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寫在前麵(1 / 1)

故事作品是隸屬於下裏巴人一類的民間文學,雖不敢比肩陽春白雪類的嚴肅文學,登不得大雅之堂,但卻以其結構簡單明了、情節跌宕曲折、內容通俗易懂、寓意高雅深刻,而為大眾喜聞樂見。可以說,故事是人類的第一啟蒙老師,多數人打落地起就是吮吸著故事的甘甜乳汁一步步茁壯成長的。一個優秀精美的故事,可以傳播百年、千年,甚至萬年,教育無數代人,打造出雄健的精神魂魄,支撐起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在我國,大禹治水、薑女哭城、白蛇傳奇、梁祝愛情、唐僧取經、聞雞起舞、嶽飛保國等故事傳播廣遠,卻曆久彌新,不厭其煩,生命力之旺盛可見一斑。

筆者的文學之路起步於故事創作,逐漸發展,僥幸叩開芝麻之門,摘得甘美的果實。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嚴肅文學被拉下神壇日漸式微,被創作大家無奈地戲謔為自娛自樂的活動;快餐式民間文學異軍突起蜂湧而至,各類故事期刊蓬勃興起,廣袤的舞台和優厚的稿酬吸引了大批寫家,擠身其間一展才華。上世紀末,一直彷徨於文學大門之外的我,偶然發現了一條文學捷徑——寫故事,便一頭紮進去,孜孜以求,拚搏不息。經過學與摹地不斷掙紮,不久在《百姓故事》上發表了第一篇故事《討債》。這無疑為我的文學情懷打了一劑強心針,激發了鬥誌,鼓舞了幹勁,此後故事成躉售態勢,一發不收,作品插足大多知名故事期刊。進而,筆者從無名小卒一躍成為稿約不斷的故事寫家。那時,我的創作進入了黃金季節,作品猶如流水線上的產品源源不斷。我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寫故事,好像在與時間賽跑,每晚睡前必要構思故事,節假日都被故事消耗殆盡,有一種刹不住車的感覺。

故事一般短小精悍,微型故事三五百字,短篇故事 3000字以內,中篇故事10000字左右。因其作品語言直白、枝節簡單、通俗易懂,或許有人認為故事創作簡單易行。其實大謬不然,故事獨有自個的創作規律,把握起來並非張飛吃豆芽兒。寫故事講究狡猾的設計、神秘的包袱和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結局。作為故事作者,更像一個高超的軍事指揮員,自己出計策,自己設關卡,自己層層破解。同樣的故事題材,有的人三言兩語便可抓人靈魂,扣人心弦,引人不拔;有的人洋洋萬言卻味同嚼蠟,讀興盡失,由此可見故事創作功力上的巨大落差。就有那樣一些大家,在小說、散文的創作上堪稱霸主,屢獲金獎,寫故事卻屢試不第,百發不中,備感焦慮苦悶。

在萊州市,說起故事創作,就不能不提到原文化館館長張彩文和原創作室主任王壽成,他們多次聘請一直雄居我國故事期刊鼇頭的《故事會》的編輯老師,蒞臨萊州講課,培養了一大批故事作者,創造了縣級市的一個神話。受益於此,我從一個蒙懂率性的故事寫手,變成了一個以理論為指導的理性故事寫家。通過聽課,我知道了寫故事要把握奇、情、巧、智、趣的原則,要預埋一個故事核兒,使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結尾出乎意料、語言生動直白。因此,我一直對張彩文和王壽成等前輩感念難忘,感恩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啊!

通過寫故事,我把握了故事創作的一般規律,發表了大量作品,在收獲名利的同時,也學得了諸多做人的道理,因為偏離了真善美和孝愛誠這些公認的美德,既做不得好人,更寫不出好作品。文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我的故事作品大多是現實生活的寫照或縮影,在寫作手法上,有紀實敘事、荒誕傳奇、傳統新編和曆史截取;在內容上,有情感世界、城鄉瑣事、官場百態和民間傳說及外國風貌,但落腳點卻是統一的正義、正直和真誠、善良。

這部書是我二十多年故事作品的擷英集萃,是繼我的中短篇小說集《X透視》之後,推出的又一部作品。該故事集定名為《牙祭》,出於這樣的考慮:故事作品出身卑微,若把之當作燒菜,比不得滿漢全席,進不得八大菜係,更遑論法國大餐,充其量僅能算作莊戶土菜,但吃膩了大肉大魚,換一下山野小菜無疑也算是改善生活,打一次牙祭吧。

探遍大山,采得百花調蜜餞;挖空心機,傾盡柔情寫人世。徜徉山林沼澤土路,品嚐芬芳的野味,可曾有神經的觸動?可曾有改善生活的感動?可曾有思想的淨化提升?如有,哪怕一絲也足矣!筆者準備好了意見箱,真誠期盼您的寶貴意見哦。

值此,一並感謝給予我創作事業無私幫助的所有前輩、老師和朋友!

崔京波寫於 2014年 1月 10日