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1 / 1)

後記

我是一個史學工作者,在學習和鑽研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過程中,深感愛國主義精神和情操在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維護國家統一和尊嚴中的分量之重。

嶽飛,在中國,幾乎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在他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寧死不屈的高尚情操,八百多年來,一直在感染和鼓舞著後來人。可以說,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嶽飛已成了一麵愛國統一的旗幟,廉潔奉公的楷模,蔑視權貴、伸張正義的正人,以身殉誌、寧死不屈的英雄。他,與中華民族的大禹、孔子、諸葛亮、李世民、杜甫、包拯、文天祥、林則徐等等,已成為有口皆碑的曆史巨人。

20世紀以來,嶽飛研究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鄧廣銘先生《嶽飛傳》的問世,奠定了用曆史唯物主義方法研究嶽飛的基礎。1984年,由杭州大學曆史係宋史研究室(室主任為徐規教授)、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杭州嶽飛墓廟文保所(所長賈榮發)共同發起的嶽飛研究會,正式成立。嶽飛研究會,以北京大學教授鄧廣銘為顧問,杭州大學教授徐規任會長,中國社科院曆史所研究員王曾瑜、上海師大教授朱瑞熙和河南大學曆史係教授周寶珠任副會長,杭州大學教授龔延明任秘書長。會員分布於北京、上海、天津和浙江、河南、江蘇、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山西、陝西、四川、福建、黑龍江等三市十一個省。由國內外著名宋史專家鄧廣銘、徐規擔綱的嶽飛研究會,吸引和團結了國內廣大嶽飛研究工作者和宋史工作者,從而把我國嶽飛研究推上了新階段。嶽飛研究會,已舉行了五次學術研討會,其中兩次是國際學術研討會,共出版了四本論文集(其中兩本論文集由中華書局出版),嶽飛研究係列叢書如《嶽飛部將與幕僚》、《嶽飛詩詞注釋》、《嶽飛墓廟》、《嶽飛小傳》等多種。這些成果,既及時地交流了海內外嶽飛研究新動態、新成果,又反映了目前為止嶽飛研究的總體水平。

我有緣忝列嶽飛研究隊伍。有機會參與了嶽飛研究會舉辦的學術研討會。隨著嶽飛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對嶽飛的整體形象,有了較明確的認識。

也許是一種緣份,一種機遇,1999年冬天,在宋史界同行方健和吾師徐規教授引薦下,南京大學中國思想研究中心蔣廣學與申屠爐明兩位先生來杭,約我撰寫《嶽飛評傳》。為嶽飛歌功頌德、樹碑立傳,是件大好事。我慨然承命。於是就有了這一本《嶽飛評傳》。

在《嶽飛評傳》即將出版之際,我要感謝北京大學鄧廣銘教授,在宋史研究的道路上,是他給予我諸多的鼓勵和獎掖,大大增強了我的學術勇氣和奮勇前行的力量。先生已逝,先生的長者風貌、大師的氣度,將永遠銘刻在我記憶中。我還要感謝吾師徐規教授,他一生追求學問,淡泊名利,然而對於學生,則不遺餘力地予以指教和培養,使我在宋史研究和嶽飛研究中少走了不少彎路,並取得了一定成績。這本《嶽飛評傳》也算是交給先生的一份作業吧。最後,特別要提出的是,責任編輯俞潤生先生對後幾章,尤其是對第十三章《〈滿江紅〉及其文學影響》與第十四章《碧血丹心心昭天日》,補充了許多寶貴資料,並在文字上加以調整和潤飾,可以說,這兩章是我們合作的結果。在此深表謝意。

嶽飛,一個炎黃子孫引以為自豪的光輝名字。他已成為海峽兩岸中國人共同敬仰的民族英雄,並已成為一種民族凝聚力,這種凝聚力,不是來自對鬼神的迷信,而是出於對民族英雄嶽飛精神的敬仰。嶽飛精神,歲月的衝擊不能磨損,政治的風雨難以摧毀,因為它代表著我們民族傳統的浩然正氣,代表著我們國人優秀的情操與素質。我願《嶽飛評傳》能為弘揚嶽飛精神貢獻一點綿薄之力。

龔延明

二〇〇〇年九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