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德宗駕崩(2 / 2)

如今見這個架勢,幾個老郡王先嚇破了膽子,不敢貿然前進。

梁國海在後麵看的清清楚楚,他移步上了台階,拉住寧公公悄聲道:“拜托公公替我在陛下麵前美言幾句。”

寧公公似笑非笑的看了眼梁國海,將梁國海暗中遞來的銀票原路退了回去,“咱家就是把嘴皮子說破了,美言說了一籮筐又有什麼用?尚書大人太清楚自己做了什麼吧?陛下如今這個樣子,尚書大人......功不可沒啊。”

梁國公心沉了個徹底,看來梁嬪那裏終究沒撐住。

梁國公滿臉驚恐:“公公救命。”

眾人已經開始往這邊張望,小寧子心中氣惱,甩手將習武多年的廉國公撇到一邊,頭也不回的進了大殿。

太子早已走出來迎接,德宗口不能言,如今被宣進來的人物,其實都是太子的意思。這些都是太子暫時可以倚靠的臂膀,太子已經從太醫那裏得了消息,德宗......必熬不過今晚。

“諸位也都看見了,如今父皇病重,這個時候見見大家,一來安心,二來,諸位都是朝中或皇室肱股重臣,父皇想看看諸位是怎樣想的。”

太子臨危不亂的環視眾人,最後將目光落在恪親王身上。眾人見太子這個舉動,也就清楚了皇上的用意,他們反而不急著出頭,隻靜等恪親王表態。

老王爺肅然一垂首:“陛下,臣年邁,早有退隱的心思,太子雖然年少,但已經有了乃父之風,將來成就霸業必然勢不可擋。”

太子扭身看向德宗,見德宗並未眨眼,便歎氣道:“父皇這兩日還與我說,他近來常夜驚不能寐,一閉眼睛就仿佛看見先皇,算起來,父皇今年還沒能去陵園祭祖,隻怕......”

太子忽然哽咽起來,太傅與禮部尚書等聞之亦感傷悲。

恪親王明白太子的意思,這是在逼著自己表態。其實他早就不想留在京城,遠離這些是是非非,隻不過前一次要走的時候正值兒媳婦生產,小柿子可愛又機靈,恪親王私心作祟,舍不得離開孫子,又見德宗沒逼他,就留了下來。

如今,德宗要先走一步,他此番若還不知趣的隱退,到時候帶給王府的就是滅頂之災。

老王爺忙道:“臣願替陛下去敬奉祖宗。”

太子沉聲歎道:“王爺想好了,這守園可是個苦差事。”

恪親王猝然抬首:“臣早就有這個心,望太子成全。”太子臉一紅,原來王爺已經猜到這是自己的意思。

廉國公見外孫難做,忙站出來打圓場:“太子不妨叫王爺試試,這畢竟是王爺的心意。我們倒有心為先皇盡忠,可惜禮法不準。”廉國公轉身衝恪親王就是深深的鞠了一躬,“在下就多謝王爺的成全了。”

有了恪親王做領頭羊,餘下幾個誰敢心生歪念?忙俯首帖耳的對未來的新君太子殿下表示了敬意。德宗艱難的將嘴角瞥向案頭上的大印,小寧子忙將玉璽雙手捧了過來:“陛下是要將這個交給太子殿下?”

德宗的眼皮跳了跳,小寧子不急著遞送給太子,反而將玉璽舉過頭頂,當著眾人的麵兒呈閱了一圈兒,才與禮部尚書道:“煩勞尚書大人動筆吧。”

禮部尚書並非太子親信,他早知自己被叫進來的用意,胸中早有擬聖旨的草稿,就等寧公公這一句話。

老尚書大筆揮灑,幾乎是一蹴而就,明黃色的聖旨上端端正正留下了太子的名諱。

當夜......德宗駕崩,享年四十七歲,太子以十四歲的稚齡登基,成為大周曆史上最年輕的一位皇帝。

新君繼位,先是大赦天下,繼而為先帝舉行了隆重而不失簡樸的葬禮。這位生性多疑,踩著兄弟肩膀一步一步爬上高位的皇帝終究沒能看著他親手撫育的兒子成年。

簡宗為穩固大局,並沒有在第一時間處置梁國海,但梁國海已然感到了皇上逼人而來的怒火,他雖然掌管兵部,但其實德宗早為了防止梁國海專權而做了手腳,所以兵部並非鐵筒一隻,而出處處有漏洞。

梁國海明白,想要安然無恙,必須從正風光的魏家這裏入手。而聯姻則是最好的法子。(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