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導論
戰略的主旨即是要實現力量的產生、維持與、使用這三個環節之間的良性循環。
作者自己並不認為其所論述的軍事事例具有普遍意義,然而論述軍事事例和從中抽象中恒定戰爭法則並非作者的目的,作者隻是以這些軍事事例來驗證其所提出的軍事循環係統。作者在論述事例的過程中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是再所難免的,作者隻是想以其所說的軍事循環係統來解釋其本人所了解到的所有軍事現象,一種新的軍事現象隻要能夠用這種軍事循環係統解釋通順,作者就會認為他的軍事循環係統同樣適合於這一新軍事現象。
作者也絕非是要用他的軍事循環係統理論來要求所有人都遵循,作者隻是給人們提供了一種解釋和應用於軍事問題的一種方法論和一個新視角,切西瓜的的方式有許多種,可以橫切、可以豎切、當然也可以斜切,無論如何隻要能夠讓人們品嚐到美味的西瓜而切西瓜的人都應該感到欣慰。作者正是抱著這樣一種切西瓜的心態,給人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切西瓜的模式,隻要作者所提出的軍事理論能夠能現實的軍事活動有所幫助,作者本人就會感到欣慰。信或不信、偏好或者厭惡,展現在不同的人身上,檢驗一種新的軍事理論的標準,在於其能否在人們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將一切軍事現象解釋通順、其本身的內在邏輯是否順暢和其被應用到軍事實踐過程中究竟能夠發揮出多大作用。因此,作者無意與那些鑽牛角尖的人爭論不休,作者相信隻有讓其軍事理論接受檢驗,才能從這檢驗過程中道出其價值和缺陷。
瞬息萬變的信息預報幹擾了人們對於現實世界的理性認知,而時髦與潮流又遮蔽了人們探索真理的眼界。以致於我們很容易看到,諸多應景式的著作除了在剛一問世時能夠理所當然地博得眾多的眼球之外,很快便被遺忘。因此,我下定決心要撰述一部具有永恒價值的戰略專著。
作者並不是反對謀略戰本身,而是反對那種迷信謀略戰的做法,同樣,作者也並不推崇正麵進攻,而隻是以為要根據具體的情勢來決定是否要采取正麵進攻。作者為了糾正現實中迷信謀略戰的普遍做法,而以正麵進攻作論題來駁斥謀略戰,然而對於那種推崇正麵進攻的做法,又何嚐不可以用謀略戰作論題來進行駁斥呢?閱讀本書的人應該首先明白這一點,在作者的思維模式中,謀略戰與攻堅戰、正麵進攻與迂回包抄這兩類截然相反的戰法對於戰略的成功實施是同等重要的,隻是作者強調不能迷信某一種戰法而必須根據具體的情勢來決定究竟要采取哪一種戰法。在閱讀過程中,隻要準確把握住目的與手段之間的關係、隻要牢牢地掌握戰法與作戰目標之間的聯係,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作者的思維模式了。
人們判定一種新戰略理論的標準,並不在於它是否能夠準確地預測未來,而在於它是否能夠將以往人們所觀察和感受到的軍事現象解釋通順和它對於不斷地呈現出的新軍事現象能否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