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地漢曆275年,大賢角公在冀州钜鹿,感百姓貧苦,民不了生。與九九重陽之日正午,焚香沐浴,擺三十六方淨壇,祭祀天地。發大宏願曰: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解黎民之困苦,塑社稷之穩重。中州地三十六州官民紛紛揭竿響應,一路勢如破竹,遇城自降。漢和帝雖然昏庸無道,癡迷道法,草菅人命,殘酷殺戮;然而身有紫薇星鬥之氣附體,一身修為驚天動地。被和帝帶領子弟兵從北殺到南,大賢角公的三十六方將領,得角公三乘之真義的死了個七七八八。整個中州大地真個是千倉百孔,遊魂野鬼無數,瘟疫泛濫。
角公自感愧對天地,使大神通求得天降甘霖,治瘟疫,度鬼魂。最後力盡法竭,不得不屍解其身,元神出殼。
趁月黑風高之夜,侵占和帝身體,殺死和帝魂魄,占據和帝金身。
於金雞領擺三十六方淨壇,設天道五行大陣,借助天地之威,山川之利。協金雞嶺的天然之金生水之勢硬破和帝子弟兵十萬天雷霹靂火大陣。大賢角自做陣眼…不死不休。此後的金雞嶺當真是走獸不入,飛鳥不過,神仙難回。成為千古第一禁地。
大賢角公的大慈悲,大智慧,大神通。使世上萬民感懷千秋萬世…代代傳誦。
“咳”接著茶杯蓋輕輕碰撞的聲音,大口喝水的牛飲聲打斷了悅來茶莊難得的沉寂。“好”…“好”…一個個聽得如癡如醉的鄰裏街坊,小商小販,書生商賈逐漸回過神來神情激動的叫喊。七八歲,十來歲的孩童一下搖著大人的手臂,一下小手拍的通紅。
老道順手拿起自己的金字招牌,重重的往地上點兩下。眾人一瞧:聖賢後人;鹿山正宗;替天行道;捉鬼驅邪;四四方方,中間圍了個八卦陰陽魚圖形,金光閃閃。大家再看這老道是不禁多了一分敬意。
這老道四十歲年紀,頭上紮了個道髻,多少一點淩亂。身穿淺請色道袍,有幾處汙漬。一雙小眼睛精光閃閃。身後立著一雙道童十四五歲年紀,到是眉清目秀,兩人相貌有八九分相似,一看就知道是孿生兄弟。四眼轉動之間靈動非常。
這時個子稍矮的道童一手托個上畫八卦圖案為底子,周邊符紙糊起來的大托盤,一手單掌打了個稽首說道:“各位父老鄉親,我們師徒鹿州吉鹿山來。一路是拿鬼捉妖,度人度鬼無數。然,鬼道耗資甚大,師傅他老人家又不肯收人錢財,所以囊中空空……”說著輕輕一歎,悲天憫人情懷盡顯。“還請父老鄉親資助則個,結個善緣,他日必得善果。”最後六個字語氣略顯莊重。隻聽得銅板像炒豆子一樣,劈裏啪啦落入托盤裏。老百姓隻知道一樣,那就是誰對咱好,咱就對誰百倍的好…純樸啊。這個傳說相傳了千年,誰都知道,但是沒有一個說的像這個老道一樣逼真,深入其境,感人肺腑。沒準真是聖人之後,老百姓隻是純樸可不是傻。
矮個道童轉過頭見老道微微點頭,個子高的道童迅速眨眨眼,又恢複一臉莊重。“多謝…多謝,大家隨意,一個銅板不少,十兩金銀不多,多種善因便多得善果……”矮個道童回過頭道。
見矮個道童把錢收了,“我們師徒從鹿山一路趕來,實則是追拿一個厲鬼,發現恐在此停留。此鬼本來是一階寒士秀才,於大婚之日悲喜過度,喜氣曆氣相合,厲害非常…專吸高升及喜氣相附之人的喜貴精血,以害了三條人命。”老道一臉嚴肅道。眾人聽這老道口氣甚是嚴肅,一個個站站諾諾,不敢露出一絲笑容,生怕那厲鬼找上自己。
“恩,雖暫時無防範之法…我特地精製了些隱靈符…可遮掩喜貴之氣七日,若是有詭異現象可來悅來客棧尋我。仁通…….發符籙,每家一張貼於正堂之中。”
“呔,那裏來的妖道,敢在此蠱言惑眾…可認識昆侖山自然道爺!”眾人之感眼前一亮,兩男一女,男的雙十年華,豐神俊朗,一表人才;女的最多二八光景,雖著道袍,姹紫嫣紅,晶瑩剔透,萬種風情透體而出。當前一人,單掌作稽道:“吾乃昆侖山三代弟子自然,這兩位是崆峒真人門下自德師弟和自慧師妹。敢問道長在哪裏修行,為何在此妖言惑眾,斂人錢財?”好一個正氣淩然。眾人頓時喧嘩紛紛作揖稽首,昆侖聖地,崆峒高足。果然是仙氣淩人…這中州大地,方圓幾萬裏,天下黎民百姓可以不知道皇帝是誰人,但八大聖地,上千年主持正義,降妖伏魔,個個都是得道高人,那是人人知曉。
“恩…原來是昆侖崆峒高賢,呀,失敬失敬,我那個…那個貧道乃是鹿州吉鹿山空…那個道人…也是聖教之後…也是聖教之後。”
“既是聖教之後,為何不知禮節,怎麼不覲見長輩?”自德輕笑道。
“哪來的道士,口言無狀,不尊長幼…昆侖高徒?崆峒子弟??怕是假冒的吧?”仁成見師父臉色肝紅,諾諾不言,不由怒道。
原來,凡是聖賢後人,均是論字排輩,“了情自空,仁和天道”。到仁成這裏,是仁字修行者,師父空空道人,也隻是,空字輩比人家還矮了一截。仁成,仁通,也聽師父提起過,昆侖了緣道人已經近千歲了,是當今唯一一個達到內斂金丹的得道高人。天下鴻學大儒,朝中重臣,一員大將多以其門下自稱,香火鼎盛漸成聖地。自三百年前了緣道人以山為號,自稱昆侖真人。天下其他各方聖地紛紛效仿。自己這一派漸漸沒落,曆代也無大神通者沒超過四百歲的,這輩分自然就越差越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