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來這世上一遭,由生而盛,由盛而衰,終生渾渾噩噩苦苦掙紮,大多難以解脫,究其就裏,實乃人心叵測,欲壑難填。
世人身陷貪嗔欲愛,交錯傾軋,因著種種不加節製的yu望,而推衍出無邊的生殺變化。
天地如爐,造化為工!陰陽為炭,萬物為銅!
三界萬物,除人類以外,不離毛、羽、鱗、介之屬。其類龐雜繁複,立於三界之內,身藏五行之中;而世人目光短淺,不識者多矣。人也罷,獸也罷,那些機緣巧合,得以通智開愚的,大多苦苦修道,以求跳出天地銅爐熔煉之苦。
大道者,天下萬類歸之。世人修道以求飛升,自稱正道。卻把那些吸取日月精華、和合五行靈氣,修煉有成的毛羽鱗介,都稱為截教,又稱妖怪。人與妖種屬不同,修煉之途自是殊異。因此正道與截教相互交惡,多有爭端。
成仙,一直是古老世界最誘人的話題。
自古相傳,那些得道飛升的神仙,能騰雲駕霧,騎鶴乘龍;能上天入水,周遊天下;有著數不盡的術法奇寶,本領通天;能七十二般變化,鬼神莫測……
世間的凡人,無一不憧憬著仙人來去自由的逍遙身影,癡迷於仙人神通廣大的事跡傳說。於是有著尋仙證道誌向的凡人,收拾好行囊,從此,遊曆人間,感受塵世的悲歡紛擾,品味人情的酸甜苦辣,收獲各地的民俗風貌。
從此,苦行修道,跋山涉水隻為尋師問道,降妖除魔隻為千錘百煉,探奇冒險隻為靈珠異寶。
從此,尋訪仙境,入海探龍宮,哪怕掀起滔天浪;上天覓仙蹤,不懼引來萬重難……。
人發殺機血流成河。
人族天朝聖祖皇帝生前征戰四方,殺戮無數,其惟恐百年之後魂魄不得安寧,於是請來茅山戊陽仙師,選一塊風水寶地,建一座可以守護魂靈的陵墓。皇陵分為四層曆時九年方建成,皇陵中收藏了聖祖皇帝生前搜羅到的諸般神器,一層設神器引魂燈,二層設神器安魂鼎,三層是四位與聖祖皇帝八字相合的殿前守衛,在皇帝死後,以身殉葬,分別是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四大侍衛。至於第四層卻沒人知道其中埋葬了些什麼,有傳說存放著聖祖皇帝的遺骸,更有傳說第四層存放著修仙至寶七卷忘情天書,是真是假無從得知,不過隻是前二層的神器,已經讓無數修仙之士為之瘋狂。然聖祖皇帝的皇陵,自建成之日卻隻有傳聞,至於皇陵的確切地址隻是眾說紛紜,從沒有任何人得知皇陵建與何處。
天發殺機,鬥轉星移。
星空中九星正緩慢的要連成一線,突然天外一點星光隕落,正撞在其中的一星上,被撞的那顆星的運行速度頓時慢了一點,本來就要連成一線的九星頓時受到了影響,連成一線的時間被向後推移。
天朝國都聖郡---觀星台當今天朝皇帝萬聖大帝,雙手輕敷身後仰望著無盡的星空,看著空中的驚變久久的沉默不語。他的身影在夜色中帶著孤高冷絕,又自有一種俯視眾生的氣勢。“宣國師乾清觀觀主李玄貞前來觀星台覲見。”傳旨太監奸細的聲音在黑暗中遠遠的傳了開去。
片刻工夫頭戴羽冠身穿陰陽法袍,仙風道骨的李玄貞從觀星台那有點古舊的石梯上緩緩的步上了觀星台。萬聖大帝並沒有收回仰望星空的目光而去注視前來覲見的李玄貞,隻是緩緩的道:“國師,天發殺機啊。”國師李玄貞並沒有因為在萬聖大帝的身邊而拘謹,仍然是一副仙風道骨的神情,他的目光一樣仰望星空良久方沉重的道:“陛下,鬥轉星移。”
萬聖大帝終於收回了仰望星空的目光,他的雙目炯炯有神,又似一把出鞘的利劍,他銳利的目光注視著李玄貞問道:“國師有沒有把握阻止那些不把天朝放在眼裏的修仙門派和天下眾妖。”
李玄貞似要參透那無盡星空中所蘊含的玄機,他的目光仍然定定的注視著星空的某處,聲音有點飄渺的道:“要是本派鎮魂鈴不失落在那裏臣有把握可以一試,現在---------。”
萬聖大帝的目光一寒,語氣冷森的道:“你說的是那裏?”
“不錯就是那裏。”李玄貞似乎有點參悟出星空中所蘊藏無盡玄機的一星半點,輕唱道:“天發殺機,皇陵現,九星連珠,鬥星見。天外飛仙,隕人間。世事如棋,十九年。”
萬聖大帝雙目一亮望著李玄貞道:“國師的意思是我們又多了十九年的準備時間。”“陛下聖明。”李玄貞點了點頭道:“陛下,那突然隕落的星辰為我們多爭取了十九年的時間,真想知道那突然隕落的星辰是何方神聖,竟然能破開了九星連珠的強大力量,以一星之力硬是讓九星連珠之勢推遲了十九年。天意要讓皇陵在十九年後在出現,真不知道蒼天如此做是含了什麼深意。不過無論怎樣我們還是多了十九年的準備時間。”“好,好一個十九年。”萬聖大帝說完又轉頭凝望著那無盡星空。沉思許久之後萬聖大帝再次開口道:“國師能否推算出天外飛星隕落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