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人必有異相。一個征服歐亞兩洲,把莫斯科變成自己一個小縣城的蒙古大汗,他的後裔忽然流竄到了廣州。他長發美髯彪形大漢。初識者以為是一個波斯國來的遊方術士,知情者才知道他是一個商儒兩棲的奇人。他跑到中山大學去舉辦詩會,把一個法律係的女才子弄得神魂不安,最後竟成了成吉思汗後裔的貴妃!
千夫長不僅憑三寸毛錐一條如簧之舌賺得了一位美女,而且又玩起了公司來,成立了一個驚世駭俗的綠衛兵公司。財產不知幾何,他的老師自塞外來羊城,派一輛掛軍牌的大奔給老師當專車,吃遍廣州豪華酒店,一擲萬金。千夫長淡淡地說:灑灑水(小意思),如師願意留下,以一車一別墅相贈……這老師也有些來曆,是聖人的七十二代孫,玩著哲學教授的賤業。不過他還是希望千夫長以筆墨治天下,超越他祖宗被人譏笑的“隻識彎弓射大雕”境界。千夫長不聽,非要雙杆齊下,以筆杆子著萬卷,以秤杆子稱萬金。到底玩出個什麼結果來,不得而知,但以他祖宗的脾氣,這斯恐怕是不達目的非好漢的。
塞上沙塵爆怒號,陰山雪花大如席。千夫長的老師擁重裘隱於陰山腳下。郵差來,送來千夫長文集一卷,要老家夥看一看,並且希望寫個序跋什麼的。於是雪夜閉門讀成吉思汗子孫書,讀畢,寫下了以下一些話。
文體
這是一部獨特的隨筆集,以寫人為主,而且是寫形形色色的活生生的現實中的人,作者身邊的真實的人,應當講,這是一種難得的人物素描體裁,比起餘秋雨之類的“高雅”的詠物懷情狀景,要真實動人得多。出版社應當珍視這種文體。讀稿人平生信奉“三萬主義”——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識萬個人。可是文章文集中很少留下千夫長式人物隨筆,許多奇人奇事怪人怪事都被歲月淘盡了,讀千夫長頓受啟發,要寫一本《讀人——百人素描》。讓所有有能力的作家都學千夫長去寫身邊的於凡俗見奇特的人。
情懷與意境
千夫長筆下的人,好像他的自畫像,寥寥數筆,就能刻畫出一個令人難忘的人物來,他本事就是抓住了特征。《深圳沒大腕兒》,一兩句話就把一個搶白薑昆的女服務員寫活了,令人“痛不欲生”,這裏有千夫長對人生境界的一種洞徹,否則十萬字也刻畫不出一個形象來!《厚黑不了》、《雨季無傘》都是這類作品:對平凡者、苦難者、失意者,充滿了一種悲天憫人的同情和關切。作者躲在後麵,但讀者總是情不自禁要問:這個“我”,是個什麼人呢?上帝般的寬容人性的弱點,卻又總在給人一點亮色,這人奇了……文字風格
《野腔野調》不像是一個文化商人在寫散文隨筆,倒像一個老道的作家或學者在業餘玩文字,句子裏樸素中見功力,平淡中見幽默,每篇都能找到那麼幾句獨特的千夫長式文風的句子。我認為寫得最好的一篇是《回想古代故鄉》,作者有本事把萬言書縮成千字文。當今盡量往長抻的東西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