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知道是什麼時候,或許用很久很久以前來形容比較容易讓人接受些,那個時候不存在時間也不存在空間,隻有虛無,虛無就這樣一直延續著。因為那個時候隻有虛無,所以我們誰都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後,虛無中出現了一點且僅有的一點物質,那就是意誌。
又過了不知道多久這僅有的一點物質---意誌有了變化,這個變化就是意誌會思考了,我們也可以說這個意誌有了智慧,既然有了變化,那麼時間也就產生了,其實我們應該說自從虛無中誕生意誌時時間就隨之而生了,時間是隨著意誌的誕生而誕生的。其實意誌從一開始就會思考,隻不過和嬰兒一樣因為認識少而一時陷入空洞狀態罷了。
我們這裏說隻有時間而沒提到空間,因為這點意誌它真的隻是一個點,科學家說的宇宙大爆炸之前的極點就是它了。既然是極點當然不會存在參照物做距離的對比,空間也就順理成章的不存在了。
有了智慧,能思考未必是件好事,至少對這個時候的意誌來說是這樣的。因為它很快發現自己很無聊,它存在於沒有邊界概念的虛無中,除了它虛無中就再無別的東西存在,於是它覺得自己根本沒有什麼事做,實在是太無聊了!
為了找點事做而不再無聊,意誌開始做夢----這對意誌來說隻不過是想象而已。
“要是有個場所就好了”意誌這樣想道,因為它是意誌,所以它想到什麼它自身就會根據它的想法改變,於是出現了人們所說的宇宙大爆炸。
這樣意誌就不再是一個極點,而成了個龐然大物----也就是整個宇宙,同時空間誕生了,因為不再是極點,自然有了空間,雖然虛空中仍然隻有它存在,雖然這個宇宙也隻是它自身,但是宇宙總是宇宙,宇宙中有了點和點間的距離,所以空間也就存在了。
時間、空間都有了,那麼接下來又是什麼呢?按照我們目前對世界對生命的認識,就該出現生命了。而意誌也正好想到:“場所有了,現在怎麼辦呢?恩...對了,在場所上做點事一定是個不錯的主意。”
想到就做,意誌再將自己分出一部分----它整個自身就是這整個宇宙,這分出的一部分分成無數個等量的圓,圓再分成等量的兩半,但不允許出現任意相同的形狀。而半圓再由等量的兩份構成,這兩份也不能有相同的形狀,一份命名為陽,一份命名為陰。(什麼圓和半圓的純為方便解說,倒不是說真的就是一般人意義上的圓和半圓這種超級簡單的二維形狀)
這些陰陽隨機兩兩結合,因為它們的形狀都沒有相同的,所以結合後的產物---最基礎的個體生命---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形狀。這些個體生命被分配到宇宙中各處,然後宇宙不斷運轉,個體生命就會不適應而“犧牲”在宇宙的運轉之下。意誌很高興自己能想到這種方法,在沒人陪的情況下自己和自己玩耍。
不過意誌並沒高興多久,因為陰陽結合的個體生命太容易“犧牲”,雖然它能再分出自己的一部分來扮演這些個體生命,但是這樣分來分去也麻煩。於是意誌給自己下了個命令:
陽負責讓個體生命永遠不被消滅的意念----即強烈的生存yu望,也可以說鬥誌;陰幫助個體生命認識、分析其所處的環境來協助陽讓個體生命永遠生存的任務。
這樣的陰陽結合後的個體生命終於可以不被輕易“犧牲”了,但是意誌仍不滿意,因為這些個體生命雖“活”得久了點,但仍是越來越少,因為扮演宇宙那部分自己和扮演生命這部分自己相比,生命這部分太弱小了點,沒有對抗宇宙那部分的實力,很不平衡。
意誌很傷腦筋:“怎麼辦呢?如果很快分出輸贏就不好玩了...啊,想到了,扮演產物這部分自己不斷的複活不就行了?”
於是意誌又給自己下達了命令:陽多負責了一個延續下一代的意念。對,延續下一帶,盡可能多的延續自己,一個,兩個...,能有多少就多少,甚至從扮演宇宙那部分自己處奪取所需轉化為生命。陰呢?除繼續保持認識分析個體生命所存在的環境以幫助其生存外,還要幫助其延續下一代。這個命令其實是對生存那個命令的補充,那個命令強調的是生命個體的生存,這個則強調整個生命的生存,而且比個體生命的生存更優先考慮。
但是意誌仍覺得有問題,因為這種單純的複製式延續讓宇宙對生命絞殺的速度完全跟不上生命新生的速度,扮演陰陽結合成產物的那部分自己滿意了,因為這表示這部分自己勝利了。但是扮演宇宙那部分自己卻不滿意了,因為那部分自己輸了。
為了生命和宇宙的平衡,意誌讓宇宙那部分自己改變性質,成為物質世界---無機物世界,生命這部分自己變成靈魂,靈魂和由無機物組合成的有機物---身體---結合成全新意義的生命(為了方便說明,以後仍以“生命”稱呼這種“新生命”),如此以來延續下一代的意義就變成了除了延續靈魂還要延續身體,這樣就複雜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