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王楊侑聽著四周震耳欲聾的喊殺聲愈來愈近,不禁心膽俱裂,整個身子如同寒冬裏的樹葉一般,瑟瑟發抖。可此即身邊隨侍宮人聽說李淵率部攻破長安,誰也不願再為一個毛孩子賣命赴死,早已趁亂攜帶財物逃遁一空,就是宮衛親軍也慌忙脫了甲胄,一哄而散。
就在他絕望的伏地痛哭之際,耳邊突然響起一個低沉的聲音,“殿下,此際雖赴國難,還請不要墜了皇家威嚴,徒惹這眾逆賊恥笑。”
聲音雖然低沉卻無比威嚴,甚至是不容置疑。
楊侑抬起淚眼,定睛一看,原來是侍讀姚思廉。姚思廉近前扶起楊侑,一雙瘦骨嶙峋的大手堅定的攙著楊侑坐到了龍椅之上,隨後傲然侍立一旁。
李淵麾下猛將劉宏基揮舞著血淋淋的鋼刀,率領眾軍士轟然闖進大殿中,卻看到一幕匪夷所思的情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麵色慘白,體若篩糠般蜷縮在龍椅上,身後一名老者,十分瘦弱,可站在那裏卻如淵渟嶽峙,不怒自威。
劉宏基怔了一怔,手下軍卒早已喝喊著欲上前將兩人砍翻在地,就聽那老者舌綻春雷般怒斥道:“你等何人如斯大膽?唐公舉義兵,匡帝室,爾等誰敢無禮,必將滅其九族!”眾軍士被其氣勢所撼,凶焰頓挫,當下麵麵相覷,皆停下腳步不敢近前。
劉宏基此際也記起攻城時李淵所囑:不準冒犯隋室七廟,不準冒犯代王及其他皇室成員,如有違背,屠滅三族。當下劉宏基驚出一身冷汗,他慌忙喝止住軍卒,著人飛速稟報李淵。
不多時,一身戎裝的李淵在眾將簇擁下來到大殿中,見到楊侑,李淵慌忙撩戰裙跪倒大禮參拜,口中言道:“罪臣李淵叩見殿下,罪臣為救黎庶於水火,不得已而興義兵,陰世師等貪婪苛酷,抗拒義師,致使驚擾殿下,實屬罪該萬死。”
楊侑驚恐萬端,坐在龍椅上一時難以言語。
李淵施禮後站起身形又朗聲道:“殿下,請隨臣至大興殿後殿暫居,以免士卒驚擾了殿下。”
說完一施眼色,劉宏基等人已然會意,忙上前攙扶起楊侑,向後殿行去,姚思廉緊隨其後。可將至大興殿後殿之時,劉宏基伸手攔住姚思廉,冷聲道:“殿下需要歇息,姚侍讀還是不要打擾為宜。”
姚思廉厲聲道:“吾乃侍讀,殿下之近臣,理當隨侍一旁。”
劉宏基森然道:“姚侍讀,咱家敬你乃是一條漢子,你可不要不識好歹,憑空讓咱家為難。”
姚思廉看著年幼的代王殿下那慘白的麵容,心如刀攪,不禁潸然淚下,哽咽道:“殿下,你何苦生在帝王之家啊!”
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為殿下所做的也隻有這麼多了,於是他跪伏在地,恭恭敬敬的給楊侑行了個大禮。
在姚思廉絕望的目光中,楊侑弱小的身影消失在後殿之中。
當下李淵下令安撫長安城中百姓,並令將陰世師等一眾負隅頑抗的守城隋將押赴刑場斬首示眾,
由李世民親自監斬。
興安門外一片空曠的曠野,此際卻圍滿了看熱鬧的人。就見遠處緩緩走來大隊軍卒,手執刀槍,押著一群身帶枷鎖的罪囚,男女老弱皆有,一個個哭泣哀嚎,神情淒惶,走得稍慢一些,就被押送的軍卒狠狠一腳踹翻在地。
人犯中有一人三十左右,一襲白衣顯得卓爾不群,端得是龍鳳之姿,麵臨法場猶自麵不改色,隻是仰天喟歎壯誌難酬。
此人正是昔日在越王楊素府上做客的李靖李藥師。原來就在今歲,李靖任馬邑郡丞期間,他敏銳的察覺到了身在太原的唐公李淵胸有反意,意圖不軌,於是親往江都,欲告發此事。但行至長安時,關中已經大亂,因道路阻絕而未能成行,不得不滯留於此。
不久,李淵於太原起兵,並於昨日迅速攻占了長安,李靖因躲匿在陰世師府中未及逃走而被擒。而唐公李淵獲悉李靖欲至江都告密,心中很是憤恨,於是下令將其與陰世師等一道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