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切勿貪心,懂得知足才是真幸福(1 / 3)

第八章 切勿貪心,懂得知足才是真幸福

多,不一定就是好

☆智慧語☆

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貴人,禮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來,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動。——佛光禪師

☆藏經閣☆

朱慈目居士是一個對淨土法門非常有修持的信徒。有一天,他去拜訪佛光禪師,結果兩個人見麵之後,他就問佛光禪師:“大師,我一直非常虔誠的拜佛已經有20多年了,但是我最近感覺自己在持佛號的時候和往前不太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呢?”

佛光禪師問道:“哪裏感到不一樣呢?”

朱慈目居士回答說:“過去每當我在持佛號的時候都能感覺到心中一直有著佛性,哪怕是嘴裏不念出來,心中仍然可以感覺到佛聲綿綿不絕。怎麼說呢,就是不持佛號這種聲音在我的心中就向小溪一樣,流淌不息,感覺非常的強烈。”

佛光禪師聽完之後非常高興地說道:“這非常好啊,說明你念佛已經念到一定境界了,能夠與佛心相應了,可以說找到自我的真心了。”

可是這個時候朱慈目居士卻說:“但是現在不行了,因為我已經感覺不到這種聲音了,所以我總是為此感到很苦惱,覺得自己的真心不見了,每當想起這件事情的時候,內心就感到不安和恐懼。”

佛光禪師聽完朱慈目居士的話之後,非常疑惑地問道:“真心怎麼會不見了呢?”

朱慈目居士麵帶痛苦的表情說道:“我與佛之間已經不能達到心心相印了,而且以前心中的佛聲綿綿不斷的情況也沒有了。我現在想要找回來,但是怎麼樣都無法找回。大師,我真的是非常痛苦,請您開示弟子吧,我該到什麼地方去尋找真心呢?”

佛光禪師聽完之後笑著說道:“你應該知道,你的真心就在你的身上啊!”

朱慈目居士問道:“大師,既然您說在我身上,那麼我為什麼感覺不到呢?”

佛光禪師回答道:“因為你現在有了太多的欲念,而且你也總是妄想一些東西,所以真心就此離開了你。”

信徒朱慈目居士聽完之後如有所悟。

佛光禪師繼續說道:“這正如永嘉大師所說‘君不見,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心靈窗☆

我們有的時候為什麼會迷惑?就是因為被一些欲念,妄想掩蓋住了我們的真心,所以最後到頭來迷失自我。迷茫痛苦其實並不可怕,隻要丟掉了我們心中的一些不切合實際的想法,我們就可以重新找我自我。其實最為可怕的就是我們失去了自我,但是自己還不知道悔過,於是就這樣一直在錯誤裏麵打轉,永遠找不到真我。

上進心,千萬不能變了味

☆智慧語☆

經常地不肯妥協,不滿於現狀,舍了這個,下一個可能更差,過多的欲求往往使你失去眼前的幸福,有時應學會遷就。——佛陀

☆藏經閣☆

曾經有一位禪宗大師常年隱居在山林中。因為他的名聲很大,所以很多人都是千裏迢迢地來找他,希望能夠得到他的點化。

有一次,一群人結伴而行來到山中,發現老禪師正在從山穀中挑水。他挑得並不是很多,兩隻木桶裏麵的水都沒有裝滿。

其實,大家想的是禪師這麼厲害,應該能夠挑很大的一個桶,而且桶裏的水都是滿滿的。這個時候人們開始問道:“大師,這是什麼道理呢?”

大師回答說:“挑水之道並不在於挑得多,如果是一味的貪多,往往會收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眾人聽完之後更加不能理解了。

於是,大師從他們人中拉出了一個人,讓他重新從山穀裏麵打了滿滿的兩大桶水。明顯的就能看出來這個人挑起來顯得很吃力,走起路來搖搖晃晃地,沒有走幾步就跌倒在地上了,不僅把水全灑了,而且自己的膝蓋也給磕破了。

這個時候大師說道:“你看,水灑了,這不是還要回頭去重新打一桶嗎?膝蓋破了,走路就更困難了,這樣挑水的話不是比剛才挑的還要少嗎?”

這個時候大家都覺得大師說的非常有道理,於是接著問道:“那麼,大師,請問挑多少才合適呢?”

大師笑道:“你們看這個水桶。”隻見在大師的水桶裏麵劃著一條線。“其實,這條線就是底線,裝的水是絕對不能超過這條線的,如果高於這條線,就會超過自己的能力和需要,當然,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還需要經常去看看這條線,等挑水的次數多了,以後就不用再看了,隻要憑自己的感覺就可以了。有了這條線,就可以提醒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盡力而為,當然更要量力而行。”

大家聽完之後又問道:“那麼,底線應該是多低呢?”

大師接著笑著說:“這個就是因人而異了,當然越低越好。因為越低的目標,對於我們來說就越容易實現,所以人也就不會有挫折感,相反會給自己帶來很強的自信心,激發更大的興趣和熱情,如果長期下去,做到循序漸進,自然就會挑得更多,挑得更穩了。”

☆心靈窗☆

“一口吃不成個大胖子。”不論是學習,工作,生活,交友,我們都應該為自己找到一個合理的底線。挑水就如同做人,要想水不溢出來,不浪費,自己不跌倒,就要懂得循序漸進,量力而行,這樣就能夠避免許多無謂的付出與挫折。

不攀不比,活在自己的角色裏

☆智慧語☆

知足就是不攀比,知足無求,知足方能常樂。——老和尚

☆藏經閣☆

有一個小沙彌,他喜歡種植一些花花草草。有一次,他在自己的花園裏麵種了一棵花苗,為了能夠看自己的花苗一天天成長,他每天都要到花園裏麵去看幾遍,老和尚也把小沙彌的這一舉動看在眼裏。

這一天,老和尚又發現小沙彌在看花苗了,於是就走上前去,當小沙彌看見老和尚走過來之後,問道:“師父,有什麼辦法能夠讓花苗長的快一點嗎?”

老和尚聽後笑道:“哈哈,凡事不能要求速度,要能持久,這才能更高更大。”

小沙彌聽後“啊”了一聲,麵露驚訝的神情。

這個時候老和尚對小沙彌說:“我給你講一個佛經上的故事吧: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很愚癡的國王,他看到皇後為他生了一個女兒,隻有手掌般大小,顯得非常不高興,所以國王要求大臣們想一個能夠使自己女兒快速長大的辦法。

有一位非常聰明的大臣對國王說道,“我要把公主帶到海外去尋找求仙的藥物,但是在求仙的這段時間裏,國王您和公主是不能夠見麵的。”國王聽後就答應了大臣。

經過十五年之後,大臣帶著公主回國了。國王一看,公主已經長成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心中非常的高興,於是下令重賞了這位大臣。”

當小沙彌聽完老和尚給他講的這個故事之後,似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接著對老和尚說道:“師父,在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立刻能夠長大的法術或者是藥物,公主還是和其他的人一樣,也是一年一年慢慢長大成人的。”

老和尚聽完之後,哈哈地笑了,對小沙彌說:“你終於明白了。什麼事情都是需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我們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不然是經不住考驗的。所以你種植的花苗,當然也要經過時間的曆練,才能夠長得又高又壯啊。”

☆心靈窗☆

老實為人、踏實做事是一個人最重要的人生態度,更是一個人想成就一番事業,實現目標的關鍵因素。而自以為是則是腳踏實地最大的敵人。我們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就必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腳踏實地的從眼下開始做事,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為自己的人生之路積聚雄厚的實力。

珍惜現在,人生隻在呼吸之間

☆智慧語☆

生命中很多事情,你錯過了一個時辰,你可能就錯過了一生。——老禪師

☆藏經閣☆

有一位老禪師帶著自己的一個得意徒弟學僧出門雲遊,在路上,學僧就背著行李緊緊地跟在禪師的後麵,一路上兩個人相互照應,相依為伴。

學僧走著走著不禁想到:“人生短短數十年,但是卻要經曆生老病死,受六道輪回的痛苦,人生還真是苦啊。現在我既然要修行,就要立誌當菩薩來挽救眾生,所以,我不能馬虎大意,必須認真修行,這才是正道啊。”

學僧想到這裏,突然老禪師停下了腳步,麵帶笑容地回過頭來對他說:“來,你把身上的包袱給我背,你現在走到我的前麵去。”雖然學僧當時沒有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但是師父的命令是不允許違抗的,於是他仍然按照老禪師的要求把身上的包袱給了師父,自己走在了前麵。

就這樣又走了一會兒,學僧開始覺得這樣真的是逍遙自在啊,而佛經裏麵卻說,修佛必須要順應眾生的需要而行各種布施,“這樣真是太辛苦了,更何況天下眾生的苦難那麼多,到什麼時候才能救得完呢,還不如就這樣獨自一個人,過這種逍遙自在的日子。”

當學僧這個念頭剛剛想起的時候,學僧就聽見老禪師非常嚴厲地對他說:“你別走了。”學僧這個時候覺得莫名其妙,於是就回頭看了看師父,發現老禪師一臉嚴肅的表情,於是嚇了一跳。老禪師隨後就把包袱拿給他說:“你把包袱背好了,現在跟在我的後麵走。”

學僧這時心中又想:“做人真是苦啊,才快樂了這麼一小會兒時間,現在又變得這麼難過了,人的心念也真的像天空的白雲一樣漂浮不定啊!凡夫俗子的心是非常容易動搖的,還是修佛好啊,最起碼修佛我可以麵對苦難眾生,能夠和很多人結下好的善緣,甚至能夠做一些幫助他們的事情。”

就在這個時候,老禪師看著學僧,麵帶笑容的對著他一邊說,一邊又將學僧背上的包袱拿到了自己的手上,還讓學僧走在自己的前麵。

於是就這樣反反複複了好幾次之後,學僧終於忍不住心中的疑惑而問道:“師父,您今天到底是怎麼了,為什麼一會兒讓我走到您的前麵,一會兒又要我走到您的後麵,這到底是為什麼啊?

老禪師聽了學僧的話以後笑著答道:“你雖然有心在修行,但是修行的心還不是很堅定。當你感動的時候就開始大發願望,卻很快又失去了興趣,你總是這個樣子是不可能修出正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