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幼王自刎閩江岸(1 / 3)

李秀成被綁後,清軍並沒有遵照約定,而是繼續圍殺太平軍。見此李秀成悲憤之極,最後把關押自己的屋子裏的火燭打翻,投身火海了。

李秀成身死的消息迅速傳到了正在南平地區作戰的太平軍耳中。不過由於消息的不確定性,對於李秀成的境況眾說紛紜,有的說他投降了清軍,身死是清軍放出的煙霧彈,有的說李秀成奮戰而死,有的也說他逃出生天,躲進了深山。

此時南平北麵的茫蕩山下正駐紮著幼王的大軍,中軍大帳內,幼王居首而坐,列王劉德義、天將劉印宏和利王朱興隆坐在下方,他們正在商量李秀成兵敗的事情。

隻聽劉德義說:“我覺得這消息肯定是假的,仕王忠肝義膽,雖然有時候有些傲氣,可他對幼王還是很忠心的。”

“我不這麼認為,仕王平日裏已經露出厭惡這場戰爭的意思,我覺得投降的消息可靠些。”提出反對意見的是朱興隆,倆人立刻爭論起來,甚至要大打出手。

劉印宏也覺得李秀成身死的消息不可靠,畢竟仕王那是千軍萬馬裏殺出來的,頗有手段,怎麼可能就這麼死掉,而到現在還沒見到他的蹤跡,肯定是投降清軍了。其實劉印宏和朱興隆這是在變相地向幼王表忠心,畢竟幼王對於仕王是有意見的,如今仕王不管身死還是投降,幼王的內心未必不是高興的,這段時間他把大軍已經牢牢控製,難道還要和他唱反調,這不是自尋死路嘛!

其實幼王的心裏也是很矛盾,既興奮又落寞,興奮的是自己終於不用再擔心李秀成威脅自己的地位,落寞的是太平天國又隕落了一位大將,恐怕太平天國從此再也沒有他這樣能征善戰、具有高瞻遠矚思想的人了。但是想到自己如今還在控製著十五六萬的大軍,還有一幫年輕的將領在追隨著自己,這份落寞很快消失。他看了看劉德義,知道這位王爺是個桀驁不馴的性子,但是對於天國的忠心也是無人能比的,知道他有意維護仕王,但覺得天國的老人沒幾個了,不想再動殺念。

“好了,你們別爭了,咱們還是等探子的消息吧,我也相信叔父他老人家不會背叛天國,可是終要用事實說話的。”見幼王如此說,幾人不好再爭論什麼。

正這時候突然外麵來報,說有探子回來了。

就見一個士兵快速進入營帳,滿身的塵土,汗水浸濕了鎧甲,看來是沒有停歇一路奔跑回來的。

“報,王爺,仕王他投降了!”

“什麼?”反應最大的是劉德義,“你慢慢說,怎麼回事?”

“是這樣,我一路南尋,最終遇到了潰敗的部分仕王士兵,他們說仕王投降了!”

劉德義抓起茶壺摔在了地上,憤怒道:“這個叛徒,我要去殺了他!”朱興隆苦苦相勸。

“劉老哥,你消消氣,我覺得這肯定另有隱情。”轉身問那探子:“你可打探清楚了,他真的投降了?”

“千真萬確。”這一句話更是勾起了劉德義的怒火,最後劉印宏和朱興隆倆人才按住他。趁著劉德義沒注意,朱興隆和幼王互遞了一個眼色。不錯,這是幼王和朱興隆演的戲,幼王的軍隊是死的死、逃的逃,根本沒有人逃出來,這探子本就是幼王身邊的親信,這戲是做給劉德義和劉印宏看的,也是做給大軍看得。

仕王投降的消息傳遍了全軍,沒有人知道真正的內幕,相信清軍不說,不會有人知道這個秘密了。

不過幼王收到了一封信,沒有人知道信裏是什麼,除了幼王自己。李秀成當時寫的三封信其實分別是給童容海、文成和幼王的,每個信的內容都不一樣。

李秀成給幼王的信裏全是他這些年的一些心得,是用兵和治下的策略,也有對未來天國發展的建議,當時幼王看到後都後悔汙蔑李秀成了,他其實也覺得李秀成肯定是奮戰而死了,他了解自己的這個叔父,仕王對天國的忠心是不允許他自己投降的。不過一切都過去了,眼下是要把大軍牢牢把握住,把清軍擊退。於是向到達了南平北部的文成部和童容海部下達了反攻的命令,要把南平地區的清軍消滅幹淨。

此時的李鴻章部達了南平的南部,而南平的北部是閩南提督婁雲慶的四萬大軍,在文成和童容海的後麵是緊追不舍的鮑超部。南平地區清軍的兵力有十萬之眾,而太平軍合眾有十五萬之多,這讓幼王的信心爆棚。

這次幼王沒有坐在後方,他披掛上陣,決定亮一亮自己的劍,同時提高一下士氣,爭取一鼓作氣把清軍殲滅。

要說幼王也是自小師從名師,武藝不凡,但是這些放在軍中就成了花拳繡腿,戰場上要的是殺戮技巧,而他卻根本沒接觸過這些,為此親衛們全都極力護在幼王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