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夢想篇

夢想很重要,但是對於領導者來說,單單隻有夢想還不夠。領導者還必須能夠激動人心地溝通這個夢想,激勵人們為這個夢想而興奮,加入實現夢想的漫長旅途。作為一名領導者,不僅要對事業、夢想和願景充滿激情,而且要對追隨者也要充滿激情。領導者對追隨者充滿信心,以積極的態度喚起追隨者的信心和熱情,提升追隨者的能力和業績,同樣也能為領導者自身帶來更大的生存空間、更多的人格魅力。

1基調演講:無畏的希望(美國總統奧巴馬)——領導者在演講中體現用自身事例說話的領導力

2我有一個夢想(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領導者善於借用自身情緒影響聽眾的領導力

2010年7月

夢想很重要,但是對於領導者來說,單單隻有夢想還不夠。領導者還必須要有與民眾溝通這個夢想,激勵人們為這個夢想而興奮,加入實現夢想的行動的領導能力。作為一名領導者,不僅要對事業、夢想和願景充滿激情,而且要對追隨者充滿激情。領導者以積極的態度喚起追隨者的信心和熱情,不但能提升追隨者的能力和業績,同樣也能為領導者自身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多的人格魅力。1基調演講:無畏的希望美國總統奧巴馬——領導者在演講中體現用自身事例說話的領導力

演講相關背景

在美國人看來,他們的新總統奧巴馬在政治上的成功表明:夢想可以超越種族和膚色。其實早在2006年,全麵闡述奧巴馬政治理念以及政策主張的《大無畏的希望:美國夢》就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逗留的時間長達三個月。《時代》周刊在該書出版之日更推出了“何以巴拉克·奧巴馬能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的封麵報道。

美國選戰策略家指出,奧巴馬形象清新,是民主黨近年來少見的“人氣王”,“他很容易就能跨越鴻溝,讓人們喜歡親近他,想和他在一起”。

2008年1月,奧巴馬宣布成立總統競選試探委員會。同年2月10日,他正式宣布參加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角逐。不少人都認為,奧巴馬已然成了民主黨內最“黑”的黑馬。奧巴馬的愛國熱情,他對夢想的執著,以及不凡的個人經曆,被認為是“美國夢”的最好注解。

奧巴馬真正成為政治明星是在2004年7月,美國民主黨召開全國代表大會,奧巴馬被指定在第二天做“基調演講”。(所謂“基調演講”,就是民主黨人闡述本黨的綱領和政策宣言,通常由本黨極有前途的政治新星來發表,1988年做“基調演講”的人就是時任阿肯色州州長的克林頓。)奧巴馬不負眾望,他親自撰寫演講稿,並發表了題為“無畏的希望”(The Audacity of Hope)這場慷慨激昂的演講。

奧巴馬一講成名了,他在這場演講之後徹底變身為美國政壇最大的“黑馬”。他的演說慷慨激昂,他提出要消除黨派和種族分歧、實現“一個美國”的夢想。許多媒體更是把奧巴馬的演講和美國黑人民權運動家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的著名演講做比較,很多人因此認識並記住了這張年輕的黑色麵孔。兩個月後,奧巴馬以70%的高票當選為聯邦參議員。

此刻45歲的奧巴馬演說極具魅力,燦爛的笑容更加虜獲了許多美國民眾的心。與過去有意競選總統的黑人前輩相比,奧巴馬是首位在初選前民調就獲得全國民眾支持的明日之星,從而打敗了2008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熱門人選之一的希拉裏,成為民主黨總統競選人。

奧巴馬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裏就已在政壇裏形成一股旋風,甚至有人把“奧巴馬現象”拿來與前總統肯尼迪於1960年挾帶強大人氣進軍白宮相提並論。

精彩演講賞析基調演講(無畏的希望)——2004年7月27日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致辭即時點評:一出場奧巴馬就以輕快自信而又堅定的步伐走上演講台,走到講台等待演講開始的時候,向眾多熱情的支持者揮手點頭致意。這時他還未開口,卻已經跟台下的聽眾一起構建起了一座親切溝通的橋梁。

大家有必要關注的還有奧巴馬的衣著,奧巴馬每逢重大場合,均以線條簡潔的深色西裝搭配一條時髦的領帶,從不出錯,堪稱西裝界的“典範”。領導者想穿出權威感穿出領導力,不妨學學奧巴馬,他一貫以深色西裝和各種質地精良的白色係襯衫,搭配視覺感很好的淺藍色或者深紅色領帶。

我謹代表偉大的伊利諾伊州,全國的南北通衢,林肯的故鄉,作為州代表,為此次大會致詞。能有幸獲此殊榮,我深感驕傲和自豪。(即時點評:說到自己的家鄉,奧巴馬的眼中閃耀著自豪的光芒,並環顧左右跟聽眾的眼神交流互動。聽眾熱情更高了。)今晚,我不勝榮幸,因為坦率地說,我能站在這裏本身就已意義非凡。(即時點評:自然地微舉起右手。)我父親是一個外國留學生,他出生於肯尼亞的一個小村莊,並在那裏長大成人。他小的時候還放過羊,念書的地方也簡陋不堪,學校房頂上僅有塊錫鐵皮。而他的父親,也就是我的祖父,不過是個廚師,還做過家傭。(即時點評:開場,現場並不安靜,奧巴馬首先露出謙遜自信的笑容,微揚起頭用富有磁性又真誠的聲音向全場聽眾表示感謝。嘈雜聲馬上平息,並立刻報以熱烈的掌聲。此時,奧巴馬巧妙地提高自己的聲調,使自己的演講在聽眾的掌聲和熱情中高調的開始了。)

然而,祖父對我父親寄予厚望。憑借自己勤奮努力和堅忍不拔的毅力,父親獲得了獎學金並來到一個神奇的國度求學——這就是美國。(即時點評:要知道奧巴馬的演講辭一直都是他自己寫的,這的確是一件令人出乎意料的事情。不過,這樣的做法與奧巴馬親力親為的“責任”理念是不謀而合的。因為“責任”一直就是奧巴馬的政治生涯主題。所有的領導者都應該具有“責任”!)這個象征著自由和機會的燈塔,曾照耀和引領了他之前的許多人。在求學期間,父親與母親不期而遇。母親來自完全不同的另一個世界,她出生在堪薩斯州的一個小鎮。大蕭條時期,我外祖父曾在石油鑽井打工,還曾在農場務農。珍珠港事件的第二天,他便自願投身軍旅,隨巴頓大軍轉戰歐洲。在後方家中,外祖母含辛茹苦,撫養子女,同時還在轟炸機裝配線上工作。戰後,依據《退伍軍人權利法案》,他們接受了教育,並通過聯邦住房管理局購置了一套房子,後來舉家西遷,謀求更大發展。

(譯者注:GI Bill,《退伍軍人權利法案》,二戰結束後,大批退伍軍人返回故土,卻麵臨失業等窘境,進而引發一係列社會問題,1944年羅斯福總統簽署該法案,對二戰後美國社會影響巨大,該法案規定不僅為退伍軍人提供進高校學習的機會,也包括無息零首付的購房貸款、就業培訓、優先就業機會、創業貸款等,在美國中產階級形成的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他們對自己的女兒也寄予厚望,兩家人雖然身在不同的非洲和美洲大陸,卻有著共同的夢想。我的父母不僅共同經曆了似乎不同尋常的愛情,而且還對這個國家的諸多機遇篤信不疑。他們賜予我一個非洲名字,巴拉克,意為“上天福佑”,因為他們相信,在海納百川的美國,一個人的名字不應成為成功的羈絆。盡管他們的生活並不寬裕,還是想方設法讓我接受國內最好的教育,因為在這樣一個富足的國度中,無論貧富貴賤,每個人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潛能。現在他們都已不在人世,不過,我知道,如果他們真的在天有靈的話,此時此刻正在驕傲地關注著我。(即時點評:這次“無謂的希望”演講實際上是奧巴馬提出消除黨派分歧和種族分歧、實現“美國民眾團結起來”的夢想的演講,所以奧巴馬一開始就從自己的故事,或者說是從自己父親祖輩延伸為美國所有外來種族移民的奮鬥故事講起。演講的開頭部分奧巴馬既用真實的故事打動人心,又起到了與眾不同的開篇效果,還避免了很多領導者演講開頭“大話”、“空洞”感,進一步拉近了跟聽眾的距離,可見奧巴馬的演講稿是經過他精心設計和構思的。)

今天,我站在這裏,對自己多元的血統而心存感激,同時我感悟到我父母的夢想仍在我摯愛的女兒身上延續;我站在這裏,深知自己的經曆隻是千百萬美國故事中的滄海一粟,我深深地感謝那些更早踏上這片土地的先人,因為若不是在這塊土地上,我的故事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發生。(即時點評:“我站在這裏”——一個充滿希望的國家——美國。奧巴馬把自己以及父輩的經曆轉化為語言,使用各種辭藻傳達自己的親身感受,那麼就能把這件事烙在聽眾的心中,他們也就會相信你的忠告。)今夜,我們聚集一堂,共同驗證祖國的偉大,而她的偉大之處並不在於鱗次櫛比的摩天大廈,也不在於傲視群雄的軍備實力,更不在於穩健雄厚的經濟實力。(即時點評:一組排比句式使演講更有氣勢。)我們的自豪感來自一個非常簡單的前提,兩百多年前發表的宣言中已經闡明:“我們認為以下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某些不可剝奪的權利:生存、自由和對幸福的追求。”(即時點評:上升主題思想,進一步點明自己這次演講的中心思想和目的——消除黨派分歧和種族分歧。)

這才是美國智慧的精髓,堅信美國人民有著樸素無華的夢想,堅信點滴的奇跡終會出現。(即時點評:反複演講主題——有“夢想”就有“希望”。)入夜,當我們為孩子掖好被角時,相信他們不會為衣食所累,不會為安全擔憂。(即時點評:說到生活保障。)我們可以暢所欲言,下筆成章,而無需擔心有人突然敲門。(即時點評:說到言論自由。)我們有靈感,有想法,可以去實現,去創業,無需行賄或雇傭某些人物的子女作為籌碼和條件。(即時點評:說到行動自由。)我們可以參政議政,無需擔心遭到打擊報複,我們的選票會如實統計,至少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如此。(即時點評:說到政治製度的公開及公平。)

在今年的選舉中,特別重申了我們主張的價值和肩負的責任,麵對嚴酷的現實堅守不輟,審視自己是否繼承了前輩的遺誌,能否實現對後人的承諾。(即時點評:表明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同胞們,無論你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抑或是無黨派人士,今夜,我想對大家說的是: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在伊利諾伊州的蓋爾斯堡(Galesburg),由於美泰(Maytag)洗衣機廠要遷至墨西哥,很多工人失去了工作,而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和自己的子女一起競爭每小時7美元的低薪工作。我們一定要為他們做些什麼;我曾遇到一位強忍淚水已經失業的父親,不知道在失去醫療保險的情況下,怎樣才能為兒子支付得起每月4500美元的醫藥費,我們一定要為他做些什麼;在東聖路易斯市,有這樣一個年輕女士,她品學兼優,求學心切,滿懷壯誌,卻因為沒有錢,無法完成學業,與大學無緣,而像她這樣的孩子還有千千萬萬,我們一定要為他們做些什麼。(即時點評:為再次上升演講的主題做過渡,這裏舉真實的普通美國貧困階層的案例說明自己的“責任”,進一步暗示如果自己競選上美國總統,自己多次真誠的承諾:“一定要為他們做些什麼”會實現。如此現實貼心的承諾遠比其他“偉大”的“拍胸脯”保證有力量得多。奧巴馬的語調中透露出一種挑戰和自信。自然博得了熱烈的掌聲。)

請不要誤解我的意思。(即時點評:聰明的一句話!一句話可以使那些潛在的準備質疑和責問奧巴馬的政治對手無機可乘。)我在城市與鄉鎮,在餐廳和辦公園區,接觸過很多民眾,他們並不期盼由政府出麵,解決他們的所有問題。而是清楚地意識到,需要通過努力工作,去麵對和解決所有問題,他們也願意這樣做。(即時點評:談親身經曆,所見所聞。)走進芝加哥周邊的工薪城鎮,人們會告訴你,他們不想讓社會保障機構或五角大樓隨意浪費自己的稅款。走進市中心的街區,人們會告訴你,讓孩子好好讀書不能僅僅依靠政府的力量,他們知曉父母也必須承擔家長的責任;除非他們提高對孩子們的期待,關掉電視機,消除所謂每每黑人青年拿起書便是效仿白人青年的謊言,否則孩子們不可能取得好成績。真的是這樣,人們並不指望政府來解決所有問題,但他們真誠地認為,隻要政府理順執政的輕重緩急,它就能保證美國每個孩子的生活有個像樣的目標,讓機遇的大門向所有人敞開。(即時點評:演講層次分明,娓娓道來。)他們深知我們能做得更好,他們需要這樣的選擇。(即時點評:記住奧巴馬的技巧——從你的見聞的事件的細節開始,即可抓住聽眾的心。)

在這次選舉中,我們做出了這樣的選擇。我們的黨已經選出一個最能代表這個國家的美德的人。他就是約翰·凱利,他深刻地領悟了共同體、信念和獻身精神這些崇高的理想,因為這些鑄就了他生命的全部。他曾在越南英勇作戰,回國後出任過檢察官和副州長,在美國參議院度過了20個春秋,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國家社稷大業之中。多少次,他麵對艱難抉擇,知難而上,不畏艱險,他的價值理念和經曆是我們最好品德的寫照。(即時點評:適時機地公開表揚他人,領導者要知道自己在表揚別人的同時,自己已經獲得了絕不止一個人的好感。)

約翰·凱利堅信,在美國,付出就會有回報,因此,對於那些在本土創造就業機會的公司,他會在稅收上給予優惠,而將工作機會輸送到海外的公司則不會享受到如此待遇。他堅信,美國應該實現標準的醫療保險,對普通百姓和華盛頓的政治家都一視同仁。他堅信能源自主的重要性,因此我們不會再因石油公司對利潤的追求,或對國外油田的破壞而遭致威脅。他堅信美國應該成為世人豔羨的國度,因為國民的自由受到憲法的保護。他不會犧牲我們的基本自由,更不會以信仰為借口,來製造分裂。他還堅信當今世界的確存在危險因素,戰爭在所難免,但戰爭永遠不會是首選。(即時點評:巧妙借他人來完成自己接下來要演講的主題的過渡。)

前不久,在伊利諾伊州東莫林市的外戰老兵俱樂部裏,我偶遇一個年輕人,他叫沙莫斯,身高足有2米,相貌英俊,目光清澈,笑容可掬。他說自己加入了海軍陸戰隊,一周後將要開赴伊拉克。當我聽他娓娓訴說入伍的原因時,他講到了對我們國家和領導人的完全信賴,對軍隊的無上忠誠以及自身強烈的責任感,這讓我感受到他身上具備的優良品質正是我們對子女的所有期待。然而,當我捫心自問:我們為他所做的一切,是否能與他的付出相當呢?我想到這次戰爭中已有900多名軍人戰死沙場,他們也有自己的家人、鄰居和朋友,也許已是為人父母,還有年邁的雙親,卻再也無法回到這些關愛他們的人身邊。我想到自己遇到的那些家庭,他們或是要應對親人陣亡,收入銳減所帶來的經濟窘境,或是要麵對肢體殘缺的家人複原歸來,甚至精神崩潰,卻因其預備役軍人的身份而無法享受長期的健康補貼,生活變得舉步維艱。當這些可愛的年輕人舍身踏上征程,我們責無旁貸地要確認做出出兵決定的所有數據和理由都確鑿無誤;我們責無旁貸地在他們離去後,照顧好他們的家人。在他們榮歸故裏時,照顧好他們的生活;我們責無旁貸地確保在沒有足夠的部隊時絕不介入戰爭,這都可以保衛世界的和平和贏得世界的尊重。(即時點評:避免說教,感人,奧巴馬舉真實而又情真意切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的所在。明確表明了自己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和未來的政治措施。)

請允許我闡明下述觀點:在世界上,確實有人與我們為敵,我們必須找到他們,並予以堅決打擊,獲取勝利。約翰·凱利深知這一點,正如身為上尉的他在越南戰場上出生入死,保護自己的下屬一樣,若他身為總統,也同樣會義無反顧地運用軍隊的力量確保國家的安全。他對美國充滿信心,而且深知僅有部分公民實現生活的富足還遠遠不夠,而這要仰仗與我們聞名於世的個人主義相伴的另一種元素,正是因為它們,美國史冊才熠熠生輝。(即時點評:主題得到進一步升華。這一段還是借用約翰·凱利的事來就事論事、借題發揮,的確高明!)

除眾所周知的崇高個性的原則外,美國的傳統還有另一個要素,即我們休戚與共的信念。(即時點評:順理成章、順其自然地引出演講真正的主題——實現“美國民眾團結起來”的“無謂的希望”的夢想。)假如,芝加哥南部的一個孩子無法讀書識字,即便他與我非親非故,我也會心懷忐忑。假如,有位老人因無法支付高昂的醫療費用,不得不在治病和租房之間痛苦抉擇,即便她與我素未謀麵,我也會如坐針氈。假如,一個阿拉伯裔的美國家庭未經律師辯護,或訴訟程序就遭受不公正待遇,同樣會讓我寢食難安。(即時點評:一組排比“假如”用到妙處,既舉例說明,又表明自己的態度,進一步感動聽眾,感召支持者提升自己的親和力。讀不起書的孩子、看不起病的老人、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家庭,這一切都會讓自己“寢食難安”;奧巴馬這種關注弱勢群體、富有同情心的談吐,情感之真摯,感情之飽滿,不僅讓聽眾看到了他負責、親善的品質,也感受到了他坦誠、熾熱的情感,怎麼能不讓聽眾心生暖流,從而自覺自願地去支持他?)正是這種基本信仰讓這個國家發展到今天:我們都是一家人,我們都是兄弟姐妹。正是這種基本信仰我們才能實現個人的夢想,才能成為一個美國大家庭。獨木不成林,單弦不成音。(即時點評:再次總結性點題:“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