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壁球
壁球運動概述
壁球運動的起源
19世紀初在倫敦的老城中心,有一個“艦隊監獄”,專門關押欠債人和觸犯刑律、教規的貴族,他們自然不能去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如何打發枯燥乏味的囚禁時光呢?他們用類似拍子的器具對牆擊打小球自娛自樂,這可說是最早的壁球雛形。真正意義上的壁球,是由著名的貴族學校——哈羅公學的學生發明的,時間約在1830年前後。學生們雖身為貴族子弟,卻過著囚徒般枯燥的住校生活,於是,一種對牆擊球的室內運動被發明並流行開來。因球在猛烈觸及牆壁時發出類似英文“SQUASH”的聲音而得名,即現今公認的壁球。很快,這一娛樂健身運動在學校中流行開來,1864年,第一塊專用打壁球的場地在哈羅修建,這也成為該運動正式創立的標誌。隨著學生長大成人,步入政界、軍界和商界,壁球也傳遍了英聯邦國家和世界各地。
壁球運動的發展
進入20世紀,壁球運動得到了廣泛的普及,湧現了大批傑出的選手、精彩的比賽,技戰術也有所革新。世界壁壇統一的、權威的管理機構也誕生了,由當時的壁球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印度、新西蘭、巴基斯坦、南非、美國和阿聯酋發起成立,取名為國際壁球聯合會,1992年更名為世界壁球聯合會。
時至今日,世界壁聯已發展成一個龐大的、組織嚴密管理有序的組織。截止到1999年,共有正式成員115個,開展壁球運動的國家和地區達135個;全世界範圍內經常從事壁球運動的人口約1500萬;有標準球場近5萬個。
世界壁聯所設立的正式國際賽事有:男子、女子世界錦標賽,男子青年、女子青年世錦賽,以及為中老年球員設立的大師賽。可以說,壁球運動已進入到了除奧運會之外的所有大型綜合運動會,在申請進入2000年奧運會賽程的競爭中,壁球僅以兩票之差敗給了跆拳道而未能如願。如同網球有4大公開賽,大滿貫賽和超9賽一樣,職業壁球界也有著名的4大賽事,即曆史最久的英國公開賽、香港公開賽、在美國紐約舉行的冠軍賽和世界公開賽。每年6月,還要為上一年排名世界前8位的頂級選手再舉行一個超霸賽。
壁球運動的特點
由於壁球是一項室內項目,所以它可以不受季節、天氣的限製,是一項全天候的運動。具有最佳的性能價格比。現代社會對人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既要工作,又要學習,可以鍛煉的時間非常少。而壁球恰恰可以滿足參與者這種用時少、鍛煉效果佳的高效率要求。因為壁球的場地小,球速快,球路變化莫測,因而要求人的反應、動作極快,所以壁球的運動強度,運動量極大。往往半小時不到,參與者就會大汗淋漓,氣喘籲籲了。
據測算,在相同的運動時間裏,壁球的運動量要超過網球許多。相比現在廣為人所接受的網球的價格,打一場壁球並不貴。現在許多室外網球每小時60~80元不等,室內網球更是達到了120元/每小時,而打一小時壁球的價格僅在60元上下。花較少的錢,獲得最大的鍛煉效果,所以壁球擁有最佳的性能價格比。
老少皆宜。壁球的參與年齡非常廣泛,可以是幾歲的兒童,也可以是花甲老人。當然,坦率地來講,由於壁球的高速度、高強度,所以它更適合於年輕人的參與。
簡單易學。對於非專業運動員來講,有一兩分鍾了解基本規則和動作要領的時間就可以上場練習,一試壁球的魅力了。
娛樂性、趣味性、消遣性強。壁球可以單打,也可以雙打,工餘及節假日朋友聚在一起打一場壁球,可以獲得許多的愉悅,減肥的效果。現在,許多壁球館都可見到女性的身影。這些打壁球的女士都有一個明確的這就是為了減肥。打壁球不同於單純的跑步或機械、單調的減肥運動,因其娛樂性、趣味性強,參與者易堅持,並且在運動中得到了快樂。打壁球並不需要精確地計算卡路裏的消耗,每次的汗水已足以說明離窈窕的身材不遠了。
競技性強。因為壁球的線路多、戰術組合多,因而競技性很強。任何一項競技運動,隻有具備了較強的競技性,才能使參與者在不斷提高技戰術水平的過程中保持長久的興趣,這也正是競技運動的魅力所在。
壁球要求選手的耐力必須很強。兩名參賽選手都試圖將球擊向場地下方,而且球在飛行過程中不能碰到地麵或對方運動員。
在這種運動中,由於兩位運動員同處於一個球場中,故幹擾與阻擋是難以避免的。根據規則,擊球的球員必須有足夠的揮拍空間擊球,也須有完全的自由去把球擊至正麵埸的任何一個位置。當以上的情況受到阻礙,便會造成幹擾與阻擋。在這個時候,擊球的球員可向裁判要求和球(如果沒有裁判在場的時候,則由雙方球員決定),而裁判會根據擊球者受阻的程度,與及擊球者能否擊出一球立即勝出的回球(如該阻礙沒有發生),從而給予和球(該球將重發)或得勝球(擊球者可即獲一分或發球權)。
當裁判認為沒有幹擾或阻擋的發生,他也可以裁定該球沒有和球,而比賽亦必須繼續。這做法是為了保障球賽的順利進行以及防止和球被濫用。由於裁判的判斷帶有一定的主觀性,故給予(或不給予)和球或得勝球經常具有爭議性。
壁球基本裝備
壁球拍
壁球拍是一種體育運動器材,專門用於打壁球。外形上與羽毛球拍相似,大小介於網球拍和羽毛球拍之間,長約683厘米。球拍的框架通常用石墨合成物製成,球弦及其末端必須陷蔽在拍頭的框架內。與網球拍和羽毛球拍相比,壁球拍頭更小更圓,且拍杆較長。
隨著時代的轉變,科技的進步,球拍的生產越出越輕巧,製造球拍的物料都廣泛采用碳纖維;回顧以前由木製的球拍,發展至今天輕量化的碳纖維,其中的轉變不可說不大。
曾經在二十年代極受寵愛的鄧洛普Maxply及格雷斯的淺藍已成了古董,木框、竹框甚至藤製的球拍已成了壁球愛好者茶餘飯後的懷緬。
到了八十年代初第一代石墨球拍出現了,由於此等質料球拍比傳統木製球拍效果好多了,故此製造商從此爭相出產;在這種氣氛下,球拍的發展可謂一日千裏,甚至連在木拍年代時所慣用的史萊辛格壁球(俗稱細黃點)亦要重新改良,而發展至今天速度較慢的雙黃點。
八十年代末期,球拍用料開始廣泛采用碳纖維,一向生產石墨拍的公司,如唐奈、頭、鄧洛普,都紛紛開始采用這種新材料,連一向隻出網球拍的王子,亦在此時加入分一杯羹,而且在踏入九十年代前竟然突破性製造出第一代的淚滴形;從此“大頭拍”便成了當時的新熱潮,所有製造商皆朝著這方向發展。
針無兩頭利,現時用碳纖維製造的輕量化球拍,由於著重減輕用料,以至製成品比較單簿,容易折斷,相信未來製造商會在球拍的重量及耐用上再起風雲。
材質
壁球拍的框架通常用石墨合成物製成,其材料和著色應滿足球拍觸牆後不留痕跡的要求。球弦及其末端必須陷蔽在拍頭的框架內,由於球拍材質或設計方麵的原因無法做到的話,必須用護墊封閉住球弦,護墊必須由軟性材料製成,保證不形成尖銳的邊沿以避免在與牆及地麵接觸時留下痕跡。球拍的弦有的是人造纖維,有的是尼龍,很多優秀選手用的是腸線。
有碳素材料的拍子、碳鋁材料的拍子、全碳纖維材料的拍子。
規格
壁球的球拍類似網球的球拍,但尺寸要比網球拍小,具體尺寸規格如下:
最大長度686毫米
拍麵最大寬度215毫米
球弦繃緊後單根最大長度390毫米
最大上弦麵積500平方厘米
框架結構最小寬度不小於7毫米
框架結構最大寬度不超過26毫米
框架結構上任意點的外
彎曲最小半徑不小於50毫米
框架結構上任意邊的最小率曲半徑不小於2毫米
結構類型
壁球拍,包括有:框體、前套、手柄。
壁球拍按球拍的拍麵積有大中小,或超大;按拍的形狀分水滴型,梨型;如此可以相加如中等拍麵的水滴型球拍等等。
壁球拍和網球拍的區別
有關壁球,按球飛行的速度快慢分為藍點(快速)、紅點(中速)、白點(慢速)和黃點(超慢速)。壁球內填充有惰性氣體,當壁球被打擊的時候,氣體因摩擦受熱膨脹,其飛行速度可達致時速約150米,速度僅次於速度之王羽毛球,成為一項快速且劇烈的運動。
壁球拍是不能和網球拍混合使用的。首先是重量不一樣,其次就是造型不一樣,倘若要用壁球拍打網球的話壁球拍就很容易折斷,然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若用網球拍打壁球的話,就會感到吃力,因為網球拍比壁球拍重太多了。
如何購買壁球拍
球拍材料決定球拍性能和擊球手感,而不是某個品牌。
漂亮的外表隻是滿足購買者的視覺神經對美的需要,實質的材料才是球拍給使用者的真正感覺,材料好的拍子能夠補足你揮拍技術的不足,材料差的拍子隻能是高手去玩,用高超的揮拍技術補足球拍的不足。
選購一支合適的球拍,應注意以下幾點:
1價錢:壁球拍的價格在二百至千多元不等,一般來說,愈輕的球拍愈貴,主要原因是製造成本問題,而並不是最貴的球拍就最適合。
2重量:兩支在總重量相同的球拍,握在手上亦會有不同的輕重的感覺,原因在於球拍的重量比例放在拍頭或拍柄之上。重量集中於球拍頭的則在揮拍時感到較重,重量放於拍柄的則恰好相反。兩者都有其優點及缺點。拍頭較重的出的球較強勁,但欠缺靈活性,用者若沒有足夠體力及耐力,在持久練習或比賽時會感到吃力。拍頭較輕的則比較靈活,揮拍比較自如,但擊球力度便相對減弱。用家須知一支輕量球拍,由於用料較為單薄,故不能抵受強烈的碰撞。
壁球拍的重量可把它分成以下的級別:
很輕110克~130克
輕140克~150克
普通160克~170克
重形180克~或以上
(1)拍框形狀:球麵形狀一般分為傳統圓形及拍麵較大的橢圓形,及後發展到突破性的淚滴至現今流行的加大淚滴形。
關於拍框形狀設計都是各有優點和缺點,拍框細的球拍,其靈活性較佳。拍麵較大的拍框擊球時產生的力度較強勁,但由於拍線所承受較力度增大,故此拍線亦較容易折斷。
(2)拍柄:壁球拍柄有別於其它拍類運動如羽毛球及網球,後者的持拍部份都有特定的尺碼,唯壁球拍柄則沒有大小之分;拍柄的大小可以用拍柄護墊來調節。故此選擇壁球拍時,考慮到持拍部份是否舒適及大小適中。選用不適合的握柄會引至手肘受傷,請加注意。
無論選用那一類握柄,也要注意握柄的卷帶是要不時更換,破舊潺滑的握柄,容易導致球拍從手中滑脫,可能傷及對手。手汗多的球員,應常替換卷帶。卷帶的質料有皮革、羊仔皮或毛巾布等。
(3)球拍線:市麵上零售的球拍多已穿上尼龍及纖維線,但實際上壁球拍線的線主要分為三類:羊腸、合成纖維和尼龍。
壁球拍輕重的選擇
介紹幾種簡單的選拍原則,幫你選到稱心如意的好拍。
絕大多數球友選拍時隻是隨意的揮幾下,看看款式,油漆得是否漂亮。然後就決定是否購買。在幾個星期的狂熱練球後,因為球拍的原因可能會使你感到肘部或者手腕甚至手掌疼痛。
在挑選球拍時,預防壁球肘、壁球腕是重要的考慮因素。壁球肘、壁球腕可能困擾了一半30歲以上的壁球愛好者,而現在的輕型、堅硬,拍頭重的新型球拍在回擊高速大力球時可能促使壁球肘、壁球腕肘的發生。現在的男性壁球職業球員們也很少使用超輕型球拍,所以千萬不要隻看外表選拍。
1拍頭輕的重拍:頭輕的重拍是最好的,既能避免受傷,也能提高你的技術表現。中級以上的年輕有力的球手推薦使用:重量大於150克,輕拍頭型。
頭輕型,平衡點偏於手柄。盡管球拍比較重,由於力矩的原理,拍頭輕就減輕了球手握住拍柄時感到的重量感。
目前最暢銷的幾款球拍比職業選手用的球拍輕,常被稱為“大大促進了技術的發揮”,實際是為力量較弱、擊球的速度較慢休閑球友設計的以威力為設計優先的球拍,並不適合追求控製的中高級球手的使用。
中級以上球手需要的球拍是能在高速來回擊球時給你控製,力量、並且能保護你的肘、手腕和肩膀。如果你買了過輕的球拍,想象小轎車撞大卡車,小轎車必然被撞得後退。重拍的慣性能保證擊球的方向穩定和力量。而輕拍的各種優越的避震性能往往在中低速回球時才表現良好。
2輕拍重拍分析:輕拍的鼓吹者會說拍越輕,揮拍就越快,所以擊球的力量比重拍力量更大。假設輕拍的運動速度確實比重拍更快,但快拍存在了4個問題。
3快速就難於控製:當你運用切球或放小球等非快速動作時,你的回球將軟弱無力。
即使是快速揮拍,在擊球瞬間你的拍速會由於重量輕立刻被化解而立刻減速,這使得你的手臂被震動和壓製而無法舒展。
你要完全靠自己的力量使球拍更快,這就比重拍更費力了。
那麼在拍頭加重會怎樣呢?拍頭重的球拍利用慣性確實能保證擊球的力量和速度不被化解。但這慣性會使球拍靈活性降低。例如發球時你要有靈巧的扣腕動作和鞭抽動作,重頭拍的慣性會使你難於完成而使發球缺少旋轉,日久也容易受傷。拍頭重的球拍對於截擊等需要快速反應的球,你會覺得球拍移動緩慢了。
現在球拍越來越輕,在這個潮流下,重拍已經不多見了。好在改裝現在的輕型球拍也是一個解決辦法。
壁球服裝
有關壁球服裝一般隻要合身、有吸汗功能即可,但若使用黑色的壁球比賽,服裝必須以淺白色為主。
壁球鞋
步法的變化多樣,這是壁球運動的特色,如大踏步,小碎步,側碰步以及有關腳掌轉動等等的步法。因此,鞋身柔軟、鞋跟有防震能力、鞋邊有左右承托厚邊等等。而不脫色的鞋底是室內運動場規則所要求的。
球員在進入壁球場時,必須穿著生膠底或不退色底的運動鞋,以免將場地弄髒。也不要穿跑步鞋進行壁球運動以免受傷。
壁球
普通壁球
有關壁球,按球飛行的速度快慢分為藍點(快速)、紅點(中速)、白點(慢速)和黃點(超慢速)。壁球內填充有惰性氣體,當壁球被打擊的時候,氣體因摩擦受熱膨脹,其飛行速度可達致時速約150米,速度僅次於速度之王羽毛球,成為一項快速且劇烈的運動。
壁球正式開打前是須要先熱球的。簡單的熱球方式是利用球拍連續快速的擊球,讓球體內部特殊的化學藥劑會因為不斷被打擊,讓球產生溫度以後、球才能夠發揮出正常彈性。
因此,常溫及場地彈性材質是否符合標準,會直接關係到好不好打,及打起來是否順手。
有時會因為在不同的氣候,如室溫較冷或較熱的地區,或球場因不同的材質施工,導致不同彈性等,都容易影響到打球的樂趣。
比方說:較冷又沒有暖氣空調的場地,怎麼打球都熱不起來的地方。
會讓球始終因為溫度過底熱不起來,讓球嚴重缺乏彈性,像是打漏了氣破掉的球一樣。
到了沒有冷氣又熱的地方打球,又會因為室溫過高,在熱過球之後,讓球像是脫韁的野馬一樣過動,彈性過好的很難以掌控。
前牆及左右牆的材質不符合標準,會影響球的彈性,很難把球拉到後場。
以上問題,也可以使用不同的球來修正球感,修正正常的彈性。
小型壁球
一直以來,香港壁球總會均致力推動青少年壁球發展。由於青少年運動發展是需要從小培養參與運動的興趣,1997年香港壁球總會便決定從英國引入小型壁球,即:一項十分適合6至12歲小朋友參與的新興體育項目。由於小型壁球不受任何天氣及場地環境所影響,利用拍麵較大的球拍及海棉製的球,小朋友便能以輕鬆有趣的遊戲形式安全地學習壁球的基本技術,所以是一項特別適合香港小朋友參與及小學推廣的新運動。
小型壁球與壁球之分別
1小型壁球:適合人員是6~12歲小朋友。
壁球顏色:粉紅色;
壁球大小:較大,彈力較高,較容易;
壁球用料:海棉製,質料較軟及安全;
壁球拍長度:較短,較容易控製;
壁球拍重量:較輕,較容易握住及控製。
2壁球:適合人員是12歲或以上,為小型壁球員。
壁球顏色:吸引力大,黑色;
壁球大小:較小,彈力較弱;
壁球用料:橡膠製,質料較硬;
壁球拍長度:較長,擊球力量較強;
壁球拍重量:較重,擊球力量較強。
壁球線
到底應該用什麼型號的壁球線
壁球線的型號標準取決於它的粗細度。市場上大部分出售的壁球線都是介於18號106毫米~115毫米,17號116毫米~125毫米,16號126毫米~135毫米。壁球線越細,彈性越好,擊球的力量越好,但由於球線形變較大,相應的控製力會較差,另外細線也比較容易壞。所以Feelfox建議初學者選擇粗細適中,12毫米上下,17號的壁球線。
應該給壁球線上多少磅拉力
拍子的生產廠商會給你建議應該上多少磅拉力,一般都在20到30磅之間。為了達到理想磅數,先從推薦的磅數中取一個平均值,打了幾次之後,你會麵臨三個可能性:
你獲得了理想的手感和力量平衡,如果是這樣,這個磅數就很適合你;
你覺得控製力不夠,那就需要把你的壁球線磅數提高兩磅,這樣你可能擊球不那麼深了,但你獲得了更高的控製力;你覺得力量不夠,那就減低你壁球線的磅數。需要記住的是如果你減的磅數過低,你的球拍就會像個蹦床,而且會明顯地失去控製力。
怎麼判斷球拍是否穿得合適
在你拿著新穿好的拍子離開專業店之前,需要檢查如下問題,如果有任何出入,你都可以要求店裏為你免費重新穿線。
1.漏編:這種現象是橫線沒有跟每一條豎線交叉。壁球線漏編的現象會對球拍的使用產生影響,這也會破壞壁球比賽的規則。
2.凹槽:壁球線互相咬死會使線產生斷裂,線上的小凹槽是這種現象最初的征兆。很明顯,一把新穿好的球拍,壁球線上是不應該有凹槽的。檢查的時候,把橫線從正常的位置上稍稍移開,看看豎線上有沒有缺口。
3.空洞:這是一個很容易犯的錯誤。看看是否拍框上所有的索環都有線穿過,空洞會對拍框產生不平均的壓力,使得廠商對拍子質量的保證失去了意義。
4.重疊:在拍麵的十點鍾和兩點鍾位置上,橫線和豎線共同占據了索環線孔,你會發現在拍框側麵一條線搭在另一條線上,也就是所謂的重疊交叉。如果壓在上麵的線高出拍框的輪廓就會產生問題,當你的拍子在地上刮蹭救球的時候壁球線就容易損壞。
5.裂紋:球員最可怕的惡夢就是他的壁球線搞壞了他的拍框。如果你發現了球拍上的裂痕,你就應該以消費者的權利,要求穿線師陪一把球拍給你。
什麼時候該換線
拋開你已經把線打斷了不說,球拍是否應該換線的最好標誌是看你的壁球線失去的拉力磅數。球拍會在剛穿好線的24小時內失去10%的拉力,隨後,拉力會逐漸喪失,但喪失多少會根據線的不同而有所區別。最後,壁球線會失去彈性,不再具備抓球的功能,球拍也就失去了控製和力量。
你應該隨時注意這種現象,及時換線。你也可以通過一種拉力測試表來代替你的猜測。一般來說,當你的壁球線失去了超過30%的拉力,你就需要重新穿線了。
壁球種類及術語
壁球的種類
1壁球種類依球速快至慢區分如下:
(1)藍點球(快速——初學者及力量小者用);
(2)紅點球(中速——一般用);
(3)白點球(中慢速——一般用);
(4)黃點球(慢速——進階級玩家用);
(5)雙黃點球(特慢速——好手用及比賽指定用球)。
2最新研發:超級雙黃點球(超級慢速:沒有冷氣的超熱球場專用。);你也可稱它為3黃點球。
以上是在常溫及場地彈性、材質等均符合標準的情況下,依不同對象研發製訂出來的璧球種類。
壁球的術語
1前牆:於球場正麵,牆上分別有三條與地麵平行的線,包括:“前牆線”、“發球線”及“底線”。所有打出的球必須觸及前牆,但不可觸及前牆線或以上;亦不可觸及底界線或以下。
2側牆:於球場兩側,牆上有一條連接前牆線及後牆線的斜線,稱為“側牆線”。
3後牆:於球場後麵,通常由強化玻璃製造。玻璃頂上邊緣上稱為“後牆線”。所有打出的球不可觸及後牆線或以上。
4出界線:包括“前牆線”、“側牆線”及“後牆線”,形成球場的最高界限。
5前牆線:於前牆之最上方,所有打出的球不可觸及前牆線或以上。
6側牆線:於球場兩側,一條連接前牆線及後牆線的斜線,所有打出的球不可觸及側牆線或以上。
7後牆線:於玻璃頂上邊緣上,所有打出的球不可觸及後牆線或以上。
8切線/發球線:於前牆上,前牆線與底界線之間。發球時,不可觸及發球線或以下。但不可觸及前牆線或以上。
9底界線:底界線是前牆下方,所有打出的球,不可觸及底界線或以下。此線之下稱“底板”。
10底板:於前牆底界線下方,通常為木板或鋅鐵板製造。所有打出的球不可觸及此板。
11短線:於地板上一條與前牆及後牆平衡的線。
12半場線:一條於地板上與側牆平衡,而將後場平均分成兩半的界線。這線與短線的中點連接而成一“T”字。
13四分一場:由半場線將短線後方平均分為兩等分,而該兩等分稱為“四分一場”。所有發球時,所發出的球必須落在對方的四分一場中。
14發球格:於左、右兩邊四分一場內靠兩邊側牆位置,分別有兩個小格,發球員必須最少一隻腳踏入此格內發球。
壁球基本規則
場地
場地標準(國際標準競賽場地)
寬64米,長975米,前高457米,後高213米,天花高度5~6米,響板高度048米,正麵發球線高度183米,地麵發球線距後牆426米,半場線將地麵發球線與後牆從中心向左右平分,發球區為16米見方。
技術標準
牆體係統:6毫米厚美國SPORTWALL彈力批蕩係統
地板係統:18毫米厚楓木地板
玻璃後牆係統:12毫米厚鋼化玻璃和五金配件
壁球場產品組合
1牆體係統
材料性能:
(1)本產品為樹脂基體,非一般水溶性係統,在灰料完成後之養護期內,牆身不會因水分蒸發而收縮出現裂縫,更不會出現滋生海藻或青苔的問題。
(2)不需要重複灑水來促使灰料基體有足夠強度,因此不會對地板造成不良的影響或破壞。
(3)本產品因不含纖維,可以減少牆身灰層之厚度而又有足夠之抗壓功能。
(4)當灰料完成後,其感觀平滑、均勻。
(5)在球的高速撞擊和球拍的不斷打擊下依然不改變其顏色,能承受強大的壓力和摩擦。
(6)極好地預防球的反作用力。
(7)易維護。
2地板係統
(1)材料性能:
①對球的反彈性能良好;
②減震、抗震;
③隔音效果好;
④獨有彈力軟墊,為堅硬的楓木地板提供特有彈性及承受重壓,降低運動員在地板上因彈跳所帶來的震傷機會。
(2)施工工藝:材料選用加拿大楓木。楓木以堅韌度高及級數第一見稱,每條楓木地板尺寸為70毫米寬,18毫米厚,長度由300毫米至900毫米不等,用特製的魚鉤釘在鬆木方上,其底部附有彈力軟墊,平放在預鋪有防潮膠紙的平整地麵上。
3玻璃後牆係統產品性能:
(1)高強度的五金配件:專業廠特殊定做的鋁合金製件比其它鋁製配件強度高出20%以上,並且有外觀漂亮,抗疲勞性強,易安裝,加工精細等優點。
(2)結構合理:玻璃後牆係統所有的結構都使用12毫米厚的安全鋼化玻璃製成;所有的邊緣都經過打磨;板與板之間的接縫處外側麵做均勻支撐。
(3)安全性能良好:安全性能是最被關注的重點。係統的每個部件都經過安全性的反複測試,能經受強烈的衝擊和超重負荷。如門板或側翼支撐板偶然破裂,玻璃將會粉碎為細小而圓鈍的碎片,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職業賽規則
1為1局15分製,不過不是采用搶發球權得分,隻要得分就算獲勝,到14比14平手時,可選擇1分或3分定勝負,即先到15分或17分者得勝。
2比賽中,球員選擇發球權之後:
(1)發球一方可以選擇在右後場或左後場地發球;
(2)發球一方在發球的一刻,必須以一隻腳踏在發球區內(不能踏線);
(3)球離開球拍後,必須直接接觸前牆,在前發球線以上及邊界線以下,當壁球彈離前牆後,必須落在另一方之後場內;
(4)壁球在發球時擊中發球線,邊界線,地發球線,半場線等均被判出界或發球犯規。
3發球後,比賽過程中:
(1)每一個有效的擊球必須接觸前牆一次,壁球在底界線之上以及邊界線之下;
(2)每一個擊球必須在球彈離前牆後,在未觸地板或隻能一次彈離地板後擊出;
(3)在比賽過程中壁球擊中邊界線,底界線等均被判為出界;
(4)若發球一方擊球失誤或未能回接對手所打出的好球,發球權則轉給對手,同樣若接發球球員擊球失誤或未能回接發球一方所打出的好球,則發球一方將獲得1分。
4計分方法:(國際新的比賽已經按照11分製PARS11)每分直接得分的賽製。
國際壁球單打比賽規則
1比賽方法:壁球是由兩名球員在合乎世界壁球聯盟所訂的標準球場內,用合乎標準的球及球拍來進行的一種球賽。
2計分方法:計分方有兩種,比賽可由主辦單位決定采“五局三勝”或“三局兩勝”製。英式計分法或國際計分;每局九分,有發球權者方可得分,先取九分者為勝。美式計分法或世界壁球協會男單計分法;每局十五分,采直接得分,先取十五分者勝。
3得分:有發球權得分製,即是發球一方勝出該球後,他便可取得一分,但當接球一方勝出該球,他便得發球權,並轉為發球方;另一種為直接得分製,發球方或接球方其中一方勝出一球,便可取得一分,並取得下一球之發球權。
4發球:第一局的發球權是用轉拍方法來決定的,發球方可繼續發球直至打失一球為止,此時他的對手便會轉為發球方,如此變換直至賽事完結。由第二局起,每局均由上一局獲勝的球員先行發球。
取得發球權的一方可選擇在左方或右方發球區發球,勝出該球後須轉到另一發球區直至失去發球權為止。若裁判員判該球和球時,則發球方應原發球區再發球。
一個正確的發球,首先足部不能犯規,同時在擊球之前,球應拋或擲向空中,球被擊出後,需直接到達發球線及上方邊界線之間的前牆,不應先觸及其它牆壁、地板、天花板或從上垂下的任何物件。當球從前牆壁反彈後,除被淩空截擊外,否則應落在接球方的後場區內。如球員拋或擲球往空中而沒有擊球的企圖時,則可以重新擲球再發,單手的球員,可用他的球拍將球拋往空中然後發球。
好的發球不會導致發球員失去發球權。
發球員將失去發球權,若:
(1)發球拋球後,在擊球之前,壁球接觸地板、天花板及其它垂懸物。宣判“犯規”。
(2)在發球的一剎那,發球員沒有一足或其部份踏在發球格內或唯一踏在發球格內的一足踏在發球網格線之上(當足部某部份在發球網格線之(投射)上方,並不算踏在在線)。宣判“足部犯規”。
(3)發球員意圖揮拍但未能擊中壁球。宣判“死球”。
(4)擊球方法不正確。宣判“死球”。
(5)發球擊出界外。宣判“界外球”。
(6)發球後,當壁球接觸前牆之前先接觸場地其它部份。宣判“犯規”。
(7)發球後,壁球打中發球線或其以下與底界線之間的範圍。宣判“犯規”。若打中在底界線或其以下範圍。宣判“低球”。
(8)當球彈離前牆,並沒有被對手截擊,而落在與發球員之另一半場的地發球線及半場在線及其範圍以外。宣判犯規。
壁球被擊出後,在彈離地板不超過一次之前,以及在接球員打擊該球之前,壁球接觸發球員及其身任何對象。
5比賽過程:若發球員成功發球後,雙方球員相互回擊,至一方回擊失敗,依據球例該球已然終止。一球完結亦可因裁判或記分員的叫停而暫時停止。
6成功回擊:成功的回擊是擊球者在球觸及地麵第二次前,將球正確地擊在底界線以上及上方邊界線以下之前牆,而沒有反彈至界外,同時,擊出的球在到達前牆途中沒有觸及地板、雙方球員、對手的球拍或雙方身上的任何物件。
若球在前牆反彈前或反彈後觸及底界線,或者當球拍擊中球時,球拍不在球員手上,都不能作為成功的回擊。
7和球:和球是裁判未能定勝負的對打,如果發球或對打被判為和球時,則雙方在該球均得不到分數,發球方應從原來的發球區再發球。
8得勝球:
在下列情況球員可以得勝該球:
(1)若對手回擊失敗時,除非判對手得勝或判和球時。
(2)若當觸及對手或其身上任何對象,除了規則9,10所規定例外。在任何情況,裁判可根據規則作出裁判。
(3)若裁判根據規則判該球員得勝。
9球擊中對手:
(1)若球到達前牆前擊中對手或其身上任何對象或其球拍,該對打應立即暫停:
(2)除非回擊之球將會是好球,又不經側牆而能直接被擊往前牆,擊球者則被判勝出該球。
(3)若擊球者隨球轉向或讓球繞過其身後,而回擊之球是好球時,該球將判和球。
(4)若球已擊向其它牆或將會先彈向其它牆再轉而彈往前牆及將會成為好球,則應判和球。但若裁判認為此被阻的一球為必勝之球,擊球者則應被判得勝該球。
(5)若回擊之球將不會成為好球,擊球者則會被判該球失敗。
10再嚐試擊球:球員擊球不中,可於該球在接觸到對手或其球拍或其身上任何物作前再嚐試擊球,若在球員擊球不中的時刻該球接觸到對手或其球拍或其身上任何對象,若裁判認為:
(1)擊球者之第二次嚐試擊球會成為好球,則判和球。
(2)擊球者不能再成功地回擊,則應判對手勝出該球。若再試擊球成功地打出一好球,但被對手或其身上任何物件阻擋而未能彈任前牆,在任何情況下均應判和球,若再擊球將不會成一好球,則應判對手勝出該球。
11上訴:在對打中被判該球失敗的球員可以對記分員有關該對打的判決作出上訴。當上訴得值或裁判介入裁決,可作下列特殊情形下處理:
(1)對發球的上訴:
①若發球員有權對記分員有關犯規、足部犯規。“死球”、“低球”、“界外球”之任何判決提出上訴。上訴成立應判和球。
②若記分員沒有叫出有關“犯規”、“足部犯規”、“死球”、“低球”或“界外球”的判決時,接球方實時在未有作出嚐試接球或已嚐試或打畢該球後提出上訴。若裁判認為發失誤,他即立刻叫停比賽,判接球者得勝該球。
(2)發球以外的上訴:
①若在球員回擊後,記分員叫出“界外球”、“死球”或“低球”時,球員可提出上訴,若上訴得,值應判和球,除非裁判認為記分員的錯令該球失去一必勝的回擊,則可判該球員得勝該球;或記分員的錯叫影響或阻止其對手得到一必勝的回擊,則可判對手得勝該球。
②若記分員在球員回擊後,應叫而未叫“界外球”、“死球”或“低球”時,其對手可立即或嚐試或在打畢該球後提出上訴。若裁判覺得該回擊失誤,他即立刻叫停比賽,判對手得勝該球。
12妨礙:當球員正在擊球的時候,他有權利及自由地擊球而不受對手妨礙。
(1)為了避免發生妨礙,球員必須盡一切能力讓對手:
①不被阻礙而可以直接前往擊球。
②有清楚的視野看到球的去向。
③不受妨礙地擊球。
④可不受妨礙地把球直接打往前牆。
若球員不能符合上述的要求,不論是否已盡其所能這樣會構成妨礙。
當球員遇上他認為是被妨礙的情況,他有權選擇繼續停止或比賽而向裁判提出上訴。
裁判應對上訴作出裁判,以及應該宣判"和球不成立"、"和球"或某人得勝該球。對妨礙情況的決定是主要根據裁判的意見,而裁判的決定將會是最後的裁決結果。
(2)如遇下列情況,裁判不應給予和球,以及該球員在該對打的結果是被判失敗:
①這沒有妨礙的情況發生。
②有妨礙的情況發生而球員將不能回擊一球好球或球員並沒有盡力嚐試和回擊那可能可以被回接的一球。
③當球員明顯地接受那妨礙而已經回擊。
④球員前往擊球的妨礙是自己做成。
若在妨礙的情況中,球員已盡力嚐試避免而(被妨礙)對手將可以回擊一球好球,裁判將給予和球。
裁判應判予一球員得勝該球。
當妨礙發生,其中對手並沒有盡力避免,而球員將可以回擊好球。
妨礙發生,其中對手已盡力避免,而球員將可以回擊一球必勝球。
球員克製地下擊打壁球。然而,若果所打出那一球是直接打往前牆而同時可能擊中對手,或者所打出的球是打往側牆,但將會成為得勝球而同時可能擊中對手。(除非引用轉身或當球員讓球繞飛其身體後才擊球或再嚐試擊球的規則)。
若裁判認為需要停止該回擊。裁判有權力在沒有上訴的情況下,宣判回擊球員得勝該球。
13判和球:除根據其它規則判給和球外,以下情形可能或應該判給和球。
(1)可能判給和球的情況:
①如果由於擊球者所站的擊球位置,會使對手與擊出的球產生無可避免的接觸。
②在比賽進行中,球觸及地板上任何對象。
③若員為避免對手受到傷害而不作回擊。
④若裁判認為球員被場內或場外的突變事故所影響。
⑤若裁判認為場地有關之改變影響對打的結果。
(2)如有下列情況,裁判應該給予和球。
①如果接球方還未預備與及沒有企圖去接發球。
②如果球在比賽中爆裂。
③如果裁判對球員上訴不能作出決定時。
④如果一成功回擊的壁球,停留在場地內的表麵上,這阻止壁球未能落回地板作第二次反彈,或球在第一次著地後即反彈出球場外。
14更換新球:在任何停止比賽的時間,若雙方同意或一方上訴而裁判同意亦可更換新球。
若球在比賽進行中破裂應立即更換新球。
若球破裂而卻未被證實,若發球員在下次發球之前,或在接球員在回接該發球之前提出上訴,發生破裂的一球應被判和球。
上述情況的上訴,必須在每一對打之後立刻提出,不能應用在完成了一局中最後一對打提出。
如果球員在對打途中突然停止並上訴賽球已破裂,經檢查後證實賽球原好,則上訴者會被判該球失敗。
15熱身練習:比賽正式開始前,雙方球員可一起在賽場上互相擊球五分鍾(兩邊場各兩分半鍾)作熱身練習。熱身結束與開始比賽之間有九十秒間隔。
比賽中更換新球或在比賽終止一段時間後繼續比賽,裁判應給予時間使球被擊打至適合比賽之狀態,在雙方球員同意後或在裁判指示中,比賽應繼續進行。
在賽前熱身練習結束與比賽開始之間,在每局比賽之或在對手更換裝備的時候,比賽雙方球員均可作熱身練習。
16球賽之繼續性:當第一球發出後,比賽便應在情況許可下繼續進行,倘若:
(1)基於光線或其它問題,球員不能控製的環境下,裁判可在任何時間暫停比賽,而當時的分數仍然有效。若原用場地不能繼續使用而有他場地可暫用作比賽,若雙方同意或由裁判決定,比賽可易場地繼續進行。若賽事不能在當天繼續進行,除非雙方球員同意球賽重新開始,否則改期後之賽事之分數應根據原有比賽之結果繼續進行比賽。
(2)每局間之休息時間為九十秒。球員可在該段時間內離開球場但須於休息時間完畢後立即準備繼續作賽。在雙方球員同意下,球賽可繼續而毋須等候九十秒完結。
(3)若球員能使裁判覺得有必要更換裝備、球衣或球鞋,裁判可準許球員離場地,並需要盡快在不超過九十秒的時間更換。
(4)在所容許之90秒間隔完結之前十五秒,裁判應宣判“15秒”,以提示雙方球員預備比賽。在這間隔的結束,裁判應宣判“時間到”。
(5)若有球員受傷,裁判應裁決該意外是否由於:
①球員自己引致。
②對手意外地導致,或意外地構成。
③對手故意或因其危險動作構成。
17球場上的操守:如果裁判認為球員在球場上的表現對觀眾,裁判或對手構成威嚇與冒犯,或者用其它方法足使壁球界聲名狼藉,該球員也許會受到處罰。
違反這規則的情況可包括:視覺或聽覺上的淫穢行為,言語和行動上的辱,與記分員或裁判堅持不同意見。不正確地使用球拍和壁球,或教練不正確地介入比賽,或有關在比賽間隔時間所發生的情況。其它違反這規則的情況可包括:不公平的賽前熱身練習,遲延地返回球場,故意使用危險的動作或打法以及浪費比賽時間。
有關以上的犯規,裁判可根據規則作出下列一種處罰:
(1)裁判口頭警告;
(2)判對手得勝該球;
(3)判對手得勝該局;
(4)判對手得勝該場比賽。
18控製一場比賽:在記分員的協助下,球賽應由裁判所控製,但若祗有一人的情況下,此人可以同時擔任裁判及記分員的工作。裁判應向球員及記分員宣布出其所作出的判決。而記分員則需要重複叫出裁判的判決,並隨即叫出分數。
19記分員的職責:記分應先叫出對打結束的情況,隨後再宣判當時的分數。記分員應按合適的情況叫出;犯規、足部犯規、界外球、死球或低球,同時也應重複裁判的判決。
若記分員叫出口號,則該對打應停止。
若比賽突然停止,而記分員看不到或不能確定生何事,他可征詢雙方球員及轉由裁判作出適當裁決。若裁判也不能確定發生何事,則應判和球。
記分員叫出“轉發球”以示轉換發球方。
20裁判的職責:裁判可接納或否決“要求和球”之上訴,及判予“得勝球”,在需要時按規則作出判決;包括任何球員被球擊中及受傷的情況,及對任何上訴包括對記分員所叫口號之不滿或錯漏作出判決,而裁判之判決將是最後之判決。
裁判對記分員所叫之比數不應作出幹擾,除非他認為記分員所叫之比數有錯誤而需作出更正,裁判不應幹擾記分員在比賽進行中所叫之口號,除非他認為記分員錯誤地將比賽停止或讓其繼續,在這情況應立即作出更正。
裁判應對與時間有關係之球例嚴厲執行。
裁判應確定球場之情況是否適直作賽。
當一球員在比賽指定時間後十分鍾內未能到達球場及準備作賽,裁判可判予其對手該場比賽獲勝。
附件1:球賽管理員的規則
壁球規則及其解釋的總體原則是確保每場比賽都能獲得公平的結果,這就要求裁判在整個比賽中能對雙方球員公平地執行本規則。
1裝備的更換:為了防止一方球員借更換裝備的機會獲得不公平的休息時間,裁判在允許一方球員離場更換裝備之前應當證實裝備的確出現了缺陷。
如果一方球員更喜歡另一隻球拍,或另一雙球鞋,而並不能證明現在使用的球拍或穿的球鞋存在明顯缺陷,則不能建立要求更換裝備的充分理由。
球員在離場更換裝備時,應盡快完成更換,而且無論如何也不得越過90秒。
如果一方球員的眼鏡打破或隱形眼鏡掉落,則準予該球員在90秒內處理完畢,此後球員必須恢複比賽。
如果球員因為沒有備用裝備而無法繼續比賽,則裁判應判對手整場比賽獲勝。
2拖延時間:拖延時間是指一方球員試圖獲得不公平的有利條件,例如長時間與裁判進行討論,發球或接發球時故意拖延準備時間,當發生拖延時間的情形時,裁判應依照第17條進行處理。
雖然發球之前過多地拍打球是一種拖延時間的做法,但這並不構成換發球的理由。
球員應當知道在90秒的局間休息中,裁判的“15秒”叫令是提醒球員返回賽場,一方球員如果未能在“時間到”叫令發出時做好繼續比賽的準備,則被視為獲得了不公平的有利條件,裁判應依照第17條進行處理。
3掉落的物品:第7-7條明確規定,如果任何物品掉落在(或被扔在)球場的地板上,比賽必須中止,如果物品的尺寸較大,或質地比較堅硬,球員踩在上麵有可能受傷,則裁判或記分員應發出叫令“停止打球”,暫停比賽,球員也可以自行停止打球並提出上訴。如果掉落的物品直到本輪對打結束後才被球員或管理者發現,而裁判判定掉落的物品對本輪對打的結果並沒有影響,則本輪對打結果保持有效。
球員應各處為自己的裝備的牢靠可用承擔責任。一般而言,一方球員掉落或扔出一件裝備,即判輸掉本輪對打。例外情況是裝備掉落是由於碰撞造成,此時裁判應根據是否球員已經打出準勝回球來判和球還是判得勝球。如果碰撞引起妨礙上訴,則優先適用第12條。
如果一方球員在未與對手發生碰撞的情況下掉落球拍,在大多數情況下裁判應允許對打繼續進行。這是因為掉落球拍的球員已經處於不利地位,需要撿起球拍才能繼續打球。
球員故意將一個物品掉落或扔在球場地板上的,裁判應當依照第17條處理。
4球員被球擊中:包括轉身和再試擊球。球擊中非擊球方,在所有情形下應由裁判進行判定,記分員應等到裁判做出判定後再發出叫令。
如果來自前牆的球由擊中非擊球方,沒有妨礙發生,則該球員輸掉本輪對打,除非對手進行了再試擊球(第10條)。“試圖擊球”的定義明確規定,即使假裝揮拍或假裝擊球也視為試圖擊球。但是,僅僅把球拍向後揮,做擊球準備,但並未向球的方向運動,則不視為試圖擊球。
第9條和第10條包括了去向前牆的球擊中非擊球方的各種情形,如果球擊中擊球方(沒有妨礙),則擊球方輸掉本輪對打,記分員應發出叫令“死球”,因為擊球方沒有正確擊球。除非記分員沒有發出叫令,否則裁判沒有必要做出判定。
當球擊中任何一方球員,且發生了妨礙,裁判應依照第12條處理。
在轉身後擊球時,球員必須確保回球不會打到對手。如果該球員在轉身後擊的球擊中了對手,裁判判得勝球予對手,除非對手有意運動,以阻止一個有效回球打到前牆,而在此情形下裁判應判得勝球予擊球方。
5轉身或再試擊球時的妨礙:當一方球員轉身或再試擊球時,對手有義務盡力使該球員能夠看到球,並能自由地上前擊球,如第12條之規定。然而,轉身或再試擊球的動作往往很快,對手沒有足夠時間做出避免妨礙發生的動作,在此情形下,裁判應判和球。相反,如果對手有足夠的時間做出避免妨礙發生的動作,但並沒有盡力避免妨礙的發生,或有意運動造成妨礙,裁判應判得勝球予該球員。
當一方球員做出向一側擊球的準備,然後將球拍帶向身體的另一側去接球,這既不是轉身,也不是再試擊球。如果發生了妨礙,應依照第12條處理。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球同時打到側牆和前牆上然後彈回到球場中央。
6盡力與極小妨礙原則:對手在完成一個回球動作後,應盡力讓出擊球位置,對手的走開路線應當允許該球員直接通向球的路線不受妨礙,除非該球員沒有迅速上前擊球,阻擋發對手的退出路線。在後一種情形下,裁判應判和球,但如果該球員本來就不能打出有效回球,則裁判不予和球。
但是,同樣重要的是,球員也應盡力上前擊球。該球員是否盡力上前擊球是裁判證券該球員原本是否能夠接到球並打出有效回球的重要因素之一。
裁判應當判定該球員努力的程度,來證明是否“盡力”了,這並不給予球員以過多地接觸對手身體的權利。對於重大或故意身體接觸的行為,裁判依照第12條或第17條處理。
當一方球員因為發生了某些妨礙而訴請和球時,如果裁判判定該妨礙並不影響球員看清球並自由上前擊球,則應判不予和球,這就是極小妨礙原則,基本包括的情形有:對手在剛剛從前牆上反彈後很早的時間就穿過了擊球的途中,在經過對手時輕輕碰到對手,但並不影響該球員直接上前擊球,球拍揮動時輕輕碰到對手、對手的衣服或球拍,但並不影響揮拍。
但是,當妨礙發生時,如果該球員已經明顯地盡力(盡管沒有與對手身體接觸)上前擊球,而且已經向裁判顯示出其能夠接到球,則裁判不得拒絕判和球。
7妨礙擊球方揮拍,以及合理擔心打到對手。第12-2-3條允許擊球方“能夠自由進行合理揮拍擊球”。如果擊球方因為對手未給予這種條件而停止擊球,並提出上訴,裁判應當考慮以下幾種決定:
(1)如果對手離得太近,妨礙了擊球方合理揮拍,並且被球拍打到或會被打到,則裁判應判得勝球予擊球方。
(2)如果擊球方因為球拍輕輕觸到了對手而停止擊球,而對手正在盡力避讓,裁判應判和球。這與第G6條的極小妨礙不同。接觸的程度必須足夠影響到球員揮拍,但不足以讓該球員不能揮拍。
(3)如果擊球方因為打到對手而停止擊球,而對手雖然離得很近,但並不至於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鍾擊球方無法合理揮拍,裁判應根據第13條“合理擔心受傷”判和球,隻要對手沒有使該球員不能進行合理揮拍,判和球就是最恰當的判定。
(4)如果擊球方因為擔心打到對手而停止擊球,而實際上對手已經為該球員的合理揮拍完全讓出空間,則裁判不予判和球,因為擊球方錯誤判斷了對手的位置。
8上訴的方法:在妨礙或第13條所述情形發生時,提出上訴的正確方法是首選說“請予和球”而對手第11條下規定的其它情形,應說“請求上訴”。
球員有時可以采取其它的上訴形式,包括舉手或舉拍,特別是球員與裁判溝通有困難時,除了標準的“請予和球”或“請求上訴”等口頭上訴外,需要裁判打官腔其它形式的上訴時,必須使裁判明確是在上訴。
9上訴的時間:對妨礙的上訴時間非常重要。
對手有關看球的路線和能夠自由地將球直接打到前牆的上訴(一般稱為“阻擋的飛行路線”),裁判應考慮上訴球員能夠擊球時的情形。
如果向後揮拍受到妨礙,上訴必須立即在該球員試圖擊球前提出。如果向後揮拍受到妨礙之後試圖擊球,則表明擊球方已經接受了這種妨礙的事實,因而喪失了上訴權利。
如果在擊球動作中發生妨礙,包括合理向後揮拍,擊球和合理送球揮拍,則上訴有理,裁判應在判和球或判得勝球時考慮是否對手擠擋且不給予該球員自由擊球的條件。
如果一方球員訴稱未準備好接發球,除非裁判判定該球員不必要地拖延擊球,否則裁判應予和球,該球員如果拖延,裁判可以依照第17條處理。
10提早上訴:如果一方球員在對手的結果尚未可知的情況下就提出上訴,這被視為提早上訴。如果一方球員提早上訴,而對手的回球隨後低球或出界,裁判應準許對打結果有效,該球員贏得本輪對打。
當該球員完成一個合理送球之前,對手訴請和球,這也被視為提早上訴,在此情況下,對手無權上訴,裁判應不予和球。
11被產生的妨礙。在任何時候,對手必須給予擊球方無障礙的直接擊球條件。然而有時會發生這樣的情形,對手沒有造成妨礙(即對手已經明顯地讓出了直接通向球的路線),但擊球方選擇了間接路線接近球處,以至於走向或靠近對手位置,此時該球員因為上前擊球的線路“被阻擋”而請予和球。
如果沒有可以信服的理由支持該球員采取的間接路線,則認為這種妨礙本來是不存在,而是該球員自我產生的。如果此時該球員提出上訴,裁判應不予和球。在這種情況下,均不考慮球員是否本來能夠打出有效回球,該球員為了不輸掉本輪對打,應該達到球處並繼續打球。
這與一方球員在試圖從不利位置恢複過來時,沒有直接通向球的線路的兩種情況有所不同。第一種情況是該球員處於“步法錯誤”情況,並原來預計對手向一個方向擊球,但實際上球開始向另一個方向運動。因此,該球員改變方向,這是發現對手擋在行進路線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該球員恢複位置的努力充分,並可以看出該球員本來能夠打出有效回球,則裁判應在該球員上訴時判和球。如果實際上對手阻擋該球員上前打出準勝回球,裁判應判得勝回球。
在第二種情況下,如果一方球員回球質量差,給了對手具有優勢的位置,裁判隻有在判定該球員為打出下一個回球而采取直線上前接球時受到妨礙,否則該球員能夠接到球。
12重大或故意的身體接觸:重大或故意的身體接觸不僅會有害於比賽的正常進行,而且會造成危險的潛在,身體接觸情節嚴重的,裁判應當叫停對打並給予適當處罰。如果球員將對手“推開”,而且對對手未造成明顯影響,則裁判應允許對打繼續進行,但在對打結束後向推人的球員提出警告。如果有明顯影響,裁判應叫停比賽並依照第17條處理。
13.球破裂:當擊球方在未試圖接發球的情況下訴稱球破裂,裁判一般應判本輪對打為和球,但是,如果裁判認為球在上一輪對打中就已經破裂,則裁判應對上一輪對打判和球。如果發球無效,本條依然適用。
14.流血、患病、喪失比賽能力或受傷:
(1)如果一方球員出現了可見的流血,裁判應要求該球員立即離開場地,隻要出現可見流血情況,裁判不應該準許繼續比賽。裁判應依照第16-1條給予流血球員恢複時間。如果該球員在裁判給定的時間內無法止血,則應當選擇放棄本局,獲得90秒局間休息時間進一步處理。然後無流血情況後繼續或放棄整場比賽。
如果因為受傷而球員的衣服出現血印,球員應換掉衣服再繼續比賽。
如果在允許恢複時間過後再次流血,裁判應不予更多恢複時間,除非該球員放棄本局,得勝局間休息時間繼續進行恢複。
(2)一方球員在球場裏患病或出現缺陷狀態,除可見流血情況外,可以選擇打完本局,或放棄本局或整場比賽。
一方球員如不想放棄整比賽,在需要時間恢複或需要離開場地時,則應放棄本局。在告知裁判後,該球員應在90秒局間休息時間內進行恢複。然後準備好繼續比賽,否則放棄整場比賽。球員隻能放棄一局。
如果一方球員出現嘔吐或其它使得本場地不適於比賽的情況,裁判應判對手本局獲勝,無論患病球員是否能夠繼續比賽(第17條)。裁判對球場是否適於比賽具有最終決定權。
對於疲勞症狀、聲稱受傷但沒有向裁判提出合理證據,或屬於舊病、舊傷複發,裁判應不予恢複時間(但裁判應允許該球員選擇放棄一局,得勝局間休息時間進行恢複,然後做好繼續比賽的準備)。這種類型包括肌肉抽筋、腹部絞痛、實際發生或即將發生的惡心和呼吸困難(含哮喘症狀)。
(3)如果一方球員受傷,裁判在確認的確受傷後,應告知球員比賽規則要求、受傷類型並確定球員是否願意繼續比賽。
當一方球員因為自己的原因受傷,即受傷與對手不存在關聯。受傷可能是由於撞擊造成,特別是麵部或頭部撞到牆壁或地麵,或可能因為肌肉拉傷或關節扭傷使得球員突然停止擊球。
受傷球員有責任在裁判發出“時間到”叫令時回到場地,或者選擇繼續比賽,或對於傷口仍在流血的,可以要求再給予必要的恢複時間。如果在裁判發出“時間到”叫令時球員仍未回場,裁判應判本局對手獲勝。
是否繼續比賽應由球員自行決定,裁判的責任是判斷受傷是否真實存在,適用並監督局間休息時間,並在給定恢複時間過後適用規則。
15指導:僅在局間休息時才能對球員進行指導,指導不包括在每輪對打的間期,在不影響比賽連續性的情況下簡短地對球員說一些鼓勵性評價的話,究竟屬於可以允許的鼓勵性的話語,還是不恰當的指導,應由裁判判定。
禁止使用外部通訊輔助手段或工具。
裁判可以在比賽中,以任何形式,通過對被指導球員適用第17條規定,對指導行為進行處罰。
16處罰過程:
(1)在第17條下,裁判可以實施的處罰為:
①警告(被稱為“行為警告”);
②判得勝球予對手(被稱為“行為得勝球”);
③判對手勝本局(被稱為“行為得勝局”);
④判對手勝整場比賽(被稱為“行為得勝賽”);
⑤對於特定犯規行為,裁判在進行首次處罰時,可以根據情節進行警告、判得勝球、判得勝局或得勝賽。但是,對同一球員的,同類型犯規行為進行再次處罰時,不得輕於前一次處罰,如果裁判認為某種犯規並不十分嚴重,可以進行一次或多次警告,或判得勝球。
(2)當進行處罰時,裁判應采用下列術語:
①(球員或球隊名)因(犯規類型)行為警告;
②(球員或球隊名)因(犯規類型)行為得勝球,判得勝球予(對手球員或球隊);
③(球員或球隊名)因(犯規類型)行為得勝局,判得勝局予(對手球員或球隊);
④(球員或球隊名)因(犯規類型)行為得勝賽,判得勝賽予(對手球員或球隊);
⑤記分員應僅重複影響比分的裁判判決。
17單打賽事管理員:如果一場比賽無法安排兩名管理員,可以由一名管理員同時擔任記分員和裁判。管理員一方麵承擔記分員的叫令,報分職責,另一方麵負責裁判的應訴職責。
對於隻有一名管理員的比賽,裁判的判定一般直接做出,例如當球擊中一方球員,或在第12條下應訴等,一般不會出現問題。然而,有一些對於記分員判定的上訴過程會受到一定限製。特別是,當以記分員的身份做出確定性叫令(例如“出界”)時,不可能自己再以裁判的身份應球員上訴而推翻該判決。在另一方麵,當記分員未發出本應發出的叫令(例如懷疑發球犯規),這時是值得上訴的,因為裁判的回答或者是“有效”或是“不確定”,如果是後者,裁判應判和球。
18記分員規則導讀:記分員應對非有效發球和回球及時發出相應的叫令,停止對打。
正確的叫令順序是:
(1)影響比分的任何事項;
(2)發球方的比分應先報;
(3)對比分的評述。
例如:“死球”,換發球,4:3。
19裁判規則導讀:
稱呼球員:為了避免和球員關係太近,同時防止對某方球員有偏好嫌疑,賽事管理員應稱呼球員的姓氏,不要稱呼名字
解釋:在一方球員提出上訴時,裁判一般直接給出判定並繼續進行比賽,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宜向球員解釋判定的理由,裁判可以在判定做出後,加上一個簡短的解釋。如果裁判采用規則中的標準術語進行,將有利於球員準確理會解釋。
壁球運動技術
打壁球應做的準備
1壁球是室內運動之王,打球之前,就要有劇烈消耗體能的心理準備。首先要準備個擦汗的東西,其次就是汗流多了得準備點鈣片補補。
2壁球的拍子是必備的,一般價格在200~1000元左右。常見的拍子克重在110~170之間。用什麼樣的拍子根據球手的自身條件和特點而定。
3壁球有訓練球、藍點、紅點、黃點和雙黃點之分,一般價格在15~30元之間。
4球衣以網球服裝為好。
5壁球鞋在市場上不易見到,不過用羽毛球鞋也是可以的。
6護具有很多種類,我認為護目鏡和護踝還是應該準備的。
7剩下的就是找球館和球友了。
打壁球的基本要領
壁球的練習步驟
壁球練習有其自身的規律性,初學者在開始學習打壁球時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往往是球的彈性問題。起初你會發現球不象你想象的彈得那樣高(即使是用藍點球),所以學習壁球首先要熟悉球性,進行球感練習,了解球的反彈性。其次要養成良好的基本姿勢,包括正確的握拍,揮拍和準備姿勢。再其次掌握正手擊球,反手擊球這兩種基本擊球方式,在此基礎上再學習各種擊球方法,包括發球,接發球,直擊球,側擊球,前場球,截擊球和吊高球。最後學習球場上的移動,並結合學習各種擊球的組合打法掌握一定數量的壁球技術。
從易到難,練好基本功
在學習打壁球時,就遵循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開始學習時應選擇彈性較大的球,自己對著牆練習擊球。初學者應先從正手擊球開始,先練習打前場的地板反彈球,然後慢慢向後退,逐漸加大擊球力量,熟練後再練習反手擊球和正反手交替擊球。
在學習一個新動作時,應首先注意動作要點,而不是注意技術動作的每一個細節,動作要點掌握了,就能做好整個動作。學習時間可采用先做模仿練習和徒手揮拍練習,然後自己“喂“球,等球從地板反彈後,再將球擊出。
打好基礎是練好壁球的關鍵,所以平時要苦練基本功,並且要善於結合實戰的需要,有針對性地練習。在全麵掌握技術的基礎上要善於突出自己的特點,形成獨特的技戰術風格,還要善於開動腦筋,不斷地創新形成絕招。
注視球和對手
初學者在開始學習壁球時,往往眼睛隻盯住從牆上反彈回來的球,而不注視擊球員擊出的球,因此經常出現擊球落空的現象。球員的擊球動作應該很準確地和快速飛行的球緊密配合,球員應該快速的反應,識別出球的飛行路線和落點。因此,時刻地注視球是正確判斷的前提。特別是在準備擊球的時候,兩眼不僅應盯著球的來往路線,同時必須判斷出來球的方向,速度,高度和看清球的反彈情況。在球拍擊球的瞬間,兩眼也要看著球。顯然,為了正確的擊球,球員對來球看得越清楚,他就越有可能根據需要用拍麵的中部準確地擊打球。
但是,在實戰中,隻要求視線緊緊盯著球是不夠的,盯球僅適合於從對手的擊球點到自己球拍擊到球的這段時間,還應該要求球員注意對手的擊球動作,從而獲得更多的信息,一方麵可以提高判斷擊球的方向,另一方麵可以避免妨礙和避免受傷。
在平時的訓練中,要把盯球和盯人都應看作是非常重要的。在自己完成擊球動作後,等待對手還擊這段時間內,重點應是強調觀察對手。因此,在進行反複擊球的動作過程中,要學會視線的及時轉移。當擊球動作形成自動化後,盯球的時間可適當縮短。
戰略與戰術
壁球的基本戰略是將球緊貼側牆直線擊打至後角落(通常叫做“好長鏡頭”擊或“軌”),然後移動至球場的中心“T字區”附近從而占據有利位置來迎接對手的回擊。輕擊至前角落的進攻常使得對手需要防守更大片的場地,從而立即勝出。“拍攝角度”是用來迷惑對方,將同樣使對手的防守區域擴大。
高水平球員通常努力將球按一定角度擊至正麵牆,然後反彈至名為“缺口”的區域(即側牆和地麵的夾角處),如此做得恰到好處時球將沿著地板滾出而不可能被對手接到,從而勝利結束本回合。如果球沒有落到“缺口”區,那麼球很可能會從側牆反彈出來,使得對手輕鬆反擊。
壁球的一個關鍵戰略也許是占據“T字區”。“T字區”是指球場中央附近的紅線交叉處,是球員回擊對手擊球的最佳位置。真正熟練的球員在回球之後,會在擊打下一個球之前迅速回到此處。球員由這個位置能以最小運動量迅速到達球場的任何位置來響應對手的回球。
高水平球員之間的回合通常會延續至30次擊球或更多,因此球員的有氧和無氧運動能力都非常重要。當球員變得更為老練,尤其是在回球方麵做得更好時,每一分的爭奪都會變成消耗戰。在這項運動的頂級賽事裏,身體最為健壯球員將毫無例外地贏得比賽。
壁球的打法
壁球要求選手的耐力必須很強。兩名參賽選手都試圖將球擊向場地下方,而且球在飛行過程中不能碰到地麵或對方運動員。
1比賽開始:在比賽開始之前,參賽選手有五分鍾的熱身時間,在這段時間內主要任務是讓空氣進入球的內部,以此增加球的彈性。
通常由靠右邊位置的選手選發球。比賽開始後,上局的優勝者有權選擇發球場地(即左方或右方場地)。每得一分之後,雙方再交換場地,這樣交互進行直到一方失去發球權。
2贏得比賽:壁球比賽大都為三局或五避。第一個在一局中獲得9分的選手就贏得這局比賽。但當選手們同時達到8分時,先達到9分或10分的選手贏得比賽。一般有發球權的選手才能得分,如果發球選手打丟了球,則對手得到發球權。這位選手在得到發球權後才有權得分。
3正手擊球:在壁球中,正手擊球是最基本的擊球動作。正手擊球能很好地控製球的方向,而且擊出的球很有力量。選手大多在跑回去擊打後方彈加在的球時使用“正手擊球”的動作,目的是把球擊向牆後方的角落裏。正手擊球的要求是掌握好球拍擊球的尺度,振幅不要太大。
4反手擊球:反手擊球也是一種有力量的擊球動作,但它的目的是典型的要把球擊過場地。反手擊球需要良好的控製,而且必須保證反手擊出的球要飛過場地且不能傷害對手。需要注意的是反手擊球的最終目的是將球擊到緊貼場地地麵的角落裏。
有關壁球,按球飛行的速度快慢分為藍點(快速)、紅點(中速)、白點(慢速)和黃點(超慢速)。壁球內填充有惰性氣體,當壁球被打擊的時候,氣體因摩擦受熱膨脹,其飛行速度可達致時速約150米,速度僅次於速度之王羽毛球,成為一項快速且劇烈的運動。
不用想這麼多,壁球拍是不能和網球拍混合使用的首先是重量不一樣,其次就是造型不一樣,倘若要用壁球拍打網球的話壁球拍就很容易折斷,然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若用網球拍打壁球的話,你會感到吃力,因為網球拍比壁球拍重太多了。
壁球運動技巧
1打直線,保持良好的球距;
2擊球時,將球擊向後牆角;
3打直線球,讓球緊貼側牆邊;
4擊球後,迅速返回中場;
5時刻關注球和對手的動向;
6讓你的對手滿場奔走;
7嚐試打短球;
8盡量使用截擊球;
9適時延遲擊球;
10控製比賽的節奏。
壁球的發球技術
發平快球
發平快球是一種大力、快速的發球技術。這種發球球路較低,飛行快速,落點在角落,並且反彈路線不固定。如果發得好,可具有相當大的攻擊性,往往可以直接得分,或者迫使對手回球較弱。但因這種球力量較大,對球路及落點的控製有一定的難度,發球過長過短是常事。平快球一般在第一發球時使用。
發平快球時所站基本位置是在發球區左右壁中間,姿勢是麵向右側壁,左腳在前,右腳在後,兩腳緊貼後發球線內側。發球時左腳向前壁邁出一步,同時左手將球落於左膝內側不超過膝的高度,右手向後揮拍,發球動作和正手基本擊球技術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