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莙
雄偉壯觀的攔河大壩、特大跨度的地下廠房洞室群——烏江彭水水電站,重慶有史以來投資最多規模最大的能源項目,就這樣出現在我的麵前。它的建成,可以緩解重慶電網電力的供需矛盾,增強電網的穩定性和調峰能力,促進重慶市國民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這顆璀璨的明珠,傾注了無數人的心血:決策者、設計者、建設者、千千萬萬的移民戶。還有,像彭水縣鹿角鎮黨委書記陳康、鎮人大主席團主席周興剛等一批奮戰在移民工作前沿陣地的基層領導,他們把自己的心,毫無保留地掏給了移民工作。
——采訪劄記
上篇
陳康:要幹好移民工作,就得放下架子,俯下身子。
一
鹿角鎮,位於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東南部,烏江下遊,烏江彭水水電站重慶庫區。此次移民工作涉及2個村(居委)4個村(居)民小組,416戶1 621人,其中淹地又淹房177戶671人;淹房不淹地123戶544人;淹地不淹房116戶406人。淹沒耕地麵積1 229.7畝,淹沒林地麵積1 542.2畝,淹沒房屋麵積46 019.3平方米,淹沒墳墓842座,淹沒零星樹木12 119株。
2003年7月,鎮黨委書記陳康走馬上任,挑起了鹿角鎮移民工作總指揮長這一重擔,在移民政策不普及、思想沒有基礎、氛圍還沒有形成的情況下,艱難地展開起了烏江彭水水電站重慶庫區鹿角鎮移民工作。
移民工作的序幕剛一拉開,巨大的壓力便向陳康迎麵撲來。“搞這項工作確實太苦、太累。”走進陳康的辦公室,這是他對我說的第一句話。“但既然我接受了這個任務,就必須幹好!”接下來他這樣說道。是的,作為鎮黨委書記,作為一名有著堅定信仰的共產黨員,他不能退卻,隻能迎難而上。
出生於1965年的陳康,身材高大,氣質儒雅,寬邊的鏡片後,雙目炯炯。陳康有過一段難忘的往事,那是在高考失敗後回到農村,一心想展翅高飛的他麵對黃土,與鋤頭、糞桶打了3年交道,一段有些灰白的日子,但青雲之誌依舊在心中跳動,他沒有沉淪,沒有放棄努力,而是愈加勤奮地看書學習。挫折是一筆財富,機會總是垂青不斷進取的人,在當了5年民辦教師後,陳康以第二名的成績被公招為鬱山區年湖鄉計劃生育專幹,4年多的農村計生工作留給陳康的記憶,是必須要有吃苦精神和協調能力才能幹好這項工作。在鳳鳴鄉當了1年的副鄉長後,因工作出色,被委任為鹿角區工委副書記。2000年撤區建鎮,陳康成為鹿角鎮黨委副書記,2004年,他被任命為鹿角鎮黨委書記。
這些經曆,在陳康的身上刻下了“努力奮進、堅韌不拔”的烙印,為他從事移民工作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二
都說移民工作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移民工作的複雜性、艱巨性、長期性,決定了它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
沿灘一組的楊廣榮,就是一個給陳康留下了深刻印象的移民。楊廣榮認為,長江水利委員會和投資興建水電站的大唐公司在做實物指標調查時,地壩麵積未計算,要求給予補償,並要求增加移民補償搬遷費。但按照移民政策,不可能增加補償,為此楊廣榮就吵鬧著堅決不搬,且態度非常強硬。對這樣一個“釘子戶”,各級幹部輪番上陣給他做思想工作就達100多次,陳康也10多次走進他家,給他做工作,講道理,有時甚至談到淩晨一兩點鍾,從被楊廣榮辱罵到楊廣榮最後接受,這期間,陳康所受的屈辱隻有他自己知道。一次在楊廣榮家,下午5點多鍾,已快黑了,楊廣榮的家屬一直都在口不擇言地亂罵,連在場的村民也都紛紛指責起她。“心裏也窩火啊,但隨便你怎麼罵,隨便你罵得多難聽,我就是不還口。搞移民工作就不要去管什麼尊嚴了。”此話陳康是笑著說的,可我知道那笑容裏藏著的苦澀。楊廣榮同意搬遷後,陳康又組織移民幹部,幫助楊拆房、搬家,“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陳康用執著和真誠,軟化了楊廣榮這顆堅硬的“釘子”,讓一直不理解、不接受移民工作的楊廣榮最終口服心服。
像這樣深入移民家中做思想工作的事太多太多,為確保移民順利搬遷,妥善安置及逐步致富,陳康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不畏艱難,往往將辦公地點改到移民院壩,不分晝夜,采取多種方式,宣傳國家的方針、政策,與移民群眾促膝談心,了解他們的疾苦,聽取他們的心聲,拉近和移民的距離。
對那些來政府鬧事的移民,陳康也堅持以理服人,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2006年11月20日,因移民場平建設時間緊,任務重,鎮上組織晚上施工,放炮時產生的震動讓居民意見較大,一些移民就來到辦公室鬧事,陳康耐心地對他們做解釋工作,移民終於被說通了,而陳康也為此通夜未眠。
2007年7月26日,烏江上遊的一場大雨讓河水高漲,鎮政府在接到上級通知後,及時發出通知,做了宣傳,但鹿角2組移民王應江的小女兒在烏江邊不小心掉到河裏,被水衝走。接到報信後,陳康立即組織召開緊急會議,並從萬足鄉調船隻到現場實施搶救,對其家屬也安排鎮中心醫院派醫生診斷治療。但遭受失女之痛的王應江聽信他人挑撥,說是政府的責任,於7月31日組織其他移民闖進政府,擠擠搡搡地把陳康堵在辦公室不準出門,連上廁所也不允許。政府其他同誌做工作也不聽,還打傷了副鎮長任政安、委員趙中奎。在這種情況下,陳康非常鎮定,與其他同誌一道,堅持做思想工作,穩定了王應江的情緒,疏散了其他移民和圍觀群眾。事後再找王應江談心講道理,現在明白過來的王應江正在啟動建房。
還有一次,鬧事的移民更多,手段更厲害。2007年9月中旬的一天,鹿角1組移民劉小華因移民街分配宅基地未達到自己的要求,同時對實物指標分配有意見,在接受他人指使後,組織一小部分移民到政府門前搭臨時棚,並把火炮拿到政府樓上放,一時間,不明真相的移民也跑來放火炮、燒火。當時,聚集的移民有300多人,時間長達兩天,陳康辦公室的門被軋壞,鹿角鎮居委黨支部書記冉啟雲被打傷住院。陳康代表鎮黨委、鎮政府,給移民做耐心細致的解釋工作,以滿腔的誠意疏散了移民和圍觀群眾,使局勢得到控製,沒有發生更大的事件,保持了社會的穩定。
陳康認為,對移民要以心換心,多做換位思考,要急移民所急,想移民所想,隻有用真心和真誠去感動他們,他們才能和你成為朋友,理解你,支持你。
陳康深有感觸地說:“搞移民工作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忍’字的含義,但是我無怨無悔,絕不放棄。”他說這話時,眼神裏透出一種百折不回的堅毅。
三
讓我們來看看陳康的作息安排吧。每天早上6點多鍾,當人們還沉醉於夢鄉時,陳康已經開始工作了,晚上10點多鍾,陳康才下班,雙休日的概念也早被他淡忘了。早日完成移民工作任務的目標,讓陳康繃緊了思想的弦,一刻不敢懈怠。
當移民工作進入搬遷階段後,人們經常會在移民住地看見陳康的身影,看見這位鹿角鎮的“一把手”正在幫助移民戶拆房,他搬家具、抬機器、扛檁子,揮汗如雨。“要幹好移民工作,就得放下架子,俯下身子。”陳康說。“孺子牛”,我的腦海裏猛然浮現出這3個字。一個俯下來的身子,一幅“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圖畫,讓一個身影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