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解放思想,正視利益驅動
第一節 善用利益驅動來解決企業的問題
雖然中國實行市場經濟已經20多年了,但是要真正理解市場經濟的內涵卻並非易事。要想掌握市場經濟的運行法則,成為後來居上的佼佼者,必須有一個謙卑的心態、韜光養晦,這樣才能成就中華民族的複興大業。要知道,在計劃經濟體製下工作生活幾十年,一些人的思維模式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環境,也出現了很多有違市場經濟規律的行為。所以要想超越自己,就要“回零”,從最基礎的概念開始“撥亂反正”,徹底理解市場經濟到底是怎麼回事,這樣才能少走彎路、少交學費。
世界上市場經濟比較成熟的國家承認每個人都有追求個人利益的權力,但是,為了避免人們在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傷害其他人的利益,必須用嚴格的規章製度和法律法規去約束大家。在主觀為自己的同時,客觀且必須考慮他人的利益,社會的利益,不能做傷害他人利益的事。比如,吸煙的人有吸煙的權力,但是卻不能在非吸煙區吸煙,因為會損害不吸煙人的利益。
我認為,這是改革開放30多年後,我們麵臨的又一個“解放思想”的關鍵所在,隻有在這個基礎問題上實現突破,才能順應市場經濟的大趨勢,從根本上解決困擾大家多年的深層次問題。承認“合法利益驅動”意味著價值觀念的重大轉變。
第二節 換位思考,用“疏導”代替“堵截”
麵對企業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很多人都喜歡用堵的方式去解決,結果呢?同樣的問題反複出現,成了頑疾。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就是很多人還不理解“利益驅動”的道理。
記得當初在跨國公司工作時,我的上司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某個地方經常出交通事故,那就不是開車人的問題,而是道路設計者的問題。”道理很簡單:一是思考問題時要從源頭抓起,不要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需要思考背後的深層次原因;二是管理者要勇於承擔責任,不要出了問題就想盡辦法推卸責任、找借口;三是麵對一些三令五申都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從“利益驅動”的角度下手,尋找根本解決措施。
幾年前去浙江出差,發現在杭州和其他一些大城市裏有一道與眾不同的風景,那就是在十字路口的慢車道上建有很多遮陽避雨的停車棚,每個十字路口的四個方向都有這樣的棚子,那些在慢車道上騎自行車和助力車的人到了十字路口的停車線附近就停下來了,很自覺地待在停車線後麵,基本上沒有人越線,是他們的素質比較高嗎?有可能,但是我相信更重要的原因是這個停車棚發揮了作用。大家知道南方城市經常下雨,而不下雨時太陽光照射很厲害,有了這個“便民”的停車棚,騎車人為了不被日曬雨淋,自然願意待在停車棚裏麵,所以騎車人越線這個問題就基本化解了。
這是很多企業管理人都可以借鑒的一個解決問題的思路,許多領導喜歡下命令,看到一個問題出現,就會想盡辦法去堵漏洞,希望杜絕某些問題的發生,可是結果卻與願望背道而馳,導致“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很多人認為這是國人的素質比較低導致的,其實不然,一旦有了規矩,以及利益驅動的機製,素質再低的人也會為自己考慮。所以,不要與大家的主觀願望去較勁兒,不要為了達成某個目的而有意識地去“堵”,否則很容易形成對抗,堵得越厲害,反彈就越厲害。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思路想問題,問題就簡單了,因為每個人都不會跟自己過不去,都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作出正確的判斷。作為管理者就是要找到大家普遍關注的利益點,從而輕而易舉地徹底解決困擾多年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