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宋祖一夢書生見鬼
大宋國曆,建隆十四年秋。
一夜,宋祖趙真夢入仙境,得仙人指點——尋一白衣書生可保宋國萬年基業。
宋祖醒後,喚來司禮監總管太監,火速擬旨,昭告天下,舉國薦賢,赴京殿試。
……
潁川郡內,長社城,童府書房。
“少爺,少爺,好消息……”一個十三四歲藍衣小廝舉著一封火紅信箋興衝衝地跑了進來,他口中的少爺便是正伏在雕龍黃花梨木案前臨摹前朝書聖王右軍的《十七帖》的十五六歲少年書生。
少年書生喜草書,尤愛今草,又最推崇王右軍“煙霏霹結,狀若斷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的草書章法。看中的是整體處落筆謀篇布局,不似大草那般肆無忌憚的狂放。倒是像極了自己率性中又帶著原則的處世性格。
少年書生放下手裏的宣城老兔紫毫筆,微笑道:“童心,什麼好事,這麼高興?”
這書童小廝從小就跟著少年書生一塊長大,兩人感情很好,又因為書生喜歡自在,所以平時也沒什麼刻板要求,這小廝也就養成了大大咧咧的性格。
童心穩住身體,嘿嘿一笑,獻寶似的遞上從潁川郡下發的文書。告訴少爺潁川郡來人邀請少爺八個月後趕赴國都汴京,準備殿試。
“少爺,如今潁川來的貴客正在二堂,府主老爺和太老爺都在作陪,要你過去拜謝呢。”童心眉飛色舞得講完後,又指了指二堂方向。
“哦。”少年書生抬起頭,換了件繡有“風搖青玉枝”圖案的白底長衫,趕去二堂。
此時童家的二堂內一派祥和。九十九歲高齡的府主老太爺童世雄正端坐主位,雖然滿頭銀發,花白絡腮胡須垂到胸前,但卻麵色紅潤,氣度不凡。坐在另一邊主位上的便是貴客,此人五短身材,大腹便便,正微笑地與老太爺交談。
坐在下首的是一文人打扮的中年男子,劍眉星目,神采奕奕。麵貌與少年書生有七、八分相似,此人便是少年書生的父親,童府當代府主——童鐵山。看見書生走近,童鐵山忙道:“不魚,快來見過你鄭伯伯!”
童不魚急忙前來見禮,道:“多謝鄭伯伯在郡王麵前舉薦侄兒,如此大恩侄兒來日必將報還!”
鄭富貴聽後哈哈大笑,道:“我家郡王爺早就聽說不魚賢侄的文章頗具秦風唐骨;書法更有“小會稽”之稱;天生過目不忘,是當世良才,又聽聞我與你父是舊識,便差我過來送信,何談舉薦之功啊,賢侄莫要再提。”
鄭福貴說完,眼角閃過一絲精光,便匆匆隱去,童家祖孫三人均未發覺。。
送走了鄭福貴,童府上下開始為童不魚準備行囊,三日後出發。
……
此時已進深秋,官道兩旁樹上的葉子都已掉的所剩無幾,三三兩兩的吊在婆娑彎曲的枝椏上,到處透著蕭瑟的寒意。
眼見天要黑了,不時吹來一陣陣陰風,更叫人毛骨悚然。
官道上行人逐漸變少,偶爾遇見兩三人也都是行色匆匆,神情慌張。
噠噠噠的蹄聲響起,隱約看見一少年書生騎著一頭青皮小毛驢走過來。這書生正是已經趕了一個月的路程,穿過三個城池來到此處的童不魚。
因為是第一次出遠門,童鐵山足足安排了包括童心在內的書童、丫鬟、老仆以及壯丁共計三十多人,可是內心自在不羈的童不魚不像一般書生那般迂腐,更是看不上生活不能自理的呆子,所以在說服了家人後連個牽驢挑擔的下人都沒帶,就大搖大擺得出了長社城。
這一路來雖然吃過不少苦,但也讓童不魚體會到了不一樣的或許自己所理解的真實的生活。
這時從後麵趕來三人,兩男一女,商人打扮。看神色焦急,似乎很趕時間。為首的老者在超過童不魚十幾米時,一咬牙緊緊勒住了馬頭,回頭衝著童不魚大喊:“那書生,此處已是鬼女嶺地界,入夜了會有女鬼出沒吸人精魄,你還是快走吧,往前五十裏有一座夫子廟,隻有躲進那晚上才安全。”老者一口氣講完,頭也不回抽馬狂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