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買房客1(1 / 2)

序言:房產新政下,跟著溫州人炒房還有“錢”途

經濟踏著自由的腳步運行,卻也難免受到政策的引導和限製。自中國房地產市場商品化以來,針對房價上漲過快,中國政府實施了數次旨在平穩房價的宏觀調控政策。與此前幾次相比,自2010年開始,至今仍未有“手軟”跡象的房產新政,很難不讓人心生敬畏。

其中,房產投資者應該是心急如焚的一群。畢竟,房產新政的火力集中點之一,就是打擊炒房:2010年4月15日,國務院出台政策,將二套房貸款首付提升至50%;4月17日,“史上最嚴”的“新國十條”,對第三套房暫停發放貸款;9月29日,比“史上最嚴更嚴”的“新五條”,又將首套房的首付比提升至30%、對非本地居民暫停發放購房貸款;2011年1月26日,“比史上更嚴還更嚴”的“新國八條”將二套房首付提高至60%,並向全麵推行限購令;2011年春節前,千呼萬喚的房產稅也初露真容……

每一招都扼住投資者的“脖子”,足以令其斃命,而且,誰也不敢保證,今後會不會有更重的“拳頭”打來。

房產大勢對投資者越來越不利,房產投資還有利可圖嗎?投資者們還像以前一樣閉著眼睛就能輕輕鬆鬆掙錢嗎?往日賺取暴利的溫州炒房團是不是“傷亡慘重”,已經從房產投資市場全線撤離?這恐怕是多數人心中的疑問。

誠然,與現有政策對抗,不是正確的投資之舉,但是,如果你認為他們已經放棄了房產投資這塊“肥差”,就有些小瞧溫州人了。

在別人恐慌時貪婪,這句巴菲特的投資箴言,用來形容溫州人麵對房產新政時的房產投資,大為適用。現在,溫州資本沒有大規模撤離,溫州炒房團仍舊活躍,依然堅守在房地產投資這片希望的“田野”上。隻是,處在風頭浪尖的住宅市場可能暫時沒有被列入投資的重點對象,他們又發現了新的“獵物”——商業地產,以及二三線城市房產。

2010年初,溫州人就開始涉足國內商業地產,在一輪輪房產新政之後,他們更堅定了這種投資風向。尤其是一些更具發展潛力的二三線城市,成為首選對象。截止現在,據估計,潛伏在商業地產的溫州資本規模有1000多億,山西、內蒙古、廣東、浙江等地,隨處可見溫州人開發的商業項目。

正如在競爭激烈的“紅海”,隻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仍然可以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投資市場上,也不存在完全被透支、徹底沒有機會的投資領域。與住宅市場投資深受房產新政的“打壓”,投資者處於水深火熱中不同,商業地產對其具有免疫力,沒有被列入宏觀調控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