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母親的婚姻(2)(1 / 2)

朱蘭留了下來。她母親在以後的幾年裏來看過她幾次。朱蘭的母親和潘少奶奶商定,等朱蘭長大後,由她自己選擇丈夫。

十五歲的朱蘭出落得像一朵春天的花兒,她熱情、善良、聰明、對人和藹可親。潘少奶奶特別喜歡她。雖然當時朱蘭還不夠博學。但她很為學識淵博的祖父和出身鄉紳之家的母親感到驕傲。她也非常愛潘少奶奶,為她做了不少事。潘少奶奶常對公公說:“那麼多人都誇朱蘭長得漂亮,可我欣賞她心胸博大,我看憑這一點,她就前途無量。”

朱蘭十六歲時,媒人就快把門檻踏破了。求婚的有富商、朝官、窮文人,還有冒險成功的“暴發戶”。

媒人們把男方誇得天花亂墜,有的甚至賄賂潘家親戚,希望應下這門親事。聽到這些,潘少奶奶可真被惹火了,她讓門房把那些媒人統統打發走。

一天,來了個年輕英俊的“暴發戶”,是潘老太太的侄子。潘老太太認為這門親事再合適不過,她告訴兒媳,她很為這位侄子感到光彩。她還說,她侄子第一眼就相中了朱蘭。他很有出息,十二歲到了舊金山,靠自己幹活掙錢,剛剛回來。今年都二十五了,還從未相中別的姑娘。他在舊金山開了一家鋪子,婚後,會帶太太一起走。他回來後,有許多說親的要給他找個才貌雙全的姑娘,他都沒答應。他父母都很喜歡他,答應讓他自己找太太。

潘老太太跟潘少奶奶說了這個打算。令她吃驚的是,少奶奶隻支支吾吾地還說,已經答應了朱蘭的母親,由朱蘭自己挑丈夫,最好去問朱蘭本人。

當天晚上,少奶奶到朱蘭屋裏講了這件事。朱蘭抽咽著說,她不願嫁給那個要把她帶到遙遠異邦的人,如果那樣,就要和養母永遠分離。再者,她不會嫁給一個認不了幾個字的男人,

這件事很快就在潘家親友中間傳開。潘老太太對少奶奶和朱蘭極為不滿,她對親友們說:“我倒要活著看看朱蘭到底嫁個什麼大官。”

來年春日的一個早晨,潘老先生告訴兒媳,昨天晚上他請了一位貴客今天來家吃晚飯。就是這位貴客給潘家題寫的匾額,他可是京城的要員,京考中試後,即被恭親王選用。對潘老先生來說,能招待這樣的上賓當然是莫大的榮幸,更何況這位上賓已經拒絕了城裏許多要人的邀請。他到廣州來,隻為給父母掃墓,幾天後即回京城。據說恭親王把他視為左膀右臂,將來肯定官運亨通。他還寫得一手好字,遠近聞名。許多人都想向他求字,以在親朋麵前炫耀。

“你知他為什麼單接受我的邀請?”潘老先生不無得意地說,“他聽說我收藏了不少他外曾祖父的書,那老先生可是嘉慶年間的大詩人、大畫家,還是我媽的表親呢。”

老先生在他那間擺滿古玩的書房招待這位貴客。書房裏懸掛著不少稀世罕見的字畫,宋、明時期的瓷瓶裏開滿了蘭花和牡丹。書房裏還有一隻漢代的青銅香爐,隻在賞畫時點上。

到晚上,燈籠也打起來。夜來香芳香四溢。貴客身著便服來了。他叫潘老先生“叔叔”,真可謂文質彬彬,風度儒雅。晚宴規模並不大,因為貴客不希望太正規。吃過晚飯,客人表示想向潘少奶奶問候,他說少奶奶的父親做過他的私塾先生。在那個時代,先生同學生的關係就像父子一樣。

潘老先生高興壞了,嘴裏不停地說:“巧遇,巧遇。”

朱蘭進來幫著打、卷掛軸。她穿了一件深藍色絲織上衣,黑緞子褲,皮膚像清晨的蓮花瓣一樣粉嫩鮮豔,大眼睛裏流露出溫柔和親切的神情,一張櫻桃小口微微含笑,更給她增添了迷人的魅力。她那苗條的身影在屋裏飄來飄去。潘老先生向客人介紹她是養女時,她文雅地道了個萬福。

朱蘭開啟畫軸時,手指富有魅力地一開一合,好似雪白的睡蓮。這富於韻律的節奏,使這位著名學者不由想起了一個春夜寫下的一首動情的詩。他的眼睛始終沒離開她。這個夜晚在他心底又留下一首新詩,把他帶回到二十年前。當時,他正渴望向心愛的人唱一曲最喜歡的歌。他在京城見過無數的迷人歌女和宮苑姝麗,但現在看來,她們隻不過是些經過雕飾的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