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後記(1 / 1)

寫作一直以來就是我的興趣,大學裏學的是中文,但命運弄人,除了畢業之後短暫幾年,現在從事的工作與所學專業關係不大。平時若有寫點什麼,那大多是些自己寫給自己看的東西,不登大雅之堂的。若幹年前,之所以想寫這部小說,除了如序言中所說,有一種壓抑許久,不吐不快的情緒外,主要還是出自一種興趣,說實話,我是很樂於這項工作,也陶醉於這項工作,尤其是當我寫的東西正是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的時候。龔自珍在《詠史》一詩中說“著書都為稻粱謀”,那是在諷刺當時一些舊文人畏懼文字獄,其所謂著書立說,無非混口飯吃,於國家社稷無益。我雖無稻粱之欲,也不敢奢望這部小說能有多大影響,但如果對您現在及今後的經濟工作特別是在對外投資上有一點兒啟發或借鑒,則餘願已足。

在香港,工作、生活節奏飛快,每個人都在為生計奔波。對於寫作,我從不給自己壓力,工作之餘,塗塗寫寫,自得其樂,激情來時,一天可寫上萬字;碰到幹擾或不順心時,則幾星期甚至幾個月未曾動上一筆。那些想寫的東西畢竟太熟悉了,整個輪廓早已了然於胸,因此寫來毫無阻滯,原本想寫一部十萬字左右的小說,不想一發而不可收,篇幅比預想的要大得多。

值此鋟板付梓之際,特別感謝母校出版社盧維濱等諸位學長和王鷺鵬編輯的大力幫助,感謝著名畫家陳文燦教授及其高足黃淵彬為本書設計封麵並潑墨作畫,陳教授還為本書題寫了書名。

小說已經寫好了,歡迎讀者朋友批評指正。

陳彧端

201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