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中學語文教學(二)(1 / 3)

(閱讀訓練)可分三方麵:1.理解字、詞、語的訓練:對一些關鍵性的實詞的理解;對詞語感情色彩的理解;弄清虛詞在具體語句中的作用,一些關鍵性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對於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所表達的確切含義的理解;語法分析,理清主幹,把握它所表達的意思;體會句子的語氣和一些特殊的句式;對於長句或句群的意思進行劃分或概括,辨析單句和複句並劃分分句間的關係等等。2.理解段落的訓練:區分層次劃分段落的類型(並列式、層遞式、綜合式、類比式、對比式掌握段落中心;找出段落裏的中心句;歸納段落的層次並確定段意,認識某一段落在全文中的作用和地位等等。3.理解篇章的訓練:找出全文的脈絡(過渡、照應和線索);把握全文的基調;體會全文的情緒;從結尾體會全文的總結,接受全文的感染,品評全文的餘味;體會如何運用結構的方法來表現主體;體會不同文體在結構上的不同特點;複述文章內容;編寫各種類型的提綱;歸納主題等等。

(精讀)指閱讀一篇文章時,要求咬文嚼字,細琢細磨,理解它的內涵,認真揣摩它的寫法,從中得到讀書作文的必要知識。它是語文教學上進行閱讀訓練的重要方法之一。既說精讀,當然要求細致,可是細致不等於繁瑣。既說精讀,當然也要求深入,可深入不等於牽強附會,故作高深。

(略讀)語文教學上進行閱讀訓練的重要方法之一。指泛泛地讀,粗狂地讀,隻觀其大意,不求甚解。讀一篇文章後,要求能夠迅速而又準確地理解它的主要內容,把握其要點。略讀還要求運用讀書的一般原則,針對所讀書籍的性質和需要,自己獨立去閱讀,以期養成讀書熟練技巧和良好習慣。它是運用精讀中所得到的語言、邏輯、寫作技巧等知識,去獨立閱讀其他文章或書籍的閱讀方法。

(快讀)語文教學上進行閱讀訓練的重要方法之一。指閱讀速度快,又能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也就是要求“高效率”。又叫“有效閱讀”。古人所說的“一目十行”,就是快讀的誇張說法。它的特點是:快速地通讀,用盡量少的時間獲取必要的信息。快讀允許“略”,不允許“粗狂”,更不允許“錯”。快讀的能力不是一個孤立的能力,它是理解、記憶、速度三個方麵構成閱讀能力的整體。

(快讀訓練)目的在於提高閱讀速度。它的特點是:在規定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各種類型的練習。如讀一篇議論文找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寫幾段讀書心得;標記詞語句段;標記思想精華所在;編寫內容提綱和寫作提綱;針對文章的觀點做出評語;整理作者事略;比較類似幾篇文章在寫作上的異同等等。要注意“量力性原則”。要慎重處理分量和難度的問題,包括讀的分量、讀的難度,寫的分量、寫的難度,知識的分量、知識的難度等等。

(默讀)不出聲的讀。語文教學上進行閱讀訓練的重要方法之一。朱熹在《訓學齋觀》中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到”就是默讀。默讀的優點:1.因為不出聲,無發音活動,就能節約時間和精力,加快閱讀的速度;2.由於不考慮停頓、重音、聲調、速度問埋,人的思維活動不受影響,邊默讀,邊思考,可以促進理解和記憶;3.默讀還可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良好習慣和自覺性;4.不影響別人。

(默讀訓練)低年級多用朗讀,高年級多用默讀;短文一般宜用朗讀,長文多用默讀,或把朗讀與默讀相結合。就文體而言,詩歌、抒情散文、劇本選場等多用朗讀訓練,有些篇幅長的散文則把默讀與朗讀交叉進行。這樣,明讀給默讀創造條件,準備基礎,默讀又促進朗讀的理解。默讀的具體內容如:哲理意、釋提示、看注釋、查字典、標節次、劃段意、杠重點、提問埋、加批注、抓中心、寫體會等等。

(跳讀)不是通讀全文,不需要看的部分不看,隻讀必須看的部分,以便使用較少的時間,更多的知識。它的特點是:要求對搜尋的目標具有敏感,能迅速地確定精讀的範圍和位置。

(瀏覽)指一般地泛讀,要求能讀全文,了解讀物的基本內容和價值。瀏覽具有隨意性,或粗略地看完全文,或翻翻目錄、標題,可以“不求甚解”,認為達到既定的目時,或得到精神滿足即可瀏覽也要默讀,以免影響速度。瀏覽的缺點在於粗疏淺略,但它可以使人們涉獵廣泛的知識。

(筆讀法)是以筆記來輔助閱讀的讀書方法,是古今中外名人學者讀書的寶貴經驗之一。“不動筆墨不讀書”就是對筆讀的精辟概括。筆讀能加深印象,增強記憶,加深理解,激發思考,啟迪創造,還可積累材料,備查待用。

(摘抄法)是抄讀的一種常用方法。指讀者根據自己對讀物的理解,從中摘要抄錄自己認為有用的句子或章節,用以備忘、備用的一種閱讀方法。

(卡片法)指用做卡片摘錄資料來輔助閱讀的一種方法。卡片是讀書筆記的一種形式,是自學中積累資料的常用方法。

(劄記法)劄記也稱為讀書筆記,是讀書筆記的一種形式。在閱讀中把讀書的收獲,對讀物的評價、見解、質疑、補充、訂正等零散點滴意見分條列寫下來就是劄記。

(心得法)將自己在閱讀時的感受經過歸納整理,用筆記形式寫下來,就是讀書心得。心得法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深化,側重寫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