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都在問自己,我堅持寫作究竟是為了什麼?想要一個不平凡的人生?還是得到一個證明自己能夠過的很好的理由呢?明明知道很難,卻一直堅持著,一段時間放棄過,過一段時間又說服自己繼續堅持,恍恍惚惚的已經過去了兩年。兩年來,一直在堅持與放棄之中掙紮,也最終尋找到了答案,我不甘寂寞,我要的就是一個不平凡的人生。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挫折的不斷累積,我才意識到,人生無論是平凡還是不平凡,我們終究都要走向平凡。那些平凡的人,我想他們原本也想著不平凡吧,也想著幹出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吧。可惜的是,他們在探索不平凡的道路上首先實現了平凡。平凡之後,不是不能不平凡,而是不敢再去嚐試不平凡了。平凡之後,顧慮多了,責任多了,也越發的在意親戚朋友對自己的看法了。曾經定格在世界的大舞台,在潛移默化之中變成了親戚朋友們圍坐的看台,成就也從征服世界變成了得到親戚朋友們的認可。如此,怎能再不平凡?
不平凡與平凡之間,還有一個宿敵。這個敵人不是我們自己,而是中國傳統的思想觀念。
望子成龍相信是每個父母都想著的,可如何是龍,如何才是鳳?在他們的思想裏,其實還是先成家然後立業,自己的子女成家比別人快,便是值得炫耀的事情,工作比別人好,別人工資在3000以下,我的孩子能達到3000以上就可以了,那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就算成功了。
所以,男生到了24歲還不結婚,父母就開始催了。到了25歲還不結婚,好吧,那麼父母催,親戚朋友催,爺爺奶奶也跟著催。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堅持到26歲還不結婚的,基本上100個人裏不會超過20人。
結婚之後,一年內就必須得有孩子,生了男孩,還要再生個女孩。若是倒黴,碰到第一胎是女孩的,那你就慘了,必須一直生,直到生出男孩為止。
當你實現了這些以後,請問,你還有什麼雄心壯誌?你所有的心思,應該都會在妻子、孩子身上了,終日被柴米油鹽的生活瑣事束縛,難以脫身。
窮人家的孩子,想要實現不平凡的人生太難。而富裕家的孩子呢,其實也一樣。所以,那些實現了不平凡的人,才會那麼的少。而這些不平凡的人之中,又有多少在我們看來是真正值得欽佩的呢?我想十個之中不會超過三個。大抵都是靠著一些卑鄙的手段,沽名釣譽,根本名不副實之輩。
所以像魯迅、像張愛玲、像金庸、像瓊瑤的人在如今的社會之中再難發現。有些人或許的確寫了風靡一時的著作,可終究隻是風靡一時,最終銷聲匿跡。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真正能夠不平凡的人,反而被埋沒了。
我寄思曉夢,24歲.身無長物,除了會寫幾篇無人問津的小說之外,什麼都不會。硬是要勉強的話,大概就是比別人更能承受痛苦。
曾經受傷了我會哭,可現在我知道,我哭不起。我要把這些淚,這些痛,這些掙紮寫進書了,寫進永恒的歲月裏。或許,我也該考慮放棄了,隻是在放棄之前,我想完成這一本書,真真正正,完完整整的完成,可能是最後一本,它也可能會使我涅槃重生。若真的成功,不知是否有人知道我的哭呢?期待這個人的出現,我保證請你吃飯。
《鎖聚》藏著我太多太多的夢,太多太多的別離,以及太多太多的感激。一直跟著小夢的人,倘若我有一天封神了,我希望當你們仰望我的成功時,記得我曾經悲傷過,曾經無助過。若是,終此一書也無法實現我的夢想,我想,我也該是時候說聲再見了,不是放棄夢想,而是暫時擱置,去實現平凡。期待當平凡實現之後,我還有勇氣,重拾不平凡之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