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名人軼事(1)(3 / 3)

五、羅榮光血戰大沽口

1833年出生於乾城縣(今吉首)鴉溪村的羅榮光,是土家族中一位著名的愛國將領。

1853年,羅榮光參加曾國藩的湘軍,曾在江蘇、安徽一帶多次與太平軍作戰,因“戰功”突出,連升把總、守備、參將等職。

1876年,羅榮光率部駐守天津。升大沽協副將,賜號果勇巴圖魯。大沽口共有5座炮台,裝置大小炮一百多門,時人譽此炮台為“天下第一海防”。1888年,羅榮光因教練布防有功,晉升為直隸天津鎮總兵。

1900年5月,義和團逼近京津,英、美、法、德、俄、日、意、奧等8個國家糾集一起,藉口保護洋商洋教,先後集結兵艦38艘於大沽海麵,同時調兵二萬餘名,水陸兼程,進逼大沽口,企圖以此作為侵略中國的灘頭陣地,從而侵占天津,進逼北京。此時,羅榮光本已調升新疆喀什噶爾提督。有一部將勸說他道:“何不離此赴任新疆,一者遵旨赴任可表忠心,二者以避戰火可得高官。”羅榮光卻依然回絕曰:“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國有危難,大丈夫豈能貪生怕死!”說畢,立即在南岸主炮台議事廳召開五營六哨官員會議,親自部署了守備事宜。

6月16日夜11點,集結在大沽口海麵的八國聯軍艦隻,突然開亮電燈,對準大沽口南北炮台進行轟擊。在炮火掩護下,侵略軍分乘小艦分三路直赴南岸炮台。羅榮光立即下令還擊。雙方一陣激烈炮戰,敵艦有兩隻被擊傷,一隻被擊沉。接著,羅榮光又親自操炮,對準沙俄主力艦“機略克”號一陣炮轟,此艦連中數彈,最後沉入海底。

激戰至淩晨4時,敵軍改變戰術,集中艦船逼北岸,並猛轟左營炮台。因左營彈藥庫中彈起火,敵軍乘機登陸。17日上午7時,南岸清軍彈藥庫被擊毀。上午9時,炮台彈藥已盡,副將韓照琦負重傷,守兵傷亡很大,敵陸戰隊從海神廟船場登陸,截斷了南岸炮台守軍退路,而清兵援軍始終未至,原已約好配合作戰的北洋水師不戰而退。在炮台三麵被圍後,羅榮光命令部隊集合往北突圍,自己卻殺身成仁,為國壯烈捐軀。

六、傳奇拳師庹仕謀

武林兒女大多有一傳奇人生。湘西大庸拳師庹仕謀(1833~1908)之一生,也可謂頗具傳奇色彩。

話說這庹仕謀乃大庸(今張家界市永定區)三坪鄉銀馬溝人,每次進縣城須經過分脈埡寺廟,他總要將這廟門口一對每個重約八百斤的大石獅子搬到廟門外。當時有一個與之齊名的拳師楊芳伯,每次進縣城也須從此路過,看到石獅子放置在廟門外便知道庹仕謀進城了,就把獅子又搬進廟裏。等庹仕謀回來看到獅子又回了原位,就知道楊芳伯也進了城。二人冬來暑往,平時也不打照麵,隻是用這種奇特的方式來互致敬意,也算是武林中人的君子之交了。

且說這庹仕謀年輕時行俠仗義,常替百姓打抱不平,空手降伏強牛,津市碼頭除惡在當地都傳為佳話。晚年時爺孫二人共伏茨岩塘地頭蛇更顯傳奇。有一次,庹仕謀與孫兒到茨岩塘買牛,回家時被幾個地頭蛇盯上,想敲詐他們爺兒倆一筆。他們先是讓庹仕謀爺兒倆將市場上的牛糞給打掃幹淨,爺孫二人倒也好涵養,二話沒說,將牛糞地麵洗得幹幹淨淨。但幾個地頭蛇還是不肯放,罵他們不懂規矩,仕謀的孫子年輕氣盛,還了幾句嘴,當地人一哄而上將爺孫圍住拳打腳踢。爺孫倆背靠背,前招後打,眾人倒也無可奈何。眾人見拳腳製服不了爺兒倆,兵刀相向。庹仕謀且不慌張,解下腰帶,指著刀矛一扯一繞便繳了眾人的械,眾人見刀劍也無法製服,又向爺兒倆仍兩三斤重的毛鐵塊,試圖遠攻來砸傷爺兒倆,但雨點般砸來的鐵塊均被仕謀的五雷拳撥在了兩邊,堆了有半人之高。正在僵持之時,眾人之中已有兩位武藝高強者跳上了屋簷,用鉤子勾住仕謀的發辮子。仕謀一邊護辮子一邊撥毛鐵,露出了一邊空當,使得孫子被砸傷了。庹仕謀這下發了怒,隻把辮子一扯,便使屋簷上的兩人齊刷刷掉了下來,仕謀一個箭步向前,使出千斤臂,一隻胳膊一個夾住了二人。被夾之人頓時感覺沒了氣出。當地鄉民見狀連忙打圓場說,隻要放人願設置酒席賠理道歉,並懇請庹師傅留在當地教授眾人武藝,仕謀以年老體衰推辭。後來,茨岩塘的群眾給庹仕謀立了一塊“武藝超群”的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