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每天我們說那麼多話,有幾句話是我們說完之後,會自己放在心頭、玩味一番的?“我為什麼說出這句話?”“我為什麼會用這個態度說?”,如果沒事就想想這樣的事,就會發現,我們心裏其實藏了很多我們自己都不太明白的東西,這些東西藏在我們的話裏、從我們的嘴巴說出去了,如果我們稍加玩味,會比較懂得別人是怎麼形成對我們的印象、是怎樣評價我們的。

如果,我們練習,把我們相信的事,和我們說的話,盡量變成一體,那我們對說話謹慎、而傾向成為一個謹慎的人、或者會因為注意說話的品味、而靠近有品味的生活、或者,因為訓練自己好好傾聽別人、而終於變成一個擅於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事的人。

有個人,現在他已高高地登上經營的階梯,成為商界裏的傳奇人物,但是在大學時代,他初次起立講話時,卻因言辭不足而失敗,老師指定的五分鍾講演,他講不到一分鍾,便臉色發白,噙著眼淚匆匆走下講台。

那個青年學生雖有那樣的經曆,卻不肯讓那樣的失敗擊倒他。他立下決心要做個優秀的演說家,片刻不懈,最後終於成為政府的經濟顧問,舉世欽重,他就是藍道爾。

當蕭伯納被問及他是如何學得聲勢奪人地當眾演說時,他答道:“我是以自己學會溜冰的方法來做的——我固執地、一個勁地讓自己出醜,直到我習以為常。”在年輕時,蕭伯納是倫敦最膽怯的人之一,他去拜訪別人時,常常是在河堤上走了二十分鍾或更多的時間以後,才壯起膽子去敲人家的門。對於這一點,就連他自己也承認:“很少有人像我這樣為著單純的膽小而痛苦,或極度地為它感到羞恥。”

後來,他無意間用了最好、最快、最有把握的方法來克服羞怯、膽小和恐懼。他決心把弱點變成自己最強勁的優點。他加入倫敦的一個辯論學會,每逢有公眾討論的聚會,他必定參加。並且,他還全心投入社會運動,四出講演,結果,他成了二十世紀上半葉最具信心、最出色的演說家之一。

愛默生說:“恐懼較之世上任何事物更能擊潰人類。”來到世間的時候,你不會說話,他也不會,更別談口才,那為什麼後來他的口才了得,而你卻被恐懼籠罩呢?走出恐懼的樊籬最快的方法就是不斷去做那些令你恐懼的事。

卡耐基認為,某種程度的登台恐懼感對人們練習演講反而是有益的,因為人類天生就具有一種應付環境中不尋常挑戰的能力。他這樣提醒人們,當你注意到自己的脈搏和呼吸加快時,千萬不要過於緊張,而要保持冷靜,因為你的身體一向對外來的刺激保持著警覺,這種警覺表明它已準備采取行動,以應付環境的挑戰。假使這種心理上的預備是在某種限度之下進行的,當事者會因此而想得更快,說得更流暢,並且一般說來,會比在普通狀況下說得還更為精辟有力。

如果你實在害怕得要命,實在無能為力,那麼請記住卡耐基演講口才中的一條最基本經

驗:“你要假設聽眾都欠你的錢,正要求你多寬限幾天;你是神氣的債主,根本不用怕他們。”

記住了嗎?那開始去幹吧,任何公眾場合的聚會,請你勇敢站起身來,說上幾句自己的建議,哪怕隻是附和也罷;參加會議,請靠近主持人而坐,千萬別去敬陪末座,即使做不到也要盡量令自己的談吐灑脫一些;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任何場合,隻要需要你開口,需要你說話,都必須好好把握,把你當作最閃亮的那一位,好口才並非從天而降,而是在你不知不覺克服恐懼的過程中慢慢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