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9年初暑,正值午後。
鹹陽皇宮金鑾殿中,一人正偎座於龍椅之中小憩。此人儀表堂堂、神情威嚴,雖在夢寐之中卻仍教常人不敢直視。
金鑾殿門外兩人立於此地多時,其中一人作道家打扮,兩腳離地浮於空中;看似非常年輕,卻能給人一種仙風道骨的感覺。
另一人著宦官服飾,正來回渡著步子,嘴中念念有詞;怎就讓咱家遇到這檔子事呢?正值午後小憩時侯,若是被擾清夢,咱家定會丟了腦袋。如若不報誤了大事,定也吃不了兜著走,這該如何是好?
但看道人,此時微閉雙眼、神情自然,雙手交叉身前藏於袖中。任旁邊太監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自己既不焦急也不催促。
忽然,旁邊太監一拍腦門。喜道;就這麼著。
躬身對道人講;灑家這就稟告,容仙人稍等片刻。
道人頷首作答。
話說那太監悄聲進入金鑾殿中,見龍椅上的人雖在睡夢之中,但是神情喜悅、眉飛色舞,太監細細思量後剛欲退出殿外。卻在此時龍椅中的人自夢中醒來,正想思酌夢中之事,瞥見殿中太監,不禁龍顏大怒。厲聲道;大膽奴才,你可知罪?
原來龍椅上的人正是大秦皇帝嬴政。話說嬴政平定六國,統一七國後一直癡迷於長生之道,怎奈嚐盡人間靈丹妙藥,遍請世間奇人異士,卻始未夢想成真。此回剛好夢見十數年前遇見的宛渠之人,正想討要萬歲之方,眼看異人開口作答,卻自夢中驚醒,怎能不怒。
殿中太監也算機靈之人,見皇上龍顏嗔怒,連忙匐於地上,高聲喊道;稟告皇上,殿外有一仙人求見,小人知罪,這就將江湖騙子打入牢中。
若這太監高呼皇帝開恩饒命之詞,今日必會身首分家,但這仙人二字卻正中嬴政下懷,足保小命。
果然,嬴政聞得有仙人求見,也不在追責,問道;既是仙人,此人作何打扮?可有異於常人之處?
太監回道;稟萬歲,此人作道家打扮,雖甚年輕卻有仙風道骨之貌樣。更有奇事,雙足離地浮於空中。
嬴政大驚,十數年前宛渠之人以萬歲為日,行走虛空之中。自分離十數載,今首夢相會,便有奇人求見。果不然是天意?連忙問道;此人可有十丈高?
太監不明其理,隻好如實回答;身高與常人無異。
嬴政心中稍有失望,但仍下命道;宣其進殿。
太監行完禮退出殿外,對道人說道;皇上有請,請仙人進殿覲見,而後又附於道人耳邊密語幾句。
道人也未說話,隻是微笑會意。
待太監打開殿門,道人才將雙手從袖中拿出,甩了甩衣袖。雙手背於身後,兩腿也不移步,身體自向前行去,行至殿前門檻處,太監已是冷汗夾背。心想;爺爺哎,你可別裝了。你若來個狗吃屎,那我兩今日性命難保。
道人也不緊張,身體自行至門檻寸許處忽又拔高,堪堪飄過殿門,進入大殿後身體漸落,複回原來高度。
龍椅上的嬴政見道人露了這麼一手,心中驚呼;(我勒個去,果是仙人,與往昔自詡神仙之人大有不同)
道人行至殿中,也不落地。隻將雙手搭於胸前作揖道;吾皇萬歲,貧道有禮了。說完便將雙手放下也不講話。
嬴政總覺得不對,但龍心巨樂,也不作細究,開口道;道人何許人也,所見何事?
道人朗聲回答;貧道姓徐名福,字君房,來自東海之濱,聞始皇帝欲求長生,貧道持有一方特來覲見。
嬴政問道;方從何來,如何得之?
(說到方從何來,就要講徐福老爹,說道他爹又要說東海仙山,那真是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三天三夜也未必能說完,作者會在後麵文中作簡單描述)
徐福回道;吾父輩來自東海仙山,因厭煩仙界瑣事,故虛度此處,卻尋得人間真情,便留在這裏長住至此。(他爹有抑鬱症)
汝父既出自仙山,此又在何處?
徐福如實回答;先父年前離世,今葬·····
未等徐福說完,嬴政大怒道;大膽狂徒。既是仙界之人,如何會死?欺君之罪你可知?
徐福仍不急不緩答道;先父隻因會死是因為離開仙界時正值壯年,未曾食用長生果,加之來到吾國感染重疾,患病而死。
聞言嬴政稍有息怒,接著問道;先父已死,長生果又怎得?
徐福回道;先父辭世之前曾繪有一圖,標有去往仙山之路,此路線雖凡人無法尋得實處,但有貧道在空中探尋,定能找到仙山。
嬴政征服六國,一統江山並非隻有匹夫之勇,心中雖甚是歡喜,但並未全信徐福之言,略一思忖,麵不漏色的說道;你既來自東海之濱想必長途跋涉多有勞累,且先留在宮中,此事稍待幾日再議。
徐福也不措辭,行完禮後退出金鑾殿。
轉眼月餘,今天當值的剛好是當日引見徐福的太監,早朝完畢眾大臣散去。嬴政開口問道;萬福(原來太監也有名字,汗!!!),月前覲見來的徐福可還在宮中?
萬福回道;稟皇上,還在宮中,正等皇上召見呢。
嬴政又問;徐福所食為何?可見其使用法術?
萬福稍作思索;徐福自取露水飲用,食物皆為少量瓜果,除淩空虛步以外未見其使用其他法術。
宣徐福。
徐福自先前一樣,飄至殿中作揖行禮後便不再講話。
嬴政略有關切的問道;徐愛卿,住在宮中可安好?如有所需但請告知萬福。
徐福回答;貧道性本恬靜,也無求所欲,令皇上費心了。
嬴政站起身來,在龍椅旁來回渡著步子。
無欲無求,本王何不想如此?平定七國一統江山本,王卻仍有一事夜不能寐食之無味。聲音略帶悲戚。
徐福問道;皇上萬人之上坐擁天下,何出此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