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南極遇險(1 / 3)

億萬年前,盤踞在南半球的岡瓦納古陸四分五裂,以南極洲為核心的數個地質板塊向外漂移,分別形成互不相連的非洲、南美洲、印度次大陸、大洋洲,和南極洲。這個漂移過程目前仍在繼續,南極洲或許會在一億年後遠離南極,從大西洋方向與非洲重新相連。

孤獨的南極洲,上億年以來與世隔絕,在它厚達兩千五百米的冰蓋下,隱藏了多少遠古的秘密?

這年深秋,中國第N次南極科考隊從上海出發,乘坐雪龍號前往南極進行科考活動,同時給設在南極的兩個科考站運送補給。誰也沒有預料到,這次科考活動會遭遇一次意外。

北半球的冬季,恰是南半球的盛夏。

科考隊在中山站卸下補給後,前往位於南極內陸冰穹A的昆侖站進行夏季作業,沿途進行冰芯取樣和冰蓋表麵地形測繪以及冰下地形特征測繪等活動。這次探險行動由二十人組成,乘坐了六輛雪地車和工程車。南極大陸此時正處於半年一次的白晝中,太陽斜掛在北方天空終日不落,茫茫冰原一望無際,冷風不知疲倦地夾雜著冰屑反複滌蕩這塊荒涼的不毛之地。

車隊爬上一處陡峭冰原,隊員畢雨慈突然叫喊,想下車去方便。領隊望了一眼隨隊采訪的央視美女記者,笑著說:“給你三分鍾,不要走太遠。”

畢雨慈年方二十八歲,身材高大,學識淵博,是極地氣候及冰川學博士。大家都叫他比喻詞。

看著畢雨慈消失在一坨冰堆後麵,美女記者突然靈機一動,捅了捅攝影師的後腰,朝那塊冰堆一努嘴:“王博,積累些素材。”她想剪接出一個片段,作為生活花絮,顯示科考隊員在冰原上想方便一下都是多麼的不方便!

王博扛著攝影機跳下車,活動了一下筋骨,大步走近冰堆。他不想使畢雨慈難堪,使勁咳嗽了兩聲。但是,冰堆後麵沒人。他一時愣住了,環顧冰原,白晃晃一片,畢雨慈難道飛了?再看冰堆附近,一隻紅色的手套扔在地下,旁邊赫然是一道狹長的冰裂縫。

“快來人!”

看到王博激動的手舞足蹈,領隊和隊員們心知不好,紛紛打開車門,大步奔跑過來。

這道冰裂縫有四十米長,最寬處恰好能吞下一個胖人。畢雨慈的手套正落在最寬處的邊緣。

領隊叫大家後退,自己小心翼翼走到手套跟前,探身向下望去,隻見裂縫下麵冰壁突兀,曲折狹長,漫射著白光,亮晃晃一眼望不到底,令人目眩,根本看不到畢雨慈一點影子。

“小畢!小畢!”

他後悔不迭,連叫幾聲,但是得不到一點回音。情急之下,他把雪地車叫到附近,解下車上的盤纜,打算係著纜繩下去救人。

這一突發事件,霎時間在科考隊頭頂籠罩了一團壓抑的氣氛,使隊員們喘不過氣。掉下幾百米深的冰縫中,那種絕望的滋味,人人感同身受。

“老韓,你不能冒冒失失的下去!”科考隊的書記攔住領隊,“必須盡快想出一個救援方案。”

領隊重重地哀歎一聲,放棄了冒險舉動。接下來的一個小時,一撥人在裂口處輪流呼喊畢雨慈,幾位領導一邊聯係國內的國家海洋局,一邊商量救援方案。因為得不到畢雨慈一點回音,誰也搞不清這道冰裂縫有多深。工程車上的測冰雷達迅速開啟,測出這段冰蓋厚度為三千七百米,但是測不到畢雨慈的蹤影。六輛車上的繩索全部連到一起隻有三百米,顯然達不到裂縫底部。

寶貴的救援時間在一分一秒過去……

“必須下去試一次,否則沒法交待。”領導們達成了共識。

隊伍中體力最好、身材最精幹的機修工綁好繩索,帶著對講機,巧克力和救援包緩緩進入冰裂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