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讓孩子敏感於自己和他人的感受,而生活中的點滴,正是培養孩子為人處世的最好時機。因此,適時地帶著孩子見見世麵,開拓一下孩子的眼界,那樣,孩子認識和學到的會更多、更廣。
80.權衡利弊,遇事不鑽“牛角尖”
人生原本就是一個不斷放棄的過程,放棄就是接受變化,放棄就是適應新的事物。但是人往往容易在具體的問題上鑽牛角尖,為點滴小事寧死不讓。尤其是一些愛鑽牛角尖的孩子,他們往往不能接受事物變化,而且特別喜歡強迫自己,對自己要求完美。
如果孩子長期帶著固執己見的不良情緒生活、學習,他的內心會忍受極大的痛苦,他不會感到生活的快樂,而且時間一長還很容易養成偏執的性格。所以,父母們應該改變教育方式,以春風化雨般的態度和方式,教導孩子以平和的心態來看待事情,凡事不要鑽“牛角尖”,以避免他們越陷越深。
李嘉誠曾經說:“我內心已有非常好的保障,若一個人不知足,即使擁有很多財產也不會感到安心。舉例來講,如果看著比爾·蓋茨的財富和你自己的距離那麼大,那麼你永遠不會快樂。其實,最重要的是內心的安靜,表麵看來很忙,但內心其實沒有波動,因為自知做著什麼工作。我知足,但不表示沒有上進心。”
李嘉誠用一個手勢說明這一點,右手掌先呈15度角平緩地滑過,到一個點上,則一下變成50度,做攀升狀。其涵義為:28歲的時候,他已經知道自己此生可以跟貧窮說再見,接下來隻是樂於工作而工作,這一做就是50年。
那麼李嘉誠是如何工作的?關於其工作習慣,最為著名的細節是他的作息時間:不論幾點睡覺,一定在清晨5點59分鬧鈴響後起床。隨後,他打一個半小時高爾夫。李嘉誠並未接受過高爾夫專業訓練,姿勢算不上標準,但成績通常不錯。他認為,重點是打每一球時都保持冷靜,有規劃。
每天早晨,李嘉誠都能在辦公桌上收到一份當日的全球新聞列表,根據題目,他選擇自己希望完整閱讀的文章,由專員翻譯。通常,這些關於全球經濟、行業變遷的報道,是啟發李嘉誠思考的入口。“他是一個很有危機感的人,讓他平衡危機感和內心平和的方式就是,提前在心裏頭創造出公司的逆境,”知悉李嘉誠的人士表示,“他看到各種報道,然後設想自己公司的狀況,找到那些鬆弛的部分,開會去改變。等他做好準備,逆境來的時候反而變成了機會。”
生活中,經常聽到有的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太過於任性,並常常因孩子任性而大動肝火或束手無策。其實,小孩子任性是一種正常現象。專家提醒父母,在孩子青春期裏,不要用父母的身份來壓迫孩子屈服,否則隻會和孩子鬧僵。其實,孩子愛鑽牛角尖是有很多原因的,父母教育方式方法不當,也是導致孩子蠻橫死守的重要原因。
孩子的世界是天真的,有的年紀小的孩子或許根本無法分辨事情的對與錯。而且孩子天生就有一種依賴性,也許這件事情他已經多次重複性地試過,或者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他發現了其中的樂趣,如果這個時候父母再讓他停下來,可能孩子就不大習慣了。由此,哭鬧不停,固執己見,慢慢就發展到鑽牛角尖,導致父母耐心盡失。
那麼,對於那些固執己見、喜好鑽牛角尖的孩子,頭痛的父母究竟該怎麼辦呢?
首先,父母可以嚐試一下讓孩子的注意力從一件事物轉移到另一種事物。使用這種方法,一般要使後者的事情比前者更具有吸引力,從而引起孩子興奮點的轉移。如孩子與同伴在一起玩耍時常常過於投入而顧不上吃飯,這時媽媽如果硬逼孩子回家吃飯,孩子是不會答應的,如果采用“轉移法”,情況可能會大不一樣。媽媽可以這樣說:“你喜歡看的某某電視節目快要開始了,再不回家可能就要耽誤了。”因為是孩子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所以孩子會毫不猶豫地往家跑,媽媽也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孩子的專注力轉移了。
其次,父母可以給喜好鑽牛角尖的孩子限定一個範圍或提供幾個備選方案讓孩子做出選擇。這種方法的作用是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收斂到一定範圍,使孩子在一定範圍內既堅持了自我,又符合了成人的要求。如當父母帶孩子逛街,孩子執拗地在自己喜好的一處不走,要解決這個問題,父母隻需在逛商店前先跟孩子說:“今天媽媽帶你去商店,你可以買一本書,也可以買一個玩具,但隻能買一樣東西,否則,媽媽就不帶你去。”這時,由於孩子渴望跟媽媽一起逛商店,就隻好在玩具和書中選擇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