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A
āi
哀愁
【釋義】悲哀憂愁。
【同義】憂愁哀戚哀思懊喪
【辨析】“哀愁”、“哀戚”、“哀思”都有“在遭遇不如意的事時心情不好”的意思。“哀愁”是由於悲傷而憂愁;“哀戚”則是由不幸而致悲傷,一般作為書麵用語;“哀思”側重於悲哀而深深懷念。四個詞應用時的語言環境略有不同。
【反義】歡樂歡快快樂
哀憐
【釋義】對別人的不幸,表示同情。
【同義】愛憐同情憐憫憐惜哀憫
【辨析】“哀憐”、“愛憐”都是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都含有對人同情、憐憫的意思。但:詞義不同,“哀憐”著重於“哀”,表示對別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愛憐”著重於“愛”,表示喜愛、憐惜。對象不同,“哀憐”的對象是遭遇不幸的人;“愛憐”的對象多指父母、親人對子女、親戚的憐惜,如“她愛憐獨生女兒”。
【反義】憎恨憎惡
哀求
【釋義】苦苦請求。
【同義】乞求央求哀告懇求祈求
【辨析】“哀求”、“央求”都有“向對方請求”的意思。但“哀求”強調請求時表情、神態的哀憐;“央求”則強調請求時內心的懇切;而“乞求”則強調用乞憐求得幫助。“哀求”、“央求”屬中性,但側重點稍有區別,前者側重“苦苦地”,後者側重“懇切地”。在語意輕重上,“哀求”比“央求”重。在感情色彩上,“央求”帶有鄭重、誠懇的色彩,而“哀求”則具哀憐色彩,在語境中多用在弱者身上。
【反義】命令
哀傷
【釋義】悲傷。
【同義】悲傷哀痛哀愁悲痛哀戚
【辨析】“哀傷”、“哀痛”都含心情悲傷、十分難過的意思,多用來表示對不幸遭遇或親人病故的情感。
【反義】歡快快樂
哀痛
【釋義】悲傷難過。
【同義】悲痛沉痛傷心哀傷痛苦
【辨析】“哀痛”、“悲痛”都是動詞。但:詞義不同,“哀痛”表示十分悲傷難過;“悲痛”表示傷心。語義不同,“哀痛”要比“悲痛”重。
【反義】高興開心快樂愉快歡樂歡喜欣喜
哀怨
【釋義】因感到委屈而悲傷怨恨。
【同義】悲憤
【辨析】“哀怨”、“悲憤”都是心理活動的動詞。但詞義不同,“哀怨”表示因感到委屈而悲傷怨恨;“悲憤”表示悲痛憤怒。
ài
愛戴
【釋義】敬愛並且擁護。
【同義】擁戴敬愛熱愛尊敬
【辨析】這些詞都是動詞,用作敬辭。“愛戴”和“擁戴”意思相同,都有敬愛擁護的意思,一般用於對領袖、對有重大貢獻和眾望所歸的人物;“敬愛”側重於敬、愛,程度略輕。“愛戴”、“擁戴”不能單獨作定語,而“敬愛”可單獨得作定語。
【反義】鄙薄鄙視輕慢
愛撫
【釋義】疼愛撫慰。
【同義】愛護疼愛
【辨析】“愛撫”、“愛護”都是動詞。但詞義不同,“愛撫”表示痛愛撫慰;“愛護”表示愛惜並保護。
【反義】憎恨惡恨
愛好
【釋義】對事物具有的濃厚的興趣。
【同義】癖好嗜好喜歡喜愛喜好
【辨析】“愛好”、“嗜好”都可用作名詞,都表示喜愛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愛好”表示對某事物感興趣,是一般的喜愛,詞義較輕;“嗜好”指喜愛成癖,是特別深的喜愛,詞義較重。色彩不同,“嗜好”多指不良的習慣,常含有貶義;“愛好”中性詞。構詞能力不同,“愛好”加“者”後可以構成名詞“愛好者”;“嗜好”不能。
【反義】厭惡討厭
愛護
【釋義】愛惜保護。
【同義】愛惜保護珍惜珍愛
【辨析】“愛護”表示因愛或重視而保護,使不受損失或損傷;“愛惜”表示因重視而不糟蹋,指重視人才、智力或時間的價值。“珍惜”、“珍愛”表示因珍重而愛惜,指對重要的、難得的事物倍加愛惜。“珍惜”、“珍愛”的程度比前麵的詞深。
【反義】損害破壞損壞傷害糟蹋
愛憐
【釋義】喜愛、同情
【同義】愛惜愛護珍愛哀憐愛戀
【辨析】“愛憐”、“愛戀”都是動詞,都表示深情的愛。但:詞義不同,“愛憐”著重於“喜愛”、“同情”;“愛戀”著重於“熱愛而難以分離”。對象不同,“愛憐”多用於長輩對晚輩,大人對兒童;“愛戀”多用於描寫男女之間的眷戀之情。功能不同,“愛憐”作謂語必須帶賓語;而“愛戀”可以不帶賓語,如“他倆互相愛戀”。
【反義】傷害惡恨
愛慕
【釋義】由於喜歡或敬重而願意接近。
【同義】傾慕喜歡喜愛鍾愛羨慕敬慕
【辨析】這幾個詞都有表示因喜歡而願意達到某種目的或境地的心理狀態。“愛慕”由愛生慕,使用對象多用於人;“傾慕”程度較深;“羨慕”主要是因喜歡而希望得到的意思,使用對象常是某種境遇或能力;“敬慕”是由敬生慕,程度比“傾慕”淺些。
【反義】嫌棄討厭厭惡憎惡
曖昧
【釋義】含糊,不明白;也指行為不光明,不可告人。
【同義】暗昧含糊含混
【辨析】“曖昧”、“暗昧”都是形容詞,都表示含糊不清,不明白。
【反義】明顯分明公開
ān
安插
【釋義】放在一定的位置上。
【同義】安排安放安置安頓
【辨析】這些詞都有“安排人或事物”的意思。“安置”、“安頓”的對象一般是指具體的人或物;“安排”的對象可以是具體的人或物,也可是泛泛的事情、任務、生活、時間等;“安插”的對象多指人。
【反義】排擠排斥
安定
【釋義】平靜正常。
【同義】安寧安靜穩定
【辨析】“安寧”、“安定”都指情況正常,安然無事,多用於形容人民生活、社會秩序。
【反義】動蕩動亂混亂紛亂騷亂擾亂
安放
【釋義】使物體處於一定的位置。
【同義】安排安置鋪排停放存放
【辨析】“安放”、“安排”都是動詞,都含有恰當地處置的意思。但:詞義不同,“安放”是指把物放在一定的位置上,是具體動作;“安排”是指分先後主次、輕重緩急,有條理地處置人和事,使用範圍較廣。對象不同,“安放”的對象是物;“安排”的對象是人或事,多指工作上的處理活動,一般不指具體動作。
安分
【釋義】規矩老實,守本分。
【同義】本分規矩老實
【辨析】“安分”和“本分”都有“老實、守規矩、不越軌”的意思,是一組同義形容詞。“本分”除了形容詞用法之外,還有名詞用法,詞義為“本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做好服務工作是售貨員的本分”;“安分”則隻有形容詞用法,意思是“安守本分”,更強調“安守”。這兩個詞都可以重疊使用,如“安安分分過日子”,“這個人向來本本分分,奉公守法”。
【反義】非分放蕩放縱浪蕩
安撫
【釋義】安頓、撫慰。
【同義】安慰撫慰
【辨析】“安慰”、“安撫”“撫慰”都有“使人心情安適”的意思。“安撫”在表意程度上,比“安慰”重些,但“安慰”的使用範圍較大,不受太多的限製。“安撫”、“撫慰”常是上對下,領導對群眾進行慰問,同級的一般不用。
【反義】刺激責備
安靜
【釋義】安穩、平靜、不吵鬧。
【同義】寧靜平靜恬靜幽靜寂靜清靜
【辨析】這幾個詞都表示“靜、無聲響”的意思。“安靜”通常用於形容周圍環境以及人們的外部動態;“寧靜”多形容自然環境及生產;“寂靜”、“清靜”重在無嘈雜,在表意程度上,“寂靜”比其它三個詞更深些。
【反義】喧鬧嘈雜喧嘩喧囂喧騰
安謐
【釋義】安寧;靜。
【同義】安寧安靜寧靜
【辨析】“安謐”、“安靜”都有靜的意思,都是形容詞。但詞義不同,“安謐”表示安寧,靜;“安靜”表示沒有聲音,沒有吵鬧和喧嘩。
【反義】動蕩吵鬧喧騰
安寧
【釋義】秩序正常,沒有騷亂。
【同義】安定安靜平靜寧靜
【辨析】同樣都指情況正常,安然無事,多用於形容人民生活、社會秩序。
【反義】煩躁動亂騷亂動蕩
安全
【釋義】沒有危險,不受威脅,不出事故。
【同義】平安安然
【辨析】“安全”和“平安”都有“平穩、無事故”的意思。“安全”著重表示生命、財產、領土不受威脅;“平安”主要表示平穩,沒有危險。“平安”常作狀語;“安全”還常作賓語。
【反義】危險危急
安然
【釋義】平安;安安穩穩地。
【同義】安寧安適安穩
【辨析】“安然”、“安穩”都是形容詞。但詞義不同,“安然”表示平安,沒有顧慮,很放心;“安穩”表示穩當,平穩。
諳熟
【釋義】熟悉。
【同義】熟悉熟識熟習
【辨析】“諳熟”、“熟悉”都是動詞,都表示因為有不少接觸而對某人或某事物知道得清楚,較為了解。但:詞義不同,“諳熟”強調了解得透徹,摸得熟;“熟悉”強調知道對象的特性和底細。對象不同,“諳熟”的對象是事物;“熟悉”的對象比較廣泛,不僅指具體的人或物,還指抽象的事理等。色彩不同,“諳熟”是書麵語;“熟悉”口語、書麵語都常用。
【反義】生疏陌生
ài
按捺
【釋義】抑製。
【同義】遏製
【辨析】“按捺”和“遏製”都有“抑製”的意思。“按捺”側重於“控製過分的情緒”,多用於把激動、愉快的情感製止住,壓下去;“遏製”強調“壓製感情的發作”,多用於喜怒哀樂的各種情緒,有時也用於某種力量或趨勢。
【反義】放任
按期
【釋義】按照規定的期限。
【同義】如期按時到時
【辨析】這些詞的意思基本相同。“按時”指短時間範圍之內;“按期”、“如期”的時間範圍相對大些。“如期”多用於書麵語言。
【反義】過期逾期延期
按照
【釋義】遵照,根據。
【同義】遵照依照
【辨析】“按照”、“遵照”都可表示以某事物為依據照著去做。但:對象不同,“按照”適用範圍較大,可以同“情況”、“道理”、“季節”、“次序”、“航向”、“地點”、“時間”等詞語搭配;“遵照”有遵奉依照的意思,常同“原則”、“精神”、“政策”、“教導”、“命令”、“指示”等詞語搭配,適用範圍較小。色彩不同,“按照”是中性詞;“遵照”是褒義詞,帶有尊敬的感情色彩。詞性不同,“按照”、“遵照”雖然都是兼屬動詞、介詞,但“按照”很少用作動詞;“遵照”經常用作動詞。“按照”、“依照”都表示作行為憑借的根據。但:詞義不同,“按照”著重有所根據;“依照”著重強調完全照辦的意思。色彩不同,“按照”既用於口語,也用於書麵語;“依照”多用於書麵語。
àn
暗藏
【釋義】隱藏,隱蔽。
【同義】潛藏隱藏潛伏
【辨析】以上各詞都有“藏起來不讓發現”的意思。“暗藏”側重於“暗”,不顯露地、偷偷地藏起來;“潛藏”側重於“潛”,深藏起來而不露絲毫痕跡,程度較“暗藏”重。
【反義】暴露顯現
暗淡
【釋義】光線昏暗。
【同義】黯淡昏暗晦暗黑暗
【辨析】以上都是形容詞。“暗淡”與“黯淡”有時可以通用,都有“無希望”的比喻義。“昏暗”單指光線不足、黑暗。
【反義】光明明亮燦爛
暗示
【釋義】不明確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話或示意的舉動使人領會。
【同義】示意表示
【辨析】每個詞均有“用含蓄的話或舉動表達意思”。“暗示”強調“暗”,不顯露、不公開,是暗中示意,不想或不願讓在場的無關人員明白其中的真正意思;“示意”表達的意思相對明顯一些,動作的目的是使人明白。
【反義】表明指明明說
黯然
【釋義】陰暗的樣子。
【同義】黯淡暗淡陰晦陰沉
【辨析】“黯然”、“黯淡”都是形容詞。但:詞意不同,“黯然”表示陰暗的樣子;“黯淡”表示暗淡。語義不同,“黯然”要比“黯淡”重。
【反義】明亮亮堂明朗
āng
肮髒
【釋義】不幹淨。也比喻人的卑鄙、醜惡。
【同義】齷齪汙穢
【辨析】以上幾個詞都是“不幹淨”的意思,都有比喻義。“肮髒”、“齷齪”多用於形容思想的卑鄙、醜惡;“汙穢”多用來形容低級、下流等事物。三個詞貶義都很明顯。
【反義】清潔幹淨潔淨
áng
昂貴
【釋義】價格很高。
【同義】貴重
【辨析】“昂貴”側重於價格很高;“貴重”側重於物品檔次高、價值高。“昂貴”的使用範圍比“貴重”廣些。
【反義】低廉
昂然
【釋義】仰頭挺胸無所畏懼的樣子。
【同義】昂揚高昂激昂
【辨析】“昂然”、“昂揚”都是形容詞。但詞義不同,“昂然”表示仰頭挺胸無所畏懼的樣子;“昂揚”表示(情緒)高漲,(聲音)高昂。
【反義】頹唐消沉低沉
昂揚
【釋義】精神振奮,情緒、鬥誌高漲。
【同義】高昂激昂
【辨析】“昂揚”和“高昂”都是“情緒高漲”的意思。“昂揚”直達此意;而“高昂”字麵意義是高高地揚起,引申為聲音或情緒向上升起。
【反義】低落低沉消沉
áo
翱翔
【釋義】在空中回旋地飛。
【同義】飛翔
【辨析】以上是一組動詞,都有在空中回旋地飛的意思。
【反義】盤旋
遨遊
【釋義】暢遊;遊蕩。
【同義】漫遊暢遊
【辨析】以上各詞都有“到處遊蕩”的意思。“遨遊”指到廣遠的空間隨意遊逛,可引申為鑽研學問,如“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漫遊”指不受拘束地遊玩,不一定有明確路線及目的地。
【反義】停泊
ào
奧秘
【釋義】奧妙神秘。
【同義】奧妙玄妙
【辨析】以上各詞都是“意深難懂”的意思。“奧秘”側重於神秘的事物;“奧妙”使用對象側重於道理和內容方麵;“玄妙”跟“奧秘”同義,程度較深。
【反義】簡單
懊悔
【釋義】做錯了事或說錯了話,心裏自恨不該這樣。
【同義】懊悔懊喪悔恨後悔追悔
【辨析】“懊悔”、“後悔”都是動詞,都表示對自己所做的錯事,所說的錯話感到悔恨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懊悔”著重於對自己的錯事、錯話感到煩惱而悔恨莫及;“後悔”著重於事後追悔,有悔不當初的心情。色彩不同,“懊悔”是書麵語;“後悔”一般用於口語。
傲慢
【釋義】輕視別人,對人沒禮貌。
【同義】高傲驕傲傲氣驕矜
【辨析】這組詞都有“自以為了不起的意思”。“傲慢”著重形容態度;“高傲”著重於思想情緒;“驕傲”泛指滿足已有的成績;“傲氣”著重於作風。另外,用於褒義時,“傲慢”表示“自尊”而不可辱;“高傲”表示“自豪”而高尚;“驕傲”泛指“自豪”。“驕傲”還有名詞意思,指“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這與本組其他詞的意義區別明顯。
【反義】謙遜謙虛謙恭恭順
B
bá
跋扈
【釋義】專橫暴戾。
【同義】霸道蠻橫強橫橫暴專橫
【辨析】“跋扈”、“專橫”都是形容詞,都有蠻橫放肆,任意妄為的意思。但:詞義不同,“跋扈”指狂妄暴戾,蠻橫放肆,目中無人,欺上壓下,言行越軌,不受約束;“專橫”指辦事專斷,任意妄為。功能不同,“專橫”在句中可以作狀語、補語、賓語,如“他專橫地取消了我的發言權”,“想不到他表現得這麼專橫”,“那話裏,有著一種甜蜜的專橫”;“跋扈”則不能。
bǎ
把守
【釋義】守衛,看守。
【同義】扼守看守防守守禦鎮守堅守
【辨析】都有“守衛、防守”的意思。“把守”著重於“把”,握持,堅守,多用於對重要地方、特別是軍事要地的防衛,使保持在自己手中;“扼守”著重於“扼”,由“用力掐住”引申為“控製”,多用於對險峻要衝的防守,語義相對要重一些。
【反義】失陷
把握
【釋義】握、拿;抓住。
【同義】掌握
【辨析】“把握”和“掌握”都可用作動詞,用來表示“控製或支配某種事物”的意思。“把握”有“抓住”的意思,常用於“機會、本質”等較抽象的東西;它還可以表示心中有數。“掌握”有“拿穩”、“能運用”、“主持”的意思,對象有抽象的,也有具體的。
把戲
【釋義】雜技,花招,蒙蔽人的手法。
【同義】雜技手段手法花招伎倆
【辨析】“把戲”、“手段”都是名詞,都含有為達到某種目的采用的手法或手腕。但:詞義不同,“把戲”指蒙蔽人的手法或欺騙人的伎倆,一般用於社會生活、家庭生活方麵,適用範圍較小;“手段”指為達到某種目的所采取的具體方法,或指待人處事所用的不正當的手腕,可用於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麵,適用範圍較大。色彩不同,“把戲”用於比喻意義是貶義詞;“手段”是中性詞。
罷休
【釋義】停止做某件事情。
【同義】甘休停止結束了結收場罷手歇手
【辨析】以上各詞都有不再繼續做某件事的意思。“罷休”多用於否定句;“甘休”出於心甘情願,也多用於否定句;“停止”在堅決的程度上輕於前兩詞。
【反義】開始開頭起頭
bái
白費
【釋義】白白地耗費掉。
【同義】枉費浪費空費徒勞耗費
【辨析】“白費”、“枉費”均指“白白地浪費”,使用範圍也有部分重疊。“白費”較貼近口語,應用範圍較廣,指耗費心思、工夫、口舌、時間等而不起作用,沒有成效,屬中性詞;“枉費”比“白費”詞義要重,並且帶有厭惡色彩,明確表示對方用心、賣力從事的活動將歸於失敗。
【反義】成就成果成績
白淨
【釋義】白而潔淨。
【同義】白皙雪白潔白
【辨析】“白淨”、“白皙”都是形容詞,都可形容皮膚白而幹淨。但:詞義不同,“白淨”既可形容皮膚白而幹淨,又可形容其他事物,如“白淨的窗簾”、“白淨的茶杯”;“白皙”隻能形容皮膚白而幹淨,適用範圍較小。色彩不同,“白淨”多用於口語;“白皙”是書麵語。
bǎi
擺動
【釋義】來回搖動。
【同義】搖動晃動搖晃顫動
【辨析】均有“搖擺、來回移動”的意思。“擺動”多用於懸掛、懸垂的物體,如鍾擺、柳枝等,往往帶有固定的幅度、節律;“搖動”、“晃動”多用於直立向上的物品,如人體、旗杆等,幅度往往較大,不強調節律。“搖動”還可指人為的晃動,如“搖動彩旗”。
【反義】穩定穩固
擺弄
【釋義】①反複撥動或移動。②隨意支配或玩弄。
【同義】撥弄搬弄搗鼓玩弄擺布
【辨析】“擺布”、“擺弄”都是動詞,都有不使任意活動並隨意加以處理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擺布”指任意支配人;“擺弄”有玩弄,如“孩子擺弄玩具”。對象不同,“擺布”的對象可以是人或物;“擺弄”的對象一般是物。
擺設
【釋義】把物品按照審美觀點擺放好。
【同義】陳設布置
【辨析】這幾個詞都有“在一個地方擺放或陳放或陳列各種物體”的意思,且都可動詞名詞化。“擺設”側重在“擺”,即精心地按照審美觀點擺放;“陳放”與“擺放”基本同義。“布置”要比前兩個詞意廣,對象也更多。
【反義】打亂
擺脫
【釋義】脫離,甩開。
【同義】解脫脫離掙脫逃脫
【辨析】以上各詞都有通過努力離開某種牽製、束縛、困難、不良的情況等。“脫離”指離開和斷絕了某些具體的或抽象的事物;“掙脫”指用力擺脫,語意最重。
【反義】陷入落入束縛依附
bài
敗退
【釋義】被打敗而撤退。
【同義】潰退
【辨析】都指被打敗而撤退,對象一般是軍隊。“潰退”強調被打垮了,潰敗後撤退,失敗的程度比“敗退”重,含有“潰不成軍、四處逃散”的意思;“敗退”指在戰鬥中被打敗而撤退,但並不一定被打垮,休整後還可以再次發動進攻。
【反義】前進衝鋒
拜讀
【釋義】敬辭,閱讀。
【同義】閱讀
【辨析】“拜讀”、“閱讀”都是動詞,都有讀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拜讀”是敬辭”;“閱讀”表示讀(書報)並領會其內容。色彩不同,“拜讀”一般用於口語;“閱讀”常用於書麵語。
拜訪
【釋義】敬辭,訪問。
【同義】拜會拜望訪問探望拜謁拜見
【辨析】以上各詞都表示“會見、訪問”的意思,是一組表敬的動詞。“拜訪”隻表示訪問 ,帶尊敬的色彩;“拜會”則還有“會見”的意思,常用於外交正式訪問場合,語境比較莊重;“拜謁”則帶文言色彩,現代口語中很少用。
【反義】召見
拜服
【釋義】非常佩服。
【同義】佩服欽佩敬佩
【辨析】“佩服”、“拜服”都是動詞,都含有敬佩的意思。“佩服”著重在佩,對別人好的思想、品德、才幹心悅誠服;“拜服”是敬詞,對於有權威的言行,才幹表示折服並產生敬意。
“佩服”、“欽佩”、“敬佩”都是動詞,都是“對人的品德、才能心服及敬重”的意思,都屬於同義詞。其中,“佩服”一詞可以獨自成句,表示讚歎,如“寫得好,佩服”!“欽佩”、“敬佩”義同“佩服”,但更突出了敬重。一般說來,“欽佩”、“敬佩”可以互換。
【反義】鄙視鄙薄
拜托
【釋義】敬辭,托人辦事。
【同義】委托囑托托付懇托請托
【辨析】“拜托”、“委托”都是動詞,都有請人代辦的意思。但:功能不同,“委托”能作主語;“拜托”不能。色彩不同,“委托”是書麵語;“拜托”多用於口語,是敬辭,態度禮貌,常用於表示客氣的場合。
拜望
【釋義】敬辭,探望。
【同義】拜訪看望探望
【辨析】各詞都是表示看望的敬辭。“拜訪”著重於“訪”,探問、看望,對象多是平輩的朋友、同事,也指長輩或社會名流,表示訪問的敬意;“拜望”著重於“望”,探望、看望,對象多是長輩、長者或上級,帶有尊崇恭敬的感情色彩。
bān
頒布
【釋義】公布(指政府機關以書麵形式宣布法令、條例等)。
【同義】公布發布宣布頒行昭示
【辨析】“頒布”、“公布”都是動詞,都有公開宣布,讓人們知道的意思。但:詞義不同,“頒布”隻適用於政府機關或國家領導人對下級機關、人民群眾的公開宣布,而且限於以書麵的形式;“公布”的適用範圍很廣,既可用於政府機關發布法律、命令、文告、指示,也可用於團體或個人通知某些具體事項;既能以書麵形式宣布,又能以口頭形式宣布,如“公布考試成績”,“食堂的賬目每月公布一次”。色彩不同,“頒布”帶有十分莊重的色彩;“公布”沒有。
頒發
【釋義】①發布(命令、指示、政策等)。②授與(勳章、獎狀等)。
【同義】發布下達授與給與
【辨析】“頒發”、“發布”都是動詞。但:詞義不同,“頒發”表示發布(命令、指示、政策等);“發布”表示宣布(命令、指示、新聞等)。色彩不同,“頒發”常用於書麵語;“發布”一般用於口語。
斑斕
【釋義】燦爛多彩。
【同義】斑駁
【辨析】“斑駁”、“斑斕”都是形容詞,都有表示顏色錯雜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斑駁”著重指顏色花紋相雜,不單純、不統一;“斑斕”是色彩錯雜燦爛,不單調。對象不同,“斑駁”可跟“黑影”、“舊畫”等搭配;“斑斕”則不能;“斑斕”可跟“五彩”、“色彩”搭配,而“斑駁”不能。
bāo
包含
【釋義】裏邊含有。
【同義】包括包羅包容含有包孕蘊含
【辨析】這幾個詞都有“容納在一起”的意思,都是動詞,對象是事物時,可以通用。“包含”著重在(裏頭)含有,“存在著”,多用於抽象的事物;“包括”著重在“容納、總括”,多用於具體事物;“包羅”是總括一切,網羅在內,對象能是許多個,也可以是一人。“包容”還有“寬容”之意,如:“大度包容”、“一味包容”。
【反義】排斥
包括
【釋義】包含(或列舉各部分,或指出某一部分)。
【同義】包含包羅包容囊括總括概括蘊含統括
【辨析】這幾個詞都有“容納在一起”的意思,都是動詞,對象是事物時,可以通用。“包括”著重在“容納、總括”,多用於具體事物;“包含”著重在(裏頭)含有,“存在著”,多用於抽象的事物;“包羅”是總括一切,網羅在內,對象能是許多個,也可以是一人;“包容”還有“寬容”之意,如:“大度包容”、“一味包容”。
【反義】排斥
包裝
【釋義】①指包裝商品的東西,如紙、盒子、瓶子等。②在商品外麵用紙包裹或把商品裝進紙盒、瓶子等。
【同義】包裹封裝
【辨析】“包裝”、“包裹”都是動詞,都表示包起來的意思。但詞義不同,“包裝”指包裝商品的東西;“包裹”指包紮成件的包兒。
bāo
褒貶
【釋義】評論好壞。
【同義】評論品評
【辨析】“褒貶”、“評論”都是動詞。但:詞義不同,“褒貶”指評論好壞;“評論”指批評或議論。色彩不同“褒貶”常用於書麵語;“評論”一般用於口語。
褒獎
【釋義】表揚和獎勵。
【同義】表彰獎勵表揚
【辨析】“誇獎”、“褒獎”都是動詞,都有讚揚的意思。但:詞義不同,“誇獎”側重於表示稱讚;“褒獎”側重於表示獎勵表揚。對象不同,“誇獎”的對 象一般是下級、晚輩,也可以是上級、長輩;“褒獎”的對象隻是下級、晚輩。“誇獎”用於一般場合、一般事情;“褒獎”具有莊重色彩,用於較大的事情、正式場合。
【反義】批評指責
褒揚
【釋義】表揚。
【同義】表揚表彰
【辨析】“褒揚”多用於對人對事的讚美;“表揚”適用範圍廣;“表彰”帶有隆重的色彩,語意莊重。
【反義】指責貶低
bǎo
飽滿
【釋義】豐滿;充足。
【同義】豐滿振奮振作旺盛充沛
【辨析】“飽滿”、“豐滿”都是形容詞,都有充實足夠的意思。但:對象不同,“飽滿”既可以用於具體的事物,也可以用於抽象的事物,還可以用於形容人的某個部分;“豐滿”多用於具體的人和物,常用來形容人胖得勻稱、好看或鳥的羽毛齊全好看。功能不同,“飽滿”能構成主謂短語作狀語;“豐滿”沒有這種功能。
寶貝
【釋義】珍奇的東西;對小孩兒的愛稱;譏稱無能或奇怪荒唐的人。
【同義】寶物珍寶瑰寶心肝活寶
【辨析】“寶物”、“寶貝”都是名詞。但:詞義不同,“寶貝”指珍奇的東西;對小孩兒的愛稱;譏稱無能或奇怪荒唐的人;“寶物”指珍貴的東西。色彩不同,“寶貝”還帶有貶義;“寶物”不帶貶義,它是中性詞。
寶貴
【釋義】像寶貝一樣,極有價值、非常難得。
【同義】珍貴可貴名貴貴重
【辨析】這幾個詞均為形容詞,都表示很有價值,非常難得而值得重視。從詞義輕重看,“寶貴”和“珍貴”比“可貴”詞義重,都含有如珍寶一樣難得的意思。“可貴”強調難得,值得重視,可同“難能”搭配;“寶貴”強調貴重,很有價值;“珍貴”強調稀少而不易得到,值得珍惜愛護,一般用於具體事物。
【反義】無用
寶藏
【釋義】埋藏在地下的礦產;有待進一步發掘的財富。
【同義】寶物瑰寶珍品礦藏資源財富
【辨析】“寶藏”、“寶物”都是名詞,都可指珍貴的東西。但:詞義不同,“寶藏”指埋藏在地下的礦產或有待進一步發掘的物質或精神財富,詞義範圍大;“寶物”指世上珍奇的物品,詞義範圍小。功能不同,“寶藏”多與“埋藏”、“勘探”、“開發”、“開采”、“發掘”等動詞搭配;“寶物”一般不能。
保持
【釋義】維持住,使不消失或減損、減弱。
【同義】維持堅持
【辨析】幾個詞都有表示“使原有事物繼續存在、使其不變”的意思。“保持”著重在持續,維持原狀,對象多半是抽象的,如作風、精神、勝利、熱情、態度等;“維持”所帶的賓語比較狹窄,常和生命、生活、秩序等名詞搭配,使用範圍限於人的活動;“堅持”重在“堅”字,對象是真理、路線、立場、原則、工作、學習等。
【反義】喪失
保存
【釋義】使事物、性質、意義、作風等繼續存在,不受損失或不發生變化。
【同義】保留保管儲存貯存儲藏
【辨析】各詞都有“看守住,護著不讓損失或喪失”的意思。“保存”的對象常是具體的東西,如文物、資料、信件、食物和力量等;“保留”可以是具體的東西,也可以是麵貌、習慣和形式、傳統等。“保管”側重於“管理”對象,也多為物。
【反義】取消廢棄銷毀
保護
【釋義】盡力照顧,使不受損害。
【同義】維護護衛捍衛
【辨析】這幾個詞都有盡力照顧,使不受損害的意思。
【反義】傷害損害危害損壞破壞
保留
【釋義】暫時留著不處理。
【同義】保存包管留存保藏
【辨析】各詞都有“看守住,護著不讓損失或喪失”的意思。“保留”可以是具體的東西,也可以是麵貌、習慣和形式、傳統等;“保存”的對象常是具體的東西,如文物、資料、信件、食物和力量等;“保管”側重於“管理”對象,也多為物。
【反義】撤消放棄取消取締
保密
【釋義】保守機密,不讓泄漏出去。
【同義】隱瞞
【辨析】“保密”、“隱瞞”都是動詞。但詞義不同,“保密”指保守秘密,不讓泄漏出去;“隱蟎”指把真相掩蓋起來,不讓人知道。
【反義】泄密
保守
【釋義】保持而不使失去或外揚。
【同義】保持守舊陳腐
【辨析】這幾個詞都有維持原狀,不求改進,不願創新的意思。
【反義】泄漏泄露坦白開明激進先進開化開通
保衛
【釋義】保護使不受侵犯。
【同義】捍衛守衛護衛防衛
【辨析】幾個動詞都有“護衛著,使不受侵犯”的意思。三個詞相比,“捍衛”語意最重,多用於重大事物,多指盡力抵抗外來的侵略,以保衛某種事物。“保衛”語意次之,對象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守衛”語意輕,對象多是具體的崗位和地方。
【反義】反對
bào
報仇
【釋義】采取行動來打擊仇敵。
【同義】複仇報複
【辨析】“報仇”、“複仇”都是動詞,都有采取報複行動的意思。但色彩不同,“報仇”口語、書麵語都常用;“複仇”是書麵語。
【反義】報恩
報酬
【釋義】由於使用別人的勞動、物件等而支付給別人的錢或實物。
【同義】酬勞酬金傭金工資報償
【辨析】“報酬”、“報償”都可用作名詞,都有酬謝、報答的意思。但:詞義不同,“報酬”僅指錢或物;“報償”不僅指錢物,也指精神或其他,如“作為對他救了自己性命的報償,她化作美女作了他的妻子”。詞性不同,“報酬”是名詞;“報償”既可以用作名詞,也可以用作動詞,如“她為我付出了很多,我不能不報償她”。
報答
【釋義】用具體行動來表示感謝。
【同義】報酬報償報謝酬謝酬報
【辨析】“報答”、“報酬”兩個詞都有酬謝的意思。但:詞義不同,“報答”是用實際行動來表示感謝;“報酬”是指作為代價而付給的錢或實物。詞性不同,“報答”是動詞,常作謂語;“報酬”是名詞,常用賓語。
報到
【釋義】向組織單位報告自己已經來到。
【同義】簽到畫到畫卯
【辨析】“報到”、“簽到”都是動詞,但色彩不同,“報到”常用於口語;“簽到”一般用於書麵語。
報道
【釋義】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形式把新聞告訴大眾。
【同義】通訊簡報
【辨析】“報道”、“通訊”既是名詞又是動詞。但詞義不同,“報道”指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形式把新聞告訴大眾;“通訊”指利和通訊設備傳遞消息。
報複
【釋義】對曾批評或損害過自己利益的人進行回擊。
【同義】複仇回報
【辨析】“報複”、“複仇”都有回擊的意思。但:詞義不同,“報複”指對曾批評或損害過自己利益的人進行回擊;“複仇”指報仇。色彩不同,“報複”一般用於口語;“複仇”常用於書麵語。
抱負
【釋義】遠大的誌向。【同義】誌向理想雄心壯誌
【辨析】“抱負”、“誌向”都是名詞,都表示將來要作什麼人的意圖和決心。但:詞義不同,“抱負”是指遠大的誌向,詞義程度比“誌向”深。對象不同,“抱負”常與“有”、“無”、“懷有”、“是”、“施展”、“實現”等動詞搭配;“誌向”可以用“堅定”作謂語;“抱負”則不能。
報告
【釋義】把有關事情或意見正式告訴上級或群眾。
【同義】彙報上報呈報反映告訴
【辨析】“報告”、“彙報”都是動詞,但詞義不同,“報告”指把有關事情或意見正式告訴上級或群眾;“彙報”指綜合材料向上級報告,也指綜合材料向群眾報告。
抱歉
【釋義】心中不安,覺得對不起別人。
【同義】負疚道歉抱愧愧疚內疚歉疚
【辨析】這些詞都有“對不起別人”的意思。“抱歉”隻覺心中不安;“負疚”則表示這種不安已成為感情上的一種壓力,表意程度比“抱歉”重。“道歉”是表示“向人道不是”,說明自己的歉意。
【反義】感謝感激
報銷
【釋義】將開支款項或用壞作廢的物件向財務部門或主管部門辦理審定結清銷帳手續。
【同義】報帳銷帳衝銷
【辨析】“報銷”、“報帳”都是是動詞。但詞義不同,“報銷”指將開支款項或用壞作廢的物價向財務部門或主管部門辦理審定結清銷帳手續;“報帳”指領用或經手的款項的使用經過和結果報告主管人。
暴躁
【釋義】遇事好發急,不能控製感情。
【同義】急躁煩躁暴烈粗暴
【辨析】以上各詞都有“性急,不冷靜”之意。“暴躁”形容人的性情愛急易怒,不善自製;“急躁”指性情偏激暴躁,多指比較一貫的個性、脾氣;“煩躁”指人的心緒不安和厭煩,多指一時的、短暫的情緒。
【反義】溫和穩重平和溫柔溫馴溫順
爆發
【釋義】(力量、情緒等)突然發作;(事變)突然發生;因矛盾過於尖銳而產生公開對抗。
【同義】突發暴發發生
【辨析】“爆發”、“發生”都是動詞。但詞義不同,“爆發”指(力量、情緒)突然發作;“事變”突然發生;因矛盾過於尖銳而產生公開對抗。“發生”指原來沒有的事出現了。
爆裂
【釋義】突然破襲。
【同義】破裂炸裂迸裂
【辨析】“爆裂”、“迸裂”都是動詞。但詞義不同,“爆裂”指突然破裂;“迸裂”指裂開而往外飛濺。
爆破
【釋義】使用炸藥摧毀岩石、建築物等。
【同義】爆炸
【辨析】“爆破”、“爆炸”都是動詞。但詞義不同,“爆破”指使用炸藥摧毀岩石、建築物等。“爆炸”指物體體積急劇膨大,使周圍氣壓發生強烈變化並產生巨大的聲響,叫做爆炸。
爆炸
【釋義】物質急劇發生變化,並同時產生大量能量和巨大的聲響。
【同義】爆裂
【辨析】“爆炸”、“爆裂”都是動詞。但詞義不同,“爆炸”指物質急劇發生變化,並同時產生大量能量和巨大的聲響;“爆裂”指突然破裂。
bēi
卑鄙
【釋義】品質、言行惡劣、下流。
【同義】卑劣卑賤卑汙下流
【辨析】都含有“低劣”、“下流”的意思。“卑鄙”側重低劣下流;“卑劣”側重惡劣。“卑劣”的程度重於“卑鄙”。
【反義】崇高高尚高貴
悲哀
【釋義】傷心、痛苦。
【同義】悲傷悲涼傷心難過哀傷
【辨析】都含有“傷心哀痛”的意思,“悲哀”側重於哀傷,實質是傷心難過,“悲涼”是悲傷淒涼的意思。
【反義】歡樂喜悅高興開心歡欣歡喜愉悅
悲慘
【釋義】極其不幸,使人傷心。
【同義】淒慘悲苦淒涼悲涼
【辨析】“悲慘”多形容人的處境或遭遇,常和“生活、命運、十分、很是”等詞搭配;“淒慘”多形容聲音、情景等,常和“遭遇、生活、命運”等詞搭配。
【反義】幸福
悲憤
【釋義】又悲痛又憤怒。
【同義】悲愴悲痛悲哀沉痛
【辨析】“悲憤”、“悲愴”都是形容詞,都有傷心、難過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悲憤”不僅指悲傷痛苦,而且著重指憤怒,詞義較重;“悲愴”著重指心情不好而產生的傷感,詞義較輕。“悲憤”的情緒常常是由外界人為的壞事刺激而引起的;“悲愴”的情緒既可是外界引起,也可以是內心油然而生,如“同時又為他的前途悲愴”。構詞能力不同,“悲憤”可以構成“滿腔悲憤”、“悲憤填膺”;“悲愴”則不能。色彩不同,“悲憤”書麵語、口語都常用;“悲愴”隻用於書麵語。
悲觀
【釋義】精神頹喪,對事物的發展缺乏信心。
【同義】失望沮喪消極
【辨析】都表示對某種情形失去信心和希望的意思。“失望”強調從滿懷希望到失去希望,因而喪失了信心,一般隻用於人;“悲觀”強調本來就沒有信心,可用於人的思想情緒,也可用於其他事物。
【反義】樂觀自信達觀積極
悲劇
【釋義】以表現主人公與現實之間不可調和的衝突及其悲慘結局為基本特點的一種戲劇,跟“喜劇”相對;比喻不幸的遭遇。
【同義】慘劇
【辨析】“悲劇”、“慘劇”都是名詞。但功能不同,“悲劇”使用範圍較“慘劇”廣;“悲劇”側重於“悲”;“慘劇”側重於“慘”。
【反義】喜劇
bèi
背離
【釋義】離開,違背。
【同義】偏離背叛離開違背違反背棄
【辨析】“背離”、“偏離”都是動詞,都有離開、違背的意思。但詞義不同,“背離”著重在“背”,意思是指不僅離開了原來的方向,而且違背了原來的方向,向著相反的方向行動了,詞義較重;“偏離”著重在“偏”,意思是離開了正道,方向偏了,詞義較輕。
背叛
【釋義】背離,叛變。
【同義】叛變反叛叛離違背背離違反
【辨析】“背離”、“背叛”都是動詞,都含有違背、違反,脫離原來立足點的意思。但:詞義不同,“背離”著重在“離”,是離開了,違反的意思,詞義較輕;“背叛”著重在“叛”,是指放棄了原來的立足點,投向了對立麵,詞義較重。對象不同,“背離”常和“法則”、“規律”、“路線”、“方針”、“政策”等詞語搭配;“背叛”常和“革命”、“人民”、“階級”、“祖國”、“家庭”、“組織”等詞語搭配。功能不同,“背離”一般隻能作謂語;“背叛”不僅能作謂語,而且能作賓語,還能單獨作“行為”、“行徑”等詞的定語。
【反義】歸順歸附
背棄
【釋義】違背和拋棄。
【同義】背離拋棄違背
【辨析】這幾個詞都有違背和拋棄的意思,都是貶義詞。
【反義】恪守信守
背約
【釋義】違背以前的約定,失去信用。
【同義】違約
【辨析】都是“違反原來的承諾,不講信用”的意思。彼此可以互相注釋,互相代替,是一組同義詞。
【反義】踐約履約
被動
【釋義】受外力推動而行動。
【同義】被迫
【辨析】這幾個詞都有由外力推動而行動;不能使事物按自己的意圖行動的意思。
【反義】自動主動
bēn
奔波
【釋義】忙忙碌碌地往來奔走。
【同義】奔走奔忙忙碌
【辨析】都有“不辭辛勞,四處奔跑”的意思,都是動詞。“奔走”是一般的用法,可用於生活、工作,也可用於某一消息和事情;“奔波”強調波折勞累,多用於為了生活和事業;“奔忙”重在因事情繁多、任務緊迫而東奔西跑,可用於生活、工作,也可用於交通運輸。此外,“奔走”、“奔忙”可以構成“東奔西走”、“東奔西忙”。
【反義】安閑輕閑清閑
奔馳
【釋義】飛快地跑。
【同義】奔騰奔跑飛馳疾馳
【辨析】都含有“飛跑”的意思,都是動詞。“奔馳”著重在“馳”,多指人、動物、車馬的飛快跑;“奔騰”著重在“騰”,多指大山、江河如同跳躍式奔跑的勢態,有時也可指心情激動或精神振奮的狀態;“奔跑”常用於人,有時也用於馬等動物。
【反義】漫步慢步
奔放
【釋義】指思想、感情、樂曲詩文氣勢盡情流露;不受拘束。
【同義】豪放
【辨析】“奔放”、“豪放”都是形容詞,都可表示無所拘束的意思,有時可以通用,如“熱情豪放”(奔放)”。但:詞義不同,“奔放”著重於“奔”,指人的思想感情不受拘束,盡快地表現出來,也指樂曲詩文氣勢不受約束;“豪放”著重於“豪”,指人的氣魄大,胸懷寬廣,直爽痛快,無所拘束。色彩不同,“奔放”多用於積極方麵,是中性詞;“豪放”是褒義詞。
bēng
崩潰
【釋義】完全破壞;垮台。
【同義】瓦解垮台倒台完蛋
【辨析】各詞都是動詞,都指垮台。“瓦解”著重指分離、潰散,可以帶賓語,還能構成成語“土崩瓦解”;“崩潰”著重指倒塌、毀壞,比“瓦解”猛烈,不帶賓語。“瓦解”多指國家政權或敵軍而言;“崩潰”多指國家政治、經濟、軍事等而言。
【反義】聚合
崩裂
【釋義】指物體猛然分裂成若幹部分。
【同義】迸裂爆裂破裂
【辨析】“崩裂”、“迸裂”都是動詞,都表示物體突然破裂。但詞義不同,“崩裂”著重於崩,強調物體猛然分裂成若幹部分而崩塌下來;“迸裂”著重在“迸”,強調物體突然破裂而往外飛濺,如“頭顱迸裂,腦漿四濺”。
bī
逼近
【釋義】靠近、接近。
【同義】迫近接近靠近進逼靠攏
【辨析】這一組詞都有“使彼此距離縮小”的意思。“逼近”和“迫近”是一事物向另一事物靠攏,對象為具體的人或事物。“接近”指一方麵向另一方麵靠近,對象可以是具體的人或事物,也可以用於抽象的思想、感想、意見等;“靠近”是彼此間距離靠攏,也可以是兩方麵靠攏。
【反義】遠離
逼迫
【釋義】緊緊地催促,用壓力促使。
【同義】強迫強逼逼使迫使強使強製勒逼
【辨析】“逼迫”、“強迫”都是動詞,都有用壓力使人服從的意思。但:詞義不同,“逼迫”著重指用威壓、武力使對方服從;“強迫”除了指用威壓、武力使對方服從外,還指用政治製度、政策法令來強製對方服從。對象不同,“逼迫”的施動者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強迫”的施動者隻能是人。色彩不同,“逼迫”一般隻用於消極方麵,大多帶貶義;“強迫”既可以用於消極方麵,又可用於積極方麵,如:“強迫他們勞動改造”。
逼真
【釋義】非常真實。
【同義】真切逼真傳神神似真切
【辨析】都含“清楚顯明”的意思,多用於具體事物。“真切”偏重於清楚確切,一點不模糊;“逼真”偏重於接近真實,“逼真”還表示與真的東西十分相像,多用於繪畫、寫作、表演等。
【反義】虛假
bǐ
彼此
【釋義】①那個和這個;雙方。②客套話,雙方差不多。常重疊使用。
【同義】互相
【辨析】“彼此”、“互相”都可以表示彼此的意思。但:詞性不同,“彼此”是代詞;“互相”是副詞。功能不同,“彼此”可構成複指短語作主語、定語,也可單獨作賓語;“互相”一般隻作狀語。
比賽
【釋義】比較(本領、水平等)高低。
【同義】競賽競爭較量比試
【辨析】這幾個詞都有“各施本領、比較高低”的意思。“比賽”和“競賽”都是采用“賽”的方法,前者重在分優劣、分勝負,後者重在分先後、分好壞;前者多用於文娛、體育方麵,後者多用於生產和學習方麵。“競爭”有時采用“賽”的辦法,有時采用鬥爭的方法,重在為了自己的利益和別人爭勝。
比喻
【釋義】①打比方。②用與甲事物相似的乙事物來形容甲事物的一種修辭手法。
【同義】比作比方譬喻
【辨析】“比喻”、“比方”都可用作動詞、名詞,都有用甲事物來說明乙事物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比喻”是指利用兩類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把某一個事物比作另一事物,運用範圍較窄;“比方”除了表示“比喻”的意思外,還可表示假如的意思,如“他的隸書寫得真好,比方我求他寫一副對聯兒,他不會拒絕吧”。色彩不同,“比喻”多用於書麵語;“比方”多用於口語。
鄙薄
【釋義】輕視,以為微不足道。
【同義】鄙視輕視蔑視藐視輕視鄙夷淺薄淺陋
【辨析】都表示“輕視、看不起”的意思。“鄙視”著重於“視”,看待,視為卑賤、卑劣,常帶厭惡的態度,語義較重;“鄙薄”著重於“薄”,輕視,指以為輕薄、微不足道,書麵語中常用,“鄙薄”還可作謙辭,表示淺陋微薄,多用於書信或應付場合。
【反義】尊敬尊重敬重
bì
閉幕
【釋義】演出結束,合攏幕布;會議結束。
【同義】結束終場
【辨析】“閉幕”、“結束”都是動詞,都可表示完結,終了的意思。但:詞義不同,“閉幕”隻適用舞台演出、重大會議等較隆重的場合,詞義範圍窄;“結束”,不僅可用於演出、會議,以及各種重大事件,還可用於一般事件,詞義範圍寬。色彩不同,“閉幕”多用於書麵語,含有莊重的色彩;“結束”多用於口語,不帶莊重的色彩。
【反義】開幕
必然
【釋義】事理上確定不移的;指不以人們意誌為轉移的客觀發展規律。
【同義】必定自然勢必必將必定
【辨析】這幾個詞都表示“一定會這樣”的意思。“必然”著重於“然”,這樣,表示客觀事物的發展一定是這樣的,不會發生意外;“必定”突出“定”,一定,表示對客觀事物或現象的推論判斷是確鑿、確定不移的。此外,“必然”可用於哲學方麵,指不以人們意誌為轉移的客觀發展規律;“必定”可表示意誌的堅決,義同“一定”。
【反義】未必可能
必須
【釋義】表示事實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
【同義】必需必要務必務須須要
【辨析】以上各詞都有“一定要有的”意思。“必須”後接動詞,適用範圍在表示事理上、情理上的必要;“必需”重在“必不可少”,經常跟“所”配合使用,適用範圍一般是物品;“必要”除了有“非有不可”的意思外,還有“非這樣不行”的意思,適用範圍廣泛,凡物品、條件、方法等在人民生活中有的,都可適用。
【反義】無須無需不必
畢竟
【釋義】用在句首或句中,表示對某一情況的確認,相當於“到底”、“究竟”;表示某一情況最後還是發生或出現了,相當於“終於”。
【同義】到底終究終於究竟好歹
【辨析】“畢竟”、“終究”都是副詞,都能表示強調事物的本質或特點,都有終於的意思。但:詞義不同,“終究”還有總、終歸的意思,而“畢竟”沒有。功能不同,“畢竟”作狀語可以用於主語前;“終究”不能。
biān邊疆
【釋義】靠近國界的領土。
【同義】邊境邊陲邊界國境疆界
【辨析】幾個詞都有“靠近邊界的地方”的意思。“邊疆”指邊遠的疆土,所包括的範圍較大;“邊陲”和“邊境”指靠近國境線(國界)的地方,所包括的範圍比較小。
【反義】內地
邊界
【釋義】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界線。
【同義】界線疆界境界邊境邊疆邊陲
【辨析】“邊界”、“邊境”都是名詞,都可表示離中心地區遠的意思。但:詞義不同,“邊界”指相鄰地域的交界線,詞義所指範圍很狹小;“邊境”指緊靠國界的狹窄地段,範圍稍大。對象不同,“邊界”既可用於國家之間,也可用於地區之間,還可用於單位、甚至個人的土地之間;“邊境”隻適用於國家之間接壤的地方。
邊緣
【釋義】①沿邊的部分。靠近界線的;②同兩方麵或多方麵有關係的。
【同義】邊沿邊際
【辨析】“邊緣”、“邊沿”都可用作名詞,都可表示事物沿邊的部分。但:詞義不同,“邊緣”指沿邊的部分,或跨界線、靠界限的部分,詞義範圍較大;“邊沿”隻指事物沿邊的部分。對象不同,“邊緣”既可用於具體事物,又可用於抽象事物,如“邊緣科學”;“邊沿”一般隻用於具體事物,如“邊沿(邊緣)地帶”、“桌子的邊沿不能放茶杯蓋”。構詞能力不同,“邊緣”能構成“邊緣科學”等,而“邊沿”不能。
biān
鞭策
【釋義】鞭打,用策趕馬。比喻嚴格督促使進步。
【同義】鞭打激勵督促勉勵鼓勵
【辨析】“鞭策”、“督促”都是動詞,都有催促加緊、促使前進的意思。但:詞義不同,“鞭策”的本義是鞭打馬,使之前進,現在多用來比喻嚴格督促,激勵前進,詞義較重;“督促”隻表示一般的監督、催促,使之抓緊時間,不向壞的方麵發展,詞義較輕。對象不同,“鞭策”大多數用於對自己,一般不能用於對別人,受動者的態度大多數是積極的,主動的;“督促”可用於對自己,但多用於對別人,受動者的態度既可以是積極主動的,也可以是消極被動的。
鞭撻
【釋義】鞭打,比喻抨擊。
【同義】鞭打鞭笞抨擊
【辨析】“鞭撻”、“鞭笞”都是動詞,都指用鞭子、木板、竹板打人,都有比喻意義——抨擊。但:對象不同,“鞭撻”的對象既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鞭笞”的對象一般是具體的。色彩不同,“鞭撻”多用於書麵語,而“鞭笞”文言色彩很濃,一般隻用於書麵語。
編造
【釋義】憑主觀想象虛擬,捏造。
【同義】捏造杜撰虛構虛擬臆造
【辨析】這幾個詞都表示假造事實。“捏造”側重於“捏”,假造、虛構,指有意地、隨心所欲地瞎編亂造,含有無中生有、造謠生事的意思,目的是進行汙蔑、攻擊,對象一般是不存在的事實、證據、罪名等,含貶義;“編造”側重於“編”,編排,指憑空編出來欺騙他人,對象一般是壞事、謊言、理由等,還可以指憑想象創造故事,是中性詞。“杜撰”為書麵語。
【反義】事實
biǎn
貶斥
【釋義】①降低官職。②貶低並排斥。
【同義】貶謫貶黜貶低排斥
【辨析】“貶斥”、“貶低”都是動詞,都有故意降低,給予不好的評價的意思。但:詞義不同,“貶斥”著重於“斥”,不但貶低,而且還要加以排斥,詞義較重;“貶低”著重在“低”,指故意降低對人或對事物的評價,詞義較輕。對象不同,“貶斥”的對象一般是人;“貶低”的對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物,如“故意貶低中國近代史”。
【反義】升遷褒揚褒獎
貶低
【釋義】有意識地降低身份、名譽地位等。
【同義】壓低貶斥降低
【辨析】這幾個詞都有有意識地努力使其降低的意思。
【反義】拔高抬高
biàn
變動
【釋義】變化。
【同義】變化變革變更變遷
【辨析】這組詞都有“性質、狀態或情形和以前有不同更改”的意思。“變動”指社會現象的大變化,也可指一般事物的變化;“變化”用於人和事物,其過程可以是逐漸的,也可以是飛躍的;“變革”有改革的意思,多指社會製度而言,一般指人去改變客觀現象;“變更”多指一般事物的變化,常用於書麵語;“變遷”一般可指事物和一段時間的變化。
【反義】固定
變革
【釋義】改變、革新。
【同義】改革改造革新
【辨析】這組詞都是動詞,都含有“改變舊的使之適應形勢”的意思,屬於同義詞。“變革”的對象多指社會、製度等而言;“革新”多用於技術方麵;“改革”除不適用於對人以外,可以用於多方麵;“改造”的對象可以是大事件,如“社會改造”,也可以是個人和個別事物,如“某同誌的思想改造要抓緊”、“把腳踏縫紉機改造為電動縫紉機”等。“改革”的對象是社會性的大事件,如“土地改革、文學改革”等;用在社會鬥爭方麵指的是革命,用在事物方麵指的是革新。
【反義】守舊複舊
變更
【釋義】改變、變動。
【同義】變化變遷變動變革變卦更動更改改變改動
【辨析】這組詞都有“性質、狀態或情形和以前有不同更改”的意思。“變更”多指一般事物的變化,常用於書麵語;“變化”用於人和事物,其過程可以是逐漸的,也可以是飛躍的;“變動”指社會現象的大變化,也可指一般事物的變化;“變革”有改革的意思,多指社會製度而言,一般指人去改變客觀現象;“變遷”一般可指事物和一段時間的變化。
【反義】固定
辨別
【釋義】根據不同事物特點,在認識上加以區別。
【同義】辨認鑒別分辨識別判別辨認
【辨析】“辨別”、“辨認”、“鑒別”都有“分辨”、“區分”的意思。“辨別”重在對兩個以上的事物加以區別清楚,隻作動詞,多用於書麵語;“辨認”是經過辨別之後,作出判斷,並且找出或認定某一對象;“鑒別”重在對個別事物的真偽,好壞等加以區別審定,多用於書麵語。
【反義】混淆
辯護
【釋義】提出理由或事實來說明某種意見或行為是正確合理的,或是錯誤的性質、程度不像別人說的那麼嚴重。
【同義】辯解爭辯聲辯申辯分辯辯白辯駁
【辨析】以上各詞都表示“為分辯是非而解釋說明”的意思。“辯護”著重於“護”,保護,分辯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自己或別人;“辯解”著重於“解”,解釋,分辯的目的是解釋清楚,以消除別人的指責,較多用於為自己解釋、剖白。
【反義】批駁
biàn
辯解
【釋義】在受到別人的責難批評時,加以辯護解釋。
【同義】辯白辯護申辯
【辨析】“辯解”、“辯護”都是動詞,都有相同的詞素“辯”,都指說出理由進行分辯。但:詞義不同,“辯解”著重於“解”,常指為自己或他人蒙受委屈(有時也指為掩蓋事實真相)而解釋辯白;“辯護”著重在“護”,常指積極地為他人或自己爭辯,一般含有“袒護”的意思。功能不同,“辯護”作謂語,有時可帶賓語,如“辯護古人,也就是辯護自己”;“辯解”沒有這種用法。構詞能力不同,“辯護”可以構成新詞“辯護人”、“辯護律師”、“辯護權”等;“辯解”不能。
辯論
【釋義】彼此用一定的理由來說明自己對事物或問題的見解,揭露對方的矛盾,以待最後得到正確的認識或共同的意見。
【同義】爭辯爭論論辯論爭論戰討論
【辨析】以上各詞都有“用一定的理由來說明自己對事物或問題的見解”的意思。“辯論”一般用於大是大非的問題,多要求有結論;“爭辯”著重在分辯、辯駁,往往帶有偏見的色彩;“爭論”的意思重在論證、討論。“爭辯”和“爭論”既可用於大是大非的問題,又可用於日常生活中的尖銳問題,但不一定有結論。
biāo
標記
【釋義】標誌;記號。
【同義】標誌記號
【辨析】“標記”、“記號”都是名詞,都表示為引起注意、幫助識別記憶而做的標誌。但色彩不同,“標記”多用於書麵語;“記號”多用於口語。
標題
【釋義】標明文章、作品等內容的簡短語句。
【同義】題目
【辨析】“題目”、“標題”都是名詞,都指文章作品的名稱或提要性的文字(一般放在最引人注意的位置),有時可以互換。“題目”指文章或作品的名稱,可用題材、主要人物或代表主題思想的象征的名稱做題目,但看了題目後,不一定就會知道作品的內容;“標題”指用引人注目的字體標出的新聞報道內容的最精練的提要性的文字,看了“標題”,就可以知道這段新聞的主要內容。好的標題,要求鮮明、生動、準確,概括性強,因此它經常是概括性的語句。
標準
【釋義】衡量事物的準則;可以作為準則的事物。
【同義】規範準則尺度準確精確
【辨析】以上各詞都指“衡量事物的準則”。“標準”即“尺度”,常用於高低、正誤等方麵,也可指生活、生產、工藝、建築等方麵的尺度,還可指本身合於準則,可供同類事物比較核對的事物,如標準音、標準時間;“規範”泛指約定俗成或明文規定的標準,常用於語言、道德、行為、技術等比較抽象的事物,也可以用於具體事物。
【反義】偏差
標致
【釋義】相貌、姿態美麗(多用於女子)。
【同義】漂亮美麗美貌好看
【辨析】“標致”、“漂亮”都是形容詞,都表示好看的意思,都可用來形容人的相貌、姿態等。但:詞義不同,“標致”隻能用以形容人的相貌、姿態,使用範圍較小;“漂亮”除了形容人的容貌、姿態以外,還可形容服飾、用具、話語、文筆、文章、動作等,如“漂亮的北京話”,“這漂亮的動作被攝影師捕捉到了”,使用範圍較大。色彩不同,“標致”多用於書麵語,褒義詞;“漂亮”多用於口語,褒義詞。
【反義】醜陋難看
biǎo
表白
【釋義】對人解釋,說明自己的意思。
【同義】解釋說明表示表達表露剖白
【辨析】“表白”、表達”都是動詞,都有把思想感情說出來的意思。但:詞義不同,“表白”著重於“白”,向人解釋,說明白,以免誤解;“表達”著重在“達”,使思想感情等顯露出來,讓人知道。“表白”隻能通過語言來進行;“表達”可以通過語言,也可以通過神態、行動來進行,如“人們不知道怎樣表達自己的心情,隻是拚命地揮手。”
表達
【釋義】表示(思想、感情)。
【同義】表示表露表現表明抒發
【辨析】“表達”、“表示”都可用作動詞,都可表示用語言或行動把某種思想感情顯露出來的意思。但:詞義不同,“表達”著重於“達”常用語言動作來表示,使用範圍較小;“表示”著重於“示”,用語言行動來顯示某種思想感情、態度或憑借某種事物顯示出某種意義,如“每個帶工所帶包身工的人數,也就表示了他們的排場和財產”,使用範圍較大;詞性不同,“表示”還有名詞用法,是兼類詞,指表達思想感情的言語、動作或神情,如“老師臉上露出一種讚許的表示”;“表達”沒有名詞用法。
表露
【釋義】流露;顯示。
【同義】流露顯露暴露顯示表現
【辨析】“表露”、“暴露”都是動詞,都有流露、表現出來的意思。但:詞義不同,“表露”多是無意中的流露、表現,使用的範圍較窄,一般隻用於“感情”、“精神”等抽象事物;“暴露”著重指顯露出了被遮掩著的東西,使用範圍很廣泛,既可適用於人,又可以適用於物;既可以是具體事物,又可以是抽象事物,常與“思想”、“目標”、“缺點”、“嘴臉”、“身份”、“狼子野心”等詞語搭配使用。
表象
【釋義】事物的表麵形象、特征。
【同義】現象
【辨析】以上各詞都表示事物在發展變化中所表現出的外部形態和外部聯係。
【反義】實質本質性質
表演
【釋義】戲劇、舞蹈、雜技演出,把情節或技藝表現出來;做示範性的動作。有比喻用法。
【同義】演出扮演公演上演
【辨析】“表演”、“扮演”都是動詞,都有出場表演的意思。但:詞義不同,“表演”著重於“表”,指把戲劇、相聲、雜技、舞蹈等的情節、技藝表示出來或指做示範性的動作,如“表演新的操作方法”,適用範圍比較廣;“扮演”著重於“扮”,指化裝成某種人物出場演出,它所表示出來的僅是他所裝扮的某種角色,運用範圍較小。功能不同,“表演”帶上定語在句中作主語、賓語,而“扮演”則沒有這種用法。
bié
別致
【釋義】新奇,跟尋常不同。
【同義】新奇新穎奇特特別
【辨析】“別致”、“新穎”都是形容詞,都有新鮮而與眾不同的意思。但:詞義不同,“別致”有奇特、特殊的意思,“新穎”沒有;“別致”有韻致、情趣、意味的意思,“新穎”也沒有。對象不同,“別致”可用於自然景觀和人為的事物,但一般隻指其外觀;“新穎”多用於人為的事物,包括其外觀和內容。
【反義】尋常平常普通
bīn
繽紛
【釋義】繁多而淩亂。
【同義】紛紛斑駁
【辨析】“繽紛”、“斑駁”都是形容詞,都指色彩的配合。但:詞義不同,“繽紛”多指色彩配合得和諧豔麗;“斑駁”是指一種顏色中雜有別種顏色,花花搭搭的,如“斑駁的粉牆”。色彩不同,“繽紛”是褒義詞,而“斑駁”是中性詞。
瀕臨
【釋義】緊靠(水邊);臨近,接近。
【同義】靠近接近臨近瀕於
【辨析】“瀕臨”、“瀕於”都是動詞,都有臨近、接近(不好的境遇或遭遇)的意思。但:對象不同,“瀕臨”能用於具體的水域,如“上海瀕臨大海”;“瀕於”沒有這種用法。功能不同,“瀕臨”一般不帶動詞性賓語;“瀕於”常帶“瓦解”、“崩潰”、“破產”、“滅亡”,“失傳”等動詞性賓語。
【反義】遠離
bǐng
稟賦
【釋義】人的體魄、智力等方麵的素質。
【同義】天賦
【辨析】“稟賦”、“天賦”都是名詞,都含有自然賦予的意思。但:詞義不同,“稟賦”強調原來的性質,具體指人的體魄或智力方麵的素質;“天賦”強調先天具有的某種條件或屬性。
bō
波濤
【釋義】大波浪。
【同義】波浪波瀾浪濤怒濤狂濤
【辨析】“波濤”、“波瀾”都是名詞,都是指大波浪。但:詞義不同,“波濤”重在波浪凶險,常和“洶湧”、“滾滾”搭配;“波瀾”主要指聲勢雄壯或規模巨大的意思,故常與“壯闊”連用。“波瀾”可比喻文章的起伏跌宕;“波濤”不能這樣用。色彩不同,“波濤”常用於書麵語和口語;“波瀾”則多用於書麵語。
波折
【釋義】事情進行中所發生的起伏。
【同義】曲折反複
【辨析】都是指事情發展進程中不順利的狀態。“曲折”強調大的挫折或不順;“波折”指一般性的不順利,語義比“曲折”要輕。
【反義】穩定
bó
駁斥
【釋義】反駁錯誤的言論或意見。
【同義】批駁反駁痛斥斥責
【辨析】“駁斥”、“反駁”都是動詞,都表示說出理由來否定對方的理論或意見。但詞義不同,“駁斥”著重在批駁,語意較重;“反駁”著重表示說出自己的理由否定別人跟自己不同的理論或意見,語意較輕。
博學
【釋義】學問豐富。
【同義】飽學博識博覽
【辨析】“博學”、“博覽”都表示廣博的意思。但:詞義不同,“博學”著重在“學”,指學問豐富;“博覽”著重於“覽”是形容詞,能受程度副詞修飾,作謂語,不能帶賓語;“博覽”是動詞,作謂語,常帶賓語“群書”等。構詞能力不同,“博覽”可以構成新詞“博覽會”;“博學”不能構詞。
【反義】淺學淺薄淺陋
bù
不但
【釋義】①用在遞進複句的前一分句中,後一分句常用“而且、還、也”等呼應。②用在遞進複句的前一分句,後一分句常用“連(即使、甚至)……也(都)……”的格式呼應,強調程度。
【同義】不僅不單不光不特不隻不獨非但豈但
【辨析】“不但”、“不單”都是連詞,意義和用法都基本相同。但:詞義不同,“不單”還有“不止”的意思,如“組織詩社,這不單是我一個人的意思”;“不但”沒有這種意思和用法。色彩不同,“不但”通用於書麵語和口語;“不單”多用於口語。
不斷
【釋義】連續不間斷。
【同義】不止不停不住持續
【辨析】“不斷”、“不停”都是形容詞,都有強調動作行為的連續性的意思。但:詞義不同,“不斷”著重於“斷”,強調動作行為一個接著一個地,不間斷地發生;“不停”著重在“停”,強調動作行為不停止地進行,如“機器不停地轉”、“他不停地說”。對象不同,“不斷”常和“湧現”、“進步”、“提高”、“成長”等雙音節動詞搭配;“不停”一般跟“轉”、“說”、“走”、“寫”等單音動詞搭配。
【反義】間斷
不管
【釋義】不論。表示條件關係,用來排除條件,表示在任何條件結果或結論都不變。連接分句或句子成分,後麵常常有疑問代詞或並列項,常用“都、總(是)、就、也、還(是)”等關聯詞語呼應。
【同義】不論
【辨析】“不管”、“不論”都是連詞,兩者的用法基本相同。但:用法不同,“不管”後麵跟“名詞+不+名詞”的格式,可以表示強烈的感情,如“我不管你幹部子弟不幹部子弟,你既然是學生,就得遵守學校的紀律”;“不論”沒有這種用法。色彩不同,“不管”在書麵語和口語中都能用;“不論”多用於書麵語。
布局
【釋義】全麵的安排(多指作文、繪畫、下棋等事)。
【同義】格局配置部署
【辨析】“布局”、“部署”都可用作名詞,都有安排的意思。但:詞義不同,“布局”著重於“局”,從全局觀點考慮安排;“部署”著重於對各種力量的配置,機構的調整,人員的調動等,多用於重大事情上。對象不同,“布局”的對象多是工業、詩文結構。詞性不同,“布局”隻能用作名詞;“部署”除了名詞的用法外,還常用作動詞,如“我們在這裏部署了雄厚的兵力”。
布置
【釋義】在一個地方安排和陳列各種物件,使這個地方適合某種需要。
【同義】陳設擺設安排部署
【辨析】這幾個詞都有“在一個地方擺放或陳放或陳列各種物體”的意思,且都可動詞名詞化。“擺設”側重在“擺”,即精心地按照審美觀點擺放;“陳放”與“擺放”基本同義。“布置”要比前兩個詞意廣,對象也更多。
【反義】打亂
步伐
【釋義】指隊伍操練時腳步的大小快慢。
【同義】步調步履腳步步子
【辨析】“步伐”、“步調”都是名詞,都可表示腳步的大小快慢。但詞義不同,“步伐”的“步”古代指行進,“伐”古代指擊刺,組合成一個詞以後,指隊伍操練時腳步的大小快慢,後來也用來泛指行走的步子,但現在一般多用基本義;“步調”本指行走時腳步的大小快慢,後來常用其比喻義,比喻進行某種活動的方式、步驟和速度,或者用來指思想、主張的一致,如“幹部群眾步調一致”。
步驟
【釋義】事情進行的程度。
【同義】步調程序方法
【辨析】“步驟”、“步調”都是名詞,都表示進行的情況。但:詞義不同,“步驟”的重點是指事情進行的程序,如“有步驟地開展工作”;“步調”多比喻進行某種活動的方式、步驟和速度。對象不同,“步驟”多用於工作程序;“步調”多指人的行為,也用於人的思想主張。
部分
【釋義】整體中的局部;整體裏的一些個體。
【同義】局部
【辨析】“部分”、“局部”都是名詞,都可以指整體中的一部分。但:詞義不同,“部分”指全部中的一部分,與“全部”相對,一般是從範圍大小或數量多少這個角度提出來的,適用範圍大;“局部”指全局中的一部分,與“全局”相對,一般是從整體、大局這個相對角度提出來的,適用範圍小。對象不同,“部分”的搭配對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物,如“部分學生”、“一部分物資”;“局部”的搭配對象隻能是事物,如“局部戰爭”、“局部麻醉”。構詞能力不同,“部分”可跟數詞“一”、“二”、“幾”等構成“一部分”、“兩部分”、“幾部分”等;“局部”則可加詞綴“性”,構成“局部性”。
【反義】整體整個全部全局全盤全體
部署
【釋義】安排;布置(人力、物力)。
【同義】安排布置
【辨析】“部署”、“安排”都可用作動詞,都有有計劃、打算的意思。但:詞義不同,“部署”表示周密細致考慮的計劃,指對各種力量的配置、人員的調動,機構的調整等;“安排”指有條理地處理事情,或妥當地安置人員。色彩不同,“部署”常用於公文或比較鄭重的場合,而且多用於上級領導機關,有莊嚴色彩;“安排”常用於一般的場合和一般的文章,沒有莊嚴的風格色彩。對象不同,“部署”經常和“戰略”、“工作”、“任務”等詞語搭配使用;“安排”經常同“時間”、“工作”、“生產”、“生活”、勞動”等詞語搭配使用。
C
cāi
猜測
【釋義】推測;憑想象估計。
【同義】猜想揣測推測臆測猜度估計
【辨析】“猜測”、“推測”都可作動詞,都有料想、估計的意思。但:詞義不同,“猜測”一般是主觀的猜想、估計,不一定有什麼依據;“推測”是按照一般的事理進行推斷、估計,是有一定根據的。詞性不同。“猜測”隻用作動詞;“推測”除用作動詞外,還用作名詞。
猜度
【釋義】猜測揣度。
【同義】猜忖猜摸猜測猜想揣度揣測估計
【辨析】“猜度”、“猜摸”都是動詞,都有根據不明顯的線索或隻憑想象去估計和推測的意思。但:詞義不同,“猜度”強調作估量忖度;“猜摸”強調作某種推測、估摸,對問題尋求解答。色彩不同,“猜度”多用於書麵語;“猜摸”一般都用於口語。
猜想
【釋義】猜測。
【同義】推想推測猜度
【辨析】以上各詞都是動詞,都包含不確定的意思。“推想”強調想象未知的事;“推測”強調猜度,捉摸未知的事是如何的;“猜想”強調憑想象估計、推測,多用於口語;“猜度”強調作某種推測,以尋求問題的答案,多用於書麵。“推測”所得結論比另幾個的更確定些。
【反義】判斷斷定
猜疑
【釋義】無中生有地起疑心,對人對事不放心。
【同義】懷疑
【辨析】都表示“不很相信、疑心有問題”的意思。“懷疑”著重指心裏有不明白之處,故對人對事不很相信,並不是毫無根據地起疑心,口語、書麵語中都常用;另外,“懷疑”還表示猜測,對象多為消極方麵,如“我懷疑是他拿的”。“猜疑”著重指主觀上對人對事不放心,是毫無事實根據地起疑心。
【反義】寵信信任相信
cái
才幹
【釋義】指人的辦事能力。
【同義】才能才華才學才智
【辨析】“才幹”、“才能”側重指能力;“才華”側重指表現於外的才能,且多指文藝方麵;“才學”側重指學識;“才智”側重指智力。
【反義】愚笨
材料
【釋義】①可以直接製造成品的物料。②可供寫作或參與的事實及文學資料。③比喻適合做某種事情的人才。
【同義】素材資料人才
【辨析】“材料”、“資料”都是名詞,都可以指用以製造精神成品的東西。但:詞義不同,“材料”著重指未經加工的原始素材;“資料”著重指用作依據或憑借的、加了工的材料;“材料”還指一切製造物質成品的原料,“資料”沒有這層意思;“資料”還指生產、生活中必需的東西,如土地、廠房、衣服、住房等,“材料”沒有這層意思。構詞能力不同,“材料”可構成“原材料”、“材料庫”、“材料力學”等;“資料”可構成“資料室”、“資料員”。
財產
【釋義】屬於國家、集體或個人所有的物質財富。
【同義】財富財物資產
【辨析】“財產”、“財富”都是名詞,都指具有價值的東西。但:詞義不同,“財產”是指屬於國家、集體或個人所有的物質財富,語義範圍較小;“財富”是指具有價值的東西,語義範圍較大;“財產”包含在“財富”中。對象不同,“財產”是指具體的物質財富,如產業、土地、房屋、現款等;“財富”既指人類需要的具體的物質財富,也指知識財富和精神財富,如“他雖然沒有留下什麼遺產,卻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財政
【釋義】國家對資財的收入與支出的管理活動。
【同義】財務
【辨析】“財政”、“財務”都是名詞,都指收支及其他有關經濟管理的事務。但:詞義不同,“財政”著重“政”,行政,管理國家經濟收支等行政工作,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資金的收支、經營管理、積累分配、使用等方麵的經濟管理;“財務”著重於“務”,事務,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和團體單位有關財產的管理、經營、現金出納、保管計算等事務。構詞能力不同,“財政”可以構成“財政部”、“財政資本”;“財務”可以構成“財務室”、“財務科”、“財務處”。
cǎi
采擷
【釋義】采摘;采集。
【同義】采摘摘取
【辨析】這一組詞都有摘下、取得的意思,而且對象多為植物的花、果等。“采擷”還有采集之意,且多用於書麵語;“摘取”的對象除植物外,還有戴著、掛著的,置於高處的東西。
【反義】放棄
彩色
【釋義】多種顏色的。
【同義】五彩雜色色彩
【辨析】“彩色”、“色彩”都可以作名詞,都可以指顏色。但:詞義不同,“彩色”指多種顏色,而“色彩”泛指顏色,並且有比喻義,指某種思想傾向和事物的某種情調,如感情色彩、風格色彩、語體色彩、時代色彩、地方色彩等;“彩色”沒有這種意義。詞性不同,“彩色”兼屬形容詞和名詞;“色彩”隻是名詞。功能不同,“彩色”不能單獨作謂語,但可用在“是……的”的格式中作謂語,在句中常作定語;“色彩”常作主語、賓語,如“色彩鮮明”;“缺乏時代色彩”。
cān
參觀
【釋義】實地觀察。
【同義】觀覽視察觀看觀賞遊覽贍仰
【辨析】這一組詞都有“觀看”之意,都是動詞。“參觀”是工作性或學習性的;“觀覽”應用範圍最廣;“視察”中含有確定了的上下級關係。
參加
【釋義】加入某種組織或某種活動。
【同義】參與加入投入
【辨析】“參加”、“參與”都可指一同進行,可以互換,都是動詞。“參加”一般指加入某種組織或一同進行活動;“參與”是跟某事有關聯,一同進行某事的計劃、討論、處理等,是文言詞語。
【反義】退出
參謀
【釋義】①軍隊中參與軍事計劃等事務的人員,也泛指替人出主意的人。②泛指替別人出主意。
【同義】軍師謀士智囊谘詢
【辨析】“參謀”、“谘詢”都可用作動詞,都有替別人出主意的意思。但:詞義不同,“參謀”一般是主動為人出主意,參與意識較濃;“谘詢”一般是被動地供人詢問或征求意見,參與意識較弱。色彩不同,“參謀”多用於口語;“谘詢”則多用於書麵語。詞性不同,“參謀”兼屬名詞、動詞;“谘詢”隻用作動詞。功能不同,“參謀”不能帶賓語;“谘詢”常帶賓語。
cán
殘暴
【釋義】凶惡。
【同義】殘忍暴虐殘酷凶殘
【辨析】“殘暴”有“橫蠻、凶暴”的意思,常用來形容“手段”;“殘忍”有“狠心、狠毒”的意思,常用來形容“本性”;“殘酷”有“凶狠、冷酷”的意思,常用來指“行為”,也可用來指環境惡劣、鬥爭尖銳、情況嚴重。
【反義】仁慈
cán
殘酷
【釋義】凶狠冷酷。
【同義】殘暴殘忍凶殘暴虐冷酷
【辨析】“殘酷”、“殘忍”都是形容詞,都有凶惡、狠毒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殘酷”著重指毒辣、冷酷,還可以指環境險惡,鬥爭尖銳,情況嚴重;“殘忍”著重指凶狠、狠心。對象不同,“殘酷”多用來形容統治、掠奪、剝削、壓迫、破壞等行為,“殘忍”多用來形容人的本質、性格、手段。構詞能力,“殘酷”可以構成“殘酷性”;“殘忍”沒有這種構詞能力。
【反義】仁慈
殘破
【釋義】殘缺破損。
【同義】殘缺破損
【辨析】“殘破”、“殘缺”都是形容詞,都有殘缺、破損、不完整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殘破”強調毀壞,毀壞的程度比“殘缺”重;“殘缺”強調不完整,但餘留部分可能受損壞,也可能是好的,不完整的程度比“殘破”嚴重。功能不同,“殘破”在句中隻能作謂語、定語;“殘缺”除作謂語、定語外,還可作狀語和補語。
【反義】完整
慚愧
【釋義】因為自己有缺點、錯誤或未能盡到責任而感到不安。
【同義】羞愧愧疚羞慚疚愧汗顏愧恨
【辨析】以上幾個詞都是形容因自己的過失而感到羞恥不安,是一組形容詞。“羞愧”著重於感到羞恥,多用於書麵語;“愧疚”著重於內疚自責,隻用於書麵語;“慚愧”著重於感到不安,使用頻率最高,書麵語和口語都可以用。
【反義】無愧
càn
燦爛
【釋義】光彩鮮明耀眼。
【同義】璀璨輝煌絢爛耀眼奪目
【辨析】以上各詞都表示光彩耀眼之意,都是形容詞。但“燦爛”多形容花色等;“璀璨”多形容光彩;“輝煌”範圍較廣,可形容光彩、建築,甚至不平凡的成績。
【反義】暗淡昏暗晦暗慘淡
cāng
倉促
【釋義】匆忙。
【同義】急促匆忙
【辨析】這幾個詞都說明時間短促、急急忙忙的意思。“倉促”、“匆忙”還指做事很緊張;“急促”僅指時間上的短促。
【反義】沉著從容
cāng
倉皇
【釋義】匆忙而帶著慌張。
【同義】倉促匆忙匆促急忙急促
【辨析】“倉皇”、“倉促”都是形容詞,都有匆忙的意思。但:詞義不同,“倉皇”著重指心裏害怕,神色慌張,舉止失措;“倉促”著重指時間匆促,行動忙亂。對象不同,“倉皇”的搭配對象多為神色、麵孔、樣子和行動;“倉促”的搭配對象可以是人的行動,但更主要的是時間。構詞方式不同,“倉皇”可以跟“失措”、“神色”搭配成“倉皇失措”、“神色倉皇”;“倉促”則不能與之搭配;“倉促”能和“時間”搭配成“時間倉促”,“倉皇”則不能。
【反義】從容鎮靜
蒼翠
【釋義】(草木等)深綠。
【同義】青翠青綠翠綠深綠碧綠
【辨析】“蒼翠”、“碧綠”都是形容詞,都指綠顏色。但:詞義不同,“蒼翠”多用於蒼鬆翠柏,茂密樹叢,連綿山巒等,但不用於海水,適用範圍小;“碧綠”可形容樹林野草,也可形容一望無際的田野,還可形容海洋江湖的波濤等,適用範圍大。形態不同,“蒼翠”不能重疊;“碧綠”可以重疊成ABAB式,如“潭水碧綠碧綠的”。
蒼老
【釋義】(麵貌、聲音等)顯出老態。
【同義】衰老老邁
【辨析】“蒼老”、“衰老”都是形容詞,都可形容人和物老的樣子。但詞義不同,“蒼老”多指聲音、麵貌所顯示的老態;“衰老”指精力衰退的各種表象。
蒼涼
【釋義】淒涼冷落。
【同義】淒涼悲涼蕭瑟冷落冷清
【辨析】“蒼涼”、“悲涼”都是形容詞,都有淒涼的意思。但:對象不同,“蒼涼”指淒涼冷落,既可以形容人的心情、感覺和聲音,也可以形容景色和氣氛等,適用範圍較大;“悲涼”指悲哀淒涼,一般隻能用於人的心情、情緒、感情、心境等,適用範圍較小。功能不同,“蒼涼”一般隻用作謂語和定語;“悲涼”不但可以作謂語、定語,而且還可以作狀語、主語、賓語。
蒼茫
【釋義】空闊遼遠;沒有邊際。
【同義】渺茫迷茫茫茫廣漠遼遠空闊
【辨析】“蒼茫”、“茫茫”都是形容詞,都有無邊無際的意思。但:詞義不同,“蒼茫”著重表示空曠遼遠、無邊無際的樣子;“茫茫”著重表示沒有邊際,看不清楚。對象不同,“蒼茫”多用來形容大地、大海、夜色、煙霧等空闊無垠的景色;“茫茫”既可用來形容海天、雨霧、原野等廣大無垠的具體事物,也可用來形容前途、生涯、情思等抽象事物。
蒼穹
【釋義】天空。
【同義】蒼空天空太空霄漢
【辨析】“蒼穹”、“蒼空”都是名詞,都指天空。但色彩不同,“蒼穹”書麵語色彩比蒼空濃。
cāo
操作
【釋義】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技術要求進行活動。
【同義】作業操縱
【辨析】“操作”、“操縱”都是動詞,都有控製的意思。但:對象不同,“操作”的對象一般是機器、工具等具體事物,適用範圍較小;“操縱”的對象可以是機器等具體事物,也可以是人或由人組成的單位等,適用範圍較大。色彩不同,“操作”是中性詞,不帶褒貶色彩;“操縱”在指用不正當的手段支配、控製時,帶貶義。構詞方式不同,“操作”一般不用在被動句中;“操縱”可用在被動句中。
cǎo
草案
【釋義】擬成而未經有關機關通過、公布的,或經公布試行的法令、規章、條例等。
【同義】方案議案提案
【辨析】“草案”、“方案”都是名詞,都可指工作計劃、製定的法令、規章等。但詞義不同,“草案”是指擬成而未經有關機關批準或公布試行,還要修改的法令、規章等;“方案”是指已經製定、批準、公布施行的不可更改的計劃、法則、規定、法規等。
草擬
【釋義】起草;初步設計。
【同義】起草起稿擬稿擬訂製訂擬定
【辨析】“草擬”、“起草”都是動詞,都有粗略地寫出一個文字草案的意思。但對象不同,“草擬”多指各種計劃、工程設計、論文提綱等的擬定;“起草”可指方針、政策、法令、決定、規章製度等文件的擬稿。一般重大的國家法令的起草,要成立起草委員會或起草小組。
cè
策動
【釋義】策劃鼓動。
【同義】策劃煽動唆使
【辨析】“策動”、“策劃”都是動詞,都有暗中謀劃達到某種目的的意思。但:詞義不同,“策動”是指個人或集團通過密謀而煽動其他人或集團進行某種活動;“策劃”是指個人或集團暗中進行謀劃、安排。對象不同,“策動”的對象可以是事件,也可以是人,“策劃”的對象隻能是事件。
策劃
【釋義】謀劃。
【同義】籌劃策動謀劃籌謀
【辨析】這幾個詞均表示事先想辦法、定計劃。“籌劃”著重於“籌”,謀劃、打算,泛指進行某項工作之前的通盤考慮,但還沒有具體行動,對象多是新機構、新事業、新工程,也可以是個人生活中的一般事情;“策略”著重於“策”,計謀、策略,指暗中出謀劃策、周密布置,並已付諸行動進行組織安排。
策略
【釋義】所采取的行動方針和鬥爭方式。
【同義】計謀計策謀略戰略
【辨析】以上幾個詞是一組同義名詞,都表示“事先考慮好的方法或手段”。其中,“策略”運用的範圍比“計策”、“計謀”廣,除為解決某個問題所采取的具體辦法外,多指為實現某一政治目的而製定的行為方針和具體方法。
cè
惻隱
【釋義】對受苦難的人表示同情,不忍。
【同義】憐憫同情
【辨析】“惻隱”、“憐憫”都有對人表示同情的意思。但:對象不同,“惻隱”是對受苦難的人表示同情;“憐憫”是對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詞性不同,“惻隱”是非謂形容詞,不受程度副詞修飾;“憐憫”是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可受程度副詞修飾。功能不同,“惻隱”在句中可以作帶賓、帶補謂語、定語、狀語、賓語。
測試
【釋義】對機械、儀器、電器等的性能和精度或對學業水平進行測定。
【同義】測定測驗試驗檢驗檢測嚐試
【辨析】“測試”、“嚐試”都是動詞,都有試驗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測試”著重於“測”,指利用儀表或其他手段對機械的性能,儀器的精度或人的技能進行測定;“嚐試”著重表示為了取得經驗去探索、摸索,其方法多是親身去感受。對象不同,“測試”的對象多為機械、儀器、儀表或人的某種技能;“嚐試”多用在人的生活、工作、學習方麵。色彩不同,“測試”為科技用語,書麵色彩較濃;“嚐試”多用於日常生活。
測驗
【釋義】用一定的標準和辦法來檢驗、考查。
【同義】試驗檢驗考驗考查
【辨析】“測驗”、“檢驗”都是動詞,都有按照一定的標準和辦法驗證、衡量、核實,看是否合乎標準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測驗”著重表示測試、考查的意思;“檢驗”著重表示查看、驗證是否合乎規定的標準的意思。對象不同,“測驗”的對象一般是機械的性能、儀表的靈敏度、材料的抗震性、人的知識水平和智力等;“檢驗”的對象可以是具體的事物,如機件、器械、儀器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理論、精神、願望等。
chā
差別
【釋義】形式或內容上的不同。
【同義】區別分別差異差距
【辨析】以上各詞都具有相同的“含義”,都含有不同的或不一致的意思。“分別”詞義的範圍很大。有“分離”、“離別”的意思,又有“辨別”、“區分”、“不相同”的意思,還有“分頭進行”的意思。如:①這隻是暫時的分別。②部隊到達市區,分別進入宿營地。“區別”詞義的範圍比“分別”小。有“辨別”、“劃分”、“區分”、“不相同”等意思,但沒有“分離”、“離別”和“分頭進行”的意思。“差別”詞義範圍比較小,一般隻表示“差異”、“不相同”的意思。“分別”和“區別”是動詞,在句子中常作謂語,有時也可作狀語,如“分別情況”、“區別詞義”、“分別加以說明”、“區別地對待”。“區別”還可作名詞用。“差別”是名詞,常作主語和賓語,如“二者的差別是存在的”、“要承認這種差別”。
【反義】一致
差錯
【釋義】錯誤。
【同義】偏差錯誤過錯過失
【辨析】以上各詞都表示“不正確、與實際不符”的意思。“差錯”著重於“差”,錯誤,泛指各種各樣的錯誤,有時也用來指意外的變化,特別是災禍;“偏差”著重於“偏”,歪、不正,指工作上產生的過分或不及的差錯,也用來指物體在運動中離開確定方向的角度。
【反義】正確
差距
【釋義】事物之間的差別程度,特指距離某種標準(如上級指示、形勢任務、先進人物等)的差別程度。
【同義】差別差異距離
【辨析】“差距”、“差異”都是名詞,都有表示事物之間不同的意思。但:詞義不同,“差距”強調的是兩種事物之間的差別程度;“差異”強調的是兩種事物之間的不同之處。色彩不同,“差距”既用於書麵語,也用於口語;“差異”多用於書麵語。
chá
查究
【釋義】檢查追究。
【同義】追究深究檢查稽查
【辨析】“查究”、“追究”都是動詞,都表示事後研究原因追查責任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查究”著重在“查”,強調通過調查了解,尋求原因、責任等,語意較輕;“追究”著重於“追”,含有追尋的意思,強調追問根由,事後研究原因等,語意較重。“追究”還含有責備的意思,“查究”沒有。
查明
【釋義】調查清楚。
【同義】查清查實
【辨析】“查明”、“查清”都是動詞,都有調查清楚的意思。但對象不同,“查明”的對象一般是抽象的情況、原因等;“查清”的對象一般是具體的人數、貨物、家底等,也可以是抽象的原因等,適用範圍比“查明”大。
chà
詫異
【釋義】覺得十分奇怪。
【同義】驚異驚詫驚奇驚訝
【辨析】“詫異”、“驚異”都是形容詞,都有感到很奇怪的意思。但:詞義不同,“詫異”的語意較輕,著重於感到意外;“驚異”的語意較重,著重表示非常驚奇、非常詫異。功能不同,“詫異”可活用為動詞,作帶賓謂語,所帶賓語往往是主謂短語,如“我詫異兒子竟有這樣偏激的見解”;“驚異”卻不能這樣用。
chāi
拆除
【釋義】拆掉(建築物等)。
【同義】拆掉拆毀拆卸撤除
【辨析】“拆除”、“撤除”都是動詞,都有去掉,取消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拆除”強調拆掉建築物等,詞義範圍小;“撤除”強調除去、取消,詞義範圍大。對象不同,“拆除”的對象隻能是設施、建築物等;“撤除”的對象可以是各種設施、防禦工事等,也可以是人或由人組成的團體,如“撤除代表團”。
【反義】修建修築
拆穿
【釋義】揭露;揭穿。
【同義】揭露揭穿戳穿
【辨析】“拆穿”、“揭穿”都是動詞,都有把原來不公開的東西徹底暴露出來的意思。它們的詞義、所指對象以及語法功能相同,常常可以換用。如“這篇文章揭穿(拆穿)了反動派對人民的欺騙”。但色彩不同,“拆穿”一般隻用於書麵語;“揭穿”在書麵語、口語裏常用。
【反義】掩蓋掩飾遮蓋遮掩
chān
攙扶
【釋義】用手輕輕架住對方的手或胳膊。
【同義】扶持
【辨析】“攙扶”、“扶持”都是動詞,都有用手架住對方的手或胳膊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扶持”還有扶助、護持的意思,“攙扶”沒有。對象不同,“攙扶”的對象隻能是具體的人;“扶持”的對象既可以是具體的人,也可以是具體的事物,如“我們正在扶持一個鄉鎮企業”,適用範圍比“攙扶”大。
chǎn
產品
【釋義】生產出來的物品。
【同義】商品製品物品貨物
【辨析】“產品”、“商品”都是名詞,都指生產、製造出來的商品。但詞義不同,“產品”泛指生產、製造出來的一切物品,詞義範圍大;“商品”泛指市場上買賣的物品,它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兩重性。
產生
【釋義】由已有的事物中生出新的事物;出現。
【同義】發生出現
【辨析】“產生”、“發生”都是動詞,都能表示不存在的事物出現了。但:詞義不同,“產生”著重指出來,從某一事物中生出新的;“發生”著重指出現。對象不同,“產生”的搭配對象可以是抽象事物,也可以是某些具體事物和人,具體事物,如:文字、作品。人,如:英雄、優秀青年、偉人等;“發生”的搭配對象一般是抽象事物。
【反義】消失消亡滅亡消滅消除
諂媚
【釋義】用卑賤的態度向人討好。
【同義】獻媚狐媚阿諛諂諛討好取悅吹捧奉承巴結逢迎
【辨析】“諂媚”、“奉承”都是動詞,都有巴結、討好別人的意思。但:詞義不同,“諂媚”強調用行動、姿態討好別人,突出態度的卑賤。“奉承”強調用好聽的話恭維人,向人討好,突出迎合別人。色彩不同,“諂媚”多用於書麵語;“奉承”兼用於口語和書麵語。
chàn
顫動
【釋義】短促而頻繁的振動。
【同義】抖動顫抖抽動
【辨析】“顫動”、“抖動”都是動詞,都有短促而頻繁地動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抖動”還有“用手振動物體”的意思;“顫動”沒有。“抖動”的詞義範圍比“顫動”大。形態不同,“抖動”可重疊成ABAB式。“顫動”不能重疊。功能不同,“抖動”可用於“把”字句和“被”字句中;“顫動”沒有這些用法。
顫抖
【釋義】哆嗦;發抖。
【同義】顫動顫栗哆嗦發抖打顫抖動
【辨析】“顫抖”、“顫動”都是動詞,都有短促而頻繁地動的意思。但:對象不同,“顫抖”多用於人在擔心、害怕、寒冷、無力或激動時肢體的抖動,適用範圍較小;顫動多用於人或物體在外力的作用下而發生的振動,適用範圍較大。形態不同,“顫抖”能重疊成AABB式或ABB式;“顫動”不能。
chāng
昌盛
【釋義】興旺;興盛。
【同義】旺盛興旺發達
【辨析】“昌盛”、“旺盛”都是形容詞,都有興盛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昌盛”是指事業興旺發達,景象繁榮;“旺盛”是指人或事物生命力強,情緒高漲。對象不同,“昌盛”的對象一般是國家以及國家的經濟文化等,適用範圍較小;“旺盛”的對象既可以是人的生命、精神、精力、鬥誌、生命力、創造力等,也可以是別的事物,如水源、香火、火勢、花草、長勢等。色彩不同,“昌盛”是褒義詞,帶有莊重的色彩,常用於書麵語;“旺盛”是中性詞,兼用於書麵語和口語。功能不同,“昌盛”常跟“繁榮”連用;“旺盛”常跟“興隆”連用。
【反義】衰敗衰落衰弱
猖獗
【釋義】凶猛而放肆。
【同義】猖狂瘋狂
【辨析】“猖獗”、“猖狂”都是形容詞,都有極其放肆、毫無顧忌的意思。但:詞義不同,“猖獗”著重指凶猛,放肆橫行,語意較重;“猖狂”著重指狂妄,任意妄為,語意較輕。對象不同,“猖獗”適用範圍較大,可形容壞人、疫病、自然界的事物及抽象事物等;“猖狂”適用範圍較小,隻用於形容敵人的進攻、反撲、挑釁、破壞等行動。
猖狂
【釋義】狂妄而放肆。
【同義】猖獗瘋狂囂張
【辨析】這一組詞都指窮凶極惡的狀態。都是貶義形容詞。“猖狂”指行動的橫行無忌,常跟“進攻、反撲”等詞連用;“猖獗”比“猖狂”含意深而廣,是“橫行霸道”或“蔓延、泛濫”的意思;“瘋狂”偏重於精神狀態,本指神經錯亂、精神失常,引申指敵人張牙舞爪凶惡殘暴的樣子。
【反義】規矩老實
cháng
償還
【釋義】歸還(所欠的債)。
【同義】歸還償付奉還
【辨析】“償還”、“歸還”都是動詞,都有把借來的東西還給原主的意思。但:詞義不同,“償還”強調付給、低補、抵償,用各種辦法償付所欠的債務,詞義範圍小;“歸還”強調還給,把借來的錢物還給原主,詞義範圍大。對象不同,“償還”的對象既可以是具體的所欠的債,也可以是抽象的債,如“血債”、“感情債”等;“歸還”的對象隻能是具體的錢物,如“圖書館的書要按時歸還”。
常識
【釋義】普通知識。
【同義】知識見識
【辨析】“常識”、“知識”都是名詞,都指人類生活和鬥爭的經驗。但:詞義不同,“常識”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經常用到的不可欠缺的知識,多指一般的知識,如“生活常識”、“操作常識”等,詞義範圍小;“知識”指人們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如“科學知識”、“生產知識”等,詞義範圍大。構詞能力不同,“知識”能構成“知識界”、“知識分子”等;“常識”沒有這種構詞能力。
chǎng
敞開
【釋義】大開;打開;消除顧慮;盡量,任意。
【同義】打開洞開放開
【辨析】“敞開”、“洞開”都是動詞,都有大開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敞開”指沒遮掩,開得很大,詞義範圍較大;“洞開”指開得很深,可以看到很深的地方,詞義範圍較小。對象不同,“敞開”既可以指具體的事物,也可以指抽象的事物,如“敞開門戶”、“敞開思想”;“洞開”隻能指具體的事物。
【反義】關閉隱瞞
敞亮
【釋義】寬敞明亮。
【同義】明亮亮堂豁亮透亮
【辨析】“敞亮”、“明亮”都是形容詞,都有光線充足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敞亮”除明亮的意思外,還有寬敞的意思,“明亮”則沒有;“明亮”除光線充足的意思外,還有發亮的和明白的意思,“敞亮”則沒有。對象不同,“敞亮”的對象隻能是處所和內心,使用範圍窄;“明亮”的對象除處所、內心外,還可以是陽光、月光、天空、燈火以及發亮的物體等,如“陽光明亮”、“明亮的眼睛”等,使用範圍寬。
【反義】陰暗昏暗暗淡
chàng
悵然
【釋義】失意的樣子。
【同義】惆悵惘然悵惘
【辨析】“悵然”、“惆悵”都是形容詞,都表示由於失意而不痛快的意思。但:詞義不同,“悵然”強調感到不如意而不痛快的樣子,語意較輕;“惆悵”強調苦悶的心情,含有傷感的意味,語意較重。色彩不同,“悵然”隻用於書麵語;“惆悵”兼用於書麵語和口語。
【反義】得意
倡議
【釋義】①首先建議;發起。②建議、發起的內容。
【同義】建議提倡倡導發起建議創議意見
【辨析】“倡議”、“創議”都可用作名詞,都可表示首先提出的建議、意見。但:詞義不同,“倡議”著重表示倡導性的建議或意見;“創議”著重表示創造性的、首次提出的建議或意見。詞性不同,“倡議”還兼屬動詞,能帶賓語、補語;“創議”隻用作名詞,隻能作主語、賓語。構詞能力不同,“倡議”可構成“倡議書”;“創議”則不能。
chāo
超過
【釋義】①由某人或物的後麵趕到他的前麵。②高出……之上。
【同義】超出超越越過
【辨析】“超過”、“越過”都是動詞,都可表示到了某事物的前麵或另一麵。但:詞義不同,“超過”著重在“超”,強調由某物的後麵趕到它的前麵;“越過”著重於“越”,強調經過中間的界限、障礙物等由一邊到另一邊;“超過”還有超出某某之上的意思;“越過”沒有。對象不同,“超過”的對象既可以是具體的人或物,也可以是抽象的生活水平等;“越過”的對象一般是具體的,如“越過高山”、“越過橫杆”等。
cháo
嘲諷
【釋義】嘲笑諷刺。
【同義】嘲笑譏笑嗤笑恥笑譏諷
【辨析】這幾個詞都表示用言辭取笑別人。“嘲笑”著重於“笑”,譏笑,泛指譏笑別人,將對方的缺點、錯誤或與眾不同處引為笑談,使人難堪,有時也表示善意地開玩笑;“嘲諷”著重於“諷”,諷刺,用比喻、誇張等手法對於不良的或愚蠢的行為進行揭露、批評或譏刺,比“嘲笑”尖酸刻薄,帶有挖苦的意味,語義較重。
【反義】誇獎同情稱讚稱頌讚揚
嘲笑
【釋義】用言詞笑話對方。
【同義】譏笑恥笑嗤笑嘲諷譏諷
【辨析】以上各詞是一組動詞,共同語素是“笑”,均有“取笑別人”的意思,但感情色彩不同。其中,“嗤笑”帶有看不起的意思;“譏笑”帶有諷刺色彩;“恥笑”帶有鄙夷的色彩;“嘲笑”則帶有戲弄的意思。
【反義】誇獎同情稱讚稱頌讚揚
潮流
【釋義】①由潮汐而引起的水流運動。②比喻社會變動或發展的趨勢。
【同義】潮水潮汐潮汛形勢趨勢趨向
【辨析】“潮流”、“潮水”都是名詞,都指由潮汐而引起的水流。但:詞義不同,“潮流”是指由潮汐而引起的水流運動,“潮水”是指由潮汐而引起的定期漲落的水;“潮流”可以比喻社會變動或發展趨勢,“潮水”則不能。搭配方式不同,“潮流”常與“時代”、“社會”、“革命”、“曆史”、“改革”等搭配;“潮水”則不能。
chè
撤消
【釋義】取消。
【同義】取消取締吊銷
【辨析】以上各詞都指去掉。都是動詞。“撤消”著重在“消”,有收回、去掉的意思,多用於“處分、職務、決議、機構”等;“取消”是使原有的“製度、規章、資格、權利”等失去效力的意思;“取締”是明令廢除或禁止的意思,一般指國家專政機關依靠暴力來處理敵我矛盾。
【反義】保留設立建立設置成立
撤職
【釋義】撤銷職務。
【同義】免職革職罷職去職停職
【辨析】以上各詞都表示“除去職務”。“撤職”著重於“撤”,撤銷、取消,是因在職期間犯了嚴重錯誤而受到的一種行政處分,語氣較重,應用範圍較廣;“免職”著重於“免”,免除,是因不能勝任工作、退居二線或退休、調離等而作出的行政決定,一般用於書麵語。
【反義】任命就職委任任用
chén
沉寂
【釋義】十分寂靜。
【同義】沉靜寂靜靜寂冷寂清靜
【辨析】以上各詞都是形容詞。其中,“沉寂”有“從不靜到特別靜”的意思,如“沉寂下來”,還有“毫無消息”的意思,如“消息沉寂”;“沉靜”可指人的心情、性格和神色等的安靜、平靜;“寂靜”隻用來形容環境,強調沒有聲音,十分安靜,如“寂靜的考場”等。
【反義】喧嘩喧鬧喧囂吵鬧嘈雜
沉浸
【釋義】浸入水中,多比喻處於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
【同義】陶醉浸沉沐浴
【辨析】“沉浸”、“陶醉”都是動詞,都表示深深地處於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但:對象不同,“陶醉”用於美好的幸福、令人滿意的境界或思想活動;“沉浸”不限於這些方麵,如“沉浸在悲痛之中”、“沉浸在夜幕之中”。功能不同,“沉浸”在句中隻能作帶補謂語;“陶醉”除作帶補謂語外,還能作定語、補語,如“陶醉的樣子”、“簡直看得陶醉了”,“陶醉”能用於“被”字句;“沉浸”不能。
沉重
【釋義】分量大;程度深。
【同義】笨拙笨重繁重深重慘重
【辨析】“沉重”不但能表示物體分量大,也可形容人的心情、負擔、疾病、腳步、語調等;“笨重”和“笨拙”都有不靈活的意思。“笨拙”側重於頭腦不靈,不聰明,是就智力和行動論的;“笨重”側重於龐大而沉重,就體積和重量而論。
【反義】輕巧輕便輕快輕省輕盈
陳列
【釋義】把物品擺出來供人看。
【同義】陳設排列羅列
【辨析】“陳列”、“羅列”都是動詞,都有排列的意思。但:詞義不同,“陳列”指把事物有條理地排列或布置起來供人觀看;“羅列”指把事物和現象機械地缺乏條理地一一排列出來。色彩不同,“陳列”是中性詞;“羅列”則常用於貶義。構詞能力不同,“陳列”常構成“陳列館”、“陳列室”等;“羅列”沒有構詞能力。
陳述
【釋義】有條理地說出。
【同義】陳說述說訴說講述敘述
【辨析】“陳述”、“講述”都是動詞,都有把要說的事或內容擺出來的意思。但:詞義不同,“陳述”強調把問題、事情的經過以及看法有條理地說出來;“講述”隻指把事情或道理說出來。色彩不同,“陳述”帶有鄭重的色彩,多用於較正式的場合;“講述”不帶鄭重的色彩,多用於一般場合。
晨曦
【釋義】晨光。
【同義】曙光晨光朝暉
【辨析】“晨曦”、“晨光”都是名詞,都指清晨的太陽光。但:詞義不同,“晨曦”指清晨初升的陽光;“晨光”多指清晨燦爛的陽光;“晨曦”所指的時間略早於“晨光”。色彩不同,“晨曦”是書麵語;“晨光”書麵語、口語都常用。
【反義】落照夕照
chèn
襯托
【釋義】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來陪襯或對照。
【同義】陪襯烘托映襯烘襯
【辨析】“襯托”、“陪襯”都是動詞,都有把兩種事物放在一起,通過對照而突出主要事物的意思。但:詞義不同,“襯托”著重於“托”,在下麵襯上一層,以突出原物的特色;“陪襯”著重在“陪”,陪著其他事物,使主要事物突出,如“青山陪襯著水庫,使水庫顯得格外雄偉壯觀”。對象不同,“襯托”的對象可以是具體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作者通過寫景,來襯托自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陪襯”的對象一般是具體的事物。詞性不同,“襯托”是動詞,“陪襯”除用作動詞外,還可用作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