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備宣傳作用的畫不都是宣傳畫
首先,我們應明白具備宣傳作用的畫並不都是宣傳畫。
魯迅先生征引美國辛克來兒的話說:“一切文藝是宣傳。”這裏說的“宣傳”,應該是廣義的宣傳,指向受眾傳遞某種主張、理念等。因為魯迅接著又說:“一切文藝,是宣傳,要你一給人看。即使個人主義的作品,一旦寫出,就有宣傳的可能,除非你不作文,不開口。”一切文藝是宣傳,一切圖,當然也是宣傳。用圖畫做宣傳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中國自古有重視藝術的教育功能的傳統。唐代美術史家張彥遠在《曆代名畫記》中有“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通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並運”的說法。三國時曹植在《畫讚序》中記載了明德皇後用古代賢明帝王的畫像來諷諫皇帝的故事,並說,“是知存乎鑒戒者圖畫也”。唐太宗李世民功臣的像畫在淩煙閣上,表彰他們的功勞,也是一種政治的宣傳。不僅早期的人物畫有“成教化,助人倫”的功用,即使後來的文人畫也往往寄托著作者的某種道德主張,因而也有一定的教化作用,如中國文人喜愛的“四君子”(竹、菊、梅、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宣示人的氣節。廣義地說,這樣的教化作用就是一種宣傳。再如,金代武元直所畫的《赤壁圖》用圖像的手段傳達蘇軾《赤壁賦》的意境,宣揚了蘇軾“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的放達的宇宙觀。元代畫家錢選的《歸去來辭圖》宣揚晉代詩人陶淵明不願與官場同流合汙而歸隱田園的氣節。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描繪的是聖經故事,拉菲爾的《西斯廷聖母像》等,也都可以作宣傳教教義的圖畫。
但是,如果用這樣的範圍去研究宣傳畫,就會把所有具某種主題,從而帶有某種宣傳作用的畫都叫做“宣傳畫”。那麼幾乎所有的畫都可以說是宣傳畫了,宣傳畫也就沒有自己的特定意義,宣傳畫的研究就幾乎等同於一般繪畫的研究。反過來,現有的關於繪畫的研究也可以看作是對宣傳畫的硏究,現有的繪畫史就可以稱作宣傳畫史。
顯然,這不是我們所希望得到的結論。我們要討論的宣傳畫,詞義要窄得多。
2010年9月15日到10月10日,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辦了“民族團結主題宣傳畫展覽”,展品中就有些普通插圖被作為宣傳畫展出。對宣傳畫界定的認識直接影響著宣傳畫的收藏與研究。作者看到的國內外出版的幾種有關宣傳畫的著作中,都存在著把非宣傳畫當作宣傳畫的問題。2008年國外出版社塔森(Taschen)用英、德、法三種文字出版了一本名為《中國宣傳畫》的書,收有239幅作品,其中年畫118幅,宣傳畫83幅,其他畫種(油畫、國畫等)28幅,宣傳畫僅為三分之一副。2004年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舉辦的中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宣傳畫展覽中,也收有多幅非宣傳畫作品。國內有的介紹宣傳畫的書,甚至將一般的風景寫生習作也當作宣傳畫。
因此,明晰宣傳畫的界定是很有必要的。
我國習慣的美術作品分類按照多種標準進行的,凡中一種即為用途,分為年畫、插畫、宣傳畫等。因此,我們要探究什麼是宣傳畫,就需由宣傳畫的用途和實現用途的方式去分析。
宣傳與宣傳畫
上文所引魯迅話中的“宣傳”是廣義的,與我們現在日常語言中所用的“宣傳”存有區別。
《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宣傳]對群眾說明講解,使群眾相信並跟著行動。
《辭海》1947年版:[宣傳]宣達其意義而傳播於眾人也。其方法有三:宣傳自己方麵之優點而引起眾人之信仰,是為正麵宣傳;宣傳其他方麵之劣點,以顯出自己方麵之優點,予民眾以比較的暗示,是為對麵宣傳;故意宣傳自己方麵之劣點,而以驚人之消息傳誦社會,使群眾發生深切之注意印象,是為反麵宣傳。
《辭海》1999年版:[宣傳]個人或團體借助於各種媒介表達自己的觀念或主張,以影響受眾的態度和思想的社會活動,由宣傳者、宣傳內容、傳播媒介、宣傳對象諸因素構成,具有目的性、社會性、階級性,依附性等特點。按內容分有政治宣傳、科技官傳、經濟宣傳、文化宣傳、宗教宣傳等;按形式分有口頭宣傳、文字宣傳、形象化宣傳等。
從前邊所引的詞典解釋文字可以看,得到受眾的認同和支持,是“宣傳”所希求的。
因此,“宣傳”應是指有計劃、有目的地向公眾說明明,推廣自己的主張和觀點。這種“宣傳”可以稱之為狹義的宣傳,也是今天使用“宣傳”這個詞的人們所理解的意義。而在廣義的宣傳中,作者不一定是有計劃地傳遞觀念,也不一定希求受眾的支持,如某些個人主義的文藝創作者。
由於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同,“宣傳”一詞在不同的語言中可能帶有不同色彩的隱含意義,例如,英語中相當於漢語“宣傳”的詞“propaganda”,在《簡明牛津英語詞典》裏解釋為:“用於推動政治事業或倡導一種觀點的,特別是帶有偏見或誤導性的信息。”《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第八卷》(1986年中文版714頁):“宣傳是一種借助於符號(文字、標語、紀念砷、音樂、服飾、徽章、發式、郵票及硬幣圖像等等)以求左右他人的信仰、態度或行動的有係統的活動。為了達到目的,宣傳家都以自己認為最有效的方式列舉事實,陳述道理、施加影響。”
比較廣義的宣傳與狹義的宣傳,還有兩個不同:
—個是時間的不同。
一般文藝作者可能會在不同的時間點,傳遞表達自己某種相同的觀念或情感,而這不時間點之間可能會有極長的間隔。另一方麵,一般文藝作品所產生的廣義宣傳作用是長,很多情況下是潛移默化的。例如,屈原《國殤》中的愛國情懷和英雄氣魄在兩千多年感動讀者,蘇軾的傳世作品《枯木竹石圖》在近千年來也一為人們所欣賞。這樣的作品對受眾產生的影響多方麵的,長期的。狹義的宣傳一般是有時間性的。戰爭的宣傳,在戰爭結束後就不再進行。關於中土地改革的宣傳,土改完成後也不再進行。即使是關於社會主義道德的宣傳,看似長期任務,實際的宣傳也是有階段性的。例如,“五講四美三熱愛”的宣傳主要是在上世紀80年代前期。以後類似內容的宣傳就代之以新的口號,如“八榮八恥”等。這在宣傳畫上反映得很明顯。同時,宣傳畫對觀者所能產生的宣傳作用也是依時事背景而有階段性。
另一個是方式的不同。
文藝作品“成教化,助人倫”這種廣義的宣傳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間接的,甚至是含蓄或隱晦的。一件作品的主題可以是多側麵的,不一定是單一的,也不必由作者明確指明。因而,人們對同一文藝作品可以有不同的反應。一幅表現菊花的國畫,有的觀者欣賞花的美,有的體味菊花的象征意義,有的甚至著眼畫家筆墨的洗滌。宋代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有人從中看到了宋代汴梁城的繁榮,有人看到了畫家對勞動(撐船通過虹橋下)的讚美,等等。這些解釋都合理的,也都是允許的。《紅樓夢》中,“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魯迅語)。有時對一件文藝作品的解釋甚至可以與大部分受眾的直接感受相差很遠。《詩經》的第一首詩《關雎》,給讀的直接印象是一首愛情詩,但古代有的學者卻把它解釋為軟頌“後妃之德”。
而宣傳廣告類作品,則必是顯性地、明確地、不含混地向受眾說明作者所欲表示的主題,為此通常要借助醒目的文字題目。一幅單純描繪鋼筆的畫,是—幅靜物畫,它的意義是含蓄的、不確定的。但如果把閣圖像與特定的商品聯係起來,加上推介性文字,就成為具有直接的宣傳目的商品宣傳畫了。這裏沒有言外之意,主題是直白的。正如美國廣告作家赫普納所說的:“在設計海報時,創作者應假設看到其他作品的人們無法或不願欣賞它。因此,成功的海報應使觀眾在6秒內理解其要想表達的所有內容。”
我們可以說,一般文藝作品的主題表達方式足陳述句,發揮廣義的宣傳功能;宣傳畫的主題表達方式則是祈使句,發揮狹義的宣傳功能,這是由宣傳畫的創作目的明確要求受眾接受某種觀點或認同某種行動而決定的。
主題的明確,單一與主題表達方式的直接明了,是宣傳畫區別於一般繪畫的標誌。周瑞莊的宣傳畫就有明確的主題,它以標題形式來明示。
這裏需要說明一點,說宣傳畫的主題是直接的,並不是說宣傳畫上就不使用間接的表達方式。為了避免過分的“老王賣瓜”式的自誇,有的廣告也會采用一些含蓄婉轉的表述方式。但這種間接的表達,最終仍為公眾指向一個單一的答案。即使商業機構參與的公益性宣傳畫,也是如此。如某一幅提倡低碳生活的公益廣告,畫中即未忘記將商家的名字告訴觀眾。
宣傳還有一個基本特征就是麵向公眾。
在私密空間裏表達某種觀念的行為不構成宣傳。古代富豪庭院中的建築如亭台樓閣、假山、回廊等,不管多麼富麗堂皇,都不能充當廣告,而在都市大街上搭建的彩樓歡門就可充當廣告。貼在院子裏或懸掛在堂屋裏的對聯不能充當廣告,而貼在商店門口的對聯就可以,比如北京同仁堂藥店門口的對聯“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就是非常有效的廣告。宣傳作品必須能大量散發或在公共空間展示,隻有麵向公眾才能起到“廣而告之”的作用,這是宣傳物必須具備的根本的特征。
因此,《辭海》(1999年版)對“宣傳畫”的解釋是:“也叫招貼畫。一種以宣傳鼓動為目的、結合簡短號召文字的繪畫。通常指政治宣傳畫,廣義則包括文化活動的海報和商品廣告等。從早期的圖畫傳單演變而來,具有造型簡括突出、色彩鮮明奪目等特點。大都經過複製,張貼於街頭或其他公共場所。”
這裏應補充的是,簡短的號召文字既可以出現在畫麵之中,也可以標題形式出現在畫麵之外。
而在1939年9月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編輯出版的《抗戰術》上,龔孟賢對宣傳畫曾作了明確的界定。他說:“凡繪畫之用做宣傳工具的,都謂之宣傳畫......宣傳畫的作用甚廣,歸納起來,不外:(一)說明,實。如防空常識圖解之類,隻需動作畫得正確而已。(二)心情感染。如鼓勵當兵,必須畫出眉宇軒昂,英氣勃勃的男兒漢,以引起觀眾之共鳴共感。(三)滑枏諷剌。如倭寇漢奸之類,不妨以漫畫筆調出之,而更表現其醜惡。這個說明很簡要,與我們今天對宣傳畫的認、也是基本一致的。宣傳畫的作用,龔孟賢歸納為三種,“說明事實”、“心情感染”和“滑稽諷刺”。我們後來見到的宣傳畫,大部分具有宣傳鼓動的作用,也就是“心情感染”。“說明亊實”的宣傳畫,如掛圖也是一種。“滑稽諷刺”則相當於抨擊醜惡事物的宣傳畫。這裏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龔孟賢所說:凡繪畫之用做宣傳工具的,都謂之“宣傳畫”,這裏“用做宣傳工具”,明確強調人們有意識地應用繪畫做宣傳,這與“具有宣傳作用的繪畫”的意思是有所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