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月琴

月琴:我國漢、彝、苗、侗、布依、白和哈尼等族人民共同喜愛的彈弦樂器。曆史久遠,流傳廣泛,音色清脆,常用於獨奏、民間器樂合奏、歌舞、戲曲和說唱音樂伴奏。

月琴是從阮演變而來的樂器。自晉代起就在民間流行,約從唐代起就有月琴之名,取其形圓似月、聲如琴。當時和阮相似,後來逐漸變化,清時月琴就與阮完全不同了,比阮簡化,琴杆變短,音箱呈滿圓形,而且在各族人民中廣泛流傳。

我國的月琴在唐代傳入日本,19世紀3O年代達到最盛時,期,遍及一般人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月琴在日本被禁,戰後才又恢複。

月琴常用於說唱音樂四川清音的伴奏。這種曲藝形式是清乾隆年間由民歌小調發展而成的,深為四川人民所喜愛。解放前,藝人多在茶館坐唱或在街頭即地作場演唱,用琵琶或月琴伴奏,故也稱“唱琵琶”或“唱月琴”。

在台灣,月琴也是最常見的民間傳統樂器,並被廣泛地應用在各種傳統的戲曲音樂中。月琴是我國古老的撥弦樂器,共鳴箱木製圓形,兩麵蒙以桐木皮,形似阮,琴頸較短,音色清脆明亮,因形圓似月而得名。月琴有兩根弦、三根弦、四根弦之分。月琴一般都有四根弦,而台灣月琴通常隻有兩根弦,琴頸也比較長,屬於曆史悠久、製式古老的那一種。

柳琴

柳琴:典型的琵琶類彈撥樂器,外形及構造與琵琶相似,但比琵琶要小,通體長約65厘米,用柳木製作,四弦,形如柳葉,故又名柳葉琴。別名“柳月琴”、“土琵琶”、“金剛腿”等。演奏方法與琵琶類似,隻是右手用撥子彈奏。

柳琴原是流行於魯、皖、蘇一帶的民間樂器,用作柳琴戲、泗洲戲等地方戲曲的伴奏及彈奏簡單歌曲,發音響亮宏大,音色高亢剛勁,富有濃鬱的鄉土氣息。經過長時間的發展,現已發展為獨奏樂器,並常用於民族樂隊中的高音樂器。

最早的柳琴,構造較簡單,隻有兩條絲弦,7個用高梁杆做成的品位,音域很窄,僅有一個半八度,還不便轉調。當時的琴體較大,演奏時有一竹筒套在食指上,用拇指捏緊,靠手腕甩動而撥弦發音,演奏形式別具一格。後以竹套質脆易裂,使用挖空的牛角圓筒代替。

柳琴的演奏特點

柳琴常用來演奏高音區的主旋律,還具有曼陀林的音響效果。

柳琴的演奏技法與琵琶類似。

在民樂隊中,柳琴是彈撥樂器的高音樂器,其音響效果獨特,不易被其他樂器所掩蓋,常用來演奏高音區的主旋律,有時也演奏華麗、技巧性高的華彩樂段。它既適於演奏歡快、對比強烈、節奏鮮明、富有彈性和活潑的曲調,也適於演奏優美、抒情的旋律,在樂隊中能與琵琶、阮、箏和二胡等樂器和諧默契地合作。

柳琴還具有西洋樂器曼陀林的音響效果,它與西洋樂隊合作時更別有風味,在音色上也能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在民間樂隊——常州絲弦中,柳琴能與主奏的笛子密切配合,起到陪襯、增強對比和裝飾作用。在器樂合奏中,有時它還處於領奏地位,能很好地調節音色變化。

演奏柳琴時,奏者端坐,將琴斜置於胸前,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執撥彈奏。琴拔多由賽璐珞片、塑料片或牛角等材料,製成三角形、四邊形或長條形。以用07毫米厚的賽璐珞片製成邊長30毫米的三角形投片為好,有著不掉粉末、軟硬適度、富於彈性、便於控製等優點。還應將拔片每邊的右側磨簿些,以使發音清脆、潔淨。柳琴撥片同拉弦樂器的琴弓一樣重要,對演奏的力度、速度和音色變化有直接關係,道常將撥片的2/3夾於拇指和食指第一關節之間,用露出的1/3彈撥琴弦。

柳琴的演奏技巧,右手有彈、挑、雙彈、雙挑、掃拂和輪奏等,左手有吟弦、打弦、帶弦、推拉弦和泛音等,其指法符號均與琵琶的指法符號相同。柳琴可以演奏各種度數的和音與和弦。自然泛音靈敏清晰、效果良好。它的震音奏法也具特色,強奏時緊張、熱烈;弱奏時安靜、甜美。

鳳凰琴

鳳凰琴:又稱“大正琴”。相傳是日本名古屋人森田伍郎於大正年間創製的樂器。20世紀20年代,大正琴傳入我國,因流行地區的不同,在我國又有“大眾琴”、“和平琴”、“娛樂琴”、“中山琴”和“勝利琴”之稱。

鳳凰琴構造簡單,容易演奏,音色清脆、明亮,可用於獨奏、合奏或為歌舞伴奏,尤其適於一般民間娛樂和彈唱使用。

我國製作鳳凰琴已有50多年曆史。鳳凰琴的品種以弦數分為四弦、五弦、六弦和七弦的四種,從外型分有長方形、兵艦形、有蓋和無蓋的多種式樣。改革後的新品種有用料較少的窄琴頭(不影響琴的共鳴)式、燕尾式、風頭式和吉它式等,造型新穎,色彩豔麗,發音清亮,工藝精細。

鳳凰琴的結構

鳳凰琴由琴身、切音板、鍵板、琴鍵、弦軸和琴弦等部分構成。

鳳凰琴由琴身、切音板、鍵板、琴鍵、弦軸和琴弦等部分構成。

琴身是呈扁長方形的共鳴箱,它由麵板、框板和底板膠合而成。左為琴頭,右為琴尾。麵板尾部中央開有一個圓形音孔,在琴身的頭部裏麵膠有安裝弦軸的硬木,琴腔內膠有支撐框板和馬子的木條和木柱。琴身底部裝有4個琴腳。

切音板是橫膠於麵板中央的木條,按下琴鍵後,能起到控製不同長度的琴弦振動的作用,在切音板的左端嵌有支弦的山口。有的琴在切音板上還鑲有金屬製的音品。

鍵板是按裝琴鍵的木板,表麵多作琴的裝飾用,也有塗上美麗商標圖案的,它的底麵裝有放鍵杆用的線槽板和勾住健杆的彈簧。

琴鍵包括鍵杆和鍵鈕,它們是用金屬片衝壓成型的,每個鍵鈕上鑲有音名,也有的鍵鈕是用塑料製的。琴鍵一般有23或24個,分兩排並列,與鋼琴的黑白鍵相同,一排為基本音鍵,另一排為半音鍵。

弦軸與揚琴的弦釘相似,用細鐵棍經砸方和滾螺紋製成,裝於琴頭處,起好轉調音的作用。

琴弦有4~7根的不等,全部使用鋼絲弦,除裏麵的一條采用纏弦(作低八度和聲弦)外,其餘各弦使用32號細鋼絲。在琴的尾部,有支弦的馬子和控弦的弦勾板。琴的附件有用於擰轉弦軸的琴匙和用以撥弦的拔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