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學會獨立思考07(1 / 3)

第六章 創造性思維,從學會批判開始

從批判性思維到創造性思維

大學每隔兩年都要開展“挑戰杯”課外科技製作大賽,我們會發現有的同學總是有奇思妙想,有的同學總想不出參賽的點子。羨慕那些有創造力的同學吧?但是你們知道嗎?也許那些創造力強的同學自己也沒有意識到他們往往也是更具備批判性思維的人呢!

擁有批判性思維能力,恰好是具備創造力的人的一個特點!

創造力其實就是通過有想象力、原創性、更有效的方式來解決我們眼裏的挑戰。比如有的同學觀察到殘疾人的生活不便,圍繞改善他們的生活,我們就可以發明大量的設備。

比如很多同學都在記筆記,但是說到記筆記,也是可以花心思進行改進的,好的筆記方法,也是一種創造性思維。

下圖是秋葉老師在1999年做的筆記:

完全就是流水賬對不對?

再看看秋葉老師2015年做的工作筆記:

現在做的筆記已經不是流水賬了,而是思考過程的圖解,基本上還能一次成型無塗改,除了文字記錄,還能用到表格,框圖,流程圖,手繪多種表達手段,高度結構化,看起來就很有想法和創意對不對?

這裏麵也有批判性思維嗎?

當然有,秋葉老師發現如果用流水賬記筆記,雖然很多信息當時記住了,但事後要梳理歸納,成本很高,所以自然引發出一個問題?

筆記一定要這樣記嗎?

在這種問題質疑下,秋葉老師查找了很多高手的資料,發現果然有很多不同的記筆記的方法,我參考了很多人的筆記法,一樣樣試,評價他們方法的適用性,然後加以吸收改進變化,最終形成適合自己的風格。

現在秋葉老師參加會議都習慣一次就把內容圖形化,記憶更加深刻,而且回頭利用,也就有了一個可以利用的基礎框架,改成PPT也特別方便。

在這個方麵日本人就出了很多書,專門講如何記好筆記,我的朋友,在上海外國語學院的楊雪老師,就學習模仿別人的做法,創造出了自己記筆記的圖形化和結構化方法。

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去關注她的微博@西嶺夜雪 ,這也是了不起的微創新。

所以創造性思維真的不是離我們很遠的東西,每件事都可以找到創新改良的方法。要改良,往往就是要從批判過去的慣性思考模式開始。在生活中每件事上養成從批判到創新的習慣了,哪怕每次都隻有一點點改進,你就會成為潛力無窮的人。

互動練習

看看你的筆記,建議複習一下《學會獨立思考:學習篇》的5R筆記法,試著做一篇和過去不同的筆記,發微博@秋葉 和@西安黃鑫 老師點評!

框架內的創新思維,你聽說過麼?

有句話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說解決問題是:“新問題試試老辦法,老問題試試新想法。”前者說的是技能的橫向遷移,後者說的是創造性思維解決問題。

這句話也給一般人帶來一個慣性思維,就是要創造性解決問題,必須要跳出原來的條條框框。

我過去也是這樣以為的,但看到《微創新:5種微小改變創造偉大產品》這本書之後,我的看法有所改變。

這本書用紮實的分析說服了我,看起來很多顛覆式的創新,恰恰不是因為你顛覆了過去,而是在原來的框架裏逐步做了很多漸進式改變,慢慢成為一門新的思路。

作者舉的是跳高技術的例子,最早的跳高技術是剪式跳法,然後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用跨越式跳法,成績更好。

直到福斯貝裏采取了背越式跳法,石破天驚,一下子讓跳高成績突飛猛進。

在後來的體育創新評比中,所有專家一致認為“福斯貝裏式跳高法”是體育史上最有創新思維的重大革命。

但福斯貝裏發明的這個跳高方法,不是跳出傳統的思維模式,而恰恰是從他本來很熟悉的剪式跳高法裏發展出來的。

最開始福斯貝裏是用剪式跳高法的,但是成績不如人,他也就開始學習跨越式跳法,但他學得很不順利,和教練商量希望回到剪式跳法。

在剪式跳法訓練過程中,他發現一個缺陷,選手很容易在過杆時背部撞杆,為了彌補這一缺陷,福斯貝裏就嚐試壓低臀部,這樣會使他過杆時不自覺地壓低自己的肩膀。

他保持這種姿勢把自己的成績又提高了15cm,當時還沒有人注意到他的動作改進,因為他的技巧是逐步進行的,每次都隻是稍加改動。

當福斯貝裏開始在賽場嶄露頭角時,其他教練才發現他的動作與眾不同。但教練也無法指責他的跳法不對,因為福斯貝裏不過是對已有跳法的稍作改進,而不是重新發明了一種新跳法。

作者通過這個案例告訴我們,過去研究創造力的事例都是證明福斯貝裏擺脫了傳統方法的桎梏,但是事實是福斯貝裏是在剪式跳高的框架裏思考的,不斷微創新才發現了背越式新跳法。

所謂框架裏思考,我的理解是:在尋求答案時,你的解決方案對原有的資源利用越充分,也許越接近最創新的答案。

作者也提醒我們,有時候最佳答案在框架之外,但是要培養創造力,我們先得學會在框架裏麵去思考,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作者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如何擦掉白板上的永久記號筆的痕跡?

課堂上很多學生提出找一塊抹布,用啤酒試試?弄點酒精?去買一點化學除汙劑?

這些點子都很不錯,但是不如最後提出來的答案好。

那就是用永久記號筆沿著筆跡再寫一次,然後趕緊用黑板擦去擦,果然可行!

這就是我理解的作者提出的在框架內創新的含義,我的理解是,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條件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解決問題創造出新的必要條件,這往往會使得問題越來越複雜,而不是得到一個簡單的解。

黃鑫老師講過一個他在大學讀書時的小故事。

他在上大學的時候,由於自習室資源緊張,所以不得不每天都為搶占自習室的位置而苦惱。早起晚歸就不說了,單是為了占座就丟了很多書和資料。當然,考試前全宿舍集體出動輪流看位子的辦法肯定是試過了,但是也因此跟很多其他宿舍的同學吵過架、打過仗。

該試的法子都試了,還是沒法保證每天都能有固定的位置坐。

如果你是他,你怎麼辦?

黃老師最後的辦法是:找到每天負責開關自習室門的老師,勸說他將自習室的鑰匙交給自己管理,並保證自己能夠按時開關自習室,一定不出事,同時,還說了很多好話。

自習室的鑰匙都到他手裏了,還能沒座位?!

更有意思的是,據說每天根本不用他早起開門,因為立刻有其他愛學習的同學要求跟他一起管理。而他每天固定的位置永遠都會留在那裏。

當很多同學都在抱怨自己是二本三本院校的學生,沒有得到最優質的教育資源時,卻恰恰忽視了如何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和條件。比如:

每周隻能見一次麵的外教老師,如何能夠在45人的班級跟他搭上話啊?(難道你沒有想過如何跟他在課餘時間做朋友,同時練習口語麼?)

學校的圖書館藏書不夠,煩死了!(如果你在大學區,還有其他大學的圖書館呢。另外,你所在的城市也應該有圖書館吧?)

我們的老師都是剛剛畢業的研究生,哪裏講得好課?真命苦。(網絡上那麼多世界名校的課程你都學了嘛?)

思維上的創新,也許就是在現有的情況下進步一點點。但是,這需要我們一直對周圍的環境保持好奇,你能做到麼?

互動練習

想想自己要完成的事情,哪些方麵還有進一步挖掘條件的可能?

能不能少花點時間也能通過英語四級?

一般人學英語,都是背單詞刷題庫聽語料,不停加料加量,這樣才有安全感。這樣學英語當然有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必需的。你到網上任何社區谘詢,都有許多考神告訴你,必須刷題啊!但是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比方說不要做加法刷更多題,這樣會很花費時間的!能不能少花時間也能通過英語四級?

不妨讓我們基於批判性思維,帶出創新思考模式——做減法。

在我看來,減法思維首當其衝的應用領域就是應試。

就拿英語四級考試來說吧。市麵上的各類複習資料汗牛充棟。無論聽力、閱讀、寫作還是語法,隻要你想練,沒有練不完的資料。

問題是,真的是單詞背得越多,語法會得越多,就一定可以過麼?

當然不是,因為你會超綱啊。

對付應試的減法策略就是,考試考什麼,你就學什麼。而為了過英語四級,那最好的複習資料就是曆年的四級真題。

真的不用每天抱著《大學英語四級詞彙4000》強迫自己,核心的考試詞彙早就在曆年的真題出現過了。把近20年的大學英語四級真題找來,查找每一個不懂的單詞,分析每一個做錯的題目,認真聽每一道聽力題目,認真分析每一篇寫作的書寫邏輯,真題裏麵沒有看到的單詞,一律先忽略,我們不能保證你刷高分,但是過及格線?真的可以更簡單!

另外我們還可以嚴格按照考試時間要求自己完成真題。不同難度的考試都會有不同的節奏和感覺,把真題當做英語複習內容,同時按照考試時間嚴格進行模擬訓練,你就能很快找到及時完成試題,安穩過關的訣竅。

同樣,隻要是考試就一定會有考試的重點和範圍。多年的真題湊起來一總結對比,各種考試的重難點自然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