈曲
【釋義】彎曲。
【同義】彎曲
【辨析】“屈曲”、“彎曲”兩個詞都是形容詞,都有彎曲不直的意思。但“屈曲”卻帶有“使之彎曲”的意思,帶有動詞意味。
【反義】伸直
曲解
【釋義】錯誤地解釋客觀事實或別人的原意。
【同義】誤解
【辨析】“誤解”、“曲解”都是動詞,都有錯誤理解的意思。“誤解”是無意的結果,而“曲解”多是存心、故意的,都與“理解”在意義上相對。另外,“誤解”可作為名詞,“曲解”一般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