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神聖的典禮(1 / 2)

萬裏長江奔嘯,掀起漫天風暴。憂患九州興廢事,

奮勇而出英少。望斷未歸人,今世激情難了。

無意苦爭春俏,唯為故園春早。未計此前身後論,

隻有膽肝相照。浩氣貫長虹,鐵血兒女嬌窕。

調寄《離亭燕》

此一首詞,謂為無數先人為共和國的誕生而無私奉獻英勇奮鬥的寫照,由此追索到民國。

民國初年天下動蕩,清王朝的殘餘勢力在掙紮,推翻清王朝的進步力量在分化,軍閥混戰天下紛爭,引得山河破碎民不安生。

人們說時勢造就英雄,英雄改造時勢,此一時期確乎如此,有大到安邦定國的,也有小到改造一方的,各界各地英雄輩出。在江南有一個小小的地方就出了一位英雄,這小小的地方叫桃花營,這英雄投身在救國救難的事業中,也光耀了桃花營。由於人們追崇他,於是英雄的故事就從這桃花營開始了。

桃花營,地處江南邊陲,上下十八裏,方圓是群山,十分偏遠。不過偏遠有偏遠的好處,這地方就像世外桃源,幽雅安寧。因為這裏是桃花之鄉,風景優美,鄉民又習慣集居,樓台毗連,屋宇成片,那木房子吊腳樓在平川和坡嶺間樓鱗次櫛比,要是到了桃花盛開的時節,遍地的鮮花與青灰的屋宇交相輝映,那景色簡直就是一副五彩斑斕的圖畫,美極了。

這山野之鄉不剛是幽雅美麗,它的曆史也有著童話般的傳奇。生息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其祖先都是外來人,因而五名雜姓,但他們能相互友善和睦相處,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有一個統管這裏的民間堂會。這堂會的管理大到代征官家糧稅,治理山水田林,小到東家雞生毛,西家鴨生蛋。這堂會之所以能管理好鄉民,又是因為這堂會不屬於江湖幫會,而是一個由種田人聯合起來的,以求安寧抗外侵互助互保為宗旨的聯合體,鄉民們期求在這個堂會的保護下過太太平平的田園生活,因而取名叫田園會。這田園會是由這裏的陶氏先祖主持創立的,所以沿襲祖製,會長由陶家世代傳承。

陶家來曆深遠,在這裏人也最多,是這裏最正統最興旺的名門望族。又因執掌田園會,而會上有產業,陶家曆代都敬業操守,對鄉民多有惠及,因而人們對陶家報以擁戴,由此陶家的會位能夠代代相傳,一直傳承了十七代。

然而,天下沒有永恒的一成不變,進入民國以後,隨著山外的動蕩桃花營裏的和睦安寧也被打破了,一些人說清朝皇帝都被摧倒了,陶家在這裏執掌會權會產就像執掌皇權一樣,也應該換換位了。因此崛起了的外族頭人便對會位有了窺視,他們常常聚集好事者對會務挑三揀四,使桃花營裏顯得躁動不安。

這情勢沒有逃過時下田園會第十七代會長陶永的眼光,他又年事已高,知道自己折騰不了兩年便要撒手西去,為了他身後的陶家基業能根基穩固,他想,得讓接替他的兒子在他的有生之年出來磨礪。於是他準備將會長之位提前傳承給兒子。

這一年的仲夏,老會長選了個黃道吉日,在陶家祖祠舉行隆重的傳承典禮。接替他的第十八代會長是他的第四個兒子陶西田,對這兒子老會長垂愛致至,為了讓他顯尊顯榮,老會長對慶典安排得盛大空前。

這天前往參加慶典的人有會上長老、各門各業的主事、襄理和掌櫃,有會員中四世同堂的大戶戶長,有各外族族長,山外來賓中有商賈,有地方名人,還有其他堂會的掌門,甚至桃花營所在的鳳西縣袁世凱政府也聞信派來了一名武備官員到場,賓客會眾齊齊整整好幾百人。陶家祖祠又是那樣的棟宇恢宏,王宮殿堂一般三進九廳,每進都有曲廊柱,廳廳都是八角門,堂外張燈結彩,堂內雕龍畫鳳,真個場景輝煌。好景又添好花,如此盛大的慶典在這裏舉行,這就顯得氣氛異常的熱烈,異常的隆重,更顯得陶家的名望在這裏聲震一方。

傳承大典的儀式在中進大廳進行。這裏是整個祖祠的中心,前麵是寬闊的祠內地坪,後向是拾級而上的主持座堂,座堂正中有台案,台案後麵是三把交椅,正中一把高姿寬大,為會長之位,兩邊的低矮一些,但亦是會上長老尊位。坐在座堂交椅上可以一覽整個大廳和前麵地坪,在堂下睽睽眾目中坐在交椅上的人顯尊顯榮。座堂後牆之上是神龕,因為田園會是陶家始祖創立的,田園會會長又為陶家世代傳承,所以陶家祖祠也就是田園會祖祠,陶家先祖就是田園會先祖。現在陶家列祖列宗的牌位在神龕之居中顯立,兩邊則是如來佛祖、觀音大士、七聖郎娘、關聖帝君等神位陪供,顯得莊嚴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