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行事簡單: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處理問題
人生偉業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沒有智慧的知識是沒有用處的,但擁有知識和智慧而沒有行動,也同樣沒有用處。
人大都很懶,很多人知道每一樣東西隻有使用才能更好地起作用,過多的準備將成為無限期延緩行動的一個借口。因此,你必須避免陷入對計劃與戰略設計的迷戀中。
我們這個世界缺少實幹家,而從來不缺少空想家。那些愛空想的人,總是有滿腹經綸,他們是思想的巨人,卻是行動的矮子。這樣的人,隻會使我們的世界越來越混亂,而不會創造任何的價值。
幾年前,有個很有才氣的教授想寫一本傳記,專門研究幾十年前一個讓人議論紛紛的人物軼事。這個選題既有趣又少見,真的很吸引人。這位教授知道的很多,他的文筆又很生動,這個計劃注定會替他贏得很大的成就、名譽與財富。一年過後有人無意中提到那本書是不是快要大功告成了,誰知道,老天爺,他根本就沒有寫!他猶豫了一會兒,好像正在考慮怎麼解釋才好,最後終於說太忙了,還有許多重要的任務要完成,因此自然就沒有時間寫了。
生活中,有很多人與這位教授十分相似,他們有很好的想法與規劃,有十分美好的理想與願望,可是沒有用實際行動來實現它。即使是再美好、再有價值的東西,也是胎死腹中,令人惋惜。
踏實肯幹的人總是早早行動。如果你想成就一番偉業,在確立你遠大的目標之後,就要靜下心來,認認真真、腳踏實地地做你該做的事情。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你不要夢想一步登天,如果基礎不紮實,那麼,你的奮鬥目標則無異於空中樓閣。所以,真正聰明的人,就是一步一個腳印地走著,用自己的行動構築成功的基石。
有的人也知道為目標去行動,可是懷有“等”、“靠”的心理,有拖拉的習慣,總是不著急、不著慌,悠哉悠哉,今天完不成,還有明天、後天。其實這種做法,隻能把工作越堆越多,導致明天的任務也完不成。久而久之,整個計劃都會泡湯。
當你下決心做事時,一定要立即行動,上天不會因為你美好的想像而送你一張餡餅。
數年前3月的一個晚上,成功學大師克裏曼·斯通在墨西哥城訪問弗蘭克和克勞迪婭夫婦。
克勞迪婭談道:“我盼望我們在加丁區(加丁區是墨西哥城最令人向往的地方)能夠有一所房子。”
斯通問:“你們為什麼還沒有呢?”
弗蘭克哭了,答道:“我們沒有這筆錢。”
斯通說:“如果你知道你想要什麼,窮又有什麼關係呢?”
弗蘭克沒有回答。
斯通又提出一個問題:“順便說一下,你是否讀過一本激勵人的勵誌書,例如《思考致富》、《積極思考的力量》、《你的潛能》、《信心的魔力》等?”
他們回答:“沒有。”
於是,斯通就告訴他們一些成功人士的經曆:這些人知道他們想要什麼,讀了一些勵誌書,聽從書中的意見,然後就行動。邁出第一步後,他們繼續堅持努力,最終獲得了他們所追求的東西。
斯通還告訴弗蘭克夫婦幾年前他自己的情況:用首次付款為1500美元的分期付款,購買了一所價值120萬美元的新房子,以及如何按期付清了房款。斯通送給了他們一本他所推薦的書。弗蘭克和克勞迪婭下定了決心。
當年的12月,當斯通正在家中休息時,接到了克勞迪婭打來的電話。她說:“我們剛從墨西哥城來到美國,弗蘭克和我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感謝你。”
斯通感到詫異:“感謝我,為什麼?”
“我們感謝你,因為我們在加丁區買了一所新房子。”
幾天後,在請斯通吃飯時,克勞迪婭解釋說:“在一個星期六的傍晚,弗蘭克和我正在家裏休息,有幾位從美國來的朋友打電話,要我們用汽車把他們送到加丁區去。恰好那個時候我們都相當疲乏了,弗蘭克正準備拒絕時,書上的一句話閃現於他腦中:‘邁出第一步。’於是我們決定用汽車送他們到那裏。當我們用汽車送他們通過這人造的天堂時,我們看見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房子——甚至還有我們所渴望的遊泳池。我們買了它。”
弗蘭克說:“你可能很想知道,雖然這個房產的價值超過50萬比索,而我們的存款隻有5000比索,但我們住在加丁區新居的費用比住在舊居的費用還要少些。”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買了兩套房間,它們在財產上相當於一所房子。我們將其中的一套租了出去,那套房間的租金足以償付整個房產的分期付款。”
這個故事並不十分驚人,一個家庭買了兩套房間,自住一套房間,這是很普通的事情。使人感到吃驚的是:一個沒有經驗、沒有背景,甚至沒有資金當本錢的人,隻要聽從大師的一些建議,然後付諸行動就能輕易得到他所想要的東西。
“紙上談兵”的人表麵看起來誇誇其談,其實最終隻能落個笑柄。我們要牢記:沒有智慧的知識是沒有用的,而沒有行動的智慧也是毫無價值的。活著,不僅是要思考,更多的是要行動。
隻要去做,沒有不可能
“Nothing is impossible!”這是一句廣告語,但是其意義遠遠超過廣告本身。每當望見巨大的廣告牌映入眼簾,都會使人情不自禁地放慢腳步,並對自己喃喃地念一遍:Nothing is impossible!然後,闊步前進。這句話就仿佛像是句咒語,象征著補充力量和勇氣的咒語。“沒有不可能”,就是令人神往的種種“可能”。
談到“不可能”這個觀念,不禁讓人想起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使用的奇特方法。年輕的時候,他抱著成為一名作家的理想,為實現這個夢想,他知道自己必須精於遣詞造句,而字就是他的工具。但是,由於家境貧窮,希爾接受的教育並不完整。因此,“善意的朋友”就告訴他,說他的雄心是“不可能”實現的。
年輕的希爾並沒有放棄,反而更加立誌實現雄心壯誌,他存錢買了一本最好、最完整、最漂亮的字典,他所需要的字都在這本字典裏麵,而他立誌要完全了解、掌握和運用這些字。但是他首先卻做了一件非常奇特的事情,他找到“不可能”(impossible)這個字,用小剪刀把它剪下來,然後丟掉。於是他有了一本沒有“不可能”的字典。此後,他把所有的事都建立在這個前提下,對一個渴望成長、想超越別人的人來說,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
當然,不建議你也從你的字典中把“不可能”這三個字剪掉,隻是建議你從你的頭腦中把這個觀念鏟除掉。談話中不要提到它,想法中要排除它,態度中要除掉它。無情地拋棄“不可能”,不再為它提供各種理由,不再為它尋找任何借口。把這個字和這個觀念永遠拋開,用光明燦爛的“可能”(possible)來代替它。而“可能”這兩個字的意思也就是——你認為你行,你就行。
Impossible是“不可能”的意思,但是世間沒有絕對的“不可能”,隻要你認真去做,那麼Impossible(不可能)就會變成'm possible(我是可能的)。千萬不要簡單地看待它,它將使山重水複變成柳暗花明,隻要你主觀上去努力、去實現,沒有什麼不可能。
1986年,在墨西哥奧運會的百米賽道上,美國選手吉·海因一舉突破了10秒大關,創造了當時人們認為不可能的9.9秒的世界記錄。這時,吉·海因說了一句話,“上帝啊,那扇門原來是虛掩著的!”隻要你願意,一定有一扇門隨時為你打開,隻要你努力去做,你就一定能把那扇門打開。
當阿裏第一次走入拳擊欄,瘦弱的他令觀眾認為不出5個回合就會被打趴下。然而,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年輕人,在一生的61場比賽中,創造了56勝5負的拳壇神話,成為拳擊史上第一位三度奪得世界重量級冠軍、獲得“20世紀最偉大運動員”榮譽的拳王。他說過一句話:“‘不可能’隻是別人的觀點,是挑戰,絕非永遠。”
當萊拉·阿裏出現在拳擊場上時,再度演繹了又一個“挑戰不可能”的故事。“我想我麵對的最大挑戰就是:成為萊拉·阿裏,而不是永遠被人稱為穆罕穆德·阿裏的女兒。我的父親是個大男子主義,他甚至不喜歡我穿短褲和運動衣。但是,我從不認為女人和拳擊是一對矛盾。我想成為一名戰士,同時也是一個讓人激動不已的漂亮女人。”萊拉·阿裏這樣解釋自己的選擇。
至於她的父親老阿裏,每次看完女兒的比賽,都會對她說:“你是最優秀的!”現在,萊拉·阿裏已經贏得了世界冠軍。麵對榮譽,她這樣回答:“有人說女人不該打拳擊時,你認為我會怎麼做?是的,沒錯!我現在是世界上最知名的也是最優秀的女戰士。當人們走向我,告訴我他們受到了鼓舞,我使他們相信‘沒有不可能’時,我的心情棒極了!那讓我感覺到自己的意義,我必須繼續做得更好。”
許多人喜歡在還沒有做一件事之前就先給自己潑了冷水,“做不到”、“不可能”、“沒辦法”……如果愛迪生覺得“不可能”,怎麼可能成為發明大王?如果萊特兄弟覺得“不可能”,怎麼發明了飛機?如果楊致遠覺得“不可能”,怎麼創立了雅虎?……
完成不可能的超越,才是最華彩的生命樂章。男人如此,女人亦如此;富人如此,窮人更是如此。一個成功者的一生,必定是與風險和艱難拚搏的一生。許多事情看似不可能,其實隻是功夫未到。
要想成功,你必須要有勇氣去做你想做的事,在你的生活裏把“不可能”這三個字排除掉,你要相信自己一定也能登上成功之巔。
隻要你不認輸,就有機會!
在成功的道路上,雖然布滿坎坷、荊棘,但是沒有不能攻克的難關。隻要有勇氣去麵對,行動起來,談話中不提它,想法中排除它,態度中摒棄它,不再為它提供溫床與“原料”,不再為它尋找“市場”,而用“可能”來代替它,那麼,你一定地實現你的理想,你的目標。
記住這句話吧:隻要去做,就沒有不可能(Nothing is impossible)。
要走一條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也許上帝創造萬物之時,就已注定了各自有各自的命運。因而,有了花兒定要綻開笑臉鬥芳菲的美景;有了飛蛾撲火自取滅亡的壯舉;有了人類為生活而去操勞的一生。我們既不是花兒,也不是飛蛾,我們是自己,所以,我們要走自己的路,過自己的生活。
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不能墨守成規,甘於吃別人嚼過的饃,對於家長、專家、權威們唯唯諾諾、亦步亦趨,而必須勇於跨越雷池,走出屬於自己的新路。
黛比從小就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讚揚和鼓勵,但由於兄妹很多,父母根本顧不上她。這種經曆使她長大以後依然缺少自信心。盡管她嫁給了一個非常成功的丈夫,但美滿的婚姻並沒有改變她缺乏自信心的狀態。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意識到必須選擇一條屬於自己的新路,否則就會庸碌無為地度過一生。她對自己的父母和丈夫說:“我準備去開一家食品店,因為你們總是說我的烹調手藝有多麼了不起。”
她的父母和丈夫都告訴她說:“這真是一個荒唐的主意。你肯定要失敗的,這事太難了。快別胡思亂想了!”但這一次,黛比沒有聽從他們的勸阻,而是毅然采取了實際行動。
生意剛開始的時候的確很艱難,食品店開張的那一天,竟然沒有一個顧客光臨。黛比幾乎被冷酷的現實擊垮了,看起來自己似乎必敗無疑,她幾乎相信父母和丈夫的看法是對的。
不過,黛比終於沒有退縮。她決定堅持下去,並一反平時羞澀的窘態,端起一盤剛剛烘製好的食品到她居住的街區,請每一位過往的人品嚐。這樣做的結果使她越來越自信,因為所有品嚐過她的食品的人都認為味道非常好。
今天,“黛比·菲爾茨”的名字已經出現在美國數以萬計的食品商店的貨架上,她的公司“菲爾茨太太原味食品公司”,也已經成長為美國食品行業中最成功的連鎖企業之一。
當然,你決定走新路的時候,一定會麵對各種各樣的困難。有時候,連你最親近的家人和朋友也會聯合起來給你潑冷水,反對你。你必須勇敢地堅持己見,隻要你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取得成功,證明自己是正確的,反對聲自然就會煙消雲散了。
著名作家王爾德說:“隻有缺乏想像的人,做事才會一成不變。”所以你不要墨守成規,總是過著單調、乏味而且與成功無緣的日子。你可以嚐試著從一點一滴改變自己,不要在6點5分起床,而要在5點6分起床;開車上班時,找一條新路;周末不再加班,陪妻子、孩子一起去公園散散步……要跳出常規,因為我們隻能活一生。
勇於開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不行動,毋寧死。”隻有開始行動,人生才有價值,智慧才能變成財富。
一個人或者一個企業能否成功,能否在短期內發生深刻的變化,主要體現在行動、技術、修養、世界觀和自我認識五個層次上。而行動,必須而且總是第一位的。要想成功,現在就要行動;發現機會,現在就要行動,“我的幻想毫無價值,我的計劃渺如塵埃,我的目標難以達到,一切的一切毫無意義——除非我們付諸行動”。總之,一切的一切,馬上付諸行動才是最重要的。
許多人總是長籲短歎,認為自己之所以沒有富起來,主要原因就是沒有發財的機遇。其實,我們不妨對比一下那些致富者,你就可以發現,機遇在大多數時候是同時降臨在許多人身上的,隻不過是有人猶豫了一下,而有人卻立即行動了而已。
20世紀70年代的一天,亞默爾肉食加工廠的老板亞默爾拿起報紙瀏覽。每天清晨通過報紙了解國內外的新聞並從中尋找商機,這是他事業成功的主要秘訣。“墨西哥發現了懷疑是牲畜瘟疫的病案!”這是一則幾十個字的短消息,它使亞默爾兩眼放光:如果那兒真的發生了牲畜瘟疫,必然就會越過國界,傳染到與之接壤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和得克薩斯兩個州,而這兩個州是美國肉類產品的主要供應地。以後肉類供應就會緊張,肉價就會猛漲!
機會來了!“我必須馬上行動!”亞默爾派了自己的醫生亨利專程到墨西哥調查這件事的真實情況。亨利醫生發回的電報大大地出乎意料:“疫情比報道嚴重得多,牲畜已經大批死亡。”亞默爾接到電報後,立即調動大筆資金在加州和得州大量收購牛和生豬,並火速運送到東部。
果然,瘟疫很快就蔓延到了美國西部的幾個州,政府下令禁止這些州的肉類運出,國內的肉類供應陡然變得緊缺,豬肉和牛肉的價格飛一般暴漲。亞默爾於是趕緊把以前購進的牛肉和豬肉拋售出去,短短幾個月,他就淨賺了900萬美元。
猶太人曾說過:人的一生中,有三種東西不能使用過多,作麵包的酵母、鹽、猶豫。酵母放多了麵包會酸,鹽放多了菜會苦,猶豫過多則會喪失賺錢和揚名的機會。
有過類似經曆的人都知道,機遇來得突然,走得迅速,可以說是稍縱即逝。要想跟上它的腳步,隻有勇敢地邁開自己的步伐,行動起來,才有可能追趕上它。
如果要挖井,就要挖到水出為止
人的一生,是需要用成功來支撐的。可是隻有少數成功的幸運兒。人們往往虔誠而又謙卑地討教成功的經驗,當知道主要的答案是“堅持”二字時,好多人都歎息自己為什麼沒有堅持呢?譬如,挖掘一口水井,挖了九成九,還沒有發現泉水,於是自己就放棄了,那麼過去的努力也白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