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庸人自擾,該放則放人生就怕計較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智慧語☆
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煩惱與痛苦的解釋是一樣的,它是客觀的東西,不在於你是否放下。你放下了煩惱來了你照樣有煩惱,解決的辦法是根除煩惱的根源而不是假裝它不存在,“放下”了。——慧緣禪師
☆藏經閣☆
有一個心中滿是煩惱的少年,他正在到處尋找解脫煩惱的辦法。
這一天他來到了一個山腳下,隻見在一片綠草叢中有一位牧童騎在牛背上麵,吹著悠揚的牧笛,很是逍遙自在。
這個時候煩惱的少年就走上去詢問:“你能告訴我如何才能讓自己從煩惱中解脫出來嗎?”
“解脫煩惱嗎?那你學我吧,騎到牛背上來,把笛子一吹,這樣一來什麼煩惱都沒有了。”牧童笑著說道。
於是煩惱的少年試了試,但是還是不行。
煩惱的少年又開始繼續尋找,他走呀走呀,不久來到了一條小河邊上,隻見河岸邊的柳樹成蔭,有一位老翁正坐在柳蔭下麵,手中拿著一根竹竿在釣魚,看起來老翁神情悠然自得,自得其樂。
於是煩惱的少年就走上去問道:“請問老翁,您能告訴我如何才能告別煩惱嗎?”
隻見老翁抬頭看了一眼麵前神情猶豫的少年,慢聲慢氣地說道:“來吧,可愛的孩子,你跟我一起釣魚吧,我保證讓你感到快樂。”
可是煩惱的少年試完之後,發現還是不行,於是他又開始尋找了。
他這次走呀走,發現在路邊的一個石板上麵有一個獨自下棋的老翁。於是煩惱的少年就走上前去詢問老翁解脫煩惱的方法。
“噢,可憐的孩子,我覺得你還是應該繼續前行,在前麵有一座寺廟,寺廟裏麵住著一位高僧,他一定會告訴你解脫煩惱的方法。”老人一邊說著,還一邊下著棋。
於是,煩惱的少年在謝過老翁之後,就開始繼續前行,等他到了前麵的寺廟裏,果然發現有一位高僧坐在寺廟的當中。
煩惱的少年走上前去,深深地鞠了一躬,向高僧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這個時候高僧微笑著撚了撚自己手上的佛珠,問道:“這麼一說,你是來尋找解脫煩惱的方法的了?”
煩惱少年急忙說道:“是的,還請大師您能夠為我指點迷津。”
於是高僧笑著說道:“那麼先請你回答我幾個問題。”
“大師您請問。”
“有誰把你捆住了嗎?”高僧問道。
“沒有啊。”煩惱的少年剛開始是一驚,最後想了半天回答道。
“既然沒有人把你捆住,那麼你又說什麼解脫呢?”高僧說完這句話後,就閉上了眼睛,不再說話了。
煩惱的少年聽完之後先是一愣,繼而有頓悟了:“哦,對啊,我又沒有被任何人捆綁,我又為什麼要尋找解脫呢?原來這都是我自己在自尋煩惱,我是自己把自己捆住了啊。”
☆心靈窗☆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煩惱都是我們自己給自己找來的,而自尋煩惱的人,往往認為很多事情都在困擾著他們。其實我們細細想想,困擾自己隻是我們煩惱的念頭而已,根本就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意義。隻有去尋找心中的快樂,把煩惱驅除掉,才是真正的快樂。
不和別人比較,自然無煩惱
☆智慧語☆
修行要天天保持像個稱似的,平衡下來,怎麼叫平衡下來呢?平衡就時時都平平靜靜的,自性一點波浪也沒有,這就是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宣化上人
☆藏經閣☆
每天早晨天還沒有亮,悅淨大師都會下山去城鎮中為寺廟裏麵的蘋果園雇傭工人。
有一天早晨,一個小夥子爭著跑到悅淨大師麵前,說要當蘋果園的雇傭工人。悅淨大師與小夥子商量好了,工作一天十塊錢,於是就讓小夥子去幹活了。
到了早晨七點多,悅淨大師又出去雇了一個中年的男人,並且對這個男子說:“你也到我的蘋果園裏麵去工作吧,幹一天我給你十元錢。”中年男人點頭同意之後就去工作了。
到了上午九點和十一點的時候,悅淨大師又雇傭了一位年輕的婦女和一個中年的婦女。下午三點鍾的時候,悅淨大師又出去了,他這個時候發現有一個老頭子站在街頭,於是就對老頭子說道:“你為什麼整天都站在這裏啊?”
老頭子對悅淨大師說道:“因為我年紀大了,已經沒有人雇傭我了。”
悅淨大師說道:“好吧,你也去我的蘋果園工作吧,天黑完工之前我給你十元錢。”
老頭子聽完悅淨大師的話之後非常高興地去了。
等到了晚上,悅淨大師對他的弟子說道:“你把所有的雇傭工人都叫過來,我要分給他們工資,由最後的開始,再到第一個。”
就這樣,老頭子領到了十元錢。
最先被雇傭的小夥子看見老頭子下午三點多才來,居然就領了十元錢,那自己肯定要比這多得多。可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悅淨大師也給了他十元錢。
這個時候小夥子非常不高興,立即對悅淨大師抱怨說:“大師,最後雇傭的老頭工作了還不到兩個小時你就給了他十元錢,可是我已經幹了整整一天了,你怎麼能把我和他等同起來支付工錢呢?”
悅淨大師很平靜地說道:“小夥子,我並沒有對你不公平啊,事先咱們兩個人不是說好了你幹一天活我給你十元錢嗎?你把你的錢拿走吧,我願意給這位老人和你一樣的錢。難道你還要管我自己如何花自己的錢嗎?或者是因為我對別人好一點,你就感到非常不舒服嗎?”
小夥子聽完悅淨大師的話之後,感到慚愧和自己的無禮。
☆心靈窗☆
我們有的時候之所以會煩惱,不是因為自己缺少了什麼,而是因為我們總想著在某些地方要比別人好,正是這種攀比心理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煩惱。在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感到不滿足和失落,僅僅是因為覺得別人比自己幸運。如果我們能夠安心享受自己的生活,能夠不與別人進行比較,那麼我們的生活中自然也就會少去很多煩惱。
忘記負擔,輕鬆自在
☆智慧語☆
我們人都是舍本逐末,把修行放在第二位,把賺錢放在第一位,把根本的道理忘了,在末梢上用功夫,你賺錢,隻能維持你的生活,學習佛法是養你的法身慧命,增長你的智慧。你應選擇一部經,對機,你就研究下去,不要天天隻掛著去賺錢!——宣化上人
☆藏經閣☆
鏡虛禪師曾經帶著他的弟子到處去雲遊,可是他有一位弟子叫滿空,他非常不習慣和自己的師父在外麵雲遊,因為他感到非常勞累。
有一天在路上,滿空就因為不滿開始小聲的嘀嘀咕咕,他嫌自己背的包裹太重了,想找個地方歇歇腳。可是鏡虛禪師卻總是對他說:“咱們再走一會兒,再走一會兒再休息。”但是走了半天鏡虛禪師不僅沒有休息的意思,反而走的更快了,而滿空背著沉重的包裹,跑得氣喘籲籲地跟在鏡虛禪師的後麵。
就這樣,師徒兩個人走了好長的一段山路,終於進入了一個村莊,滿空這個時候說道:“師父,咱們現在可以休息一會兒了吧,再走的話我真的要累死了。”
可是正在這個時候,有一位妙齡少女迎麵走來,而鏡虛禪師卻趕緊跑過去,緊緊抓住那位妙齡少女的雙手不放。這位妙齡少女嚇壞了,尖叫起來:“救命啊,救命啊,和尚非禮了。”
妙齡少女的呼救聲被周圍的鄰居們聽見了,大家拿著棍棒都追了過來,鏡虛禪師一看到這種情況,趕緊鬆開妙齡少女的雙手,撒腿就跑。而滿空也反應過來了,背著沉重的包裹緊緊地跟在鏡虛禪師後麵,就這樣,兩個人像逃命一樣飛奔起來。
他們兩個人一路狂奔不敢停下來。沒一會兒工夫就跑過了一座小山頭,當他們回頭看看已經沒有人追過來了,於是就一屁股坐了下來,大口喘著氣。
滿空累得是滿頭大汗,坐下來一邊擦著汗水一邊生氣地埋怨鏡虛禪師道:“師父,我沒有想到您竟然會做出這種事情。我跟著您學習還能夠有什麼參禪悟道啊,我想還是自己回家算了。”
誰知道鏡虛禪師聽完滿空的抱怨之後不僅不生氣,反而嘿嘿地笑著說:“現在,你還感覺自己身上的包裹重嗎?”
滿空這個時候看了師父一眼,終於明白了師父的用意。
☆心靈窗☆
如果我們一直想著自己沉重的負擔,那麼我們就會被這些負擔壓的不堪重負。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把自己的注意力稍微轉移一下,放在別的事情上麵,不再時時關注自己的負擔,那麼就會因為你忽視了它的存在,而讓自己變得輕鬆起來。
心胸開闊,天地更寬
☆智慧語☆
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方能消業除魔,方可獲得幸福,方可修身成佛。——慧緣禪師
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慧緣禪師
☆藏經閣☆
有一天,有一位男士找到秀峰禪師,想請他為自己開導。當他見到秀峰禪師以後就開始埋怨自己的工作太辛苦了,領導給自己壓力,下屬總是不配合自己的工作,這位男子想想,還不如直接出家好了,以後就再也不用麵對這些工作上的煩惱了。
秀峰禪師聽完之後,對男子說道:“我們的生活不就是修行嗎?現在你對生活厭倦了就想著出家,如果你對出家也感到厭倦了,怎麼辦呢?”
當這位男子聽完之後無言以對。
生活是非常平淡的,平淡如水,如果在我們的心中都無法體會到生活所帶來的樂趣,而隻是看到生命的種種煩惱,那麼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肯定都會感到非常厭倦的。
秀峰禪師這個時候開導他說:“你首先應該明白自己在公司裏的職責,如果你連自己的生活都應付不了,那麼你去了寺院以後又怎麼能夠應付得了呢?”因為寺院的生活總是非常清苦的。
其實,你應該要讓自己明白為什麼公司要雇傭你,為什麼你能夠得到自己老板的賞識。你的職責就是為公司解決一些難題,所以你應該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在有的時候,你可以嚐試著去了解你的領導心中有什麼樣的煩惱。如果你能夠了解,那麼你就能夠懂得應該如何幫助領導排憂解難了。你覺得把自己的工作交給下屬,下屬不配合你的工作,其實這就和點菜差不多,你有什麼要求,可以清晰明白地告訴他們。當對方明白之後,他們才有可能按照你的意思去做。所以你一定要讓你的下屬知道應該怎麼去做,還有就是為什麼這麼去做,你要給他們明確的方向,他們才能夠知道自己該怎麼去做。
我們的生活和修行一樣,做好本職工作,完成我們的職責也是一樣,如果我們做什麼事情都是馬馬虎虎的,那麼我們下次怎麼可能還得到領導的信任,所以不要總是埋怨上司或者下屬,我們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了,這才是人世修行的最高境界。”
當這位男子聽完了秀峰禪師的這番話之後,臉上重新呈現出了喜悅的表情,萬分感謝地離去了。
☆心靈窗☆
我們不要總是抱怨別人,更不要抱怨我們的生活。能夠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這就是我們生活修行的最高境界。有的時候,過多的抱怨隻是我們對於生活不滿情緒的一種發泄,當然也隻會得到一時的痛快,是無法解決我們內心的煩躁和壓力的。隻有順應生活,做好自己的事情,能夠對自己負責,才會讓我們內心平靜,從容生活。
埋葬過去,活在當下
☆智慧語☆
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佛語
☆藏經閣☆
有一個非常渴望能夠早日得道的和尚,發誓要到深山中進行苦行,因為他希望能夠得到山川的空靈之氣,來洗淨自己的心境。
有一天,這個和尚在山林中行走,他一邊走一邊在思考一個經書上解不開的難題。可是突然,他聞到了一股刺鼻的腥味,猛然抬頭一看,原來就在前麵的路上,赫然有一隻凶猛的老虎正要朝他撲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