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橄欖球
橄欖球運動概述
橄欖球的起源與發展
橄欖球起源於英國,原名為拉格比足球。因為其球形很像橄欖,在中國即被稱為“橄欖球”,“拉格比”其實是一個英格蘭小鎮的名字,在這個小鎮上有一間叫橄欖學校的公學,那是橄欖球運動的誕生地。
據傳說,在1823年的時候,該學校舉行了一次足球比賽,當時比賽十分的激烈,其中有一個名叫威廉·韋伯·埃利斯的16歲的小男孩,因為比分落後,情急之下,他竟然抱起地上的球就向對方的球門跑去。以後學校的足球比賽中,抱球跑的情況經常發生。雖然在當時這個舉動違反了足球的規定,卻給人們一個新的啟示,這種抱球跑的現象,給比賽增加了激烈競爭的對抗氣氛,時間一長也就被人們接受了,成為一種合法的動作。就這樣,一項新的,有利於身體全麵發展,具有很高鍛煉價值的運動,橄欖球運動,逐漸地從足球運動中派生出來了。
橄欖球是由足球演變而來的。1823年,英國拉格比市一所大學裏正在進行一場足球比賽。比分落後的一方猛攻對方球門,但久攻不下。
這時,隊員埃利斯異常衝動,抱起足球就往對方的球門衝去,對方隊員上前阻攔,都被他一一避開。最後,埃利斯終於把球扔進對方球門。這個球理所當然地被判為無效,但這一衝動之舉卻引出一種新的運動——橄欖球。由於這種球的形狀似橄欖,所以人們就把這項新的體育運動叫做“橄欖球”。
橄欖球場大小接近足球場,比賽隊員也是雙方各11名。比賽中可以踢,可以抱,不免粗野激烈,因而上場隊員均佩頭盔或護具。但是,後來的曆史學家經過仔細考證,發現這個故事純屬子虛烏有,但是傳說的力量是強大的,它已經深入人心,如今在橄欖學校還樹立著一塊石碑,上麵刻著:“此碑紀念W·W·埃利斯的勇敢行動”。甚至連橄欖學校的最高榮譽,橄欖球世界杯的獎杯也是以埃利斯命名,稱為埃利斯杯。
1839年以後,這項運動在劍橋等大學逐漸開展起來,並相繼成立了拉格比俱樂部。1871年正式成立了英式橄欖球協會,經常進行比賽,此後,英式橄欖球很快傳入了歐美國家。1890年,建立了國際橄欖球組織,1906年,在法國舉行了國際橄欖球比賽。自此以後,英式橄欖球運動,在不少國家都開展起來了,並不斷不發生變化,許多國家都創造出了適合自己國家的橄欖球運動,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美式足球。現今世界上,有94個之多的國家流行橄欖球運動,國際最高的組織機構是國際橄欖球理事會,它是由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和威爾士四個國內協會加上新西蘭、澳大利亞和南非三個國外協會所組成的;它的主要任務在於製定橄欖球比賽規則以及橄欖球運動的開展政策。
橄欖球運動特點
橄欖球運動是一項兩隊相互對抗的,劇烈而且又富有欣賞性的球類運動項目。橄欖球比賽時通過運用個人技術的相互配合,以達攻守的目的,他的特點是參加比賽的人數最多,是所有球類項目無法比擬的。一場比賽有30人在場上奔跑爭奪,場麵十分壯觀;其次場地最大、技術複雜、戰術多樣。在比賽中,不僅要求運動員有強壯的體魄,高大的身材,快速的奔跑能力和勇敢頑強的意誌,而且還要求運動員在有對手阻攔的情況下完成複雜的身體接觸的技術動作和戰術配合。它要求運動員要有籃球運動員的手法靈活性和彈跳能力,又要有足球運動員嫻熟踢球腳法的功夫,還要有田徑短跑運動員的快速敏捷的速度。它是一項集籃球、足球、田徑為一體的綜合體育項目,具有很高的趣味性和觀賞性。
經常參加橄欖球運動能有效地發展身體素質,增強體質,提高人體各器官係統的功能。長期參加橄欖球運動,不僅能培養勇敢頑強、機製果斷、堅韌不拔、勇於克服困難、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和集體主義精神,還可以培養高尚的人格、紳士的風度。
橄欖球裝備
美式橄欖球是一項過程極為激烈的比賽,阻擋、攔截與衝撞都是比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也可以說是美式橄欖球的一大特色。為了保護球員的安全,避免因為球員受傷而耽誤球賽,NFL與NCAA都要求所有球員必須“穿戴合適且合法的護具”,才能夠上場打球。
1900年前打美式橄欖球時,球員多半是依照個人需要,隨便在肩膀上或大腿前塞塊布來當墊子,各式千奇百怪的配備都有。隨著比賽規則的演變,各個年代所使用的護具也有所不同。
基本上,每位球員都必須穿戴一整套的護具,從頭到腳共有:
頭盔
由外殼、護麵框及顎帶等部分組成,以降低麵部特別是鼻梁及口部受傷的可能性。
肩胸墊
避免肩膀由於衝撞而導致脫臼,以及保護胸部與肋骨。員必須要按照其角色職務,來選擇合適的肩胸墊。
護肘
特別是在人工草皮的場地上,由於地麵較為堅硬,球員必須配備護肘來避免手肘挫傷。
手套
有些球員習慣帶手套以利接球,或者是在天氣寒冷時保暖用。外接手的手套通常在掌心處有一層粘性橡膠材料,而防守前鋒的手套在每個手指外都有一層厚厚的襯墊來保護手指。
腰胯墊
保護球員的腰、臀及鼠蹊部,抵禦推拉、衝撞、攔截和空中摔倒等等。
腿墊
保護大腿的肌肉,避免被踩傷或其它的傷害。
護膝
與護肘一樣,在人工草皮上特別需要,多半是由厚而有彈性的海綿所製成。
鞋子
球員需要穿著不同的球鞋來適應場地變化。球鞋底部根據場地情況,可以裝上不同類型的硬塑鞋釘。
製服
由球衣和球褲組成,通常是尼龍和彈性物製成的,具有足夠的彈性。每位球員的上衣都必須繡上號碼,胸前的號碼至少要有8吋大(203公分以上),而背後的號碼則要有10吋(254公分)以上,才符合規定。球衣的顏色不得與球的顏色(褐色或棕色)相同。
球
美式橄欖球用球較英式橄欖球略小些,球長11至115英寸,橢圓的長軸為28至285英寸,短軸為2125至215英寸,重14至15英兩。
除此之外,踢球員在開球時還需要一個開球架,多為塑料製成的小三腳架。而裁判們則必須每人攜帶一條黃顏色的手帕,做為“犯規標記”,在有犯規情形時要往犯規發生的地方拋出。
橄欖球運動規則
橄欖球(美式)正式比賽每隊11人。進攻組中合法接球員6人,另外5人為鋒線,負責阻擋掩護。比賽在長方形平坦的場地上進行,比賽場地是由比賽區域和達陣區域組成。比賽區域長約109米,寬約49米,位於球門後的達陣區域長至少有5米長,但至多不能超過22米。
全場比賽時間為一小時,每15分鍾為一節,分上、下兩半時,中場休息5分鍾。下半時開始雙方互換場地。
橄欖球得分方法
1達陣得分(一次達陣得6分)。
2達陣後的射門,即一次達陣得分後,在達陣地點所在的平行於邊線上任意選一點,將球定踢進入橫梁上方球門得1分。
3因對方犯規,罰踢進入橫梁上方球門得3分。上述情況以外的反彈踢進入橫梁上方球門得3分。
橄欖球場地
1場地:邊線,底線外為出界。球門線在達陣區以內,一個控製球隊員在他越過或壓在球門線時判為達陣。
2場地被一條白色182米寬的線沿著界外區域的邊圍繞著。線外或線上都是出界。
3在場地中的兩條白色格子線稱為‘碼線’,它們離最近的邊線212米。
4球門柱必須是單一標準的型號,被塗成亮黃色。球門柱必須是56米寬,頂上的橫杆必須離地3米。門柱頂點延長到至少離橫杆7厘米。每根球門柱頂端縛一根01米到1米長的緞帶。
5場地1097米長488米寬。兩端區91米深。
6全體隊員以及球童必須使用標準身著可識別的統一的服裝。
7所有的俱樂部必須使用標準的邊線標誌。得分線以及邊線標記都必須使用標杆。
8為了避免得分線、邊線等的混淆,球場兩邊的標記以及俱樂部的標識必須得到特派委員的認可。
橄欖球運動技術
橄欖球基本技術
原地傳不轉球(以向左傳球為例)
持球方法:五指自然張開,拇指按在球的最凸部。掌心空出,手指用力夾住球。手腕保持靈活。
動作要領:兩腳左右開立,屈膝降重心。向左側傳球時,腰部先轉向左側注視傳球目標,兩手向後引球,並保持球尖基本與地麵垂直,此時右肩自然向前。然後,右腳蹬地,帶動腰進一步向左側轉,同時腰部用力帶動兩臂先向左後向上擺動。最後通過甩腕、手指向前推球的動作將球傳出。球離手後,雙臂順勢擺動,做跟隨動作。
動作要求:傳球時確認同伴的位置,把球準確的傳向有效的位置,並保持球出手後在空中平穩飛行。
跑動傳不轉球(以向左傳球為例)
持球方法:五指自然張開,拇指按在球的最凸部。掌心空出,手指用力夾住球。手腕保持靈活。
動作要領:身體前傾,降低重心。傳球前頭部轉向接球者方向,右腳蹬地,帶動腰向左側轉,用甩腕、手指推球的動作將球傳出。球出手後,雙臂順勢擺動,做跟隨動作。
動作要求:考慮接球者的跑動速度,傳球有適當提前量。傳球後要降低速度,但不能停止,隨時根據接球者的跑動進行加速,做好下一次傳接球的準備。
動作要求:傳球要掌握好速度、準確性和時機。球出手後保持平穩飛行。不能在跑動過程中停下來再傳球,要在跑動過程中把球傳出。
接球
動作要領:屈膝,上體略前傾,兩眼注視來球。當球傳來時,要兩臂伸出去迎球,手指充分放鬆接觸球。觸球後雙手瞬間用力並回收,將球接牢。
動作要求:身體不能迎球後仰,要保持前傾,兩臂盡量外伸去迎球,一定力爭避免掉球。
原地傳旋轉球(向左側傳球為例)
持球方法:五指自然張開,左手持球的前部與上部,右手持球的後部與下部,掌心要空出,左手大拇指與球的縱軸約成直角,兩臂向前略抬起。
動作要領:兩腳左右開立,屈膝降重心。先向右側引球,此時左手基本伸直,右手肘部架起,兩手保持球體斜向上。然後右腳蹬地,帶動腰向左轉,腰帶動從臂從右向左擺動,當身體基本轉向同伴時,左手大拇指向前向下拔球,右手向前向上揮腕的同時,除大拇指外的其餘四指向前向上拔球。球出手後雙臂向前向上作跟隨動作。
動作要求:球出手後,在空中旋轉平穩,落點準確。手腳用力協調,蹬、轉、擺、甩、拔動作連貫。
跑動傳旋轉球(向左側傳球為例)
持球方法:五指自然張開,拇指按在球的最凸部;掌心空出,手指用力夾住球;手腕保持靈活,肘部架起,跟隨跑的動作左右擺動。傳球前,手做快速調整,略微一錯,成左手持球的前部與上部,右手持球的後部與下部的手法。
動作要領:身體前傾,降低重心。傳球前頭部轉向接球者方向,右腳蹬地發力,帶動腰向左側轉,用擺臂、甩腕、兩手手指拔動球的動作將球傳出。球出手後,雙臂繼續自然擺動,做跟隨動作。
動作要求:傳球要掌握好速度、要注意準確性和時機。手腳要協調用力,球出手後保持平穩旋轉飛行,不能在跑動過程中停下來再傳球,要在跑動過程中把球傳出。
傳地上球
動作要領:左腳向球側前方踏出,俯身用右手去抄球,球離地後左手扶球,右腳蹬地,右手向前向上揮腕,大拇指之外的其餘四指發力拔動將球傳出,身體向前順勢魚躍而出。
動作要求:球出手後,空中旋轉平穩,落點準。踏上、俯身、抄球、蹬地、出手連貫。
反彈踢(以右腳踢球為例)
動作要領:雙手手指指向體前,掌心空出持球。踢球時左腳向前跨出,把球落下,落下時球要略向踢球者一側傾斜,使球落地後向踢球者方向彈起。在球彈起的瞬間右腳腳腕伸直,用腳尖或腳背踢球。
動作要求:球踢出後在空中要以球的短軸為軸旋轉並具備一定的高度。
持球跑
持球方法:持球有雙手持球與單手持球兩種。雙手持球便於和傳球結合,單手持球便於加速。雙手持球時,五指自然張開,拇指按在球的最凸部;掌心空出,手指用力夾住球;手腕上翻,肘部架起持球於體前,跟隨跑的動作左右擺動。單手持球有縱向和橫向兩種抱球方式。單手持球要用手、手臂及胸把球牢牢地抱住。
動作方法:
(1)迂回跑:迂回跑是在持球跑動的過程中,當防守隊員由正麵或斜側麵阻截時,利用弧形跑動擺脫對手的方法。注意要掌握好與對手的距離,過於接近對手,容易被阻截。以向右迂回跑為例:重心放低身體前傾向前跑動,當對手從正麵接近時,眼睛看左側,把對手的注意力吸引過去;左腳內側用力蹬地向右轉身,左腳交叉到右腳前,呈弧線加速跑開。
(2)變向跑:利用橫向跨步身體左右晃動,突破對手的方法。以向右變向為例,身體放低,以小步幅快動作接近對手後,向左跨步吸引對方,然後左側腳內側用力橫向蹬地,重心移到右邊向右加速擺脫對手。
(3)變速跑:通過速度或步幅的改變,來擺脫對手的方法。接近對手時先放慢速度,在對手也放慢速度時,瞬間加速以擺脫對手。一般與迂回跑結合。
橄欖球運動技巧
手、臂和身體的使用
1進攻方任何球員都不能協助跑鋒,除了幫跑鋒阻擋對方球員之外。不允許連鎖掩護阻擋。
2跑鋒可以用手和臂阻擋開對方球員,但是進攻方其他任何球員在阻擋時都不能用手和臂抓和推,及用身體的任何部位圍對方球員。可用手(張開或合攏)向前戳向對方球員的身軀上或外(作為最初接觸),但該名阻擋者必須立即把手從對方球員身軀上收回。
注意:合格阻擋:阻擋者戳向防守方球員身軀上的手在防守方球員身軀上滑動是合法的(如果阻擋者立即把該(雙)手收回的話)。阻擋者用(雙)手和(雙)臂圍繞防守方球員,即鉤防守方球員,被認為非法,裁判可判“非法拉扯”犯規。
阻擋者不能用手和臂從後麵推對方球員、吊在對方球員上或環抱對方球員(當該動作限製了對方球員的移動時)。
3接觸對方球員時,雙手不能戳向他的頸部、臉部和頭部。
注意:對方球員的身軀的定義是,對方球員頸部以下的身體部分。
4防守方球員不能衝撞和拉扯對方球員(跑鋒除外)。另外,他隻能在以下情況下使用手、臂和身體:
(1)防守、保護自己免除對方球員的阻擋。
例外:合法接球員隻在發球線5碼外被認為是阻擋球員,除非該球員在接到發球後明確表示不再進一步傳球。在該5碼區,防守方球員可以驅逐在他前麵的合法接球員。防守方球員在5碼區內允許連續不斷的接觸接球員。防守方球員不能用手和臂從後麵推合法接球員、吊在合法接球員上或環抱合法接球員(當該動作限製了合法接球員的移動時)。在5碼區的限製範圍外,防守方球員隻有當在防禦保護自己免受對方接球員的迫近的接觸時可以使用手和臂。如果該名防守球員采取這樣的反應動作,那麼他就不能接觸想取道規避他的接球手。
(2)在發球線上推或拉對方球員出位。
(3)確實想要抓住或衝撞跑鋒。
(4)為合法奪回漏接球而推或拉對方球員。
(5)在對一個對方球員(合法傳球接球員除外)的合法阻攔中。
(6)當對合法傳球接球員在其腰以上部位合法阻擋時。
例外:當合法接球員在守衛2碼的範圍內排陣時,無論在線上或立即在線後,都可以對其腰部以下部位進行阻擋(在發球線上或在發球線後)。當合法接球員越過線後就不能阻擋合法接球員腰部以下部位(非法阻擋)。
注意:一旦四分衛交遞球或長遞球給跑鋒,或者四分衛離開護遞區,球不是在空中時,針對防守方球員對進攻方接球員的非法驅逐和非法阻擋的限製就失效。
5防守方球員不能用手掌接觸對方球員肩膀以上部位,除非是把對方球員擋開線外(在任何一個接觸中隻有當這種擋開動作不是針對同一個進攻方球員的重複動作時才被允許)。在其他情況下,隻有在為了合法得球的情況下才能用手掌擋開或推開對方球員的頭部、頸部或者臉部。
6可對任何一名假裝持球或假裝接受傳球的進攻方球員衝撞(在該名進攻方球員越過常規阻擋線之間的發球線時)。
7如果進攻方球員在大守衛2碼外的地方排陣,或者進攻方球員(在發球線上)處在守衛區,隨後移至離大守衛2碼以外的地方,那麼他不能擒抱對方球員的任何部位,他也不能接觸對方球員腰部以下的部位(當該名阻擋者向球移動或者在線兩邊5碼的區域內接觸時)。
8隻要不是傳球阻擋、合法接球阻擋或者非必要粗野,那麼雙方任何一名球員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阻擋。
9在以下情況下球員不能揮擊:
(1)在任何一個達陣區內,球員不能把漏接球揮擊向對方球門線或揮擊向任何方向。
(2)球員在控球時不能揮擊。
注意:如果就防守方球員在控球時是掠球還是擊球存在疑問,裁判可判該動作合法(掠球)。
例外:雙方球員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向任何方向擊和擦/觸向前或向後傳球,或使向前或向後傳球轉向。
注意:飛行中的傳球如果被控製或接住,那麼該球隻能向後扔,如果該球向前扔那就被認為是非法擊球。
10任何一名球員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故意踢球,淩空踢球、拋踢球或定位踢球除外。
向前傳球
1任何一名合法接球員都可以接觸或接住向前傳球。防守方所有球員都是合法接球員。進攻方的合法接球員是線上的任何球員(中衛、守衛和大守衛除外),或者開球時開球線1碼後的球員。采用T型球陣時,四分衛不能接爭球時的向前傳球。
例外:當該向前傳球被一名合法接球員接觸後,T型球陣四分衛接球就是合法的。
2進攻方爭球時隻能作一次向前傳球(否則失5碼)。
3傳球員必須在他的發球線後(否則失去該次進攻機會和失5碼,從傳球點開始執行)。
4任何一名進攻方合法接球員都可以接向前傳球。如果一個傳球先被一名進攻方合法接球員接觸然後被第二名進攻方合法接球員接觸或接住,那麼這個傳球就被認為完成。一旦一個傳球被一名進攻方合法接球員或任何一名防守方球員接觸,則所有進攻方球員都成為合法接球員。
5關於向前傳球和非合法接球員的規則如下:
(1)如果球被一名非合法接球員在其線上或線後意外接觸,失5碼。
(2)如果非合法接球員非法在前場,失5碼。
(3)如果非合法接球員(故意或意外)在線外接觸或接住球,失5碼。
6一開始控製一個傳球並保持控球的球員將獲得這次控球權(即使對方球員後來與其聯合控球也是如此)。
7如果發生下列情況,則任何一個向前傳球不完全,成為死球:
(1)傳球觸地或出界。
(2)傳球碰到任何一方的球門柱或橫杆。
8當握有控球權時,接球員明顯控有該傳球並在界內雙腳觸地,則該向前傳球被認為完全。當接球員本應在界內雙腳觸地但卻被帶動或推出界外(然而同時保持控球),則該傳球被認為是界外完全。
9在第四檔進攻中,傳球失誤則會失去發球線進攻機會。
10在完成一個傳球前,如果防守方球員犯規,則罰防守方15碼(從成為死球的點開始計算)。
11在完成一個傳球前,如果進攻方球員犯規,則罰進攻方15碼(從先前的發球線開始算起)。
爭球中踢球
1踢球時必須在線後有效。
2踢空球或是沒有打中,或是打在門柱上成死球。
3踢球時,隻有端位的球員允許在球踢出前走過線。例外:在開球時作為合理接球者,在列隊中或是在線後移動中,在端位隊員以外1碼,或明顯在其例外,在開球後代替端位球員進場。所有其它踢球方球員保持在原地直到球踢出。
4踢空球被阻截,沒有超過爭球線,可以重踢,另一方向前。如果在第四次倒地時踢空球,進攻方重踢球時,必須在第一次落地時完成所需的碼數以保持占球權。
5踢球方即使在重踢後越過爭球線也不能前進,隻是擁有球。
6接收方不或跑近踢球隊員當他在線後踢球時,除非:
(1)意外爭奪中他碰了球;
(2)踢球者自己所引起的;
(3)在快速踢出時,或在線後跑動後踢球,或重踢後球落在場地上,在開球後球失落地時;
(4)防守方阻礙了踢球者。
7如果踢球方想在球落於對方5碼線上或裏麵,帶球近端區,成為回陣。
8在前麵的點上(爭球線)踢懸空球是犯規。除了違規接觸,合理截球,合理截球信號失效,或個人犯規(合理抓人信號後阻截)。
9當踢懸空球或射門後當空中或在地上滾動時,接球隊員犯規,接球隊員將在接球完成後被判罰。但可以保留控球權。
10防守隊員跳起或是站在隊員身上,或由隊員舉起或用於撐在隊員身上以增加高度來阻止踢球是犯規行動(罰15碼)。
11懸空球仍舊為懸空球直到判為死球或被另一方占有。
12踢懸空球一方的球員可使球落在場地任何位置。但這是不合法觸球(有效時間外和接收者的球在不合法接觸)。這個犯規不被接球員在觸地過程中的犯規抵觸。
合理接球
1當球在空中飛時,接球者應伸直單臂過頭頂左右擺動。(不能做出正確姿勢:球在標誌後5碼)注:接球者舉手遮陽隻要不超過頭盔是允許的。
2對抗者不能阻擋合理接拿者的球和他的路線。犯規:罰15碼,接球者得分
3發出接球信號者:不一定要接球,然而如果他發了信號,隻有在球碰到了球員,他才能阻止或和踢球隊員接觸。犯規者:罰爭15碼。
4如果球在空中時被踢球隊員擊落或接觸,接球信號就終止,踢球的規則就生效。
5任何接球員的過度前進就是延遲比賽。在成為死球處沒有過度前進的特別距離,如果球員是合理暫停,不犯規。不合理的罰5碼。
6球在運動中並且接球方得分時間到,接球方可選擇延長一次擊球。但不能用發球區。
橄欖球運動戰術
觸式橄欖球進攻戰術
在觸式橄欖球比賽中因為持球隊員不能通過身體衝撞的形式來突破對手的防守,而要盡量避免被防守隊員觸及,所以,要通過積極快速的跑動,和有效、合理的傳球配合來打亂對手的防守陣線,找出對手防守的空隙進行突破,從而達陣得分。所以在進攻配合跑位上,應以為同伴創造較為廣闊的突破空間為原則。因此在觸式橄欖球比賽中,持球隊員選擇突破路線時,應向自己的外則跑動,即向遠離同伴的方向跑動,以吸引防守者也向外側跑動。當進攻隊員全這樣做時,最後一名隊員麵前的防守就會比較鬆動,他就可以利用這一空隙來實施自己的突破了。
橄欖球防守原則
橄欖球防守最重要的原則是對位防守和有球逼、無球鬆的原則。在防守時要求防守隊員站位要成一條直線,相互之間的的間距要保持好,決不能使對手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麵,根據自己隊員的防守能力和對方隊員的進攻能力,確保進行一對一防守,或二對一、三對一防守。當進攻隊員持球時相鄰的防守隊員要對持球隊員對麵的本方防守隊員進行支援,形成對有球隊員的防守壓力,不給對手輕易向前推進和有意識傳球與突破的機會。一定要確保所有防守隊員協同作戰。
圍繞傳球戰術
這是指持球隊員傳球後,立即變向加速從接球隊友的身後進行側向跑動,並接隊友回傳球進行突破的方法。這個戰術的有效性取決於隊員之間傳球時機的把握,和接回傳球隊員的起動與奔跑速度。一般安排速度快、突破能力強的隊員來做圍繞。圍繞後其它隊員要跟近支援。
隔位傳球戰術
這是指進攻隊員不是進行通常的依次傳球,而是隔過一個隊員的傳球。這一戰術一般在對方出現防守漏洞,而隔位的隊員個人突破能力較強時,比較容易成功。
橄欖球運動訓練
橄欖球四分衛技術訓練
四分衛是球隊的核心,他負責在比賽中組織每一次進攻和防守,貫徹教練的戰術意圖。所以四分衛不但要有精湛的傳球技術,還要具備聰明的頭腦、出色的領導能力、穩定的心理素質、麵對困難時隨機應變的能力。可以說,四分衛是一場比賽成敗的關鍵。
四分衛技術要點
持球手型
正手握於球的中後部;五指自然張開放在球的縫合線處;手掌心空出。
預備姿勢
持球於胸部;兩腳自然開立,兩膝微屈,左肩對準傳球方向(以右手傳球為例);眼睛注視傳球目標。
引球
抬肘引球至頭部後上方;大臂與地麵平行。
發力
向前上一步,腳尖指向傳球方向;蹬地、轉髖、肘關節領先帶動小臂發力同時腕關節轉動將球傳出。
結束
將球傳出後,右手自然落在左腿大腿處。
單膝跪地傳球訓練
目的:強迫四分衛在不借助下肢的情況下,依靠手臂和轉體的力量將球傳出,培養正確的傳球動作。
方法:兩名四分衛相距5~8碼,右膝跪地(以右手傳球為例),身體正麵相對相互傳球。
要點:引球至頭部後上方,左肩對準傳球方向,借助身體轉動和手臂鞭打的力量將球傳出,注意不要力量過大而導致動作變形,要盡可能傳出平穩旋轉的好球。
正麵傳球訓練
目的:培養正確的傳球動作,體會身體扭轉對傳球的幫助。
方法:兩名四分衛相距5~8碼正麵麵對相互傳球。
要點:兩腳開立略窄於肩,兩人麵對麵站立,借助身體轉動和手臂鞭打的力量將球傳出,注意兩腳不要隨身體轉動,要盡可能傳出平穩旋轉的好球,與單膝跪地傳球相比,可以適當加大傳球的力量。
正規傳球訓練
目的:練習四分衛在實戰中傳球的技術動作。
方法:兩名四分衛相距10碼,進行原地傳球、後撤三步傳球、後撤五步傳球。
要點:傳球時,身體側對傳球方向,兩腳開立略窄於肩,注意傳出的球要速度快、旋轉強、路線直,不要傳出帶有弧線的球。
弧線吊球訓練
目的:讓四分衛掌握另一種在實戰中非常重要的吊過防守人的傳球方法。
方法:兩名四分衛相距15碼站立,在兩人中間設一個防守人或障礙物,四分衛要把球吊過防守人或障礙物,傳到另一名四分衛的手中。
要點:傳球時身體稍後仰,球出手時與地麵有一定的角度,保證球的旋轉和落點的準確。
四分衛視野練習
目的:練習四分衛廣闊的視野,提高在比賽中尋找傳球機會的能力。
方法:畫出一塊10碼×10碼的正方形區域,四分衛與三個外接手站在正方形的四個頂點上,教練員站在四分衛身後,在四分衛做好傳球準備後,教練員用手指向其中一個外接手,此時該外接手做出接球動作,四分衛要盡可能快地發現機會,並把球準確地傳到外接手的手中。
要點:四分衛傳球時,腳尖應該指向傳球方向。
英式和美式橄欖球
英式橄欖球
球場
球場長160碼、寬75碼,球場兩端各設一球門線,兩條球門線之間距離110碼,球門線後麵各有深25碼的得分區。球門線正中設有一個18英尺高、6英寸寬的球門,球門根木離地10英尺。
球門
英式橄欖球的球門像一個大寫的英文字母H,兩個門柱相距56米,在離地3米處有一個橫梁。射門時,球隻有通過兩個門柱之間,而且飛躍橫梁,進球才算有效。
英式橄欖球
橄欖球呈橢圓形,似橄欖,由皮革製成,內裝橡皮球膽,充氣至一定氣壓。聯合會比賽用球長10英寸至11英寸,短袖23至24英寸,重量為13英兩至15英兩。聯盟比賽用球比聯合會用球略大。
英式橄欖球的球隊
英式橄欖球比賽時兩隊的人數為兩種。參加聯合會比賽的兩隊隊員各為15人,參加聰盟比賽的各隊則是13人。英式橄欖球的隊員服裝運動員在比賽中一般不戴護具,隻穿長袖運動衫、短褲、長統襪、護脛和釘柱鞋。
比賽規則
英式橄欖球可分為兩大陣營:聯合會式橄欖球和聯盟式橄欖球,一般意義上的英式橄欖球是指聯合會式橄欖球。
進行一場英式橄欖球比賽需要80分鍾,隻有上下兩個半場,半場之間休息10分鍾。每隊有15個參賽隊員,前鋒8個、後衛7個。
觸地得分是橄欖球中得分最高的方式:當進攻隊員攻入防守方的得分區內持球觸地,“達陣”得5分。
除了達陣是用手得分,其它的3種得分方式追加射門,罰踢射門,落踢射門,都是要靠腳來射門得分的。追加射門,進球得2分;罰踢射門,進球得3分;落踢射門,進球得3分。
比賽結束時,以得分多的隊獲勝。
1開球:比賽開始或得分後,按規則踢出的第一個球。英式橄欖球開球規定為:每半場開始,由開球隊員在中線中點處作定踢;一方得分後,由另一方在中線中點處或在該點後方作落踢。開球方的隊員必須站在球的後方,對方隊員必須站在本方半場的10米線後,所踢出的球要越過對方的10米線。美式橄欖球開球規定為:每節開始或得分後,由開球方在場內本方32米中點上開球。可采用定踢或落踢。同隊隊員隻能站在球的後方,對方隊員必須站在離球305米遠處,所踢出的球必須超過305米距離。
2越位:指隊員處在不可參與比賽而且容易犯規的位置上。英式橄欖球比賽判定越位的規則是:在比賽的一般狀態下中,無球的進攻隊員處在帶球者或踢球者的前方即為越位;在司克欄、冒爾、勒克以及爭邊球時,隊員若逗留或前進到特定的越位線前麵時即為越位,判給對方一次罰踢。美式橄欖球比賽判定越位的規則是:每次對陣進攻,當球放在地上時,任何隊員隻要越過爭球線,即為越位;踢任意球時,同隊隊員超過限製線也為越位,判犯規隊後退1525米。
3得分:隊員在對方得分區內持球觸地,或隊員射門時球從球門架橫木之上及兩球門柱之間穿過即為得分。英式橄欖球得分的形式為:持球觸地得5分,稱作達陣。達陣後,得分隊還可以在通過達陣點與球門線垂直的假想線上定踢射門一次,射中得2分;因一方犯規而獲得的罰踢射門以及在比賽進行中的落踢射門,射中得3分。美式橄欖球得分的形式為:持球觸地達陣得6分;達陣後定踢射門,射中得1分;比賽進行中射中得3分;在對方得分區內,把對方逼成死球,算作安全得分,得2分。
4罰踢:英式橄欖球運動比賽規則。指發生犯規後給予不犯規隊的一種踢球。可采用任何一種踢球形式。可將球踢向任何方向,或將球踢出後再去獲得球。還可向裁判員表示將罰踢改為攻踢球門。但射門必須采用定踢或落踢的形式。罰踢時,同隊隊員必須在球的後方,對方隊員必須退到離球10米遠且平行於球門線的地方或球門線上。
美式橄欖球
簡介
美式橄欖球或美式足球源自英式橄欖球,是橄欖球運動的一種。十九世紀中葉,美國東部經常舉行一種類似足球的比賽,參賽者隻要把球踢過對方的得分線即得分。參賽球隊隊員多達30人,有時更多。由於這種美式橄欖球最初隻許用腳踢,故取名FOOTBALL,即足球之意,沿用至今,現在有人仍把這種橄欖球稱為美式足球。橄欖球傳入美國後,人們把規則改變,包括改為可以向前傳球。由於球賽中往往會與對方球員有身體衝撞,因此球員需穿保護衣及頭盔出賽。
美式足球是美國流行的競賽運動。這運動的目的是要把球帶到對手的“達陣區”得分,主要用持球或拋球兩種方式。得分方法有多種,包括持球越過底線,拋球到在底線後的隊友,或把直放在地上的球踢過兩枝門柱中間,又叫射門。比賽時間完時得分較多的一隊勝出。
競賽的發展
美式足球及(英式)足球均從英國在十九世紀中期流行的各種足球類運動的玩法中演變而成。其中,美式足球是由英國的橄欖球直接演變過來的。
橄欖球最初由英國陸軍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的McGill大學比賽時傳入北美洲。加拿大式足球及美式足球就從這裏開始演變過來。
美國的大學帶動美式足球的增長。第一場校際足球賽於1869年十一月六日,由新澤西的羅格斯大學對普林斯頓大學。比賽最後由羅格斯以六比四擊敗普林斯頓,盡管那場由廿五人互相對壘的類似橄欖球比賽跟現代的美式足球沒太多相像的地方。
現代美式足球的型式在1874年哈佛大學對蒙特利爾McGill大學的三場係列賽中發展起來。McGill當時玩橄欖球式足球,而哈佛則采用較近似(英式)足球的波士頓式。由於沒有統一的球例,所以兩隊輪流以自己的球例比賽,以示公平。哈佛的球員喜歡橄欖球球例中的帶球跑動,於是於1875年說服耶魯大學以橄欖球球例作為他們兩隊比賽時用的球例。1876年,耶魯、哈佛、普林斯頓及哥倫比亞大學以橄欖球球例組成了校際足球協會,但得分球例則稍作改動。
1880年,坎普引進了攻防線來取代橄欖球的並列。規定每方隊員11人,其中後衛4人、前鋒7人,有替補隊員。比賽分4節,每節15分鍾,第1、2節之間和第3、4節之間,各休息2分鍾,第2、3節之間休息20分鍾。比賽在長120碼、寬160英尺的場地上進行。端線前10碼處各設一球門線,兩條球門線之間距離為100碼,球門設於端線正中,體製與英式橄欖球相同。美式橄欖球用球較英式橄欖球略小些,球長11至115英寸,橢圓的長軸為28至285英寸,短軸為2125至215英寸,重14至15英兩。比賽時,隊員帶球至對方球門前的得分區觸地得6分;還可以再踢一次定位球,如踢出的定位球越過對方球門橫木,還可以再得1分,其它情況射門均得3分;持球隊員被守方擠出端線,守方得2分。當帶球隊員4次被對方摔倒而未能前進10碼時,改由對方並列開球。
1882年,為了製止普林斯頓及耶魯大學用“控球但不嚐試得分”的拖延策略,有限進攻機會的球例被開始應用。1883年,在坎普的建議下,場上球員的數目被減至十一人,同時坎普亦規範了七人進攻線、一位四分衛、兩位中衛及一位後衛的排陣。
在1895年9月3日,在賓夕法尼亞洲的拉特羅布舉行了第一場職業美式足球賽,由拉特羅布青年會對珍妮特體育俱樂部。結果由拉特羅布青年會以十二比零勝出。
到了1890年代,連環進攻陣式,如飛行楔以及隊友把控球的球員強行向前拖動都令美式足球非常危險。盡管采取了對飛行楔陣式的限製,以及推行了其它的預防措施,在一九零五年仍然有十八位球員於比賽中受傷死亡。當時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向大學表示,比賽一定要變得更安全。為了迫使大學重視他的憂慮,羅斯福威脅會迫令國會通過令打美式足球成為聯邦罪行。
1906年,兩個原為對立的組織校際規則委員會及大專體育協會在紐約會麵,它們最終同意幾項令美式足球更安全的新球例,包括在攻防線之間設置中立區,以及每隊都要有至少六名球員於攻防線列陣。但最重要的改革首推將向前傳球(拋傳)合法化。這球例在當時是極具爭議性的,而且被純粹派們所嘲諷。為了令球員們於比賽時較為分散,坎普提議把球場擴闊;但與會的哈佛大學代表指他們新建成的哈佛球場沒有擴建的空間,因此采用了拋傳提議。這球例亦建立了美式足球跟其它同由橄欖球演變出來的足球類運動的分別之處。
1910年,在更多的死亡個案後,連環進攻陣式被禁止了。1912年,球場的長闊被改至現在的尺寸,達陣的得分增至六分,以及每次進攻加入第四次進攻機會。此時,比賽已改革到現代美式足球的模樣了。
美國大專院校橄欖球運動開展早,人才輩出,1876年,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和哥倫比亞四所大學組成了美國第一個大專院校橄欖球聯盟。現在,美國六百多所大專院校橄欖球隊分屬60個橄欖球聯盟。
美國職業橄欖球運動興起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參賽者一場比賽可掙得600美元。在金錢引誘下,許多大專院校主力隊員畢業後便進入職業隊。現在,各職業隊隊員不得參加業餘隊比賽。目前,各職業隊組織都歸屬在全國橄欖球聯盟。該聯盟下屬一些聯合會和賽區,各賽區獲勝者爭奪全國職業橄欖球賽冠軍。
流行程度
自1960年代,美式足球在美國已經超越籃球成為最受喜愛的運動項目。由32支球隊所組成的美國橄欖球聯盟是最受歡迎也是美國目前唯一的主要職業橄欖球聯盟。其冠軍賽超級杯擁有超過一半美國家庭的電視收視率,同時全世界有超過150個國家電視轉播這場比賽。超級杯星期天已經成為年度大戲,其舉辦時間介於一月底二月初之間。該賽事同時也是全美國收視率最高的電視體育節目。
大學足球賽亦十分流行,在沒有擁有美國橄欖球聯盟球隊的地方尤其叫座。一些大學的球場擁有超過十萬個座位,而且經常售罄所有門票。就算是高中學校的球賽亦常有吸引超過一萬名觀眾入場;當中以美式足球最受歡迎的地方,如德州、俄亥俄州、佛羅裏達州、喬治亞州等尤為常見。而在許多美國的小城市,秋季每周所舉辦的的大學與高中美式足球賽事以及伴隨一起的樂儀隊與拉拉隊表演已融入成為當地重要文化特色之一。
在美國以外,隻有歐洲亦有一個由六支球隊組成的歐洲美式橄欖球聯盟。在其它地方如日本、澳洲、墨西哥等,美式足球亦有流行,但隻限於業餘賽事。
比賽規則
1目標:美式足球的比賽目標是將橄欖球推進至對手的達陣區。同時在比賽規定時間內取得較對手更多的分數。
2場地與球員:美式足球場通常被昵稱為烤肉架,因為球場上標示線的樣式讓球場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可以幫助食物放在火上烤的架子。比賽是在一個120碼(110公尺)長、531/3碼(49公尺)寬的球場上進行比賽。較長的邊界稱為邊線,較短的邊界稱為底線。底線旁邊的標示線稱為得分線,彼此得分線之間的距離為100碼。得分的區域位於底線與得分線之間10碼寬的區域,稱為達陣區。球場上每5碼距離標劃一條分碼線,每10碼距離標示數字直到50碼線,或稱為中場區。在球場中間兩側劃有兩條標示線平行兩側邊線,稱為碼標線。任何球員都必須在碼標在線或之間進行發球。達陣區底部架設兩根球門柱,彼此間隔185碼。球門柱由一根橫杆連結在一起,橫杆距離地麵高度為10碼。成功的射門,球必須穿越橫杆之上與兩根球門柱之間。比賽時,雙方分別派出11位球員上場比賽。然而比賽進行時,可以隨時更換場上部分甚至全部的球員。結果,每個球員皆有專屬的任務,而球隊中全部53名球員皆會在每場比賽中被派出場比賽。因此,球隊將球員們分成三種隊員屬性,分別為進攻隊員、防守隊員與特別隊員。
3比賽時間:一場標準的比賽進行四節,每節15分鍾的比賽(中學比賽每節為12分鍾)以及包含第二、三節之間的中場休息。比賽進行在一些情況會暫停計時,因此比賽時間往往超出規定時間很多達三個多小時之久。如果四節比賽後,雙方同分,比賽將會延長15分鍾,采先得分者獲勝的規則。若仍無人得分,比賽結果以平手計。大學比賽的延長賽規定更為繁複與不同。
4進攻方法:美式橄欖球進攻法法與六人橄欖球相似。持球的一隊(進攻一方)有四次進攻機會向前(防守方的達陣區)推進十碼,每次機會稱為一個向下。當進攻一方成功在四次內累積推進了十碼,便可再次獲得繼續進攻的四次機會。如果進攻一方在四次機會內都不能向前移動十碼,便要把球交給對方。
除了在開場、半場開球及得分後重新開球以外,每次進攻時,都要以相同的並列開球方式開始:進攻及防守球員在開球線的前後兩邊排列,麵向對方。其中一位進攻球員中鋒在兩腿之間把球向後傳給隊友,通常這位接球隊友是四分衛。
進攻一方有兩種方法推進:
持著球向前跑,稱為跑陣。
把球拋給隊友,稱為傳球。向前傳球是美式橄欖球的特點。進攻一方在每次進攻機會隻能向前傳球一次,而且必須在開球線以後向前傳。橫向及向後傳不在此限。又別於其它橄欖球,美式足球很少橫傳或後傳。
每次進攻機會在以下的情況下完結,(稱為死球)。球證會吹哨子通知:
持球的人被按倒在地上,或球證認為其前進已被對方球員攔阻。
向前傳的球出界,或在任何人接到之前已觸地,稱為不成功傳球;要把球放回原來開球線,用下一次機會再開始。
持球的隊員帶球出界。
其中一隊得分。
球員及觀眾經常需要知道當時是第幾次進攻,和還有多少碼才會重新再得四次機會。例如:一次進攻前,電視或計分板會寫:第1和第10,即是首次機會,還差十碼。如果一次進攻向前移了三碼,便會變成:2和7,即第二次,還差七碼。
5攻守互易:進攻一方可一路保有球,直至:
進攻隊不能得到新的四次機會。換句話說,進攻一方在四次機會內都未能前進十碼。防守一方可在最後一次進攻完結的地方開始反攻。這種易球稱為營業額上落。
進攻達陣得分,或射門得分。進攻一隊跟著踢開球給對方。
進攻方踢解圍球,方法是進攻隊員把球扔下並在球落地之前將其向前大腳踢走。通常進攻一方如果在前三次機會都未能成攻移前十碼,而該處又未近至可以射門;為免在攻守轉換後讓對方有機會可以在該處開始進攻,便會在第四次機會時使用踢球解圍。
防守方的球員接到進攻方的傳球,稱之為截球。截得對方傳球的防守方球員可以實時向對方底線移動,直至他被按倒,出界,或得分。
進攻方球員把球掉到地上,稱掉球,而又被防守方球員先拿到。與截球一樣,防守方球員拿到對方掉球可以實時反攻,直至被按倒,出界,或得分。進攻方的掉球和被截球統稱為失誤。
進攻的一方嚐試射門失敗。防守一方可在上一次開球處開始進攻(在NFL,是射門處)。如果射球處是底線前二十碼之內,防守一方在二十碼線開始。
進攻一方在自己的底線被按倒,出界,或犯規,稱安全球,安全球較為少見。
6得分:攻守雙方以以下方法得分:
達陣,得6分。當球員持球跑進對方達陣區,或在對方達陣區接到傳球時便是達陣。
達陣之後,得分一隊獲一次追加得分。球會放在對方的三碼線上。得分隊可選擇把球射進門柱之內,加1分;或以跑、傳等方法,再達陣一次,加2分。在大學賽及職業賽中,多數都是以射球加一分。職業賽射入加1分的成功率為94%,大學亦有938%。而加2分的成功率隻有43%左右。若果防守一方成功阻止加2分,並且把球搶到手,並且實時成功達成陣,可得2分。
射門,得3分。方法是把球踢過橫杆之上,及兩條門柱之間。射門時球必須先著地,通常是由一位球員負責把球按在地上。通常當進攻方比較接近底線但又難以達陣時會在第四次進攻機會選擇射門而不是踢解圍球,又或者在時間緊迫無法用其它方式得分時選擇射門得分。
安全球,得2分。這是由防守球員得分。當進攻一方被迫後退至己方的達陣區,然後被按倒或掉球,防守一方得2分。某些進攻方在己方達陣區的犯規也會被判安全球。
7踢開球和任意球:每個半場由踢開球開始。當一隊達陣或射門得分後也進行踢開球。在職業聯盟和大學聯盟的比賽中,踢開球時分別把球放在己方的30碼和35碼線上的開球座上並踢出。對方的接踢手試圖接住來球並盡量向前推進,直至被阻截。然後進攻隊就從他被阻截的地點開始一係列的進攻。如果接踢手不想帶球推進,也可在接球前揮手示意,選擇安全接球。
8犯規:當有犯規發生,犯規方會被判罰。大部分的判罰是把球向犯規方的達陣區退後一定的碼數,一些防守方的犯規會判給進攻方新的四次進攻機會。如果防守方被罰退後的碼數足夠進攻方需要的碼數,進攻方也會自動獲得新的四次進攻。在比賽中發生犯規時裁判會在犯規地點附近扔小黃旗。在比賽停止後,沒有犯規的一方有權選擇接受判罰或接受當時的賽果。舉例來說,當進攻方第一次進攻機會中成功推進了8碼,而同時防守方越位或是提前移動,那麼進攻方可以選擇接受判罰,即向前推進5碼並重新進行第一次進攻(還需推進5碼);或者選擇接受賽果也就是進行第二次進攻(還需推進2碼)。
9常見犯規:
(1)進攻方提前移動:除了在開球線平行移動的一名球員外,進攻方隊員在開球前移動。退後5碼。
(2)越位:在開球時隊員越過了球的位置。退後5碼。相似的犯規有:在開球前接觸對方隊員;越入中立區。
(3)阻擋:一名隊員不公平地用拉球衣,勾人或鏟人的方式妨礙對方有機會的阻截手或接球手。如果進攻方犯規或攻防轉換中,退後10碼;如果防守方犯規,退後5碼和對方自動獲得新的四次進攻機會。
(4)幹擾傳球:當球傳出後,防守隊員推,勾,拉或擊倒進攻方有機會接到傳球的隊員;或接球隊員用同樣的方式對付防守方隊員以避免被對方截球。如果防守方犯規,進攻方獲得在犯規地點的新的四次進攻機會;如果進攻方犯規,退後5碼。如果在傳球前有隊員有類似犯規會被判阻擋或非法接觸。
10球員位置:美式足球有很多有著專門任務的球員位置。在大學聯賽及美國橄欖球聯盟中,大部份球員隻專注於進攻或防守的其中之一。
11進攻組(進攻隊):由五名球員組成的攻擊線負責保護傳球者(通常為四分衛)及阻擋對手來為己方跑手開路。除了中鋒外,其它攻擊線鋒通常不會觸及皮球。
四分衛在大部份進攻中都會接過皮球。他然後可以給球或扔球給跑衛、傳球給外接員、或自己保著球作衝鋒。
跑衛列陣時通常排在四分衛的後麵或旁邊。他們是最擅長於持球衝鋒。他們也能做阻擋、接傳、以及在比較罕見的情況下,將球拋傳給隊友。
外接員在接近邊線地方列陣。他們擅長於接收拋傳。
近端鋒列於攻擊線鋒們側。他們可以像外接員去接傳,也可以像攻擊線鋒們一樣去保護四分衛或為衝鋒球員開路。
以上球員不會在每一次交鋒出場。球隊在每次交鋒可選擇派出多少名外接員、邊鋒及跑衛出場。
12防守組(防守隊):防守線由三至五名在對手的進攻線鋒前列陣的球員組成。他們負責嚐試去在對方跑手衝鋒前或對方四分衛傳球前把他們擒抱。
後衛由三名球員組成(通常為兩名角衛,強衛及遊衛/自由衛各一)。他們負責看守對方的外接員及避免他們成功接傳。有時他們也會衝向對方的四分衛(擒殺對方)。
其餘的防守球員為線衛。他們於防守線及後衛之間列陣,可以選擇衝向對方四分衛或協助看守外接員。
13特別組(特別隊):特別組是指那些負責在踢球時上場的球員們。特別組包括司有專職的球員,例如負責棄踢的棄踢手和負責開球、射門及追加得分射門的踢球手等。
基本戰術
對很多美式足球的球迷來說,最吸引他們的地方就是對賽雙方教練團在場上的博弈。每一隊都有一本兵書,內有幾十到過百款的交鋒策略計謀。這些計謀會指導各球員在那次交鋒中的走位及要做的事。有一些交鋒計謀較為保守,大概隻能攻下對方幾碼而已;有些計謀則有能力攻下對方大量碼數,但相對地自己丟失陣地甚或失控球的機會亦大增。
一般來說,跑陣比傳球較為安全。不過,亦有一些較為保守的傳球及較為冒險的跑陣。為了掩人耳目,有些傳球陣會擺出一款跑陣衝球的樣子,反過來的亦有。美式足球有很多詭計或花招,例如有時會排出踢球的陣型,但又突然嚐試去傳球或持球衝鋒去爭取第一進攻機會。成功的高風險計謀都會看得球迷們興奮不已。當然,如果對手已經洞悉了計謀的話,亦會為球隊帶來不幸的下場。
有說最近似真正行軍打仗的運動就是美式足球。也許就是這原因,美式足球在美國軍人中毫無疑問是最受歡迎的。事實上,美國軍事學院,美國海軍學院及美國空軍學院都有校隊參加美國大學聯賽NCAA的I-A組賽事。其中陸軍及海軍更有著悠久及著明的體育對抗曆史。
評價
1激烈的體能運動:美式足球是一種衝撞型的運動。為了製止攻方向前推進,守方須擒抱攔截持球的對方球員。因此,防守組員會透過身體接觸,在合符球例下把對手攔下。球例列明防守的擒抱者不能踢、打或絆倒對手。防守也不可拉麵罩、用自己的頭盔來攔截、或把對手抱起再摔下。除了這些及另外一些關於過份粗暴攔截的規則外,其它方式的擒抱都視為合法。負責阻擋開路的進攻球員以及要避開阻擋的防守球員有很大的空間及方法去令對方失手。四分衛更經常因視線未能察覺而受到防守球員以極速撞倒。
極多的身體衝擊令美式足球比其它美國流行的隊際運動來得危險。為此,球員們都須穿上很多的特別保護裝備,例如加墊的塑料頭盔、護肩、護臀及護膝。這些護墊是在幾十年前開始推出,而一直以來都在改進中以達到減低球員創傷的目的。
雖然有保護裝備及相關球例去保障安全,然而美式足球的玩法令受傷依然常見。根據美國“國家嚴重體育傷員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廿五名美式足球員,當中大部份為高中生,在二零零零至二零零四年間因美式足球的受傷而死亡。腦震蕩是其中一種常見的傷員。根據“亞利桑那州腦損傷協會”的資料,每年有大約六萬二千名高中生受到腦震蕩。比賽中受傷很常見,甚至偶有死亡的例子。在美國國內的後園、公園的消遣或業餘比賽中,因為沒有合規格的裝備而令受傷風險更高。
有人批評美式足球為一暴力運動。美式足球在跟籃球、(英式)足球及其它美國流行的運動比較起來的確有較多激烈碰撞。擒抱式美式足球在很多的美國校園都被禁止,改為玩用雙手觸碰來取代擒抱的觸碰式美式足球。體育課大多采用這種雙手觸碰式,而課後的學校體育運動則由於可提供合適的裝備及指導而玩擒抱式美式足球。
另外,激烈的身體碰撞及受傷的高風險令美式足球不太能吸引女性。通常女性在肌肉及重量上的不足會令她們比賽時有著較高的危險。而且,須要擒抱攔截的美式足球令強壯的大塊頭及敏捷的球員較有利。過去幾年,NFL球員的平均體重有上升的趨勢。
以上各種因素綜合起來引發的爭論,令美式足球在過去幾十年跟躲避球、摔角、曲棍球及拳擊等同被列為「暴力」運動。批評者指這些運動都側重在身型大小、體力、蠻力,引起小孩子不健康的好勇鬥狠及比賽心理。但亦有人指出體育帶出體育精神--雖然有身體接觸的運動都有一定程度的暴力在內,但它們總是強調技術及戰術而不是它的好戰性。
2麵對的問題:盡管過去九十多年不停地改例(例如禁止“馬軛式擒抱”)令美式足球的受傷率降低,但相對於其它運動之下還是要高。不過,保護裝備已日益改進,例如十九世紀九十年代非必須戴上的皮製頭盔就逐步改至今天的高科技有墊塑料加麵罩頭盔。
較近年則有在職業、大學、甚至高中的美式足球聯賽中掀起了關於使用違禁藥物的爭議的問題。
另一項問題是要玩美式足球花費不非。特別的頭盔、製服、墊子等非得要花幾百美元不可。一般的看法是學校及公眾消遣的足球聯賽需用去很多的財政預算;但大學校際足球(及某程度上的高中校際足球)都能夠靠賣入場門票而獲得利潤。
美式橄欖球聯盟介紹
NFL簡介
NFL是國家橄欖球大聯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的簡稱,中文也可稱之為國家美式足球大聯盟。聯盟中共有32支隊伍,被分為兩大聯合會:美國橄欖球聯合會(簡稱AFC)和國家橄欖球聯合會(簡稱NFC)。每個聯合會有16支隊伍,又分成4個分賽區:東部、南部、西部和北部。每個分賽區有4支隊伍。
NFL常規賽共有十七周,每周一輪,每隻球隊要進行16場比賽,因此每隻球隊都會有一周需要輪空。常規賽從每年的9月中旬開始,到12月底或次年一月初結束。常規賽結束後,各分賽區第一名進入季後賽,共計八支球隊。另外,兩大聯合會除賽區第一以為成績最好的兩隻球隊會拿到外卡,共計四支球隊。季後賽第一輪為外卡賽,每個聯合會成績最好的兩隻非賽區第一球隊對陣成績相對較差的兩個賽區第一。勝者將會和另外兩隻球隊進行聯合會半決賽,而後是聯合會決賽。決出美聯和國聯冠軍之後就是決賽了——超級碗。超級碗在美國體育的影響力幾乎是最大的。每年的超級碗都盛況空前,已經成為一個全美的節日了。超級碗的冠軍就是本年度NFL的王者,會被載入史冊。注:NFL的所有季後賽都是一場定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