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把握自己——態度決定人生高度(1 / 3)

第八章 把握自己——態度決定人生高度

不論你現在境況如何,隻要你用積極的心態去麵對,就會有雲開日出的時刻。態度決定了你成就的高度,機會要靠自己把握,你所需要的隻是確定自己,相信自己有勇氣和智慧來麵對這個機會。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生命的建築師,人生的成功在於對未來的把握,隻有把握自己,積極地管理和控製好自己,才能提高自己的綜合應對能力。我們要深知,一個人做事態度,決定了他日後成就的高度。無論現實多麼殘酷,無論遭遇什麼磨難,要始終以一顆本真的心來麵對每一天。沒有對自己的把握,人生必將失去平衡;隻有實施控製,人生才能積極發展,平凡的腳步才可以走出偉大的行程。

1.爭做一流,態度決定人生的命運

為了生活中努力發揮自己的作用,熱愛人生吧。

——羅丹【法】

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

——達·芬奇【意大利】

拋下“失敗者心理”

出類拔萃的成功者總是拋棄了消極的思想與疲弱的想象,遠離了失敗者的心理,他們就遠離了失敗本身。

在擁有了積極的態度之後,他們徹底相信積極思考的力量,想象成功,努力工作,於是成為了勝利者和成功者。成功者也在努力的過程中享受了很大的幸福,遠離了生活的失意。

拋下失敗主義,相信積極的力量,這些,你也同樣能做到。

一個集會上,有數百人從各地應邀出席,這些人都在過去一年裏創下了100萬美元以上的優良業績,公司特別舉辦這次集會來褒獎他們。

出席者中有人很幹脆地說:“我獲得成功並不是靠自己,完全是我妻子的功勞。是她把我從失敗者心理中拉出來的。”

站在他身邊的妻子說:“我的丈夫本來就相當優秀,我所做的隻是讓他想起自己真正的能力和形象而已。”

他們給我們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她的丈夫過去總是失敗,他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信心,不相信自己的力量,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有一天,他在早餐時和過去一樣悲觀地發牢騷,妻子認真地反駁道:

“請你聽我說,每天聽你發牢騷我已疲倦了。我了解你,你是個優秀的人,但每次都自己欺騙自己。夠了,我已經厭煩你悲觀的論調了。如果這是事實那我也隻好忍耐,但兩者都是謊言,請你不要再說了。”

丈夫想阻止妻子數落,但妻子還是繼續說下去。

“我的話還沒說完。我是愛你的,我很了解你,也相信你。所以我不準備默默地看著你因為無用的自卑感使自己成為庸才。像個男子漢那樣和自己決戰吧!以後如果你再說消極的話,我一個字也不聽了。”

她一連串地說完這些才停了下來。

她的話打動了丈夫的心。他知道妻子說的是對的。為了不再說消極的話,他不得不改說積極的話。慢慢地,他自然開始做積極的思考,進而開始積極行動了。

努力再努力的結果,他終於獲得了成功,因此他被邀請參加這次集會。他摟著妻子的肩,很榮耀的看著她說:

“是我的妻子讓我放下了失敗者心理。能有一個了解我,能激發我的潛能的妻子,實在是太幸運了。”

一個不相信自己成功的人是不可能擁有成功的,在努力之前,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拋下“失敗者心理”。像這位獲獎者,即使在業績優秀的人得獎時,他表現出了典型的消極心態:“我是不可能得獎的。”這裏說典型,是因為他從來沒有想象過自己成功的樣子。

我們需要的是積極的態度,即使麵對自己的失敗和他人的成功,也要不斷地鼓舞自己的鬥誌。

許多人都喜歡抱怨自己生不逢時,運氣不好,卻對自己擁有的一切視而不見。每個人的成長都要經曆酸甜苦辣。從某種意義上講,人能來到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一種幸運,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則是最大的幸運。

當每個人都在抱怨環境不佳,不斷地給自己注入負麵能量時,又如何能振奮起精神,積極地跨步向前呢?希望就是一盞明燈,可以轉變為生活中的前進力量,在自我激勵中完成自我使命。就像盲人師傅心中有所領悟之後,將“白紙”傳遞給小徒弟一般,我們也看見另一盞“希望”之燈即將燃起,而這才是生命的本意。

你真的認為是環境不佳導致你每天都鬱悶地度日嗎?拋下失敗心理吧,其實,機會一直在你手中,希望也一直在你心中,隻是你一直沒有認真地把它們化為前進的力量而已。

做有主見的人

人雲亦雲是可怕的狀況,我們容易迷失歸來的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一個有主見的人,會明白到底時間背後的真實對錯,洞察事物的發展,明辨是非。

做有主見的人,對眾所周知的想法產生自己的想法;對他人的做法進行仔細認真的留心、觀察、分析、判斷、推理、過濾和吸收,融化成經得起推敲的真知灼見;重新定義你的成就,隻有從“成功”的迷失中走出來,才能認真活好每一天。

有主見的人,可以用心經營一個幸福的家庭,誨人不倦地培育英才,始終如一地孝順尊長,認真盡責地委身工作。試想,擁有獨立的意識,這不也是一種成功嗎?成為有主見的人,認識就會有所升華,當變稚嫩為成熟,變迷茫為執著,升華小愛為大愛時,成功的人生便有了標誌。

須知,不經消化理解,懶惰地全盤接納是不明智的。我們需要謙虛的學習和不倦的思考,向每個人學習才能新陳代謝,吐故納新。

要有主見,就要有“自我”的理念。這種自我可以是一種個性的表現。首先是自我認識上的自由平等,認同自我,不要被現實的摻雜了利益糾葛的差別所迷惑,他人的成功,並不是他們天生就比你能幹,也並不是因為運氣,他們現在的所作所為是否正確,是需要重新審視的。

意誌不堅定的時候,不要給自己找借口,請永遠不要用過去的成就為現在的行為辯護。環境時刻在變化,老經驗解決不了新問題,這種“主見”也需要不斷改進。麵對未來,我們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重新審視一切,是有主見的開始。

有一位教育學家王教授做過這樣一項試驗。10年前,王教授曾要求他的學生毫無順序地進入了一個寬敞的大禮堂,並獨自找個座位坐下。反複幾次後,教授發現有的學生總愛坐前排,有的學生則盲目隨意,四處都坐,還有一些學生似乎特別鍾情於後麵的位置。教授分別記下他們的名字。

10年後,教授對他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愛坐前排的學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兩類學生很多。教授還講到他之所以被很多大型公司視為“人才伯樂”,就是應用了這個結論。教授受托為某公司招聘人才時,總會莫名其妙地讓那些應聘者選座位。教授總結說:“其實,那些應聘者知識實力相差無幾,我哪裏知道誰是千裏馬,我不過知道誰愛坐前排罷了。”

如果一個人總愛坐前排,他比別人更容易成功,那隻是證明了他是一個有主見的人。

不是說一定要搶坐前排,而是說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十分重要。在漫長的人生中,人們一定要有“永爭第一”的精神狀態,才會不斷進步,達到事業的高峰!確實,“永遠都要坐前排”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能激發你一往無前的勇氣和爭創一流的欲望。

一位哲人說過:無論做什麼事情,你的態度決定你的高度。“永遠都要坐前排”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是一種主見,是一種理性的態度,這種態度能激發一往無前的勇氣和爭創一流的精神,從而獲得成功。

20世紀30年代,英國一個不出名的小鎮裏,有一個叫瑪格麗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父親經常向她灌輸這樣的觀點:“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力爭一流,永遠做在別人前麵,而不能落後於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車,你也要永遠坐在前排。”對年幼的孩子來說,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後的年代裏被證明是非常寶貴的。正因為從小就受到父親的“殘酷”教育,才培養了瑪格麗特積極向上的決心和信心。在以後的學習、生活或工作中,她時時牢記父親的教導,總是抱著一往無前的態度和必勝的信念,盡自己最大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爭一流,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著“永遠坐前排”的教導。正因為如此,44年以後,英國乃至整個歐洲政壇出現了一顆耀眼的明星,她就是於1979年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壇長達11年之久、被世界政壇譽為“鐵娘子”的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

如果在周圍的朋友或家人麵前,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對他人有一些益處,這就是一個值得自豪的成就,做一個有主見的人,每一天都盡心竭力地擺正自己,每一天都熱心善良地服務他人。認真思考,重新定義你的願望,讓我們從隨波逐流的迷失中走出來,認真活好自己的每一天。

2.態度決定事業的成敗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司馬遷《史記》

一個聰明人所創造的機會比他所發現的機會更多。

——培根

抓住機遇,做出一番成績

其實機遇什麼時候都沒有錯過你,關鍵在於你有沒有抓住機遇的能力。一個人要成功,必須有好的機遇,所以生活中才常常有些人抱怨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

其實機遇什麼時候都沒有錯過你,關鍵在於你有沒有抓住機遇的能力。有一句格言說得好:“幸運之神會光顧世界上的每一個人,但如果她發現這個人並沒有準備好要迎接她時,她就會從大門裏走進來,然後從窗子裏飛出去。”

有一個人站在山這麵,他盼望著能不能有一條繩索從天而降,讓他抓住繩索蕩到山對麵去。可是呢,終於有一條繩索讓他抓著過去的時候,他的臂力不夠,蕩到山中間抓不住了,人摔下了萬丈深淵。記得在改革初期曾經有很多機關幹部“下海”,有的“下海”沒抓住“魚”淹死了,有的抓住“魚”成功了。

為什麼同樣的機遇,卻是不同的結局?這道理很簡單,機遇隻垂青那些早有準備的頭腦!我們那個年代沒有考大學讀書的機會,但是很多人在心裏沒有放棄,堅持自學,等到恢複高考的時候,一下子“鯉魚跳龍門”了。有的人那時候整天無所事事,後來高考的機遇也同樣給了他,他自己沒有知識的準備隻好放棄了。所以說,如果你糟蹋了你的機遇,隻能是你自己的過錯,怨不得別人。

“千丈崖”卻是個很有名氣的旅遊景點,因為關於它流傳著一個久遠的民間故事:

說的是從前在這座寺院裏,有一個小和尚,每天都愛睡懶覺,住持看他懶惰就想整治整治他,所以每天早晨5點鍾起床的時候,總要第一個叫醒小和尚,然後才吆喝大家起床念經。小和尚覺得自己吃虧了,心裏不滿又不能對住持說出來,隻好在別人念經的時候,他就默默地琢磨這住持為什麼每天都能按時起床,他要是睡不醒我不就能多睡一會兒了嗎?

後來小和尚觀察到,住持的房間旁邊有一個蟋蟀洞,每天蟋蟀早早地一叫喚,住持馬上起床了。他就想出了一個主意,有一天中午他燒了一壺開水,偷偷地把開水倒進蟋蟀洞裏。果然,第二天早上,天都大亮了住持還在睡覺。他終於睡醒後發現蟋蟀不叫了,到那洞口一看,蟋蟀都被燙死了,屍體在水裏漂浮著。他馬上召開全寺大會,大聲問這是誰幹的壞事?小和尚不敢隱瞞了。住持就問小和尚,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小和尚說,你每天都起床最早,又總是第一個招呼我起來,我都撈不著睡懶覺了。住持說好吧,既然是這樣的原因,那我讓你永遠都睡覺吧,你一會兒就到那個千丈崖前跳下去。

師命不敢違抗,小和尚邊走邊哭來到懸崖邊,就是不敢往下跳。這時候有一個人過來了,問:“小施主,你在這兒哭什麼?”小和尚說:“我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燙死了幾隻蟋蟀,被住持處罰從懸崖上跳下去。”這人一聽說:“小施主,你才燙死了幾隻蟋蟀,我今天可是殺了六口豬呢,我的罪孽要比你深重啊!”說完把殺豬刀往地上一放,縱身跳下懸崖去了。且慢,他這邊一跳,那邊空中突然出現了一道彩虹,有一隻仙鶴從天而下,正好把這個人接住了,這個人就趴在仙鶴的身上羽化成仙了。這時候,小和尚才醒悟過來,跳下去就能成仙。他毫不猶豫地縱身也跳下去了,結果,他摔死了。

機會給了你,你沒有抓住;等到沒有機會的時候,你再跳下去就完蛋了。原來,這個住持本身就是個仙人,蟋蟀也是仙人,他們要考驗小和尚是不是一個說老實話的孩子,所以才誘導他去辦這件事,結果小和尚通過了考核,那就讓他成仙吧,把機會給了小和尚。可是小和尚沒敢跳,讓一個屠夫成仙了。就這麼一個名額呀,你機會沒看準,沒抓住,“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你這個時候再後悔和埋怨自己,又能於事何補呢?

關於機遇,我覺得有一句話說得非常透徹:“等待機遇的是愚蠢者;發現機遇而沒有抓住機遇的是懶惰者;發現普通機遇而牢牢抓住,並且將普通機遇變成非同尋常的是智者;在看似沒有機遇卻創造機遇的,是事業的成功者。”

所以,如果說我昨天是因為抓住了一個10分鍾的機遇,從而改變了一個科研項目的命運的話;那麼,在人才輩出的今天,隻要你有眼光去發現機遇,有勇氣去抓住機遇,有智慧去創造機遇,那你不需要10分鍾了——隻需要你瞬間的幾秒鍾,甚至有時候隻需要你向前邁出一步,這一步就可以改變一生!

有一天,在陝西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裏,突然開進了一輛汽車。從車上走下來幾個人,其中一個穿黑皮夾克的中年男子問大家:“你們想不想演電影?誰想演請站出來!”一連問了好幾遍,孩子們都默不作聲。

這時,一個十六七歲的女孩怯怯地站出來說:“我願意演。”她長得並不漂亮,單眼皮,臉蛋紅撲撲的,透出山裏孩子的淳樸和倔強。

“你會唱歌嗎?”中年男子問她。

“會。”女孩大方地回答道。

“那你現在就唱一首。”

“行!”女孩當著眾人麵開口就唱,斷斷續續的,幾乎不成調子。

這時候,她的同學都笑了,她們都認為她的歌唱得不好聽。可是沒想到,那個中年男子卻用手一指:“好,我要選的女演員就是你了!”

她幸運地被大導演張藝謀選中,在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中成功地出任女主角,她的名字叫魏敏芝。

在很多時候機遇是稍縱即逝的,然而大部分人都任隨他溜走。一個本來默默無聞的名字,隻因為邁出的這一步,機遇就讓她很快傳遍了大江南北。機遇不可多得,在看了這個勇敢地向前邁了一步的女孩的故事,我們是不是也想到自己。我們是不是也曾站在那裏傻傻地看著,不敢向前一步。需要這一步的朋友們,相信自己也可以創造機遇,你們再遇到這個場景時,是不是仍然傻傻站在那裏呢。抓住機遇,你才能做出一番成就。

態度改變命運

態度決定一切,有人這樣說,但是一切是指什麼?命運?還是成功?其實不然,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我們的態度是內因,打拚是必要條件。說到性格,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也有人說性格決定成敗,如果說積極的態度是成功的動力,那麼好的性格就是成功的基石!

狂妄的人可以自稱命運的主人,謙卑的人卻甘為命運的奴隸,除此之外還有-種人,他們無視命運,不強求也不接受命運,但不卑怯。走運時,他會抑製自己的好運;倒黴時,他又會調侃自己的厄運。他不低估命運的力量,也不高估命運的價值。也許隻是做命運的朋友是一種更務實的態度。在課堂上,有的人喜歡數學、有的人喜歡語文、有的人喜歡英語,然而當學生們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為什麼偏科時,其實最主要的因素是性格與態度的關係。

但大多數人都隻重視工作能力,念書、學習,取得高學曆,增強工作能力,而重視工作態度的卻少之又少。大多數的工作者缺少正確的工作倫理,對公司、同事、工作本身,是否具有正確的工作態度,成為職場上的最大盲點。

工作態度的重要,可以從工作成就定律中看出。每個人的工作能力絕對不會是零,因此工作成就也會有高低。可是工作態度卻有可能是零,而一旦工作態度不正確,工作態度是零,其工作成就就是零,能力再高也是無用的。甚至因能力強,態度不正確,反而往壞的方向發展,做出對組織、工作、公司有害的事,大多數職場弊案,都是這種人做出來的。

這裏我們要說,態度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決定命運的直接因素並不一定是一個人的態度,但每個人對待事物的態度肯定會間接影響到一個人。要想改變命運,先改變自己對生活的態度。

這個經由思想塑造命運的模式,其實就是創造生命的過程。時時留意撒播在意識花園裏的創意種子,因為這些種子將會萌生你未來的人生經驗。每個人都是萬物之靈,在物質世界汲取人生經驗。這是一本極具價值的人生指南讀物。它能迅速提高你對生活的感知,並幫助你確立和提升自己的人生定位,使你能在正確態度的指引下昂首奮進。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往往使我們的人生化平淡為神奇,我們的態度將決定我們的習慣,也將決定我們的命運,因此我們要不斷向自我挑戰。我們需要在生活的磨礪中不斷改造自我,成為生活的強者。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命運,但每個人都可以演繹自己的輝煌,其中的關鍵點就在於你的生活態度。

保持一個態度。當我們在餐廳裏吃飯時,服務員的態度很重要;當我們享受生活時,追求、熱愛生活的態度很重要;當我們困窘時,保持希望的態度,終將會帶我走向黎明;當我們成功時,保持永不驕傲的態度很重要;當我們失敗時,保持永遠對成功有希望的態度很重要……

態度決定一切,人生需要一個良好的態度,它可以改變人的一生,也可以破壞人的一生。

英國報紙曾刊登了一張英皇室查爾斯王子與一位街頭遊民合影的照片。這是一段戲劇性的相逢!原來,查爾斯王子在寒冷的冬天拜訪倫敦窮人時,意外遇見了以前的校友。這位遊民克魯伯·哈魯多說:“殿下,我們曾經就讀同一所學校。”王子反問,在什麼時候?他說,在山丘小屋的高等小學,兩人還曾經互相取笑彼此的大耳朵。

王子的同學淪落街頭,這是一段無奈的人生巧遇。曾經,克魯伯·哈魯多出身於金融世家、就讀貴族學校,後來成為作家。老天爺送給他兩把金鑰匙——“家世”與“學曆”,讓他可以很快進入成功者俱樂部。但是,在兩度婚姻失敗後,克魯伯開始酗酒,最後由一名作家變成了街頭遊民。我們不禁要問,打敗克魯伯的是婚姻兩度失敗嗎?不是,而是他的態度。從他放棄“正麵”的態度那刻起,他就輸掉了一生。

如果老天爺不曾給你顯赫的家世和出身名校的高等學曆,那麼,“態度”將是唯一能使你勝出的金鑰匙。生活中,人的缺陷和屢屢受挫往往決定於自己的態度,如果是一件很難辦到的事情,你抱以一個好態度去克服,我相信任何事情都不會阻擋你。

3.優秀與否源於你做事的態度

人生是一頭馬,輕快而健壯的馬,人要像騎手那樣大膽而細心地駕馭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