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我國康複醫學工作的進展(一)(1 / 1)

1988年是康複醫學工作具有突破性進展的一年,並提出從1988年至1992年的5年內,全國將對50萬白內障致盲者和30萬小兒麻痹後遺症患者施行醫療康複,對3萬名聾啞兒童進行聽力語言訓練。山東、湖南、雲南、遼寧等省先後成立了聾啞兒童康複中心,遼寧省還成立了小兒麻痹後遺症矯治中心。1988年,僅在湖南省,已經有數以千計的小兒麻痹後遺症患者得到了手術矯治,700餘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目在這三項跟複工作中,廣大醫務人員做出了可貴的貢獻。

發展康複醫學事業,首要問題是培養康複醫學人才。1988年,高等醫學院校有30所設置了康複醫學課程,中山醫科大學卓大宏教授主編的高等醫學院校《康複醫學》試用教材,已由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首都醫學院等還自行編撰了本學科的專門教材。

康複醫學學術活動方麵,中國康複醫學研究會經中國科協並報國家科委批準,更名為中國康複醫學會。該學會1988年年底,有19個省、直轄市成立了分會,5月召開的一屆二次理事會討論並通過了《發展我國康複醫學事業若幹問題的建議》。由中國康複醫學會組織編寫的《中國醫學百科全書:康複醫學》分卷和該學會中、醫、中西醫結合專題委員會、北京中醫學院共同組織編寫的《中國傳統康複醫學》,先後由上海科技冉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這一年,我國國際間的學術交流也頗為活躍。諸如,我國康複醫學專家參加了康複國際第16屆世界大會,並在會上作了學術報告;國際康複醫學會第5屆主席雷耶士博士紐約大學康複醫學研究所所長穀高德教授,應邀相繼來訪,他們和衛生部、中國康複醫學會有關負責人,就加強合作和培養康複醫學人才等問題進行了有成效的會談。

1988年,我國康複醫療機構的建設也有新的發展,組織形式和內容都更加多樣化,其中擇要有:在療養院比較集中的海濱、旅遊區,特別是交通便利、技術力量較有基礎的療養院,引進了現代康複醫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或設置康複科,這樣有利於豐富康複醫療實踐,也可以使這些療養院逐漸形成多功能的醫療機構,發揮其潛力。衛生部繼在四個省、自治區進行社區康複試點之後,1988年又和世界銀行在陝西、江西、浙江三省,共同進行綜合性區域衛生保健規劃,將結合初級衛生保健發展社區康複。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所屬的中國康複研究中心建成,這是我國第一所康複、科研、教育三結合的機構。

當然,應該看到,我國康複醫學創業伊始,理論上的準備和實踐經驗都不足,而且康複醫學人才奇缺,經濟上也不富裕,農村的問題尤為突出,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康複醫學事業將是一個艱巨的、漫長的過程。

碳酸氫鈉的臨床新用途

碳酸氫鈉是臨床上治療酸血症的常用藥物,口服還可堿化尿液,提高某些抗生素治療泌尿道感染的抗菌效果。隨著臨床應用的發展,它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靜脈給藥1.治療流行性出血熱低血壓休克將41例流行性出血熱低血壓休克患者分為二組觀察。治療組21例,以5%碳酸氫鈉注射液為主:對照組20例,按常規洽療。結果治療組和對照組進入少尿期分別為2例和9例(5例死亡),越過少尿期進入多尿期分別為19例和11例。糾正低血壓如以211為界,治療組明顯優於對照組。碳酸氫鈉滲透壓約為血漿滲透壓的4倍,大劑量快速靜脈注射,能在短時間內從組織液中吸收大量外滲液體,迅速擴張血容量,糾正低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