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智石叢書》總序(1 / 1)

2008年以來,為應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各國出台了種種救市方案,中國也依靠海量投資的注入,保持了很高的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被視為率先複蘇的典範。但是對中國而言,研判救市措施的利弊得失,不應隻著眼於短期績效,而應有更長遠的眼光。觀察中國在這次危機中所暴露出的嚴重內外失衡是否已經獲得了改善,其中的關鍵在於:是不是抓住了危機中趁勢改革的“機會窗口”,避免還是助長了行政幹預的常態化傾向。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從近期看,可否順利抵禦係統性風險,規避“黑天鵝”事件?從中長期看,能否通過提高效率解決這一關鍵問題,為今後保持較為平穩的經濟發展勢頭創造條件?所有這些,都成為一切關心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牽掛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有識之士心頭高懸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為學問者,以經世濟民為己任,此情此境之下,怎能不憂心忡忡,“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所謂“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古人尚且如此,何況今人?

下一步該怎麼走?越來越多的學者有了基本共識:繼續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民主化的改革道路,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建立包容性的經濟和政治製度。隻有這樣,中國才有光明的未來。

重啟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問題的關鍵在於怎樣落實。

2012年榮膺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埃爾文·羅斯曾經在1988年編輯過一本紀念後來與他同獲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羅伊德·沙普利學術貢獻的論文集。他在書中說:“學者的兩大義務,一是要光大先賢的重要思想,二是要讓這些重要思想能夠到達範圍更廣的聽眾。”我們希望越來越多的中國學者像沙普利、羅斯這樣,將思想的發展和傳播視為自己的使命,孜孜不倦地對當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進行深入研究,並通過學術平台傳播,喚醒塵封的智識,放大理性的聲音,為全麵深化改革提供專業而有效的解決方案。

全麵深化改革,關係到中華民族的興亡和全體國民的福祉。積極推進改革,既是包括學者在內的所有公民不可剝奪的權利,也是他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套由青年學者朱敏(朱克力)總編的《智石叢書》就是上述理念的體現。叢書的作者群以研究現實社會問題的學者為主體,內容涵蓋經濟發展、改革戰略、民生建設、產業提升及社會創新等議題。希望通過不同思想、學說、方案的呈現、碰撞和互補,與讀者一同努力創造思想,凝聚共識,推動改革,使好幾代中國人致力於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現代國家的中國夢早日實現。

是為序。

智石總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